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瑞典人=东北人?北欧三国东北三省是什么梗

news.xixik.com   2018/11/26 19:12:3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瑞典人,代指东北人,又或者,代指具体一个省的词。这个省,据说是黑龙江。北欧三国,东北三省嘛。网友说,瑞典对黑龙江,海盗对土匪,没毛病。不知道始作俑者地理是什么老师教的,北欧三国明明不在欧洲的东北——尽管也都靠近俄罗斯。

北欧三国=东北三省是什么梗?

北欧三国=东北三省,出自“瑞典人”这个梗。北欧三国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东北三省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

瑞典人,代指东北人,又或者,代指具体一个省的词。这个省,据说是黑龙江。北欧三国,东北三省嘛。网友说,瑞典对黑龙江,海盗对土匪,没毛病。不知道始作俑者地理是什么老师教的,北欧三国明明不在欧洲的东北——尽管也都靠近俄罗斯。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有个博主2018年1月份的时候发了一条微博,提到了某地口音,涌入了2000评论把博主日了一顿,嫌他提口音了。

然后博主一直在好好解释。所有骂他的人都集中在他提口音了这件事,没人关注电梯里抽烟被提醒还拒绝了这件事。

后来3月份博主在上班的地方又遇到了那个人,就不敢提口音了,就用瑞典口音来代替了。

网友们的评论简直天秀,于是这个梗就诞生了!

而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三省和欧洲东北三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单地说用瑞典人指代东北人的梗,也就是因为有人怕被说地域黑,有意避免冲突而生造的一个新热门词。可越如此指代,越洗刷不掉地域黑的本意。

南北文化差异

北方人突然去南方,和南方人突然去北方,都可能遇到因南北差异而冲突的事情。如果不能在知识背景、文化差异背景上有所准备,就可能很不适应。北方人开车看到南方路边就有芭蕉,又没围栏以为是没有主人的,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南方人冬天突然去雪乡还起冲突,更主要原因是这种南北差异。

最近的用瑞典人指代东北人的梗,也就是因为有人怕被说地域黑,有意避免冲突而生造的一个新热门词。可越如此指代,越洗刷不掉地域黑的本意。

从共和国长子到被黑体质,东北形象是怎样变化的?

1、计划经济时代终结,共和国长子形象轰然倒地,赵本山作为东北地方文化的代表开始崛起,很多人印象中的东北变成农村和乡土。

2、尽管东北没有那么多黑社会,但东北却有“社会人”文化——假装自己是混社会的,并以此为荣。

3、对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无视,也是很多人“黑东北”的理由。

从共和国长子到乡土形象

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东北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不断发生变化。民国前后,东北一直被认为是落后地区、匪患横行。就连曾经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张作霖也是靠土匪起家。那时的东北在关内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贫困落后、土匪横行、野蛮粗俗的地方,所以才会产生“闯关东”这样的说法。而在1949年后,东北成为了“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这段时期东北的形象是健康向上、充满前途的。

可以说,东北地区无论是工业还是文化曾经都是非常发达的,城镇化水平也非常的高。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统计,辽宁的城镇化率排在全国第五位,仅次于沪、京、津三个直辖市以及广东省,黑龙江和吉林的城镇化率也在全国中上游水平。

即便如此,现在一提到东北,很多人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却是农民、乡土、落后……曾经发达的“共和国长子”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种印象?这与东北近二三十年的境遇以及一个人的走红密切相关。

以前,东北所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都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工业体系上的,当国营工厂在市场化改革中陷入困境,东北开始地方化和边缘化,“共和国长子”形象也轰然倒地,而赵本山作为东北地方文化的代表开始崛起。

很多人对东北的印象就是农村、土炕和冰天雪地大花袄

赵本山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红遍中国,与此同时,东北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急剧衰落。这时候,东北需要一个新的形象代表,这个代表就是在全国最火的东北人——赵本山。以至于辽宁省一些地方政府到外省市去招商,都要带着赵本山,因为全国人民对他更熟悉。而赵本山为东北构建了一种具有朴实品质的农村形象,这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东北印象。

不仅是赵本山,有学者分析了1983年-2013年三十年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口音和人物形象,发现其中东北口音使用最多,且扮演最多的就是农民和都市工人角色。除了春晚,诸如《乡村爱情》这样影视作品,也在强化人们对东北的印象。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

到了21世纪初,东北的形象除了“农民”和“乡土”以外,又多了一顶“黑社会”的帽子。

好勇斗狠,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东北人形象。百度贴吧曾经流行过一个网络热词——来信砍,原意就是“来东北信不信我砍你”。除此之外,流行的网络词句还有:“在东北,能动手就别吵吵”;“你愁啥?瞅你咋地!”

进入新世纪了,为啥东北人却给全国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据统计,东北地区有组织犯罪其实并不高

这与当时东北糟糕的经济状况不无关系,本地工作难找,人口外流。高学历、高技能的还好,凭借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力找到工作。而那些在城市中长大,只接受过高中甚至初中教育的群体,去其他城市能找到什么工作呢?

城市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不会像刚进城的农民工一样做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但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从事一些服务业,例如物流、房产中介、拆迁……在这些那时刚刚生长,甚至称得上“野蛮”的行业里,流落到全国各地的东北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东北人的看法。

海南三亚因为生活着大量东北人而被称为“东北第四省”

“根据上级部门亚运村派出所的具体工作安排,由于目前连续发生重大治安恶性案件,为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维护地区稳定,自6月13日至16日由房东对自己的出租房屋进行检查,凡是居住东北人的一律清除(不分男女),不准租住。6月17日开始,由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进行联合大清查,如在检查中发现还有将房出租给东北人居住的,将受到加倍处罚,取消出租权利。”

这是2002年6月19日《京华时报》的报道。随后,千龙网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当地村民的描述中,“坏事儿都是东北人惹出来的”。

电视剧《马大帅》剧照,装社会人是一种“时尚”

网络传言也加剧了东北遍地黑社会的印象。在网络传言中,乔四在东北横行多年,刘涌则怒扇某香港天王巨星的嘴巴子。但这些细节都是以讹传讹,无论是乔四还是刘涌,虽然心狠手辣,但其实能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

文艺作品的影响也依然存在。2004年哈尔滨歌手陈旭创作《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取代此前红极一时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使东北人形象陡然转变。而《东北往事》(又名《黑道风云二十年》),这部通俗小说2008年以网络连载形式爆红,2009年出版后连续十八周位列图书畅销榜,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东北的印象。

“社会人”标准打扮

此外,“东北人都是黑社会”的印象与很多东北人的打扮也有很大关系。尽管东北没有那么多黑社会,但东北却有“社会人”文化——假装自己是混社会的,并以此为荣。

“X博士”总结说:在东北,经常能看见打扮像混社会的人物,其规范形象为牛高马大,或许瘦成鱼刺。发型通常为炮子头(半寸、圆寸、盖儿头、秃头),颈部有饰物多为金链子(分外粗大的那种)、佛珠、玉坠等,臂膀上带着纹身。仔细一打听,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混混,就是喜欢装“社会人”。

社交网络时代,“黑东北”成为风潮

无论是农村、乡土还是黑社会,互联网上对东北更多的是一种调侃。然而最近几年,东北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再次发生变化,东北成了落后、保守、没有规则的代名词,“投资不出关”的语句在互联网上流传,东北成为中国最招黑的地区。

说起来,也很难完全归咎于“无脑黑”,东北最近几年也出了不少令人无语的事件。2014-2015赛季CBA总决赛第6场,比赛开始前两天,辽宁男篮突然宣布门票涨价,而对于已经售出去的票作废退款;2016年春节,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剧情几度反转,最终认定店家违规;而2018年元旦至今,黑龙江雪乡屡次爆出负面新闻。东北雪乡女导游让游客购买1680元游乐项目,直言雪乡“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大家都是羊”。

电影《钢的琴》剧照,在东北转型过程中,有不少季哥这种“亦黑亦白”的社会大哥

商业孕育文明,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建立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而东北频繁曝出的负面新闻,一再无视规则、契约的存在,反而对体制有极强的依赖性,再结合经济衰退的现实,自然招黑。

东北很多人对契约和规则的漠视原因有二:一是东北地区的商业文明在最近几十年来确实不够发达;二是经历了转折时代的上一代东北人发现,很多发家致富的人,并没有“遵守国企时代”的规则,守规矩的到最后反而最吃亏。

于是国企时代的潜规则盛行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办事要托关系,上学要托关系,办婚宴要托关系,晋升要托关系,住院要托关系,几乎生老病死都要托关系。

托关系盛行的后果就是“逆淘汰”。也正因为如此,东北创业环境退化,东北人才和富裕退休人员加速南下,不仅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生育率也长期在低谷徘徊。

另外,经济增速的下降,也给了很多人黑东北的理由。最近几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处在全国倒数几位,辽宁省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而经济水平的强弱,往往会影响社会其他群体对它的评价。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指出了人们经常的看法:“与富裕联系在一起的常常是勤劳与直率,而与贫穷相关的则是懒惰与粗俗,富裕就意味着积极向上的形象,而贫穷则意味着庸懒无为的形象。”

今天,东北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共和国长子“的形象已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地淡却,取而代之进入人们记忆与话语的,是那些与贫穷相关的言语:懒惰、粗俗、奴性等等。

东北衰落是因为东北人懒惰、保守和不思进取吗?

把东北的问题完全归结于所谓“劣根性”,是一种思维懒惰

现在的互联网上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东北人当年保守、不思进取,只想躺在自己的”既得利益“里,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很多人认同这种说法,尤其是那些通过努力奋斗过上还不错生活的城市白领,他们认为努力是可以改变一切的。

东北人的性格当然是造成今天局面的部分原因,但也不应该完全归责于他们。作家贾行家在“一席”演讲时就说:“每到了转折的时代,总会有这样一群失落者。就像今天在大城市里的精英阶层一样,他们相信自己有资本,有智慧,有能量,相信自己完全能够Hold住这种生活,永远不会是输家。他们也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合理了,已经足够合理,任何失败者不是愚蠢的就是懒惰的。其实这也和三十年前这些下岗的工人想的差不多。在这种转折里,有的人注定会被送到风口,送到浪尖;有的人会被送去水底,甚至在石头上撞得粉碎。这一次失落的不知道是谁,是不是我,有没有各位?”

人们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地球知识局”隗知的一篇文章总结说:“人总是愿意以为今日的成就,一定代表永恒的价值,今日的衰败,必然源于过去的罪过。而东北的问题,远不只是人性或是官僚体制的问题。”

东北——曾经共和国长子为何现在略显衰败?

最早提出“共和国长子”称谓的人是毛泽东。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哈尔滨称赞哈尔滨为共和国的长子,随即广为流传。

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东北获胜后,东北开始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动机。

东北为中国的解放以及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解放战争中起决定性战役的“辽沈战役”就在东北发动, 东北人民为了解放事业,东北老百姓们自愿充当解放军的后勤补给大军,将数不尽的粮食,弹药送往前线。同时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解放军中,很多东北子弟兵为解放事业付出了生命。

1949年建政后,这台发动机虽然已经超负荷,但仍开足马力支援着全国建设。

建国以后东北作为长子,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承担起了长子的责任。

东北对内地的支援,是无偿的。全国各省都接受过东北无私的支援。比如最富的上海。

“1949年夏天,小平从上海回京。他向中*央汇报说,上海“煤粮两荒。接收旧人员十五万人,工厂原料缺,运输贵,开厂难,学校多,税收少,开支大,被迫大发行。农村全部以物易物,或光洋市场。情况严重。提出厂校及人员疏散,向各解放区求援”。

陈云随后致电东北财经委副主任李富春,除了向上海运输粮食,还要准备接收一部分上海工厂学校。不久,中央正式开始准备疏散这个远东最大的都市。”

“就在陈云达到上海前一个月,投机商操纵上海银元价格暴涨,带动物价上行。上海市政府筹集了10万块银元抛出,竟然毫无起色”。

“投机资本随后转向大米、棉纱等物资领域,导致上海7月物价比6月上涨1倍,并波及北平、天津,致使两地物价一个月内上涨3倍以上。”

“陈云在提出,上海的骨干工厂不能外迁。”

“这样就只能由各大区承担粮棉调拨任务,共同帮助上海恢复生产---从老解放区调棉花,从北方调煤,从上海周边和四川调大米。

华东局向陈云汇报说,常州不让粮食运到上海,赣东北对杭州也是封锁的。皖北、常熟、无锡等地,也对上海禁运。”

“杨波向本刊记者回忆,他曾与姚依林代表中财委去东北“要粮食”,一次运出数千万斤,讨价还价的零头也得几百万斤。”

当时在一次领导人会议上陈云提出,上海是个好地方,但暂时是个包袱,运进来的东西多,出去的东西少。当时运进的是“两白一黑”,即大米、棉花和煤炭。只是因为上海没有恢复生产,运往外地的工业品不多。

以辽宁沈阳为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沈阳成为全国重工业中心。辽宁第一机床厂、沈阳电缆公司一批具有现代化的工厂在沈阳扎根,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挤压机等等等等。一个大国其基础就是工业化,中国之所以工业化会有如此快的发展与东北率先实行的工业化分不开。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早期我们对东北的印象是遍地工场、男人豪爽、女人持家、大部分是国企工人,现在这些标签在东北以及东北人身上略有淡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兴起,有很多网民开始往其身上贴上些不太好的标签:恶搞、低俗等。(必须要强调的是,淳朴,善良、干脆利落这些好的品质依旧存在东北人民的骨子里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共和国长子开始出现这些衰败的呢

东北是实行人口政策比较积极的地区之一,其次是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期的人口政策导致新生儿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同时老年化一年比一年严重。比例的失调拖累了东北经济的发展,东北人口流失严重程度难以想象。

计划经济(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规律)曾经带给东北在一段时间内的繁荣,国家财政大幅度倾斜,使得该地区快速发展同时也养成过度依赖国家的毛病。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开放后,实行的经济政策开始让其有所不适应,在经过努力调节无果后,衰败也就自然而然了(还有一点就是贪腐严重,这一问题全国各地都有)。

东北物产资源丰富,这成为工业发展必备的基础,但资源也有相对枯竭的一天。长期过渡依赖自然资源,当资源枯竭的时候衰败也难以避免。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瑞典人 东北人 东三省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