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720万美金划算买卖!美国是如何获得阿拉斯加的?

news.xixik.com   2017/11/3 16:26:27 资讯来源:地球知识局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阿拉斯加是美国最大的一块飞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飞地。这样大的地盘,美国是如何获得的呢?其实沙俄卖她挺不容易。今天的文章我们将走进这个地处北极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

中国历史朝代表

要问美国最大的州是哪一个,可能很多对美国有了解的人就会脱口而出,那肯定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啊。而且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现在也成了美国最大的矿产资源地,而大家也知道的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是从俄国的手里买过来的,并且相当廉价,仅用了720万美元,而阿拉斯加的土地面积是1.52亿公顷,也就是152万平方公里,单价低地可怜。

阿拉斯加在世界地图上非常显眼——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国,阿拉斯加独占了其中的170多万。这么大的一块美国领土,偏偏还是一块飞地。和加里宁格勒州、维米岭这样的飞地领土比起来,阿拉斯加的个头大得吓人。

把阿拉斯加放在美国本土上对比,原来这么大~

尽管是飞地,阿拉斯加对美国的重要性却很高。作为北冰洋与太平洋的连接点、美洲最靠近欧亚大陆的陆地,这里是美国监视欧亚动向的前哨阵地。这里还盛产优质的鳕鱼和三文鱼,各种资源充足,是美国的“资源库”。

走进这个地处北极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

最后的边疆

阿拉斯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现并适应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历史。从人类踏上这块土地开始,它就一直对生活在此的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阿拉斯加尽逍遥

约在15000年前的冰川期,地球表面大多被冰雪覆盖。今天沉没在洋底的大片陆地当时是屹立于海平面以上的,其中一块就连接着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地区。人类学家相信多数阿拉斯加原住民是从西伯利亚东进北美的游牧猎人。

虽然白令路桥并不是古代进入北美的唯一通道但却是最早的一个

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阿拉斯加的猎人们和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外界的文明成果很难对这里造成什么影响。连阿拉斯加的发现,也是非常晚近的事情。

阿拉斯加原住民

图为因纽皮雅特人,1906年

1741年6月,丹麦探险家维塔斯·白令率领一批俄国水手,从西伯利亚出发向东探险,希望能找到亚洲与美洲的连接点。阿拉斯加这才被发现,在人类的地理拼图上补上了一大块。

可爱的探险家白令该减肥了

由于阿拉斯加是最后一块被发现的非南极地区,所以这里也被美国人称为是The Last Frontier(最后的边疆)。

当西欧人在美洲开疆拓土之时,东欧的俄国人则从另一个方向向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扩张。

为了纪念这个第一次到达此地区的人,人们把这片当时未命名的海域命名为“白令海”。

发现阿拉斯加以后,可爱的白令在探险途中与世长辞

图为 描绘白令及其考察队1741年在阿留申群岛遭遇风浪的画作

仅仅四年后,俄国猎人就在阿留申群岛建立了稳固的狩猎基地,俄国的阿拉斯加殖民史就此发端。紧随其后的是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探险家,他们都设法在此挖掘新的资源。但阿拉斯加实在太冷,其他国家的殖民者往往水土不服。真正留下来对阿拉斯加有重大影响的还是俄国人。

相比严寒的北部,阿拉斯加不那么寒冷的南部,如阿拉斯加半岛和阿留申更适合作为殖民点

1784年,俄国人在科迪亚克岛(Kodiak)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定居点。到1799年为止,他们的触角一直向东延伸,直到东南海岸的锡特卡(Sitka)。为了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利益,俄国于1799年开设美洲公司,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

一路向东

不过俄国政府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要把阿拉斯加变为国家领土,阿拉斯加一直是俄罗斯臣民的领地。这种领土所有权形式在十八、十九世纪是常见的现象,如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等,其中一些公司富可敌国。

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尽管在名义上不算是沙俄的领土,但在事实上,加上美洲公司的沙俄帝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土规模,在当时的殖民列强中,也算是能排得上号了。

环北冰洋的两大帝国

一笔巨亏的买卖

俄国人天生是寒带的民族,对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举开发,正是他们术业专攻的方向。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俄国人很快就在此遇到了守业的困难。

俄罗斯美洲公司一开始主要经营的是毛皮贸易,这些俄国后裔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不断生息繁衍壮大。

19世纪20年代欧洲战争爆发后,俄国疲于应战,无暇旁顾,对阿拉斯加的控制力度大减。其他国家的捕鲸人和皮毛商见机纷纷迁至这块俄属地域,抢夺俄国人的利益。

19世纪的皮毛商人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沙俄被英法联军击败,损失惨重。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法的强大心有余悸,萌生了放弃阿拉斯加的想法。

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很难守住。若是英国人以此为跳板进攻俄国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其实从加拿大陆上打到阿拉斯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不如把它卖了,换几个钱不说,还可以借他人之手阻挡英国人对俄本土的威胁。

但是买家并不好找,沙皇花了很久物色下家却也没有结果。

首先,这个卖家得出得起这钱,毕竟阿拉斯加这么大一块领土,即使贱卖也是很大一笔钱。小国很显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下手。

其次,沙俄自从崛起以来,吃相就不好看,在国际上有了言而无信、强买强卖的坏形象。若非能压它一头的强龙,谁也不敢跟它做生意。

最后一点,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精英们,都对阿拉斯加不感兴趣,理由和沙皇嫌弃它的一样——就一片冻土,我要它作甚?

沙皇大大宣布要拍卖这只大冰块有谁要买?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不久,一桩史上最大手笔而又最搞笑的买卖诞生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西欧列强打算趁机支持南方以肢解新生的美国。林肯总统认为以合众国一国之力独木难支,于是向西欧列强的仇人——沙皇俄国求助。

沙皇也想报克里米亚战争一箭之仇,于是派出了舰队远道而来开进纽约港,为联邦政府站台。北方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并最终赢下了战争。

南北战争组图

俄国在战争中一炮未发,但光是兴师动众地让舰队绕到美国,也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已经民穷财尽的沙俄财政更加紧缩,难以为继。出售阿拉斯加领土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买家锁定为美国。

远交近攻是也

由于联邦政府在战争期间得到了俄国的帮助,只能选择接盘阿拉斯加。而且为了彰显新生美国的实力,他们还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西华德开出了一个令沙皇十分满意的价格:720万美元。1867年,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上升起了。阿拉斯加720万刀 美国买来很委屈俄罗斯很开心

购买现场

按照美元对黄金的购买力折算,这笔钱今天相当于4.6亿美元。对于认为阿拉斯加毫无价值的俄国人来说,这个价格相当可以接受了。但反过来,西华德却由于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在美国国内被骂得狗血淋头。

用于支付阿拉斯加的720万美元支票

不过,这位大方的国务卿没有被民间的质疑声吓到,他在一次讲话中声明:“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但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后来的故事则证明,西华德的预言是对的。

西华德同志睿智的表情

这场交易,被现在很多人评价为一场最大回报的投资,因为当年的720万美元,现在已经变成3万5000多亿美元,时间也仅仅过了不到两百年。可是,当时美国准备用我们现在看来区区的720万美元换阿拉斯加时,却遭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反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那个叫西华德的美国国务卿负责和俄国签订阿拉斯加的购买协议,消息传回国内,民众甚至对西华德这个人都产生了怀疑,一时间甚至认为他和俄国有一定的关系。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认为阿拉斯加就是一块没有任何价值的荒地。

阿拉斯加大部分的土地常年都是封冻的,而美国当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并且从19世纪以来,美国就靠着和墨西哥发生的美墨战争,吞并了许多墨西哥的土地,除此之外,还从法国买了一大块土地。这样一来,美国根本就不缺土地,当时美国为了鼓励美国人到那些人很少的土地上去生活,还出了相当多的利好政策。

可即便如此,美国的大片土地还是没有人,在这样的情况,美国还要花钱买土地,很多美国人就认为这个西华德是在乱花钱,当时的720万美元,还是一笔巨款,这个钱被当时很多人认为花得不值当,是一个亏本买卖。

在淘金的美国人

当时很委屈的西华德,无奈地说以后美国人肯定会感谢他的。而从长远来看,西华德的确是值得美国人感谢的,而且这个感谢来得并没有太迟。19世纪末期,在美国西部淘金的人,有的转到了阿拉斯加,在这里,他们仅用了10年时间,就获得了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这只是利益的小部分。

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

不过究其美国大多数人不支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目光不够长远与对阿拉斯加的不了解。很多人只考虑当时的美国环境,许多人也只知道阿拉斯加是一个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地方,却不了解这个地方拥有巨大的矿产资源。这样一来,自然就得不到美国人的支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买下这片土地,并非那么简单,也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是英国,当时英国在现在加拿大的土地上一路扩张,眼看就要吞并俄国的阿拉斯加,当时的俄国刚好打完一场大仗,比较缺钱,于是就干脆用低廉的价格卖给美国,因为要是不卖,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英国所吞并。

阿拉斯加州的夏天

亏本变血赚

美国买进阿拉斯加以后,很快发现了这里的渔业资源。鲑鱼捕钓加工业从美国人入驻开始,逐渐成为了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到1900年,在整个阿拉斯加地区已建有50多家鲑鱼罐头厂。

很大一只,恩

从1897年开始,人们在阿拉斯加又逐渐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毫无价值的冻土变成了一块人人艳羡的资源热土。俄国人这时候才意识到这笔买卖做得有多不值,大呼上当。

奔赴阿拉斯加淘金的人们

(为什么感觉像我国登山旅游..)

但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遥远的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忙于应付经济大萧条和欧洲战争的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这片遥远的领土。唯有1941年对日宣战后,联邦政府才突然意识到了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

如果日本拿下阿拉斯加

苏联会不会忍不住下手?

1943年日本侵略阿留申群岛,当时约有140,000军队驻扎阿拉斯加,随即发生的阿留申战役,成为继美国南北战争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上的第一场战役。美国甚至丢了两个不起眼的“小岛”。

岛上的美军

正是战争,给阿拉斯加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二战期间为了军队补给和输送兵力,美国人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之间修建了一条1523英里长的砂石公路。至今这条公路仍是阿拉斯加州与美国其它州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公路大大加强了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的联系,推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

陆路前往阿拉斯加的话

肯定是要穿过加拿大了

经济上的进步,让阿拉斯加人开始有能量思考自己的名分问题。从阿拉斯加刚加入美国领土时起,许多居民就希望在此立州,但美国自1912年以来就再未成立新州,国会最初也不太愿意理会这块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的领土上居民的要求。但阿拉斯加人从未放弃,终于在1958年6月30日,国会通过了阿拉斯加的立州法案。

送上门的领土都不要?波多黎各一厢情愿的公投

Flag of Alaska

迷之像欧盟旗

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的第49州。冷战时期,阿拉斯加又成为了美国的战略武器部署地,导弹直指老东家俄国。

即使是在民用领域,阿拉斯加的地理优势也很明显。地处亚太和北美的中间,阿拉斯加是亚洲飞机飞往美国的天然中转站。海运船只也需要在阿拉斯加获得补给,这大大加强了美国对世界航运贸易的控制能力。

如何更快得飞往美帝

当年普遍被认为不值得的大手笔,终于在一百年后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而那个叫西华德的美国国务卿,现在也成了美国人中最具有眼光的代表之一。

一个领导者的大局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素质能帮助他顶住外界压力,追求极为长远的超额回报。但是人的天性又是如此短视,做出穿越时空的判断极其困难。阿拉斯加的易手故事,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一课。

 

阿拉斯加与美国

冰雪覆盖、常年极寒,阿拉斯加州作为唯二美国本土之外的联邦州,展现的是与另一个海外州夏威夷截然不同的特色。它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块飞地。

▲阿拉斯加州与美国本土相对位置图。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邻的土地。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相连,隔海对望俄罗斯,战略地位显著

在地理位置上阿拉斯加更加接近俄罗斯、加拿大两个国家,且都实力不俗,到最后却成为了距离更远的美国行政区。

本来占据主导的俄国为何拱手将阿拉斯加送出?野心勃勃的美国获得这块土地,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考量?而阿拉斯加作为一个“意外收获”,又有着哪些与美国与众不同的特色?

▲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夜景。人口占到全州的40%,高楼鳞次栉比,安克雷奇被誉为是极地中的“奇迹之城”

一、俄国窘迫,美国打劫

早在白人占领阿拉斯加这片土地之前,是原住民的天下。据历史资料记载,在今天的白令海峡地带,曾经存在过一个面积约为1,600,000平方公里的陆桥。通过这个陆桥,实现了最早人类及动物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的假定路线。

▲白令陆桥,给阿拉斯加带来了特林吉特人、海达人以及钦西安人等三大族群,是阿拉斯加目前记载较早的人类活动

地理上的优势,让俄国人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殖民者。此时的俄国正进行着声势浩大的领土东扩活动,势力朝着高加索、中亚及远东方向持续推进。

1732年8月,他们首次抵达阿拉斯加,展开了对阿拉斯加海岸第一次的精确测量。

10年之后,航海家维塔斯白令随俄国海军在北极地区进行了一次大探险,相继发现了环绕在阿拉斯加周边的阿留申群岛、科曼多尔群岛以及白令岛等多个岛屿。

▲航海家维塔斯白令。今天的白令海峡、白令岛及白令地峡等地理事物均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这片净土被一步步探索之后,俄国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企图了。1784年,俄国人在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并针对当地的原住民制造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殖民地的开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俄国商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寻找商机,海獭等毛皮丰富的海洋哺乳动物成为了他们的最大目标。

▲在阿拉斯加及加拿大的太平洋西海岸,俄罗斯商人展开了获利颇丰的海上皮毛贸易,他们也是屠杀原住民的重要推手之一

物产丰富的阿拉斯加并不是只有俄国垂涎欲滴。1774年至1800年间,西班牙为了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彰显国力,选派了一批实力强劲的船队进行阿拉斯加探险,并在一些海湾建立了零星的殖民地。

俄国方面很快便坐立不安了。一方面,他们始终在阿拉斯加没有建立起覆盖全域的稳定统治。另一方面,俄国在阿拉斯加的统治,并没有组织起一个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1799年,为了破解当时糟糕的状况,俄国在阿拉斯加地区成立了半官方性质的俄美公司。

▲俄美公司旗帜。它是俄罗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在美洲的殖民活动而建立的贸易公司

殖民贸易公司的成立,加快了俄国在阿拉斯加土地掠夺的速度;但是,由于地处严寒地带,阿拉斯加一直都是人烟稀少,经济成长空间十分有限,常年都是驻军费用占绝大比例的负增长。俄国在阿拉斯加的经营效果一直遭到很多人的诟病。

▲1860年俄属北美的疆域图,也就是今日的阿拉斯加大部地区。俄罗斯在阿拉斯加的效率低下成为日后将其廉价出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俄国对阿拉斯加的操控还是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时刻。1853年至1856年,俄国与英法两国爆发了争夺小亚细亚地区的克里米亚战争。随着涉及的国家和利益不断扩大,奥斯曼帝国和撒丁王国又先后加入了英法阵营。一拳难敌四手,最终俄国败下阵来。

▲克里米亚战争形势图。黑海沿岸国家林立,向来都是冲突多发之地

克里米亚战争的溃败,让俄国国库亏空;另一方面,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堪察加半岛受到了英法联军的重重围攻;而就连阿拉斯加隔壁的英属哥伦比亚(今隶属于加拿大),也对其心怀鬼胎。内忧外患的俄国,萌生了将阿拉斯加出售的想法。

俄国人一直以来都是惜领土为生命的民族,将阿拉斯加这块多达170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售卖出去,必须要物超所值。而美国是他们认为最理想的买家。

▲沙皇批准出售阿拉斯加的文件

为什么是美国?首先,刚刚独立的美国和俄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英国。一次双赢的交易有助于两国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其次,独立建国不久的美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领土扩张运动,广阔的阿拉斯加地区他们不可能不痛不痒;最后,助力一个新兴且强势的北美“新贵”成长,有利于牵制英国在美洲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阿拉斯加买卖的原始支票,价值720万美元

最终美俄两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达成了这笔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订单,美国相当于以每平方千米4.74美元的“白菜价”从俄罗斯手上得到阿拉斯加。

于俄国而言,实在是迫于当时内外交困局面而做出的下下策,他们走投无路也别无选择;于美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充满远见的最佳决策,而且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凸显其价值的。

二、领土外扩,受益无穷

美国“打劫”阿拉斯加,意欲何为?这还得追溯到美国尚且诞生之时。1783年9月3日,英美《巴黎条约》正式签订,宣告了美国从英国的管制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生国家。这个国家,是由原先13个英国殖民地组成的。

▲图中沿岸的红色部分为美国诞生之初的十三个州

仅仅十三个州,美国人当然不满足,他们的最终理想是建成统率北美的庞大帝国。因此,与美国相邻的很多殖民地,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边界争议。美国人为了将领土范围进一步扩大,软硬兼施,通过煽动、购地、战争等手段逐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东海岸延伸到西海岸。

▲横跨东西海岸,再到海外州,美国领土最终扩大到约原来面积的十二倍之多

有了雄厚的资本,美国开始积极发声,谋求更高的认可和地位。

19世纪初期,美国时任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了著名的门罗主义: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纷纷反抗独立的背景下,不应该再继续过多干涉美洲国家的主权相关事务,美洲人有能力、也有权利管理好自己的领地。门罗主义在19世纪末前一直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中南美洲各国的独立年份。美洲新生国家层出不穷,让他们开始在乎自己的主人地位了

美国想要将阿拉斯加吞下,很多人认为门罗主义思想正是其背后的重要推动力。与白令海峡隔海对望俄罗斯,阿拉斯加更像是一块属于美洲的土地。既然属于美洲,它的主权就必须掌握在美洲人手上,由美洲人进行管理。阿拉斯加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迷途的孩子,仿佛回到美洲只是早晚的事。

美俄双方互相有意,最终促成了这笔巨大交易的完成。对当时的双方来说,都解决了各自所需。如此说来,这不失为是一个成功的交易。

▲每年热闹非凡的“阿拉斯加日”。这一天,便是俄罗斯当年将主权移交给美国的当日

自从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的属地之后,给美国带来的战略优势是与日俱增的:首先,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因此美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八个北极理事会地成员国之一,这意味着美国在北极事务上有着更有力的话语权,特别是在未来北极资源成为争夺热点时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其次,阿拉斯加的能源储量丰富,且与远东隔海相望,在军事上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的前沿哨所。

三、老大撑腰,特色显著

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正式加入美联邦,由海外属地升格为美国第49个州。

和美国本土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不同,阿拉斯加州给世人展示的是极寒之地的另类风情,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大美境界。

▲阿拉斯加的濒危动物——海獭。阿拉斯加被称为北美野生动物的最后栖息地,生活着北极熊、秃鹰、蓝鲸、猞猁等数百种珍稀物种

 阿拉斯加州三面都环着海洋,还有一部分土地位于北极圈内,全年气温都是在零下的,冬天最低温还可以达到零下负十五度,冰天雪地又气候恶劣,实在是不怎么适合人类居住,可能这也是这个州人口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虽然人少,但是阿拉斯加州的资源却不少,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锌、铅、金和银等矿产资源。天然气和石油的储量也很巨大,每年阿拉加斯州都能凭借着出口这些资源得到一大笔的收入。其实阿拉斯加州最开始也不是属于美国的,乃是他们花了几百万美元从沙俄国手中买下来的。有不少网友调侃说:俄罗斯人想到阿拉斯加州就肉疼。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外,阿拉斯加州的渔业和林业资源也不输它,矿、林、渔业支撑起了这个州的主要经济来源,广阔的林木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效益,还为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质嫩鲜美的渔产品加工好后也通过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当然旅游业也在阿拉斯加州的经济中占了很大一块比重。因为阿拉斯加州地区处在比较高的维度地区,所以每当到了夏天,这里的天气都比较凉爽,气候非常舒服,大量游客都选择在这个时候来这里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

阿拉斯加州地势起伏很大,因此州内也形成了很多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有天然形成的湖泊,还有绿意悠悠的高山,更有面积辽阔的国家公园和生态保护区,每年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游玩。

阿拉斯加州的渔业发达,主要出口的海产品有鲑鱼、鳕鱼、波洛克和螃蟹等。爱好吃鱼从古至今都是阿拉斯加人的饮食传统,当地很多娱乐活动、艺术作品都离不开鱼的影子;而今天,渔业已经成为了阿拉斯加州创收的重要手段,每年捕鱼量达到全美一半以上。

▲阿拉斯加主要产业及市场的经济概况

丰富的能源储量,也是阿拉斯加州经济的强力引擎。跨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每天最多可输送原油210万桶,这远超过美国其他的输油管道。此外,阿拉斯加州还蕴藏着丰富的烟煤、亚烟煤以及褐煤等煤炭;漫长的海岸线,风能、地热能的开采前景也同样可观。

▲阿拉斯加州的石油产量在1988年达到顶峰,此后便逐渐下降。石油等矿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加速了耗尽危机的到来

和夏威夷一样,军事经济在阿拉斯加州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在阿拉斯加州的费尔班克斯、安克雷奇以及科迪亚克岛,均设有美军的军事基地。相关人员和设施装备的布置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做出了贡献。随着北极航线的关键性与日俱增,毗邻于白令海峡的阿拉斯加州将更大化地释放出无穷的潜力。

▲美军在阿拉斯加州布局的空军基地

产业单一、地广人稀,一直以来都是阿拉斯加州的弊病。为了让当地市场焕发更大的活力,吸引更多人的青睐,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阿拉斯加州的优惠政策:由政府支持成立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公司,通过在市场上反复投资,将每年的分红发放给每个阿拉斯加州公民,最多每人曾分发过2000美元的福利金,这个制度在全美是唯一的;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以丰厚的补贴为手段,使得阿拉斯加成为全美三个不需要州税支出的行政区之一。

▲富可敌国!在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中,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规模甚至在一众国家之中都能占据一席之地

阿拉斯加,这块扎根于北极圈的寒冷腹地,如今依附于美国统治下,可以说是最好的结局。

作为国家,它没有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作为美国的行政区,即满足了美国的战略考量,也让自身能够享受到超规格的经济福利。美国与阿拉斯加,不失为是一个互相成全的绝佳典范。

问:154年前的1867年,美国从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时,生活在阿拉斯加的俄罗斯人怎么办?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阿拉斯加的俄罗斯人可以选择离开并返回俄罗斯,或者留下并成为美国公民。 1867 年,阿拉斯加有大约 500 名“真正的”俄罗斯人,还有大约 300 名与这些男人结婚的土著妇女,她们大多选择离开,因为她们爱国。唯一的主要例外是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他们无法将本土教区居民抛在脑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革命之前,俄罗斯一直向阿拉斯加派遣替代神父)。

但也有半俄罗斯/半原住民克里奥尔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选择留下来,因为他们出生在阿拉斯加,与他们的原住民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美国法律的角度来看,他们被视为土著人,而不是俄罗斯人或美国白人。使他们忘记俄语并开始只使用英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多年来,老师们因为说俄语而用肥皂给孩子们洗嘴。

【Q: What Happened to Russians Living in Alaska, When the US Bought Alaska from Russia ~ 154 years ago in 1867?】

The Russian population of Alaska had the option of leaving and going back to Russia or staying and becoming American citizens. There were about 500 “genuine” Russians in Alaska in 1867 along with about 300 Native women married to those men, and they mostly chose to leave, because they were patriotic. The only major exceptions were priest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clergy who were unable to leave their Native parishioners behind (Russia kept sending replacement priests to Alaska until WWI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But there were also half-Russian/half-Native creoles, and those chose to stay, in most cases, as they were born in Alaska, and they were tightly connected to their Native famil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merican law, they were treated as Natives, not as Russians or White Americans. It took significant effort to make them forget Russian and start using exclusively English. For years, teachers were washing kids’ mouths with soap for speaking Russian. Credit: Boris Ivanov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