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人口数量

news.xixik.com   2019/3/12 19:31:4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在朝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数量也就提高了。但在当时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因为改朝换代的惨烈战争会让不少百姓将士牺牲。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口数量不多的最大原因。

从夏商周到现在,中国人口从几百万增加到了13亿人。

中国人口增长图

中国历史朝代表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人口大国,因为中国各个朝代都地域辽阔,且由于古代国家的实力就是看人口基数,所以统治者都比较重视人口的增长,鼓励生育,所以中国人口虽然战乱时会大幅下降,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灾难,人口的低谷,但是经过休养生息之后,人口就会暴涨翻倍。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关于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古代的史书上也有一些记载,但这些记载很难说是真实的数据。因为官方的统计数字,仅限于官府实际掌控的人口数,而官方掌控人口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政府统治的有效程度。所以,在政府控制能力薄弱的时期,大量的人口被地方豪族所掌控,不在官方的统计范围之内。尽管我们无法像今天一样准确了解到相关数据,但通过古代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并加以细致研究,也可以大致推测出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数据来。

各个朝代的真实人口数据究竟是多少,有没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数字呢?历史地理学家尤其是历史人口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大致推测出了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人口数据。当然,他们的成果也不能说一定就与历史事实完全相符,但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数据,应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由于中国许多朝代会进行人口普查,所以有的数字比较准确,像秦朝以前的人口,由于没有官方统计,且年代久远,只能预估,虽然数据不是很准确,但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口大致处于什么水平。自秦大一统以来,中国的疆域轮廓大致确定。各朝代国力政治如何,民生凋敝与否,看户口数可窥一二。盖国家昌盛时,必定国富民强,人丁兴旺。

下面,嘻嘻网历史专家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

秦大一统时,全国人口约3000万。秦末经楚汉之争,人口锐减约50%,汉初不过1500多万。西汉兴盛,人口增至6000万。但两汉之际,天灾人祸,人口又骤减一半至3000万。

东汉人口重新恢复到6000万,但经东汉末年战乱,到三国归魏时,天下人口只剩十分之一,约700余万。期间,三国鼎立时,人口一度不足100万。

西晋时人口复有3000万,八王之乱又使人口折半。此后历南北朝,到隋大一统时天下才复富饶,恢复人口6000万。隋唐之间,天下混战,唐初时人口剩一半不到,只2000多万。

后到开元盛世,人口增至9000万。但安史之乱户口又减半数以上。唐衰,户口未及恢复全盛,进入五代十国,人口又减。宋大一统时,人口约4000万。宋极盛时,人数逾1亿。

蒙古大屠杀而立元朝,北方人口十不存一,全国余半数不到。元末明初,天下不足6000万,但明盛时逾2亿。明末清初又减半数。清朝人口从1亿多突破4亿。太平天国时有减,至清末时有恢复。

民国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同胞?真的是四万万吗?

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就是“四万万同胞”或“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这是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的共识。

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四万万,这就是“四万万同胞”最原始的来源。

1901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条约《辛丑条约》,中间有一条,赔银4.5亿两,当时西方列强的想法是给每个中国人脑袋上安一两,由此,也基本可以推知当时的人口大约在4.5亿左右。同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官报》上发表的全国人口统计数字为四万万七百万,但很不幸这些数字都是估算出来的数字,也就是说,这些数字天然存在误差,但是这些都成为了民国四万万同胞的源头。

1908-1911年的人口普查尽管进行得很不彻底,存在着不少错漏,但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因为在这以前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二千多年的户口户籍调查,却都不是以了解实际人口数为主要目的的,并且都不是进行逐人登记的。这就是说,在中国进行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可是从这次人口普查以后的42年间,中国没有能够再作一次人口普查,所以中国人实际上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在此期间公布的各项数字,无论是由官方机构统计的,还是由中国或外国的学者估计的,虽然都不相同,但基本都在4-5亿之间,所以在本世纪的前半期,“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四万万八千万同胞”与“四万万同胞”同样流行,却谁也拿不出一个精确的人口总数来。

民国时期,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军反袁时,有句口号就是“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电影《十月围城》里孙中山也说:“十年以前,衢云兄跟我在此讨论何谓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

其他如九一八之后,著名的爱国歌曲《长城谣》里有:“万里长城长又长,长城内外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抗敌歌》里有“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抵抗将仇报。”

照此看来,民国有四万万同胞基本就是当时大家共同认可的事实。

1950年,国家内务部公布的全国(包括台湾)人口数是483869678,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是483000000,而《大公报》发表的是486600000,总之都符合“四万万八千万”的习惯说法。

正因为如此,当1953年中国大陆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时,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官员都目瞪口呆——因为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中国人口不是接近5亿,而是582603417人。如果加上台湾等岛屿,中国的人口就已接近6亿,比原来的估计多了差不多1亿。

但问题是1953年,当新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调查结果却是5.4亿,而且这一结果还不包括港澳台,如果一并算上,全国人口当在6亿左右。建国才3年,人口怎么可能瞬间增长1个多亿呢?但是此后的历次人口普查证明,1953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基本准确的。以此为基础推算,1949年的中国人口有5.4亿。

因此可见1936年抗战前夕的中国人口根本不是什么四万万五千万,而是很可能已经接近6亿了,有人说过1936年的中国人口是5.7亿,是可信的。

中国人口第一次破4亿是道光时期。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数第一次达到了四万万。之后经过太平天国战争,人口锐减,同光中兴之后,人口逐渐有所恢复。

我国民国时期出现了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四万万同胞”之说由此开始。专家说,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调查是在民国时期。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而警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四万万同胞”之说因此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普查,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的人口调查有近4000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口史料。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历代政府都是为了征税、抽丁和压榨人民才进行人口调查,因而隐瞒匿报人口的现象十分严重,调查统计的口径也很不一致。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在1949年以前只有两次:①清宣统元年(1909)进行的人口清查;②民国17年(1928)国民政府试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前者多数省仅调查户数而无人口数,推算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 3.7亿多人,包括边民户数总计约为4亿人口。后者只规定调查常住人口,没有规定标准时间。经过 3年时间,也只对13个省进行了调查,其他未调查的省的人数只进行了估算。调查加估算的结果,全国人口约为4.75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于1953、1964和1982年举行过3次人口普查。1990年人口普查是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前3次人口普查,是不定期进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的决定,自1990年开始改为定期进行,即每 10年一次,在年号末位逢“0”年份举行。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

夏代(公元前2000-771年):约200万

西周(公元前1100-771年):约1000万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600-221年):约400-500万

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约2000万。

西汉初(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约400万

西汉末(公元前2年,平帝元始三年):约5900万

东汉初(公元57年,光武中平二年):约2100万

东汉末(公元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

三国末:约800万

西晋初:(公元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

南北朝:约1100-2000万

隋初:(公元609年,炀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

唐初:(高祖初年)约:1000万

盛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约5200万

唐末、五代:约3000万

宋初:(太祖至神宗)约2000万

北宋末:(公元1110年,徽宗大观四年)约4600万

元初:(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约6000万

明初:(公元1370年,洪武初年)约5000万

明后期:(公元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约6000-8000万

清初:(公元1652年,顺治八年)约5500万

盛清:(公元1742年,乾隆六年)约1.4亿

盛清:(乾隆后期)约3亿

晚清:(公元1851年,咸丰三年)约4亿

太平天国时期:约3.7亿

清末:(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约2.4亿

民国初:(公元1911年)约4亿

民国末:(公元1949年)约4.5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2008年底13.36亿)

第六次人口普查:13.70536875亿(公元2010年11月1日)

每次改朝换代后由于战争摧残人口锐减,从第一个朝代到现在,人口大幅度减少不下10次!

历史上,中国人口数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夏朝时期人口估计有200多万。商代疆域有所扩大,人口增加到400多万。周灭商时,周人口还没有商人口多,西周初期人口可能在600多万。随着各地诸侯开疆扩土,总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春秋时期人口大发展,各诸侯国不断兼并扩张,融入新的民族,生产力也得到 了发展,总人口数量达到了千万。

到战国时期,七雄作战都能够出兵10万以上。估算秦齐楚每个国有500余万人;赵魏燕韩每个国人口200到400万,总人口在2500万-3000万人。

秦朝:约2000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当时人口在3000万以下。

战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国大约有700—800万人上下,燕、韩两国也有400—500万人口,再加上其余小国,秦初统一六国之际最起码也应该有2000万人口,但应该不会超过3000万。

西汉末:约6000万

汉代开始,中国人口很长时期保持在4000万到6000万之间。

《史记》中记载,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后,西汉建国之初,其户口相比于秦仅余“十之二三”,算下来顶多也就是600万人上下。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到西汉末(公元前2年,平帝元始三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创下历史之最。王莽篡汉时,人口一度降至3500万左右,东汉建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再度恢复到5500万。

东汉末(公元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

三国:800万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由于大规模战乱的影响,人口急剧下降,保守估计不到800万,甚至不如春秋战国时期。曹操曾在《蒿里行》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从黄巾之乱到三国鼎立,中国人口下降到2300万,人口损失了60%!

西晋初:4000万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人口恢复到1600万上下。至4世纪初,西晋进入全盛,人口恢复至4000万人左右。但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又使得人口锐减,最低时不过1200万左右。

南北朝:1500万

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迅速锐减,至北魏时期亦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得东晋南朝的人口有所增长,但受困于经济发展程度,南朝的人口数在刘宋年间也不过是500万上下,梁朝侯景之乱后又锐减至200万。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恐怕很难超过1500万。

隋朝:5000万

隋朝一统天下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进行了一次十分细致的人口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600万上下。至隋末大乱前,隋朝人口超过5000万应该问题不大。

盛唐:5000万

隋末战乱导致人口再度锐减,降幅甚至超过50%。至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人口为1200万上下。经100余年发展,大唐进入盛世,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上升至5291万,这才刚刚超过隋大业年间的数据。但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又锐减至1700万。唐末动乱和五代时期,人口下降到约3000万。

北宋末:4000万

北宋时期揠武修文,天下无事,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南方得到了彻底开发,从占城引入新品种水稻,粮食产量显著增加。南方人口快速增加,北宋时期首次超过了北方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北宋人口为4600万上下。同期,辽国为900万,西夏为300万。

经历国北宋灭亡乱世后,到13世纪初,南宋、金、西夏等政权的总人口突破了1.2亿。

南宋:8000万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宋经济突飞猛进,人口也迅速增长至8000万上下。同期的金国人口为5000万,西夏人口为300万,再加上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国的人口突破了1.4亿。

元朝:8500万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人口锐减,蒙古统一战乱又导致人口下降,北方人口一度损失高达80%。元朝统一时,元朝疆域广大,中国实际人口大约为7000万,至14世纪的元中后期增长至8500万。

明中后期:2亿

由于战乱,明初人口同样锐减,明朝时期,美洲的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引入国内,粮食产量又一次大幅增加。至明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官方数据给出的人口数约为6000万,但由于普遍存在的瞒报人口的情况,粗略估计明中后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

清中后期:4亿

清初战乱人口减少,清初官方人口数据仅为1000万,但随着国家承平,土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和食用,以及大规模的边疆垦荒,至乾隆年间公元1764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2亿,而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人口首次突破4亿。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至同治二年(1863年)人口又锐减至2亿,直到民国初年人口仍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

清末到民国

从清末到民国,人口数量动荡。公元1911年人口约4亿,公元1949年人口约5.5亿,1970年人口约8亿,1990年人口约11.3亿,2001年人口约13亿。

华夏民族起初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随着疆域扩张不断向周边扩散。历史上有多次汉人南渡,此外还有明代山西大移民,清代湖广填四川,民间自发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移民。

胡焕庸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人口分布以此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中国作为世界环境最好地域,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以上,总数一直世界第一。

近年来,中国人口已经不再增加,预计2020年以后人口开始衰减。

各国人口比例世界地图:中国和印度很大,美国缩水,俄罗斯快没了……

有这么一个图,作者把世界地图抻了一下,使得每一个小格是一百万人口。

趣味世界地图:假如按人口数量重新排列各国位置…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西汉

  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口普查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万降到1300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唐朝

  户口管理尤为混乱

  唐朝中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最初的户口管理也很严格,但从高宗开始,管理逐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口逃亡现象越来越严重,到玄宗开元年间后期,户口管理十分混乱,长期不做调查统计,“死不除名,生不入籍”,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然后就上报了。并且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在《旧唐书·玄宗纪》里记载了两个数据,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突然降了740815户,但人口却增加了38821口,这都是户口管理混乱造成的结果。

  明朝

  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

  经过元末战乱,明初的人口甚至没有明确数字。1370年,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去核实,对隐瞒或做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完成后由户部负责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

  这时候的户贴制度登记可没了性别歧视,男性女性都包括,比如有个洪武四年(1371年)的户贴,上面就包括:成丁二口、不成丁一口、妇女二口等。并且还有他们的年龄

  但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该制度被黄册制度取代。黄册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是明代主要的户口册籍,并且十年就重新登记一次,上面登记的有丁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以及十年间的变化情况都详细写了进来。

  明末战乱使得人口数量下降很快,只有四千二百多万。

清朝

人数突破1亿大关

清朝的户口制度发展为每三年编审一次。但是,清代的人丁编审又出现了变化,直接为了收税而将人划分等级进行登记。清初的所谓“丁”,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16~60岁的男丁,而是承纳丁银(赋役)的人丁定额,不是实际的人数,是丁银的代名词。他们把贫富不均的人分几等,不同等级的人收的丁银都不同。在赋税记载中会出现“半丁”以及分、厘、毫等数,所以这时候所记载的人丁数已经不是实际人数,只是统治者为了收多少税而设计的。

这其实是清朝摊丁入亩制度的一部分,摊丁入亩就是不收人头税了,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导致清朝人口激增。因为之前生一个孩子就多收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头税了,农民敢多生孩子了,而且多个人干活,可以多点收获。于是从乾隆年间开始,中国人口数字首次突破了1亿,接着突破2亿、3亿,到清朝末年已经超过4亿。

民国

出现了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调查是在民国时期,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而警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四万万同胞”之说因此开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普查,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进行过几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呢?

1953年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0时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1964年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1964年7月1日0时新增了文化程度、职业等3个项目。

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

1982年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0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1990年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0时国务院规定,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133,682,501人。

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0时

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将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口依据。

2000年11月1日0时129533万人

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

2010年11月1日零时1,339,724,852人

2020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20年11月1日零时

2020年11月1日零时1,411,778,724人

历史上人口最多的5个朝代

人是这个地球的主宰者,但是近年来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加,地球都快承受不住了。现代社会出于大部分和平局势,小部分战争局势阶段所以人们的死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生老病死或者是意外,和以前因为战争而死的情况不一样。据2017年美国联邦局人口统计,世界上一共有73亿人,而中国就有14亿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古代时期的中国却不是这样,人口数量非常少,在清朝时出现了人口数量最大值,不过这最大值也仅仅只有4亿!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中国各个朝代人口数量最多的前五位。

第一位:清朝

清朝在刚刚入关中原时人口数只有1430万丁,后来在康乾盛世之后,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口是也是大量的飙升的,在道光年前人口数达到了4.13亿。自此清朝也创造了历史上第三个人口数量高峰,4亿多的人口数也是古代中国时期人口数量最多的朝代。不过在民国时期人就数量就出于停滞阶段。

第二位:明朝

明朝初期人口数为6055万人,后来垦田增加,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人口数量大幅度飙升,万历年间明朝人口数量接近两亿。

第三位:宋朝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人口第二个人口数量高峰,也是第一个人口数量突破亿的朝代宋代的政治统治虽然较弱,但是社会经济却发展的相当迅速,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宋朝一开始从北宋的两千多万人口到1.4亿的人口数量这样的增长速度历史上都少见!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第四位:汉朝

汉朝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数量高峰,不过它的高峰值只有5900多万,并没有破亿。但在当时已经非常大的进步了,在那时几乎是没有朝代能够突破6000万的人口数量。

第五位:元朝

宋末战争让死伤惨重,人口大幅度下降。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人数只有5985万的人口,折了一半的人口数量让人非常震惊。不过有了宋朝的人口基数,在元朝入主中原后人口数量还是比其他朝代多很多。

这五个朝代在古达时期都是繁荣和平的朝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数量也就提高了。但在当时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因为改朝换代的惨烈战争会让不少百姓将士牺牲。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口数量不多的最大原因。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