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码简介
中文电码,又称:中文商用电码 ( Chinese commercial code, CCC ) 、中文电报码 ( Chinese telegraph code, CTC ) 或中文电报明码 ( Chinese ordinary telegraph code, COTC ) ,原本是用于电报之中传送中文信息的方法。它是第一个将汉字化作电子信号的编码表。
自摩尔斯电码在 1835 年发明后,一直只能用来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在 1880 年,清朝政府雇用丹麦人 ( 也有说是法国人 ) 设计了中文汉字电报。
中文电码表采用了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简称 " 四码电报 ",从 0001 到 9999 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表示最多一万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最尾。后来由于一万个汉字不足以应付户籍管理的要求,又有第二字面汉字的出现。在香港,两个字面都采用同一编码,由输入员人手选择字面 ; 在台湾,第二字面的汉字会在开首补上 "1" 字,变成 5 个数字的编码。
中国汉字多达 6 万字,常用的汉字只有一万个左右, 所以用 10 的 4 次方 ( 10,000 ) 来表示。中文电码表采用了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简称 " 四码电报 ",从 0001 到 9999 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表示最多一万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最尾。后来由于一万个汉字不足以应付户籍管理的要求,又有第二字面汉字的出现。在香港,两个字面都采用同一编码,由输入员人手选择字面 ; 在台湾,第二字面的汉字会在开首补上 "1" 字,变成 5 个数字的编码。
中文电码应用
中文电码可用作电脑里的中文输入法,但因中文电码是 " 无理码 ",记忆困难,一般用户几乎无法熟练地掌握使用。
在香港,每个有中文姓名的市民的身份证上,均会在他的姓名下面印有中文电码,外国人取得的入港签证亦有印上。在很多政府或商业机构的表格中,都会要求填写者填写他的中文电码,以便输入电脑。
办理签证时,有些国家 (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 需要填写中文电码。比如:申请美国签证的 DS-160 表,在姓名一项,要求填写 "Chinese Commercial Code Number",即为姓名的中文电码。
姓名中汉字无对应中文电码的处理办法
办理签证时,有些国家 (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 需要填写中文电码。比如:申请美国签证的 DS-160 表,在姓名一项,要求填写 "Chinese Commercial Code Number",即为姓名的中文电码。
但是由于简体中文电码表只收录了七千多个汉字,可能遇到姓名中汉字无对应的中文电码。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有两种处理办法:
未查询到对应中文电码的汉字,可以使用 0000 来表示,仅限美国签证请参照此方案处理
刘彧
0491 0000
将没有对应中文电码的汉字的中文电码留空,比如:
0491
注:以上是两种通常的处理办法,但各国使领馆要求可能不尽相同,稳妥起见,遇到此种情况,请参阅各国使领馆规定。
如果名字有2个汉字,中文电码要连写?还是每4位空一格?
答:连写也可以,空格也可以,姓名还有四个字的,按照这种考虑,三个字的姓和名之间也要空一个了。每个汉字电码4位连在一起就好了。
而且中文电码不是必须的呀,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名字电码空着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