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能称之为预言家的,屈指可数的,例如姜子牙、鬼谷子、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等。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风所作的《推背图》,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做出了预测。
民间有一首《烧饼歌》流传的很广,据说是刘伯温所作,为朱元璋算了大明江山几百年的国运,算到最后时,刘伯温说明朝“遇顺则止”。
为何叫《烧饼歌》呢?这是相传在1368年的某一天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大殿内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就听见太监报告说刘伯温来觐见。朱元璋便使了一个心机,为了测试刘伯温,就将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在碗里,用盖子盖起来,然后再召见刘伯温。
朱元璋问刘伯温:“先生聪明过人,猜猜这只碗里装的是什么?”刘伯温看了下朱元璋嘴角的芝麻,又闻了一下空气中的香气味,猜到了是刚出炉的烧饼。但是朱元璋为人过于猜疑,于是刘伯温说“臣有罪,臣不知。”
接下来,朱元璋向刘伯温问了很多关于大明后世之事。刘伯温说:“我大明万子万孙,陛下何必要问呢?”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喜欢听拍马屁的人,就怒骂道:“少他娘的扯蛋,汉朝何其强盛,唐朝何其繁荣,不也一样灭亡了吗?你就告诉我大明何时亡?”
对于这种敏感话题,刘伯温深知,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得罪人,甚至会掉脑袋,但是又不能欺骗皇帝。经过一番短暂的思索,刘伯温回答了4个字:“遇顺即止”。
在明朝时候,“顺”的写法是“順”,将这个字拆开,可以得到三个字,分别为“川”、“百”、“八”。朱元璋一看,又惊又喜,这意思是大明寿命可达308年。唐朝寿命289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北宋167年,南宋152年,这么算的话,大名的寿命比汉朝唐朝宋朝都要长,这也值得了。
对明朝历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个“顺”可以是指的三个人,而并非三个数字。
第一个人是指张献忠。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第二人是指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二年,李自成造反,成为闯王,成为众多起义军的主力军。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明朝首都北京最后被李自成所攻破,崇祯皇帝自杀,明朝亡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第三个是指顺治。顺治是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这样看来,似乎真的是应验了刘伯温所说的“遇顺则止”。但要知道,刘伯温可是明初的人,他是怎么知道几百年之后的事并且还能说的这么准确呢?难道他真的是个能预知未来的神人?
刘伯温
其实不然。事实上,经学者研究,《烧饼歌》产生于晚清,是清朝人伪托刘伯温之名所编造出来的伪作,其内容多取材于明清野史所传载的谶(chèn)纬传说。而其中所说的“遇顺则止”则最早出自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梁亿的《遵闻录》,这本书记载道: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这也就是说明,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的时候,民间已经有这个谶纬传说了,梁亿将这个传说故事记载到他的书里后,使之更加广为流传,到明末时,已经形成相当巨大的影响力。那么,看到这,你也许会问,既然这个谶纬传说早在明朝灭亡的一百多年前就已出现,而一百多年后李自成的大顺灭亡了明朝,不就正好是应验了这个“遇顺则止”吗?这还是很神奇啊!
李自成
是的,如果单从结果看,确实很神奇。但如果我们结合史料,仔细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分析的话,你就会发现,神奇的背后其实是人的刻意为之。什么意思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古代,一个封建政权具不具有合法性,不是你一个军阀头子说了算的,而是要让老百姓认可你!那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认可你呢?你必须广施仁政,必须轻徭薄赋,总而言之,就是要对老百姓好。但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漏了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老百姓相信,是上天选择了你让你统治天下。从秦末陈胜的“大楚兴,陈胜王”,到刘邦的“斩白蛇起义”,再到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无一不是利用了谶纬传说。显然,千百年来,利用谶纬传说哄骗百姓,让百姓相信自己是天子下凡这招很有效果,屡试不爽。
顺治皇帝
作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底层出身的李自成不会没有听说过“遇顺则止”这个流传了一百多年的谶纬传说,同样,张献忠也一定听说过。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政权具有合法性,为了让百姓相信自己是上天派来的救世主,制造谶纬传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李自成让宋献策为他编的“十八子,主神器”不就是这样一个哄骗百姓的谣言吗?但新编的毕竟是新编的,流传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显然没有直接利用旧谶纬传说来的效果大。那怎么个利用法呢?很简单,迎合谶纬传说不就行了,谶纬怎么说,你就怎么做。“遇顺则止”不是说当遇到“顺”的时候明朝就玩完了吗?那我就起个带“顺”的名字。抓住这个核心要点,李自成给自己的政权起名为“大顺”。张献忠见李自成抢了先,自己的国号是不能再叫“大顺”了,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国号被你抢了,那我就用年号嘛!于是,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国后,把自己的年号定为了“大顺”。两个人把这一套附会谶纬的把戏玩的不亦乐乎,后来就连关外的满人也来凑热闹。福临小皇帝登基后,将年号定为“顺治”,要说满人没有往这个“遇顺则止”谶纬上扯的意思,你信?所以要知道,16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那一年,天下是有三个“顺”的,不管这三个势力中哪个势力灭亡了明朝,都能与“遇顺则止”对上。于是,本来是前人胡编乱造的谶纬传说,就这样被人为的百分之百应验了,古往今来,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