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几千年历史的每个王朝都曾经在历史的卷轴中,留下了独特的一页,他们有些辉煌有些落败,有些饱受后世之一,有些被后世大肆称赞,在历届的王朝当中,也都曾经出现过影响一个王朝的人物,即便是这个王朝饱受争议,也因为其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史书记载。
不过有些王朝当中,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因为其先辈的荣耀过于耀眼,导致他们的存在感极其低,除此以外,他们还因自身的原因,使他们的行径极为低调,以至于后世很少知道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明朝的十二个皇帝就是如此。
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明朝,中国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开国皇帝正是布衣天子朱元璋,因其出生于草根,因此深知民众生活之艰辛,在其上位之时采取了诸多措施,使明朝经历了一个十分辉煌的时期,然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明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样,明朝在很多史学家的眼中,也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
当说到明朝的皇帝之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朱元璋以及他的后代朱棣、朱瞻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在明朝统治了300年里,曾经出现过20位皇帝,除了被众人所熟知的一些皇帝以外,其他的皇帝因为在位时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较少因此不足以被后世所熟知,他们的身份也只能通过史书进一步的去了解,只是在这20多个皇帝当中,有一个皇帝却极其的特殊。
这位皇帝极为低调,同样也是隐藏最深的一个皇帝,他是明朝第十二皇帝朱载坖,作为明世宗的第三子,他的存在感与其说是形势所迫,不如说是其自身从小便具备的一种特性,因为其生母并非是嘉靖皇帝的宠妃,因此他的身份也一直被长期忽略,导致他在宫中的存在感很低,在加上当时明教信奉道教,道教中讲究“二龙不易相见,”在史料的记载中,朱载坖的父亲朱厚熜是听信方士陶仲文的劝告,原本在宫中存在感极地的朱载坖(jì),也因为道家的这一说法更加不被嘉靖皇帝所重视。
朱厚熜继承他的堂哥朱厚照的皇位之后十八年才生下了长子朱载基,然而朱载基出生两个月便夭折,这让他悲恸不已。或许朱厚熜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初始不是十分相信这种劝说,直到再发生一件事。他的儿子朱载壑出阁讲学,根据礼仪,朱厚熜必须在场,这意味着二龙相见。
朱载壑好像应了二龙不能相见的魔咒,二龙相见后不久,朱载壑便病逝。自此,朱厚熜坚定决心,不再二龙相见,甚至不立太子。
这让时为裕王的朱载坖和景王的朱载圳极其郁闷,因为这条魔咒,他们长时间见不到父皇,像生活在离异家庭。
但是,也正是朱厚熜不立太子,导致朱载坖与朱载圳进行长期的太子之争,朝中文武百官亦纷纷站队,彼此斗得不可开交。
他登基之后,估计是心底极其反感所谓的二龙不能相见之说,所以他将老爸朱厚熜宠信的方士杀得一干二净。
作为第三子,他原本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只是由于嘉靖皇帝的长子在出生两个月之时,早早夭折,次子也是在嘉靖皇帝封为太子之后再次夭折,按理说作为三子,朱载坖按照传统是要被立为太子的,只是由于当时嘉靖皇帝不太喜欢他,再加上深信道教的说法,使得嘉靖皇帝迟迟未能在立朱载坖为储君。
性格懦弱却最终当上皇帝
嘉靖皇帝除了不喜欢朱载坖以外,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嘉靖皇帝更希望他的四子朱载圳继承皇位,纵观中国历届王朝,每当新太子即将诞生之时,朝廷之上必然会出现多方势力,究其本质便是利益关系所导致的,在古代太子的确立便意味着此人未来如果没有发生罪大恶极之事,此人未来必然是朝堂之上龙椅的唯一一人。
倘若能够在此刻选择未来太子的人选,并且站队成功,在未来对自身的发展还是晋升之路,也必将有着莫大的好处,当时嘉靖皇帝欲立新太子之时,朝廷之上也出现了两派,一派是拥护朱载圳的严嵩阵营,一派则是拥护主朱载坖得徐阶阵营,当时的景王朱载圳凭借嘉靖皇帝对其宠爱以及严嵩的支持,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另一派的核心人物,朱载坖则为了避免被景王所打压,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
皇宫之内的生活是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一个社会,在这个环境当中,一言一行也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倘若出现任何差错,面临的不仅仅只是刑罚,甚至还会遭到杀身之祸,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朱载坖逐渐养成了畏首畏尾,沉默寡言的懦弱性格,这样的性格即便是在其登基后,也未能够彻底改变。
嘉靖44年彼时的嘉靖皇帝原本已经准备立四子朱载圳为太子,也是在此刻朱载圳却突然暴毙,作为嘉靖皇帝的唯一儿子,朱载坖也就成为了太子唯一的人选,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朱载坖继位,这一年距离太子去世已有17年的时间,17年足以改变一个人很多,在这17年间朱载坖过着不被重视的生活,他被忽略,被冷漠,以至于他的性格,是正统皇帝当中少有的懦弱性格。
在位期间让明朝拥有世界近一半的白银
这样的性格让他对于朝廷上的大臣十分宽容与迁就,以至于朝廷之上大臣因为一件事而争执不休之时,他总是沉默不语,当大臣争执完之后便宣布退朝,原本大臣希望寻求皇帝的调解,只是朱载坖的这诸多行为,也让朝臣逐渐失望,逐渐的朝堂之上的争论再过激烈,也不会寻求皇帝朱载坖进行调解,如此一来他的存在感,不仅没有伴随着他的登基而被重视,反而越来越远,成为了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从不被重视到一举成为万人之上,朱载坖的性格并没有在这极大的反差当中变得膨胀起来,相反,他统治的年间,还颇有作为,与蒙古议和,稳定北方局势,让明朝再无后顾之忧,同时开辟边境贸易,允许蒙古与明朝贸易,这份举措不仅保证了边境的局面得以和平稳定,同时明朝也不用派遣大量的军队驻扎在蒙古边境。
与蒙古议和稳定北方的局势同时,隆庆开关也让明朝赚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他允许民间商人与周边进行贸易往来,明朝时期,商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他的这份作为,保障民间海外贸易的繁华,使得明朝经济甚是繁盛,让中国东南沿海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也是在此期间,海外近3.5亿多的白银进入到了中国。
这些也仅仅只是明朝民间所给海外提供的商品换算下来的白银,算上其他渠道的真金白银,在其统治明朝的6年时间里,明朝将近拥有了世界近一半的白银数量,他的存在感极低,然这并不影响他对明朝的贡献,在他在位之时,明朝已经开始走入下坡之路,然而他的隆庆开关则让这个统治了200年的王朝得以焕发新的生机,给原本已经衰落的明朝续命70年有余。
每个王朝都与其注定的宿命
当回顾中国历史便会发现,朱载坖是诸多王朝当中少有的明君之一,与此同时,他在诸多君王当中又极其的特殊,因为其先辈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他所做出的贡献,与先祖的贡献相比,并未起得多大的波澜,然而这并不能否认朱载坖在明朝时期所作出的贡献。
只是一个王朝,仅仅只出现少数的君主,显然无法支撑一个王朝的繁荣昌盛,朱载坖是这样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时期的确出现过诸多皇帝,只是即便如此,依然未能阻挡朱明朝的衰落,这是每一个王朝注定的宿命。
好色皇帝朱载坖,长期服用媚药,最终死于女色
继朱厚熜后明朝又出现一位死于丹药的皇帝,就是他的儿子朱载坖,可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是沉迷于吃春药,过度近女色,最后栽在了女色里,仅仅即位了6年,就驾崩了。他其实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般就是贪图好色的昏君,他即位后一改父亲执政的弊端,处理很多朝政问题,并且使国库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贪恋女色,长期吃春药,最终就导致身体越来越不好,荒于政事。
朱载坖是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长子即位,可长子在出生2个月就夭折了,信奉道教的朱厚熜听信方士的话说二龙不相见,意思就是皇帝和太子不能见面,如若见面,就要有一个倒大霉,所以他在失去太子后,对其他的儿子就不去理睬,可皇子们逐渐长大,必须要举办出阁仪式,作为皇帝必须到场,可没想到的是,仪式刚刚举办完,次子就去世了。这下皇帝就更加相信了那句话,从此便严格遵守,所以朱载坖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父子感情淡如水。
朱厚熜的长子和次子都去世了,还剩下两个儿子,朱载坖和朱载圳,本来朱载圳一心想夺皇位,可他父亲将他派出了离京就藩,从此打消了他的这种想法,最终比他父亲先走一步,所以就剩下老三朱载坖了。皇帝将立太子的事拖了两年,最后经不住大臣们和太后的软磨硬泡,他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不明面上立太子,而是让其出阁读书,从而进行日后的培养。就这样,年仅16岁的朱载坖就奉命搬出家中,离开父母,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也为日后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
朱厚熜驾崩后,朱载坖顺利即位,因为先前奉命出去读书,他接触到了皇宫外的世界,体会到了百姓生活的不易,十分懂得体谅百姓的苦楚,也了解到了朝廷之间的一些弊端,所以在他一上位,改变父皇原有的一些执政弊端,将先前父皇囚禁的大臣全部释放,停止了之前信奉的道教仪式,在他出阁读书时,和父皇安排一起读书的大臣高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在他上位后,重用高拱,并在他的辅佐下,将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达到了明朝的又一个太平盛世。
自明朝开国以来,就不允许有海外贸易,在经过祖辈们统治的时期里,他们重用宦官,一度导致国家国库空虚,朱载坖即位后,国资紧张到甚至连官员们的饷钱都无法支付,在面临这样的危机下,他决定解除海禁,从而挽救国家,开禁后,许多百姓就有了工作,积极和国外做生意,很快国家经济就得到了发展,百姓们就有了钱,朱载坖这一点着实做得不错,并且非常有远见,使明朝经济又达到一个高峰,并使国库增加了几千万两白银。在军事上,他非常注重边防问题,他采取的是议和的态度,派出使者去谈判,结束了和蒙古国200多年的纷争,这样一来,事情和平解决,大大减少了明朝的军费开支。
可惜说朱载坖上位拯救了明朝的很多弊端,而且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好色,纵欲过度,贪恋美色,甚至在他的茶杯和床头的图案都印有男女的图片,或许是因为年轻气盛,生理需求,他无节制的贪恋女色,甚至还长期吃春药来助兴,这样一来,使身体慢慢虚弱,导致日后的2个月都无法上朝。
经过两个月的调养后,身体好容易恢复了好一些,但他不记教训又开始纵欲起来,在有一日上朝时,忽然感到头晕目眩,身体无力支撑,无奈之下只好让侍卫扶着回去宣布退朝,回到寝宫后,他就召见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入宫,他也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便开始安排后事。不久后便去世,享年36岁。他儿子朱翊钧八岁便继位。幸运的是,大明王朝真不缺贤臣,朱翊钧在一代贤臣张居正辅佐下,开拓了另一个局面,不在话下。
朱载坖六年执政平淡无奇,没有波澜壮阔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宽仁明静,隆庆朝也算是太平盛世。
朱载坖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文治武功,没有开创新局面,在大明十六位皇帝之中,成就算是靠下的,甚至给人们评论的素材也少。
隆庆一朝,虽然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又对官僚政治很轻蔑中的万历皇帝。隆庆一朝,正是朱载坖的宽仁,才给了大臣们足够的施展抱负的舞台。
相比较其他帝王,他性格又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他本心宅厚,没有制造多少冤狱,相反还给海瑞等等官员平反,这点上,对于帝王而言,是被称道的。《明史》对他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
但朱载坖是一个“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其中,徐阶与高拱的斗争从隆庆元年(1567)就已经开始。
朱载坖虽然其后沉迷于女色之中,但在他即位后其实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他善于用人,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明朝经济发展,也算得上是一位守成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