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苗刘兵变让赵构再也不信任武将 南宋悲剧早注定

news.xixik.com   2012/3/26 18:53:22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苗傅兵变对南宋政局影响很大,促使赵构着手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限制宦官的权力,以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再也不信任武将,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进一步加剧。

北宋靖康之变后,金兵立宋宰相张邦昌为皇帝,建立了伪楚政权。谁知道张邦昌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当个皇帝都当的非常心虚,不敢称朕,不敢在正殿办公,还把孟太后接入宫中,尊称为宋太后。等到康王赵构来了,张邦昌赶紧把皇位让给了赵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是为宋高宗。尽管表现得异常恭顺,赵构还是把张邦昌杀了。可怜张邦昌多年以来一直是以卖国的形象留在历史上。

大宋奸臣张邦昌,虽对不起全天下,但对得起赵构

在两宋(南北宋)交替期,曾经出现过两个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权,一个是“伪楚”,一个是“伪齐”。

中国历史朝代表

伪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33天,就宣告灭亡了。应该说:这是金人一次糟糕的尝试,因为他们以宋人制宋人的计划泡汤了,而且失败得很彻底。于是,才有了金人扶持的第二个傀儡政权,伪齐。

而将金国人好事搅黄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张邦昌。

张邦昌在宋人的眼中,是大大的坏蛋,不折不扣的奸臣,但他对于南宋高宗赵构来说,却是大恩人,没有张邦昌,赵构的日子远没那么好过。

我们来看看这个帮了赵构的大忙,却被天下人唾骂的可怜虫吧。

张邦昌,河北人,但没有一点儿河北人的硬气,他一身都是软骨头。入仕后,和“北宋六贼”童贯、王黼、蔡京打得火热,从立场上看,就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时候,汴京告急,宋徽宗为了逃命,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从这一刻起,宋徽宗手下的北宋六贼被彻底清剿,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宋钦宗这一代的抗战派代表李纲等。

张邦昌因为是宋徽宗的人,所以倒了霉。宋金议和的时候,首先派出的就是张邦昌,还有一个倒霉蛋——赵构。

要说这两人是替死鬼,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他们刚刚出使金营,宋钦宗这边儿就派人偷袭金兵的大营了,你说这不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是什么?

为了保命,张邦昌耍赖的功夫也是一流,他咬死不承认这是宋钦宗的意思,而是宋钦宗身边的李纲等的私自行动。同时,他给金国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北宋抗战派名单,当金宋议和的时候,这些抗战派将领全都下了课。

“靖康之耻”后,对于如何管理宋朝,金国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继续用赵氏为傀儡,二种是用外姓为傀儡。

支持前者的主要是“二太子”完颜宗望,支持后者的则是金太宗和完颜宗翰。显然金太宗和宗翰更有发言权,于是赵氏被迁往金上京,张邦昌反而因“功”被选中为傀儡皇帝。

但是张邦昌这人很贼,他知道只要金人一走,自己肯定处在风口浪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愿意当这个活靶子。

可是金人不依不饶,威胁他说如果不当这个傀儡皇帝,就将汴京屠城。张邦昌无奈,只有演戏把这个皇帝当了。

但这仅仅是走走过场,金兵一撤,他就请出前两朝的皇太后,以发懿旨的名义将皇位禅让给了逃亡在外的康王赵构。如果没有他这一手,赵构这皇帝当得,还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赵构明知张邦昌不是真心想称帝,还帮了自己,但后来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邦昌处死,以平民愤。

帝王,就是这样,你不能对不起他,但他可以对不起你。

如何正确评价张邦昌是汉奸,还是忠臣?

其实没必要极端,张邦昌就是一个正常的人,有一定的能力,有自己的道德下限。首先很多人纠缠他提议割地,出使求和。作为清醒了解国力的官员,起码他思考了,不论对错真正的为国家考虑,口号谁都会喊,关键是解决问题。

崇祯朝一帮喊口号的爱国文人城破时候又哪里去了。

只有赵家对不起张邦昌。议和的决定既然朝堂通过,黑锅就不该张来背。就像党委会,一把手拍了板,责任就不是提议者的。难怪有人批判太祖夫人加3个同伙做的事情,同时坚定的把太祖洗白。

我承认史可法是英雄,但是这种英雄最好别来我的家乡任职。史英雄已经带着扬州全城人民伟大而光荣的殉国了。我的祖先没骨气,是剃头当了顺民的,所以我现在才能上网。起码张没对不起开封的老百姓。

张和汪精卫绝对不应该算一类人,张邦昌是受命出使被自家人坑了才被扣押,和被俘还不一样,性质和苏武类似,只不过比苏武圆滑点保住性命被放了,没被带回北方放羊。汪精卫是自己从大后方溜走主动投敌去的,而且汪精卫政府是在日军占领下组建伪政府。

张邦昌是忽悠走金国军队,使开封不是金兵的统治区域,所以才有还政赵构,这点和汪时期的南京不一样,蒋介石那会哪敢去南京和汪讨论一下政权归属。至于轰走金兵答应的岁币,这在赵宋朝廷里就不算个事。

所以我认为张不算大奸也不算忠良。张邦昌最值得争议的事是他做了皇帝后又还政于康王。他当然知道还政后的下场。虽然不还政迟早会被金人废黜,但是刘豫至少保了一条命。然而他还是选择还政这说明他至少还有点畏惧之心。

认为主动投降,虽然免不了死罪,但至少比一辈子背着伪逆罪名来的好一些。后来宋高宗杀他也不是以自立为罪名,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的大逆不道罪名。毕竟唐肃宗以从贼罪杀达奚珣、陈希烈等人的影响大家都记得。

周被秦灭后,秦尚未统一中国,与东方六国的身份地位是一样的,等于说实际上当时中国不存在天子。然而资治通鉴却以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王政,书中统一称为始皇帝,纪年来记录公元前255到公元前221年之间的历史。

宋钦宗二月六日被金人废为庶人,张邦昌则在三月七日“行册命之礼”,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灭掉北宋的金朝同时也是唯一一个称帝的王朝。所以北宋之后的第一个朝代是金,第二个才是伪楚。

既然他承认伪楚的那一个半多月,五月一日康王即皇帝位,为什么不承认金国的那一个月呢?斗小民只求苟活于乱世,什么大宋,什么大辽不都是种地交税嘛。听说大金来了,要屠城,还好张相公听从了金朝的建议做了皇帝。

那些清流高谈阔论,主张开战直捣黄龙,看那些先死的不还是老百姓。张相公,本可以以身殉国留得百世清名,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敢于抛弃的儒家教条,救人于危难却陷己于不忠的困境。沦陷区的百姓是没有生存的权利的,与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临安的史官记曰:故都百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非要来个开封十日,大家才开心么。真要有开封屠城,估计现在连个纪念馆也没得建,什么也不会留下,只留下张邦昌的美名与白骨累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高宗赵构一直在逃跑

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看到赵构如此嚣张,火速派兵南下。赵构听到消息,火速率兵南逃。原以为逃过黄河来到扬州可以歇歇脚,不想金兵渡过黄河继续追杀。赵构也不含糊,这回连文武百官都不要,自己一个人逃出了扬州,然后一路沿着镇江、无锡、苏州不停逃跑。最后南宋小朝廷一干人等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了杭州。而金兵由于长江天险阻隔,追击的脚步有所停顿,赵构得以在杭州歇歇脚喘口气。

然而就在赵构还没有喘匀一口气的时候,他的禁军部队却发生了一场哗变。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宋军最高指挥官是御营都统制兼枢密使王渊,是赵构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时最早归附赵构一批将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但是王渊为人极为贪财,国家动乱到如此地步,他们还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骄奢作乱。就在准备渡江南逃的时候,他竟然下令用十多艘大船运输他个人的全部财产,导致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的军队和马匹滞留在江边,被金兵一网打尽。引起许多将士的不满。御营将领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计划发动政变,除去此二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尽管闯下了大祸,宋高宗依然宠信王渊,仅仅罢了王渊的枢密使职务,仍然让他做御营都统制。当时赵构身边的御营军对他的安排极为不满,军队内部议论纷纷,人心不稳。加上御营军都是北方来的士兵,而皇帝一路南逃,自己归乡无期,思乡之情让军队心生怨恨。此时御营军的另外两位将领苗傅和刘正彦看到了机会,觉得可以利用军队里的不满之情逼高宗罢免王渊,提拔他们俩。于是他们在军队里四处散播王渊与宦官康履勾结,侵吞军队财产和士兵粮饷的事情。等到军队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之后,二人就发动了一场兵变。

其实当时高宗和王渊对军队的异常情况还是有所察觉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反应,兵变就已经发生了。3月26日这一天,苗傅和刘正彦率兵埋伏在王渊退朝的路上,等到王渊过来后,士兵们一拥而上,将王渊拖下马来殴打,王渊撒腿就跑,被赶上来的刘正彦一刀砍死。随后士兵们又来到宦官康履家里,大杀宦官,凡是没有胡子的男人都被当做宦官杀死。当时康履在皇宫内得以逃脱。

接着苗傅和刘正彦率领哗变的部队包围了赵构的皇宫,当时中军统制吴湛与苗刘勾结,打开了宫门引导军队入内。军队杀入皇宫,喊出的口号是“苗傅不想叛国,只是想为国家除害”。(《宋史卷475》中军统制吴湛守宫门,潜与傅通,导其党入奏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

百官无奈,只好请出高宗皇帝赵构亲自和叛军谈判。叛军见到高宗,依然下拜高呼万岁,但是紧接着,苗傅和刘正彦开始大骂高宗,说他任人唯亲赏罚不明,之前有奸臣误国,却没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今像王渊这样的人,不能指挥军队对抗金兵,却因为结交宦官就能得到枢密使这样的职位,而我苗傅和刘正彦一路上屡立战功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高宗听了这个,心想这俩人也没什么大企图,就是想当官,好办。于是他说,既然你们已经杀了王渊了,我就把王渊的职务给你们,苗傅担任御营都统制,刘正彦担任御营副都统制,这样总行了吧。谁知苗刘二人却说,我们不是想当官,要想当官的话巴结宦官就行了,我们要你把身边宠幸的宦官,尤其是康履交给我们。高宗心里万分舍不得,还跟叛军讲情,说宦官不好就把他们流放就行了,不一定要杀了吧,结果叛军异口同声说宦官非杀不可。没办法,高宗叫人把康履用吊篮从城楼上吊了下去,士兵们冲上去一刀就把康履砍成两截。

原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谁知道苗刘二人此时却提出了一个更过分的要求。他们在城楼下高喊:“皇帝陛下,你的皇位来路不正,等将来钦宗皇帝回来,你该如何自处?”(《宋史卷475》帝不当,即大位,渊圣来归,何以处也?)要知道,赵构的皇位不是从宋钦宗那里继承而来的,是从伪楚的张邦昌手里夺来的,因此赵构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了宋朝的正统。皇位合法性这件事一直是赵构心里的隐痛,一直生怕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来质疑他,万没想到苗刘二人今天居然当众喊了出来。赵构当时冷汗就下来了,这是他无法回答的问题。苗刘两个大老粗这时还挺高兴,心想自己一句话问得皇帝都哑口无言,简直是太牛了。他们想不到的是,此时的赵构已经下了必杀之心,只是一直在等机会而已。苗刘接着提出,要赵构退位,太子继位,请孟太后垂帘听政。无奈之下,高宗把太后请来,结果太后断然拒绝了叛军的请求。但是此时叛军势大,高宗被迫答应退位,让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赵旉。很多人认为赵构在南逃过程中受到惊吓,一生没有儿子,其实他曾经有过一个亲生儿子,叫做赵旉,但是这个孩子只活了三岁。虽然只活了三岁,但他竟然也做过皇帝,虽然只有短短的26天。

赵构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当天赵构就前往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就这样,三岁的赵旉当上了皇帝,改元明受,隆佑太后垂帘听政。

兵变成功之后,苗傅和刘正彦就显出了大老粗愚蠢的一面,高宗和宰相朱胜非就一边与苗刘俩人应付,一边开始在苗刘军队中策反。苗刘希望迁都南京,被朱胜非以南京太靠近金兵为由给阻止了,后来又想把高宗赶到徽州和越州,也没能成功。他们甚至没想过做枢密使,掌握宋朝全国的军权。几天之后,高宗退位大赦天下的诏令传到驻守平江(苏州)的张浚军中,张浚敏锐的感觉到朝廷发生了变乱,于是会合了韩世忠、刘光世等各路军队起兵勤王。听到消息的苗傅打算绑架韩世忠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结果宰相朱胜非却说不必如此,只要派两个人去平江当说客就可以让勤王的军队退却。苗傅居然相信了朱胜非的鬼话,放弃了绑架人质的念头。为了迷惑苗傅,张浚甚至伪造了一封书信故意让苗傅截获,书信的内容是夸奖苗刘二人对朝廷忠心耿耿,苗傅居然也信以为真。

张浚和韩世忠、刘光世集结完军队后,就联名传檄天下勤王。这时苗傅和刘正彦才慌了手脚,赶紧请高宗复位,然后请高宗给他俩赐了一到免死的丹书铁券。高宗赵构知道这俩人傻,于是在铁券里写下了“除大逆外,余皆不论”的句子,俩人乐呵呵的拿着铁券带兵逃到了外地。一场兵变闹剧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

苗傅和刘正彦二人虽然控制了皇帝,但他们并没有推翻宋朝的想法,并且二人出身世代武将的家庭,识字不多,见识不足,处理事务的能力比较差。后来,杭州周围的大将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联名传檄天下勤王,声讨苗刘。苗刘闻讯大为惊恐,应变无策,被迫接受宰相朱胜非的建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1129年4月20日,赵构还宫复位,恢复年号建炎。

高宗复位,见到了救驾前来的韩世忠,痛哭流涕,暗自告诉韩世忠,边上的吴湛是叛军一伙的,韩世忠上前假装与吴湛打招呼,握手寒暄之际一把撅断了吴湛的手指,吴湛被下令斩首。逃跑的苗傅和刘正彦不久之后也被先后被韩世忠的部队擒拿,刚开始他俩还挺乐呵,说皇帝给他们丹书铁券允许不死,结果别人告诉他俩,铁券写的是除了谋大逆外,其他罪行可以不死,你们俩是谋反的大逆之罪,不能赦免,俩傻子最终被寸磔(千刀万剐)。

苗刘兵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高宗赵构心里却留下了一个巨大阴影,他认为,两个自己身边的禁军小军官居然都敢质疑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并且敢带兵造反,那么手下那些掌握了军权各个将领就更加不让人放心,这也间接的造成了后来岳飞被冤杀在风波亭的悲剧。

再说宋高宗的亲生儿子赵旉就这样做了26天的皇帝,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在政变之后第二年就得了重病,再加上保姆照顾不周受到惊吓,不久就死了。

赵构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生子,而赵光义这一支的后人很多又都被金人掳走了,所以赵构找了个赵匡胤这一支的远房侄子赵伯琮做养子,并最终传位于他。大宋皇位最终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手中

天无二日当两代君主同堂时 赵构条件最高的太上皇

这次兵变对南宋政局影响很大,促使赵构着手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限制宦官的权力,以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还逐步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缓和阶级矛盾。苗刘兵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再也不信任武将,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进一步加剧。因为苗、刘曾拿'徽钦'二帝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更加深了赵构的疑虑,从今往后他更加排斥北伐、倾向于与女真和议。后来赵构给岳飞连下12块班师金牌,其实也正是他这一心理的体现。

康王赵构简历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建立南宋王朝 是为高宗

文史公曰:1.草创南宋居功至伟。2.积极防御,绝不进攻,尽力不启衅是正确的。3.知所进退,及时、果断处置南宋义和团方法得当。4.对金和议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南宋军民负责任的决策,反之就是自杀。5.对维持一百多年的南宋立下肇始功劳。对南宋军民是负责任的。

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