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由来
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彭真、林伯渠、李维汉任副主任。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此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于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就国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词时最后呼喊的三个口号中,有一个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雷洁琼发言说,如果国名太长,用时不用全称就要注明是简称。黄炎培和复旦大学教授张志让的意见被整理成书面报告,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发表了第三种意见。张奚若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张奚若继续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两字了,岂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从以下解释也很容易明白:为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 ‘民主’二字。”
可在讨论中,毛泽东却支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理由是共产党是救中国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 我们共产党反蒋不反孙。后来何香凝打了个圆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中山先生一身为共和奋斗,这国自然就是“共和国”了。毛泽东听了觉得有理,就没有作声了。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归纳了三种名称,留待政府组织法起草委员会去斟酌。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在国号后面仍拖着一个“尾巴”。在后来提交给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文件中,国号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带着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简称‘中华民国’”6个字。
1949年9月25日深夜,黄炎培、司徒美堂、何香凝、马寅初、沈钧儒等在下榻的北京饭店里,收到一封由周恩来和林伯渠联名相邀的午宴请柬。上面写着:“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请出席。”接到这种请柬的共有二三十位70岁上下的老者。
第二天中午,应邀者按时赶到六国饭店。周恩来主持宴会。他叫人关上餐厅的大门,开始讲话。周恩来说:“今天请来赴宴的,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长辈……我国有句老话,叫做‘请教长者’,今天的会就是如此。在讨论文件时,各位看见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个简称,有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了。常委会特叫我来请教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老前辈对‘中华民国’这4个字,也许还有点旧感情。”
六国饭店
周恩来说完后,快人快语的民建代表黄炎培首先发言。他说:“我国老百姓教育很落后,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个简称,是非常必要的。政协3年一届,3年之后,我们再来除掉,并无不可。”何香凝接着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个结果,是用许多烈士鲜血换来的。关于改国号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照旧用它也是好的,大家不赞成,我就不坚持我的意见。”
这时,辛亥革命参加者、清朝进士周致祥,态度坚决地反对用简称,他说:“我反对仍要简称,什么‘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祸国殃民、群众对它毫无好感的名称。20多年来更是被蒋介石弄得不堪言状了。我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此次人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
周致祥
紧接着,83岁的美洲侨领司徒美堂激动地站起来,要求发言。这时,宴会厅里显得更安静了,大家等待着听这位老人的意见。他说:“我没有什么学问。我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4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官国’,与‘民’无涉。22年来更被蒋介石与CC派弄得天怨人怒,真是痛心疾首。我们试问,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是一个极其庄严的东西,一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要3年之后才改?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仍然叫做‘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连国号也不敢改。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司徒美堂的话言之成理,掷地有声。一说完,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曾以痛骂国民党官僚资本而出名的马寅初也站起来,表示说:“我完全拥护刚才司徒先生提出的主张。括号中的简称不伦不类,不像话,应该去掉!”民盟领导人张澜表示:“我也反对用什么简称。”陈叔通也赞成此议。
接着,法律专家沈钧儒从法律的角度对简称问题进行了解释。他说:“如果有些群众还要写‘中华民国’,那是他们的一时之便,我们也不必明令禁止。至于堂堂的三大文件里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大漏洞;不合法律观点,也万万不应如此。遍观世界各国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于立国文件上的其他简称。将来在行文上,用国家名义与别国订约时,也有不便。所以我也主张不用那个 ‘简称中华民国’。”
于是,会上的态度成了一边倒,几乎都开始反对用“中华民国”这个简称。
最后,由周恩来作小结,他介绍了文件草案上有这个括号的缘由,并表示:“我要把今天大家发表的意见综合送给大会主席团常委参考,并由主席团常委作出最后决定。”
27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继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讨论和通过了政府组织法,一致同意和决定: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政协代表们认为,简称“中华民国”去掉,不等于把中华民国过去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概抹煞。如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等都是有它的历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