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发函反对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教发函[2015]144号”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为“华西医科大学”,再往前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与此相似,故“川医”老校友认为这会抢走“川医”的名头,侵犯了母校的权益。
6月9日,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校方如今“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川大提起行政复议
一份《四川大学关于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函》(川大校[2015]13号),此为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虹6月9日签发的内部文件,发往教育部。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确认了该文件的真实性。
该文件指出,2014年4月21日,四川大学收到了《关于恳请四川大学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给予证明函》(泸医院函[2014]9号),2014年5月27日,四川大学校务会对泸州医学院更名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做出了“不同意给予泸州医学院证明”的决定,并专门给泸州医学院回函表明立场,同时将回函抄送给四川省教育厅。
在这份文件中,四川大学解释了反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易与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9月已并入四川大学)历史曾用名“四川医学院”的简称“川医”混淆,而“川医”是社会对华西的公认品牌,更名后可能导致社会公众产生四川大学没有医学学科的误解。“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对四川大学及其医学学科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对四川大学海外医学校友的学历认定和执业等带来巨大影响,也会对四川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信息交流带来很大混乱和不便。”
四川大学认为,泸州医学院更名带来的混乱将直接损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直接动摇四川大学合校15年来的成果和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四川大学恳请教育部在泸州医学院更名问题上能够认真倾听四川大学广大师生及四川大学海内外校友的意见,做出更谨慎的决定。”
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是海内外校友反对,后经校方主要领导讨论,认为校友们的要求是合理妥当的,同时还向华西医学中心的领导和师生征求了意见,他们也一致表示反对泸州医学院的更名,故四川大学才正式向教育部和四川省政府去函表态。
该负责人称,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并入四川大学以后,其原有品牌形象、资产等的维护均由四川大学主导,泸州医学院的更名涉嫌侵权,四川大学正是此次事件中的第三方。该负责人透露,四川大学“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且在积极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协商。
校名背后的利益诉求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曾经历多次更名:1910年建校时的名字是“华西协和大学”;1949年改名“华西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华西大学与其他院校合并后,改称“四川医学院”,“川医”的叫法从此开始;1985年,又改名“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与四川大学合并,有了现在的名字。
老“川医”的校友们认为,泸州医学院此次改名属鸠占鹊巢,会损害老“川医”的学校名誉。除此之外,校友特别是海外校友的实际利益也受到影响。
据介绍,在国外,培训完的医生若需换教学单位或者申请到新医院工作,都需要提供原医学院证明和成绩单。这所大学的频繁更名,已严重影响到校友,尤其是毕业证上写着“四川医学院”的那32届医生。
纽约一位“川医”校友称,需要学历认证时,他只能让家属带着证件回四川大学办理相关手续。该校友前不久在纽约经历了一场官司,法官问起大学校名,他毕业证上的“四川医学院”在互联网中已无验证信息,还被误会是假学历。他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工作机会,也因为学历认证难失去了。该校友跟国外的诸多校友都认为,如果泸州医学院改名成功,以后就更难向外国人解释学历的问题,所以海外的校友首先表示反对,国内的校友也纷纷跟进。
注意看申请时间:2004年!!11年前就开始想把“川医”注册成商标了! 你们以为他们是2014年申请改名才想起要蹭一下“川医”的名字?naive啊。不相信的自己去工商总局网站搜这两个申请号:4225358,4225359。处心积虑那么多年,就为了如今鸠占鹊巢,把“川医”的名字抢过去。如果不是针对我们所知的川大华西的这个“川医”,泸医在医学类商标里面申请注册“川大”又是什么动机?
争议的另一方泸州医学院,始建于1951年,此前也多次更名: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直到2015年4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在回复媒体更名相关问题时,该校称在四川省历史上从未有任何学校使用和注册过“四川医科大学”这一名称,其完全符合国家高校设置和《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命名原则。该校强调,自己的更名被四川省列入了全省“高校设置十二五规划”,是经自己申请,四川省政府组织专家考察,并同意上报教育部,最后才得到批准的。该校认为,更名是促进川滇黔渝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在更高平台上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有利于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5月,泸州市委还专门成立了“推进泸州医学院新区建设和更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蒋辅义亲任组长。
更名后,该校的院系设置由2014年的17个二级院系、20个本科专业,调整为12个院部、25个本科专业。截至2015年5月,该校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比去年增长了82%。
诸多老“川医”的校友认为,更名就是为了招收更多学生,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一位国内校友称,每个大学事实上都有类似争取更多资源的诉求,靠自己努力无可厚非,“但不能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啊,特别像我们‘川医’这种老牌名校,需要更多保护”。
教育部:更名并无不妥
教育部日前就此事回应,2014年四川省政府向教育部行文,申请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省主要是根据四川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从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出发,考虑将泸州医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医科大学。
教育部指出,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属高校,四川省政府提出将其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符合《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的精神。“同时,‘四川医科大学’校名历史上未曾使用过,且与‘四川医学院’和‘华西医科大学’的名称存在明显差异,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并无不妥之处。”
教育部还表示,根据四川省政府设置申请,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设置和审批程序,经全国高校设置专家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教育部对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进行了审批,并在批准设置前向社会进行了为期20天的公示,其间从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反映不同意见,故最终发文批准。
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此前学校并未看到20天的公示,也没接到有关方面的通知,而此次在两个月的法定期限内对教育部4月28日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决定提起行政复议,则是合法有效的。
对于四川大学的举动,已经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泸州医学院拒绝了采访。6月2日,该校公告宣称正式启用“四川医科大学”的新校名、新公章。在此之前,该校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四川医科大学校名、校徽的通知》,学校官网也已改名。6月11日,该校发布公开招聘公告,招聘教学、教辅人员等共计80人。
2016年1月27日,泸州医学院低调更名,已经换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牌匾。
泸州,这座东邻重庆,南接贵州、云南,被称为“四川第一大港口”的城市,过去因为“酒都”而闻名。最近半年来,却因为辖区内最大高校泸州医学院两度更名而被舆论聚焦。
1月27日,继官方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西南医科大学”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再度公开发声,言辞犀利,直指“泸医”盗名“西南”。
关于维护"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的严正声明
近日,我院了解到四川省"泸州医学院 " 在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未果的情况下,再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此行为严重侵害我院即"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引起了我院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病人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对此,我院严正声明如下:
一、西南医院前身是1929年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1950年1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命名西南医院,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临床医学院。
二、 " 西南医院 " 及 " 西南临床医学院 " 的教学实力雄厚,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2个、博士授权点31个,博硕士生导师218人,年培养从本科到博士后各层次学生3000余人,产生3位院士,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在全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医护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是国内著名的医学教育品牌,其声誉不容侵犯。
三、"西南医院"及其系列称谓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并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驰名中外,西南医院享有完全的法律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规定,任何法人单位和个人采用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导致混淆或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行为,都是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我院坚决反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五、我院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停止对我院权益的继续侵害。
六、我院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维护我院相关权益的权利。
泸医更名,风波再起。在医、学两界的舆论声中,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原泸州医学院已低调着手更名事宜。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更名事件,泸医依旧保持低调,不作回应。
处于风口浪尖,泸医低调换牌
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号的这所医学院,泸州人更习惯于称它“泸州医学院”。当记者询问“西南医科大学”所在地时,不少人都摇头,听说是以前的“泸州医学院”时,很多人都能指出其所在地。
1月27日,已经放假的泸州医学院校园里显得十分宁静。上午11时,泸医校门外停留的人群显得匆忙,大理石雕刻的新校名“西南医科大学”6个大字,正在紧张地挂牌中。偶有留校学生走过,都会停留下来,感概“终于挂牌了”。
1月2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发布了《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本轮共有39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时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希望西南医科大学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在泸医学生们看来,这份《公示》让今日的挂牌显得“名正”。而作为早已提前启动的配套,泸州医学院两个校区外的公交站牌均显示,泸州市222路、236路、288路公交车在该站点的站牌已经写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新站名。
相对上次更换校名(四川医科大学)的八方朝贺,此次,泸州医学院显得格外低调,但似乎依旧无法阻止新校名的再掀波澜。
1月27日,公交站牌未来得及改名,用纸临时糊上去的。
争议声中的校区三个校匾混合挂牌
9个月内两次更名,先后掀起与国内两所知名高校的“撞名”风波,让不少人记住了这所坐落于四川省地级市的泸州医学院。
只是,已处于寒假状态中的泸医看似平静,但细节处,似乎依旧难掩各方所处的“尴尬”,包括其在泸州附属的三家医院。
27日上午,泸州医学院位于龙马潭路上的新校区内,大门处、校园主干道上的牌匾,均已更换为“西南医科大学”,不禁有人感概,“咋个又换名了哟?”在不熟悉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本地人看来,频繁更名,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并不正常。
而大量还来不及配合再度更名的细节,也让这次更名显得不那么从容。打开学校官网,名字至今仍停留在“四川医科大学”6个字上。校内张贴的招生简章落款依旧是“四川医科大学”,在校园内的绿化区、学生宿舍楼,“泸州医学院”的老牌匾在继续使用中。
同一所大学,三块象征“身份”的牌匾陆续进入。如今,它们同时林立,所透视的,也正是泸医9个月来所受的争议、所处的尴尬。
校内仍可看到泸州医学院的字样。上游新闻记者雷键摄
校园里仍不时可见到“泸州医学院”的痕迹。
这份争议,也让少数寒假留校的学生们显得敏感,与媒体谈及更名,不少学生连忙摆手,表示不愿发表观点。
20岁的小吴是泸州医学院大四的学生,也是少数愿意就此事谈几句的学生。去年6月底,在泸医与四川大学陷入“护名大战”时,小吴曾参与了那场引发舆论关注的“千人聚集行动”。当天,上千“泸医”学生在该校校园大规模聚集,表达捍卫“川医大校名”的意愿,与四川大学学子发起的“护名行动”争锋相对。
“闹了这么久,现在想来意义并不大,对我们而言,当初报考的就是泸州医学院,至于最后改为哪个名字,我们就读的学校本身,并不会改变。”小吴看来,这也代表了校园内逐渐平和的声音。
当然,小吴也表示,当看到对学校越演越烈的抨击时,依旧有不少泸医学生会加入“口水战”。
同样尴尬的还有医学院附属医院
在泸州,提及泸州医学院,老泸州人多会用两个观点来概括:四川的老牌医学院,培养了不少基层医生,很多人因为泸医而知晓泸州;附属医院多,就诊量在四川的同等城市中数一数二。
当地人所说的泸医附属医院,分别为附属第一医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同样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27日中午,位于泸州市闹市区的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人来人往,云、贵、川、湘等多地牌照的车辆将车行道塞满,显得拥堵。门诊大楼内,随处可见等待就诊的人群。医院简介一栏标识:占地面积14万平米,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2300张,年门诊人次112万,收治住院病人9.4万余人次。
在其最大的附属第一医院,记者看到,与医学院所处的情况一样,一所医院三块牌匾的尴尬,同样存在。门诊大楼所在的裙楼上,“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牌匾高悬,格外醒目,工作人员表示,牌匾去年6月前后才挂上。
此次泸医再度更名“西南医科大学”,这也将意味着这块只挂了6个月不到的牌匾,面临再度更换。
而内设的住院部、院内通道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医学院”等字样的牌匾同样混合设立。
泸医再度更名后,附属医院的重名,这也是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最为担忧的问题。由此看来,随着大学更名,泸医的附属医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只待时机,而其简称,则直接与地处重庆的知名三甲医院“西南医院”重合。
是否会混淆患者就诊?成为争议焦点,争执一触就发。
附属第一医学院仍然挂着四川医科大学的牌子。
学校婉拒采访 泸医低调应对风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26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当天,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官网发布了一则措辞强硬的声明,对教育部最新的决定表示反对。
其首度对外发表官方声明,表示“此行为严重侵害我院即‘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引起了我院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病人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根据这份声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27日,事件再度升级,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公开发声,言辞犀利,这位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通过西南医院官网对泸医改名提出7个疑问,表示泸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邻家金字招牌也”,矛头直至泸医盗名“西南”。
而在此之前,第三军医大学两名院士也已前后发声,公开反对泸医更名。
而作为当事的另一方,身处舆论浪尖之上的泸州医学院,此次的态度与跟川大陷入争名战时一样,继续选择了沉默。上游新闻记者先后前往泸州医学院位于泸州的新旧两个校区,得到的答复均一样:学校已经放假,暂时就此事不作回应。
有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这件事,现在我们没什么说的。领导放假了,也不方便给电话”。随后,记者通过短信尝试联系泸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廖斌,截至记者发稿,仍未作回复。
在泸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知晓泸医更名引发的风波,但其属于省教育厅的直属院校,市教育局不方便就此回应。
不过,针对原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引发高校校名之争的事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在答记者问时曾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
泸州医学院频繁改名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闻链接
泸州医学院更名争议事件——改名之路坎坷不断
泸州医学院9个月内先后申请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又先后遭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和西南医院反对。
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启动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工作,并将其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3年6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召集泸州市、四川省教育厅、学校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学校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列入四川省政府“十二五”规划。泸州市委其后还专门成立了“推进泸州医学院新区建设和更名工作领导小组”,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亲任组长。
2014年4月21日,泸州医学院发给四川大学函件称:“泸州医学院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拟将学校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经核查该名称与贵校华西医学中心历史上所使用过的‘华西协和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名称不重合,请贵校大力支持我校更名工作。
2014年5月27日,四川大学校务会对泸州医学院更名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做出了“不同意给予泸州医学院证明”的决定,并专门给泸州医学院回函表明立场,同时将回函抄送给四川省教育厅。
2015年2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也在公示之列,公示期20天。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出“教发函[2015]66号”(以下简称“66号文”),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但遭到四川大学官方及校友的强力反对。900名老“川医”校友在给教育部长的公开联名信后署名,其中30%来自海外。他们要求撤销这一决定。
2015年6月6日,“四川医科大学”的新校牌正式授予。
2015年6月9日,四川大学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2015年6月17日下午,教育部派专人到四川大学听取意见。
2015年7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受理四川大学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行政复议申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举行新闻沟通会,向媒体通报称,教育部正式受理了四川大学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行政复议申请。
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发函(教发函[2015]144号)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2016年1月17日,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改为西南医科大学。
2016年1月18日、20日,三医大两名院士先后发声,公开书信教育部,反对更名“西南医科大学”。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受理川大行政复议申请的结果,发布了“144号文”,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2016年1月26日,四川大学部分校友以“快讯”的形式传播了这份最新的函件,抱团祝贺护名成功。
2016年1月26日中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官网发布了一则措辞强硬的声明,对教育部最新的决定表示反对。并称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2016年1月27日中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再度公开发声,言辞犀利,直指“泸医”盗名“西南”。
段子
大部分学校改名都是挺成功的,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只有一个学校,短时间改了两次,把附近两个顶级医学院校得罪了个遍。
第一次改名四川医科大被华西diss到死,第二次又去碰瓷西南医院,你叫西南医科大,我叫西南医院,人西南医院三军医大傻了,这不是占我便宜吗?西南医院的院士都给中央写信反对了。可惜恰逢部队医院改制,那时候西南医院是地方还是军管都前途未卜,也就放了一马。
最后把respect送给这所西南强校,向他们不屈不挠的更名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