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JP摩根,大摩,小摩,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华鑫,大摩华鑫等,一大串耳熟能详,相似得令人抓狂。它们都带着摩根,长得又很像,令人眼花缭乱。可彼此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能否合并同类项?这样看起来很闲,回答起来又很难的问题,你们能去问谁呢?还是交给乐于助人的21君来终结吧:
首先,我们来合并同类项,JP摩根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摩根大通,但是摩根大通不是大摩,而是小摩,大摩是摩根士丹利,同理摩根士丹利华鑫简称为大摩华鑫。这样一来,上述9个跟连连看一样容易混淆的名字其实对应只有4家公司: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上投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华鑫
简单说一下4家公司的关系: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同属于摩根财团旗下的摩根银行,当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名叫约翰?摩根John?Pierpont?Morgan (1837/4/17–1913/3/31)的人,他是美国的大银行家,参与过通用电气(GE)的合并,整合过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公司,参与过美国许多铁路的建设,是一个在钱上特能折腾的主儿,创立了一系列以自己名字,也就是摩根命名的公司。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爆发,美国政府认为是超级银行(Universal bank)是造成大萧条的原因,于是出台法案禁止商业银行同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也就是禁止金融混业。在此背景下,摩根银行一分为三,JP摩根成为纯商业银行,摩根士丹利成为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还有一个摩根负责海外业务,于1990年被德国银行收购。
当时的JP摩根,就是摩根大通的前身,2000年并入摩根大通,不再独立存在。现在的摩根大通-----是由JP摩根、大通银行、及弗莱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的产物。它是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服务集团之一。该集团2005年底又与美国排名第四的美一银行合并。摩根大通银行是其在中国的注册名称,国外叫JP Morgan Chase,券商的人习惯叫它小摩。所以,现在的JP摩根=摩根大通=小摩。
摩根士丹利则原是摩根银行的投资部门。禁止金融混业法案出台后,创始人员亨利·斯特吉斯·摩根和哈罗德·斯坦利(这也是摩根斯坦利名字的来源)带领原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团队成立了现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前身。摩根士丹利真正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上世纪70年代,中间因为并购业务的关系还改过名字,到2000年才改回来。Morgan Stanley在国内被译为摩根士丹利,券商人士称之为大摩,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曾子墨,曾在这个公司实习过。网上也看过有人译作摩根史丹利,当然,这个名字与史丹利复合肥没半毛钱关系。
上投摩根是上海一家有名的合资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总部位于大浦东,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其中大股东上海国际信托出资占比为51%,二股东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产管理出资占比为49%。对这家公司了解得仔细的人会发现,上投摩根并不是由摩根大通直接控股,而是由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控股。也就是说,和摩根大通有关系,但还隔着那么一层。上投摩根目前拥有38只基金,资产规模高达1042亿元,在行业94家基金中排名13,属于老牌大型基金公司,发展势头曾经一路直逼行业龙头华夏。
图片来源于上投摩根官网
摩根士丹利华鑫,行业称大摩华鑫,是一家深圳的合资基金公司。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巨田基金,2008年6月完成股权转让后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该公司共由5个股东出资组建,分别是华鑫证券出资39.56%、摩根士丹利出资37.36%、深圳市招融投资公司出资10.99%、汉唐证券出资6.59%、深圳市中技实业出资5.49%。大摩华鑫目前拥有17只基金,资产规模为152亿元,在行业中排名49,二股东还需加把劲扶持哇。
简单总结一下: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曾经是一家人,现在各自成家,且分别在中国间接或直接控股了基金公司。上海的上投摩根基金与摩根大通是一家人,深圳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与摩根士丹利是一家人,关系是不是瞬间就明朗起来了?
摩根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1、JP摩根、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同属于摩根财团旗下的摩根银行,是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摩根 John Pierpont Morgan (1837/4/17–1913/3/31)命名的公司。
2、上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禁止商业银行同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政策,摩根银行一分为三,JP摩根成为纯商业银行,摩根士丹利成为投资银行,也就是券商。还有一个摩根负责海外业务,于1990年被德国银行收购。
3、当时的JP摩根,就是摩根大通的前身,2000年并入摩根大通,不再独立存在。现在的摩根大通是由JP摩根、大通银行、及弗莱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的产物。它是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服务集团之一。该集团2005年底又与美国排名第四的美一银行合并。摩根大通银行是其在中国的注册名称,国外叫JP Morgan Chase,券商的人习惯叫它小摩。所以,现在的 JP摩根=摩根大通=小摩。
4、摩根斯坦利则原是摩根银行的投资部门。禁止金融混业法案出台后,创始人员亨利·斯特吉斯·摩根和哈罗德·斯坦利(这也是摩根斯坦利名字的来源)带领原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团队成立了现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前身。摩根斯坦利真正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上世纪70年代,中间因为并购业务的关系还改过名字,到2000年才改回来。Morgan Stanley在国内被译为摩根士丹利,券商人士称之为大摩。
摩根大通和J.P.摩根公司其实是一家公司,由大通银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成立;而摩根士丹利是从J.P.摩根公司中分离出去的公司,现在是两家独立的公司。
原是JP摩根公司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JP摩根于 1935年决定维持原有的商业银行业务, 而部分高级合伙人和职员退出公司,成立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
1. J.P.摩根
J.P.摩根公司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家综合性金融公司,主要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各种金融服务。
2.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财经界俗称“大摩”,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世界金融效劳公司,供给包含证券、财物处理、公司兼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效劳,如今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有代表处。
3.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摩根大通是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
扩展资料:
摩根财团(Morgan Financial Group )是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
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J.P.摩根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
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
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
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扩展资料:
J.P.摩根公司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家综合性金融公司,主要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各种金融服务。
公司的资产规模名列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美国前 500 家大企业的前20位,而且是全球金融机构中信用评级最高的公司之一,J.P.摩根公司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是美国惟一获得AAA信用评级的商业银行。
摩根士丹利,财经界俗称“大摩”,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摩根士丹利排名第76位。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摩根士丹利位列249位。
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大通公司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
J.P.摩根的博命式投资
金融史学家总结青年时期摩根的成功经验是:要想快速赚大钱,必须使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并确信自己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判断大胆地付诸行动,这样才能最终成功。另外,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风险往往也是最重要的机遇,在风险面前要果断勇敢,否则机会就会很快溜走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1837年-1913年)创立的摩根大通公司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一家综合性金融公司,公司的资产规模名列《财富》500强的前20位,而且是全球金融机构中信用评级最高的公司之一。作为美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头,后人亲切地称之为老摩根或J.P摩根。他的一生都与风险为伴,他大胆的博命式投资风格震惊一时,最辉煌也最能体现其实力的是,在他半退休时,几乎以个人之力拯救了19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可以说,华尔街发展成当代世界金融中心,是与摩根家族的努力分不开的,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基础。
老摩根是典型的商业奇才。1892年,他撮合了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与汤姆逊-休士顿电力公司合并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在出资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后,他又陆续合并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和几家钢铁公司,并在1901年组成美国钢铁公司。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便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所出资建造的。很多金融史学家总结后发现,老摩根能够成为美国金融界的霸主,是与他敢于冒险的投机家的性格和胆略分不开的,每当机会出现时,老摩根就把它牢牢抓住,从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并最终登上了金融霸主的宝座。以下是他的四点智慧结晶,值得后人借鉴。
把风险当机遇
摩根是个爱冒险的人,他认为风险就是机遇。“如果政府和法律不做,我自己来!”他的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几乎成了美国几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名言。
1857年,摩根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有一位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破产了。这艘船只好在此抛锚,船长想把咖啡半价卖掉。他找到了素不相识但看上去像生意人的摩根,问他想不想买半价的咖啡,但必须现金交易。摩根半信半疑,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咖啡,成色还不错且价格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去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认为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在伦敦的父亲。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他的判断力的确没错,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得咖啡大为减产,咖啡价格一下子猛涨了两到三倍。这样,摩根赚了一大笔钱。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在大加赞许的同时,还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了摩根商行。老父亲充分相信自己儿子的经商能力,认定他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世界起了不小的作用。
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令”,做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一天,摩根新结识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他在闲谈中透露说,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还神秘地告诉摩根,“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金价狂涨肯定能大赚一笔。”这则消息让摩根立时心动,随即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
克查姆精心策划了投机黄金的策略:同一个叫皮鲍的先生协商,通过他的公司和摩根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秘密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剩下一半留着等待黄金价格暴涨时再抛售,这样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抢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皮鲍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觉得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持有的黄金,从中赚了16万美元。
《纽约时报》对此次金价上涨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来解释此次金价暴涨,这次涨价根本与军需品、粮食、棉花等的输出和输入无关。这一事件的实际操纵者,是纽约的一名青年投机家——J·P·摩根。”
刚刚赢得了一次投机胜利的摩根,又盘算着再一次的投机。此时的他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着胜利。为此,摩根千方百计地找了一位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史密斯来摩根商行做电报工作。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这种关系,摩根就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抢先一步获得准确的前线最新军事情报。时至1862年10月,美国内战正酣,摩根从电报中获悉,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枪支弹药十分短缺。在摩根的眼里,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摩根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器械库里,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步枪,大约5000支,于是就将其买下,转手卖给了山区义勇军司令。这一次摩根赚了5.6万美元。
金融史学家总结青年时期摩根的成功经验是:要想快速赚大钱,必须使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并确信自己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判断大胆地付诸行动,这样才能最终成功。另外,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风险往往也是最重要的机遇,在风险面前要果断勇敢,否则机会就会很快溜走。
“摩根化”模式
1882年,摩根在他的寓所召开了美、英、法等国投资企业的联合代表以及全国主要铁路的代表参加的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摩根同各铁路所有人达成了联盟协议,共同将铁路费用提高。这样就消除了因铁路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运费降低而使得铁路公司白白受到损失的根源,从而保护各个企业的利益。
《纽约时报》针对这次会议做了如下的报道:“据称,这次秘密会议是因年度成立州际通商法而召开的紧急会议。但事实却不然,其实这是投资金融家商议促成铁路企业联合的会议。纽约方面的投资银行家在这次会议中赢得胜利,而四大铁路及芝加哥、圣路易以西新兴铁路的所有人却惨遭滑铁卢战斗的失败。此后,自我毁灭式的削价竞争将全面停止,而投资银行家将完全成为那些面临倒闭关门却仍然互不相让的铁路企业的主人。”
这次会议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美国的历史学家把摩根召开的这次会议称作“历史性的摩根会议”,从此以后,美国铁路界及其金融经营都纳入“摩根化”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美国经营摩根化”。这种摩根化体制的投资银行,已经脱离了海盗式的经营方式,参与了大企业的经营,走上了正轨。老摩根正式开创了“摩根时代”,即金融寡头支配企业大亨的时代。他的名言是:“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这就是美国资本主义形成的开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893年,哈里逊总统下台后,克利夫兰再度担任总统,这也是摩根独领风骚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摩根运用“摩根化体制”的企业改组等战略手段,为摩根公司带来了鸿运,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他果断地把各家倒闭的铁路、钢铁等企业收买下来,划归自己的麾下,加以调整、改组、使其体系完备,最后派出自己的亲信去经营、管理,由此形成体系庞大的摩根帝国。1929年起拥有的总资本达到74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全美所有企业资产的1/4。
摩根还帮助政府包销国债。南北战争时期,美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国债数额这么大,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承受得起,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美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发行。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美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美国将陷入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中。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办法解决时,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别人千方百计躲避的困难险阻,对摩根却有着很高的诱惑力。他毅然承担了帮助政府消化其中2亿美元国债的任务。一开始他并未急于推销,他首先向美国的报界、新闻界施加影响。他在美国人民中广泛宣讲爱国主义,宣讲在战争期间,人民更应该为祖国贡献力量,激起了民族独立、为正义而战的烈火。他带头为前线募捐,亲自走街串巷大声高呼,同时辅以新闻界的推波助澜。美国人民被动员了起来,各地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支持北方的运动。当然,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是购买国债,很快这2.6亿美元的国债在美国本土奇迹般地消化了。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地从美国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1871年,经过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成立于法国西部加伦河畔的波尔多临时政府的首脑梯也尔给摩根的父亲J·S·摩根拍发了紧急电报,希望这个家族帮忙包销国债,金额为2.5亿法郎(约合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也是个相当大的数字。摩根决定承购这笔法国国债,决定将一半的国债在美国消化掉。最终,他们成立辛迪加联合,也就是把华尔街上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公司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债承购组织,共同承购国债。再后来,摩根还帮助墨西哥、阿根廷和大英帝国承销国债。到了20世纪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已经成了世界的债主。
向困难挑战,是一切成功者的特点。它对摩根同样是重要的,他向来不畏困难,即使别人不敢沾手的大难题,他都能想出办法将其解决。同时,由于摩根特有的战略战术,他又赋予挑战以新的内涵与内容。金融史学家从摩根包销国债的行为上总结了成功启示:企业的经营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形势变化非常复杂,这需要对形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时、因地、因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形成自己的经营策略。根据形势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向困难挑战,是一切成功者应该具备的要素。
用人须有预测性
善于用人,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又一关键。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每个成功者用人之道又不尽相同。摩根的用人之道是:“今天就要预测到明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桑缨尔·史宾赛,曾在乔治亚大学攻读工程学。在当时,学习工程学是不多见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营仍基本属于粗放经营。厂商、银行家们对科学知识和管理之道并不重视。学习工程学的人,只能在一些生产规模较大、工艺生产设计流程复杂的部门找到就业门路,他们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是缺乏天赋和魄力的。但摩根对于史宾赛却大加提拔使用。在摩根刚步入华尔街时,就开始打算通过投资银行控制产业界了。而史宾赛正是可以承担起这个任务的人选。他精通工程学,同时在金融投资方面也十分出色。正因如此,他被摩根视为知己。在日后摩根对铁路的吞并中,史宾赛协助摩根把一个个濒临倒闭的铁路公司收购下来,并重新进行了整顿,使它们又充满了活力。
摩根的另一个得力助手是查理士·柯士达。他一直是摩根商行的职员。他并不拥有比别人优越的天赋,或高超的经营谋略,而是因为谨慎、勤劳及对人的忠诚。在摩根看来,一个人的信誉便是他的一切。的确,摩根没有看错人,当摩根发出使得铁路摩根化时,他便开始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各个铁路公司,为摩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摩根非常器重这两位人才,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大胆地任用他们。他俩的参与,成为摩根化成功的关键。最终,他培养了167名董事,从摩根公司走出来,控制着整个摩根体系,执行着由华尔街的摩根发出的指令。史学家总结称:知人善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策略,每个成功者的用人之道也各有侧重。摩根的用人之道告诉我们,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人才,把其放到能施展其才能的位置,充分地尽其所能,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大胆的投机策略
摩根大胆有谋略,他经常在大胆的判断下进行投机,这使他的资产常常大幅度地增长,他从投机起家,并创造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管理体制。
华尔街的投资商们投资产业界只是为了投机获利,并不考虑产业界经济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所以,许多产业的经济状况不好。其中,华尔街投机最多的铁路更明显暴露出这种投资的弊端。当时,美国铁路已经覆盖了重要的经济地区,但这些铁路属于不同的铁路公司所有。投资商们对这些铁路的投资只是为了投机赚钱,所以铁路虽然很长很大,但相互不衔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运输网。各公司为了竞争竞相降价,以求生存,结果整个铁路系统名存实亡。
在当时,铁路是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支柱,但分散的各段铁路不能胜任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的铁路连接成网,组成一个铁路联合体,仍要向铁路输入大量资金。这样,铁路对于投资银行的依赖程度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联合与吞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更要有很高的信誉。过去“海盗式”的经营方式早已被人所抛弃。在这种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典范。众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都把希望寄托在摩根的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
摩根向铁路业宣战了。他这次采取“高价买下”的战略,以便能迅速地整顿美国铁路。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买下。在这次收购铁路的过程中,摩根的对手是洛克菲勒。为了避免洛克菲勒参与铁路竞争,就必须开出洛克菲勒所不能开出的价格才能收购铁路。
摩根的大量投资,是为促进铁路发展,他并非单纯地投机。摩根认为,产业的收益才是银行界财源的真正后盾,所以,这次他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出于推动产业发展的考虑。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由开发的初级阶段,进入了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
摩根的成功,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在华尔街,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则成为众多企业模仿的形式,其影响力至今还在。
随着摩根对铁路的整顿,《纽约时报》做出了报道:在华尔街经历了“海盗式”经营到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乐园转变为美国经济的中枢神经。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标志,而为此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便是摩根。
这一年,英国的殖民地布尔地区再次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布尔是当时世界黄金钻石的生产基地,是英国的摇钱树,英国是绝不会放弃这块宝地的。英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队前去镇压,但军队没能像预想的那样速战速决,而是被拖入了长期的消耗战中,英国政府军费大大超支。这时的英国,其国民产值早已落在美国、德国的后面,位居世界第三位,并因财政困难而不得已发行国债。摩根通过罗斯查尔银行,开始了与英国政府的磋商,总计认购1.8亿美元英国国债。这次交易时美国在国外认购的最大数额的国债。通过这次认购,伦敦金融中心与华尔街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华尔街从此迈开了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步伐。而带领华尔街迈出这一步的便是摩根。
巨星总有陨落时。进入1913年,摩根的身体渐渐不行了,他经常感到异常疲倦、毫无食欲。1913年1月7日,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3月31日去世消息公布后的12小时内,3698份电报如潮水般从全世界涌来,分别来自国王、教皇、艺术品商、银行家和实业家,只有皇室主要成员的逝世才能同时获得社会名流和平常百姓的关注和哀悼,而摩根也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