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虚假宣传卖山寨货
“电视购物”在成为民众一种便捷消费渠道的同时,也迅速成了沪人消费投诉新热点。
由于电视上对产品在密集型广告宣传中,“高档”、“奢华”、“真金”等动人字眼层出不穷,经过华丽包装后的“低价”手机、手表、珠宝饰品、保健类商品等,总能引诱一批又一批沪人火速购买,引发消费纠纷持续上升。
二十岁的张琼说,自己一直比较喜欢电视购物这种便捷的消费方式,买一个家用榨汁机或一件内衣等产品,打一个电话就办妥,省时省力。可最近张琼放弃了“电视购物”,原因是相当反感电视上有的主持人用亢奋的表情信誓旦旦地做保证、亮资质、开低价,还拉来几个消费者“现身说法”,上演表演秀。
对于这一现象,此间有专家指出,不要小看那些声嘶力竭的电视广告,一般播出后半小时就会收到五百至一千个订单。
上海居民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发订单者。近日,他看到了某手机的电视购物广告就订了一部。待货送来时,对方却一定要先付钱才能验货。送货人走后,王先生打开包裹试用手机,才发现其功能与广告上的完全两样,后因质量问题王先生要求退货,却被告知退货要扣几百元人民币,王先生又提议换新机,结果对方拿来的竟是别人用过的旧手机。
王先生遭遇“山寨”产品和虚假承诺的经历不是个案。上海市工商局一二三一五热线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和咨询中涉及电视购物的共有三千余件,高居商品和服务投诉案件的第一位,与去年同比上升近三倍。其中,投诉电视购物的种种“罪状”里,除了买到手的产品质量差或货不对版、夸大宣传或虚构产品功能和售后服务欠缺之外,还有消费者个人信息遭到泄漏。
尽管电视购物有“朝阳产业”的美誉,但电视购物鱼龙混杂、缺少规范的现实状况引起了消费者深深的失望。据三一五消费电子投诉网的调查,认为电视购物行业的未来会越来越差的人占到了六成有余,近八成的消费者则表示不会选择电视购物。
如何推动“电视购物”行业健康发展?二00六年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了对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等五类商品不得在电视购物节目上播放的法规条令。据报道,国内首个《电视购物行业标准》也有望于明年出台。
沪上不少消费者表示,希望电视购物广告莫要“信口开河”,还消费者一点真实和诚信。(中国新闻网)
电视购物上海一年消费20亿 相关法律明年出台
中新网上海五月二十三日电(刘璟)尽管遭遇了“信任危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电视购物仍是少数逆势上扬的行业之一,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其“朝阳产业”之名不虚。
在今天进行的上海国际无店铺销售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表示,包括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等模式的无店铺产业,面临金融风暴的侵袭却呈现向上发展的势头,其在上海更是有增长壮大的潜力。沪上人群较高的人均GDP和消费能力都是其发展的先机。
“电视购物的消费方式难为中西部地区的人们所接受,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则有足够的接受力,其在上海的发展将领风气之先,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
尽管进入中国已十多年,电视购物却多受诟病,其鱼龙混杂、缺少规范的现状引来了消费者深深的失望,其中对这一行业悲观预言者甚众。电视购物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俨然是危机重重。
不过这并不影响电视购物每年巨大的营业额增长,实现其“朝阳产业”之誉。数据显示,从二○○五年开始电视购物就开始以每年一倍的速度上升。二○○八年上海电视购物的消费总额更超过了二十亿元。
金融风暴影响下,全球经济一片颓势,众多产业难捱寒冬,待施援手。无店铺产业呈逆势上扬趋势无疑给人们指出了一条可循之路。不过专家同时表示,缺乏诚信大碍当前,必须建立更广泛的同业公会来维护行业和市场,并迅速树立行业标准,否则难得发展。
事实上国家和行业内一些规范电视购物的尝试也已经开始。二○○六年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了对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等五类商品不得在电视购物节目上播放的法规条令。二○○八年底,一些业内媒体购物公司联合起来向社会作诚信承诺,自救于危机之中。而国内首个《电视购物行业标准》,据报道也有望于明年出台。
电视购物市场超百亿 “专家”都很眼熟
中国内地人疯电视购物,2008年就砸了人民币100亿元,但这个新兴市场发展太快,质量参差不齐,光是上海工商局今年第一季就接获3075件投诉案件,比去年多了284%,有内地民众看电视购物买华硕EeePC,送来的却是山寨版。
媒体报道指出,去年内地电视购物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比2007年增长超过50%,若把相关产业的营收也算进去,市场规模高达人民币300多亿元,庞大商机让内地卫视趋之若鹜,中国台湾东森购物与富邦MOMO也在这两年抢着登陆。
乱象一:极尽夸张能事
内地电视购物市场因成长太快,乱象丛生。中国电子商会官方投诉网站“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今年第一季共受理1515宗电视购物投诉,比上一季多了102%;投诉的产品将近400个,几乎涵盖所有热销产品,消费者最常抱怨的包括“夸大宣传”、“产品质量差”及“售后服务缺失”。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只要拿起电话,它就是你的。快行动吧,你就能看到三天内发生的奇迹。”媒体指出,晚上打开电视,常会突然被频道里语气夸张激昂的主持人吓到,但经过主持人轮番洗脑,还是会有不少民众乖乖打电话下单。
乱象二:专家都很眼熟
但仔细观察广告会发现,不少为产品现身说法的“专家”都很眼熟,有一个广告中以糖尿病医学专家身分出镜的“孙仕友”,却在另一个收藏品广告中化身为钱币专家“孙云”,但转到保健器材广告后,同一个人又变成中国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吕青”,都是找演员造假。
前一阵子就爆发“公爵王手机造假事件”,消费者收到手机后,发现蓝牙无法使用、无法开机、按键失灵、找不到网络、无法充电甚至爆炸、时间永远显示星期日等,负责贩卖的企业被迫公开道歉。
内地电视购物的售后服务也为人诟病,很多民众发现产品有问题,拨打售后电话,但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或一接起来就被挂断,毫无保障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