提到浙江知名城市,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相比之下,位于宁波与温州之间的小城台州,名气就没有那么大了。实际上这处位于江南深处的小城,不是典型的江南形貌,却是江南极为美妙的一隅,这里有着数不尽的低调青山秀水等着人们来探索。
台州的台,应念一声而不是三声,因天台山而得名,又面朝大海,特殊的地貌形成了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自古便是文人骚客游历之地。千年前李白曾感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也是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
当12月中旬北方已是大雪纷飞时,台州依然饱含秋色,许是江南浓郁秋色尚存的最南端。伴水而生的成片红色水杉、江南长城的险峻逶迤、天台国清寺的禅意满满……共同勾勒出浙东南沿海一幅清丽的山水诗意图,越发深入其中,越能体会这天地之间的千年人文底蕴。
江南长城
这两年,台州的海鲜名声在外,其实台州古老的府城临海却并不在海边。老城坐落在灵江畔、北固山下,一道古城墙沿山势盘踞,将历史与秋景围绕其中。
当进入临海老城时(台州府所在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东湖的一池秋水。东湖开凿于北宋,由当时的郡守钱暄(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钱惟演第三子)拓建成湖。湖中洲渚与湖岸都修建有曲径通幽的园林。钱暄为此还写了诗描绘其秀丽。后来东湖几经堵塞和疏浚,如今留下的古建基本都是清朝的。
有文人将“杭州西湖,台州东湖”相媲美,虽然论规模和名气,东湖要小得多,但曲径通幽的园林,茂林修竹之间掩映的亭台楼榭,湖水波澜,雾气袅袅,倒也一副“小西湖”的模样。
从东湖南岸眺望,可以看见揽胜门、白云楼和山林中隐约的城墙,这蜿蜒的城墙便是台州府城墙,又叫江南长城。城墙的历史故事要从1700年前说起,东晋元兴元年,孙恩从浙东起义一路攻至临海,时任临海郡守辛景率百姓于大固山修筑城墙抵御入侵,最终抵御了进攻。后到唐朝初年,临海升为州治,城墙迎来大规模扩建,此后千百年里,屡毁屡修,最终留下今日格局。
登江南长城的旅程,一般从揽胜门开始,沿着198级台阶缓步而上,东侧是碧波荡漾的东湖,远处有连绵群山如屏障一样守护着临海,所谓“揽胜”,说的便是如此吧。而秋日里,城墙两边林木流光溢彩,移步易景,好似盘卧在半空中的调色盘。满满的秋意让人挪不开眼。
走过揽胜门,不远处就是戚继光纪念雕像。临海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名字最响亮的一个,非他莫属了,曾镇守台州府,创建了空心敌台,极大程度增强了台州府城墙的防守能力,后又将这一建造带到北方应用于北方长城。因此台州府城墙北京八达岭历史还悠久,还是八达岭长城的范本。
除了揽胜门风光旖旎,古城墙另外的六门:靖越门、崇和门、兴善门、望江门、镇宁门、朝天门亦高大雄伟,遍地是故事和美景。全国仅存的六个马面便是从镇宁门以西开始,一直到朝天门。远远就能看见做成半圆弧形的墙台,过去为了防洪,起到保护城墙安全的作用,是其他古城尤其北方长城所没有的。不过,2019年,台风利奇马把临海古城几乎淹没,台州府城墙未发挥作用。
天台山国清寺
位于台州天台县城关镇的国清寺,是领略自然风光之余,感受佛教文化的好去处。这座国内罕见的隋代古刹,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四绝”,乃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唐贞元年间,日本和尚最澄就是在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义理,回国创造了现在京都四百八十寺。后高丽僧人义天也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日韩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天台宗都奉国清寺为祖庭。在寺庙里走走,总能看见大批专门来朝圣和祈福的外国游人。而因为这里有着仙风道骨般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不少日本人前来定居。
从天台城至国清寺一路行来,塔影若隐若现,外围风光优美。未入山门前,能看到黄绿交错的大片农田散落在寺庙周围,僧人在田里劳作,一派喜人的景象。这是因为国清寺以前有生产大队,天台人还没有学会种双季水稻的时候,僧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大多数时候寺庙粮食自给自足,如今这一传统仍旧保持,日耕夜禅,不辞辛苦。
直至步行近国清寺前第一道大门木鱼山,塔的雄姿才完全展现。隋塔是国清寺标志之一,塔壁佛像栩栩如生,塔顶没有常见的尖形塔头,据说站在塔内仰头就可看见蓝天。
从隋塔下方过七佛塔进国清寺,必经一亭一桥,亭名寒拾亭,桥名丰干桥。走过丰干桥后,“教观总持”照壁赫然横陈于前。有趣的是,国清寺山门并不是南开,而是顺着黄色照壁继续向东走,独特的东开寺门。据说取自“紫气东来”之意。
在这座古刹里漫步,除了那些庄严的建筑和文人雅士留下的不朽名篇外,还有许多奇特的故事,无不展现出千年沧桑。比如国清寺内著名庭院鱼乐园,从“双涧萦流”的小门进去,只见古木苍郁,鱼池如镜,乾隆御碑、清心亭、鱼乐国石碑布置得错落有致。“鱼乐国”三个大字为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相传他来国清寺避暑,方丈让其题文,最初不肯下笔。
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放生池纳凉,恍惚中看到三位仙女跳舞,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据梦中情景,吟诗一首。这时方丈来到他身边,赞其好诗,并说这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个字吗?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石碑文,同时题写了“清心亭”亭匾。
关于大雄宝殿右侧一株由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栽种的隋梅,也有着奇特的经历。据说当年由一对喜栽梅花的杨姓夫妻的女儿梅女,送给法师梅核栽种,几年后越长越茂,香满古刹。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隋梅一度濒临枯死,哪知寺庙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繁花挂满枝头,堪称一大奇迹,每个到此的游人,都会一睹其风采,感受它的灵气。
台州从不缺美景,除了以上两处,氤氲的仙居、“东海明珠”大陈岛、“活着的千年古街”紫阳街、“中华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等,都演绎着别样的诗意山水风情,有机会不妨亲自来发掘其中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