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刘邦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六人被杀,仅两人善终

news.xixik.com   2022-11-1 19:22:17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早在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曾经纷纷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重要的将领为王。汉朝初年,保留并调整了他们的分封。当时被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有七个,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屡屡被项羽击败,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听从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赵王张敖。

这七个王,他们都有各自的军功,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没有他们刘邦根本打不过项羽。但是他们又是不得不封的,并不是刘邦发自内心真心想封的。目的是为了以王为凭借,取得他们的支持。

击败项羽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中国历史朝代表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刘邦和秦始皇是同时代的人,且秦始皇才比刘邦只大三岁。刘邦在没有发迹之前就对秦始皇相当崇拜,刘邦曾亲眼见到了秦始皇出巡的豪华车队,感慨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以至于后来刘邦建立自己的大汉王朝时,沿袭了秦始皇制定的诸多制度,比如三公九卿官僚制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五德说,秦朝是水德尚黑,所以龙袍是黑色的;而汉朝取代秦朝,应属土德克水德,龙袍应该是黄色的,但是刘邦建立西汉后遵循秦旧制,继续沿用秦朝的黑色龙袍。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对秦始皇的崇拜!

虽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的诸多制度,但唯独放弃了这一制度,最后爆发了七国之乱。是何制度呢?它就是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县制起源于楚国,郡制起源于秦国。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刘邦建立汉朝后,并没有完全延续秦朝的郡县制。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这么快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郡县制,没有诸侯王勤王,很快天下大乱,继而秦朝灭亡。于是刘邦了总结秦朝灭亡教训,采取了“郡国制”,且郡县和封国并存。就这样,废除多年的分封制死灰复燃。

在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韩国后人)、齐王韩信(后封楚王)、梁王彭越、燕王卢绾。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一百四十多个人为列侯。

不过,对于西汉初期的八位异姓王,最终的结局是六人被杀,只有两人最后得以善终。

战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过等到天下稳定,矛盾也就爆发出来了,这些异性诸侯王各个才智过人,现在又拥兵自重,占据广大的地盘,刘邦为此担心不已,他害怕这些诸侯王谋反,威胁自己所建立的大汉江山,因此他决定剪除这些异姓王,不过在消灭这些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发现自己的控制力还只能停留在关中地区,在边疆地区有点鞭长莫及,再加上这些异姓王的领土加起来要远比自己直辖的土地大的多,另外以史为鉴,他认为秦朝灭亡就是因为缺少同姓诸侯王屏卫的缘故,所以他决定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来巩固自己辛苦建立的江山。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7年之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杀掉。

把第二代赵王张敖废为列侯,韩王信投入到匈奴,仅留下一个势力最小的吴臣。

赵王张耳

在消灭秦朝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韩信报请刘邦以张耳为赵王。张耳立为赵王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去世, 其子张敖即位为赵王。后刘邦在剪除异姓王时被废掉王位。由此,对于赵王张耳来说,虽然王爵没有一直传承下去,但是,其毕竟获得了一个善终的解决,这在西汉初期的八个异姓王,无疑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长沙王吴芮

和赵王张耳一样,长沙王吴芮也是善终。根据史料记载,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部落领袖。项羽分封诸侯时,吴芮被封为衡山王;汉朝建立,刘邦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淮南王英布

在秦汉之际,英布本来是项羽的手下,封九江王。在楚汉战争时,英布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齐王韩信(后封楚王)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在击败项羽上,韩信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韩信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同样是公元前196年,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梁王彭越

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枭首示众。

燕王臧荼

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时,立臧荼为燕王。公元前204年,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汉高祖刘邦登基两年后,把谋反的燕王臧荼杀掉。

燕王卢绾

和以上几位异姓王不同的是,卢绾是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楚汉战争时,卢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燕王。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背叛刘邦。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卢绾死于匈奴。

韩王韩信(韩国后人)

韩王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汉朝的韩王信和韩信是同一个人吗?)。楚汉战争时,韩王韩信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韩王韩信起兵反叛刘邦,投靠匈奴。不过,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总的来说,对于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没有谋反的两人最终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而相继造反的六位异姓王,则相继被杀。

因此刘邦在减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同姓子弟自己刘氏宗族多了去了,也不能说每个都分封为王,必须要找一些靠得住的人才行,对刘邦而言自己的儿子那是再放心不过了,所以在自己的八个儿子中,除了刘盈被立为太子之外,其余的七个儿子他都分封为王,这七王分别为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除了自己的儿子都分封为王之外,刘邦另外又封了两位刘氏子弟为王,他们分别是汉楚王刘交,汉荆王刘贾。汉楚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和亲信,是以刘邦在废黜韩信之后,将一部分楚地分封给刘交。汉荆王刘贾也和刘交差不多,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在刘邦废黜韩信的王位之后,刘邦将楚地的另外一部分分封给了刘贾,他并不是刘邦亲兄弟、也不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史记中也没有记载他是刘邦哪一支远亲。但是他姓刘,又有军功。所以封他为荆王,封地是在楚国,刘邦把楚国一分为二,三十六个城池封给他弟弟刘交,五十二个城就封给这个刘贾。

这就是刘邦所分封的同姓九王: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

并且刘邦杀白马为誓,确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政治原则。汉高祖以为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以巩卫皇权,以为有了这样坚强的同盟,这样刘家的天下就可以固若金汤了。像黥布叛乱,楚王刘交、荆王刘贾都出兵平叛了。吕后死后,铲除诸吕的时候,确实也是刘姓诸侯王率先起兵的。

从刘邦把韩信从齐王迁为楚王,又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就可以看出来。把刘肥封为齐王,把刘交封为楚王,把刘贾封为荆王,这原都是韩信的封地。后来把彭越杀了,把彭越的封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所以刘邦封同姓王的主要原因就是削弱异姓王的实力。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其实,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必然是一个离心力。尽管汉高祖也规定王国的相、太傅、内史、中尉等官吏都由中央所委派,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姓九王虽然让刘邦放心不已,但在刘邦去世后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其中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死于吕后之手;齐王刘肥虽然安然终老,但也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从吕后手中躲过一死,之后惶惶不可终日;代王刘恒隐忍低调,在诸吕被诛灭之后,被大臣迎入都城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淮南王刘长在汉文帝当政期间预谋谋反被汉文帝察觉,而后被贬,不过在被贬途中刘长绝食而死;汉荆王刘贾在英布叛乱期间,与英布交战,不敌兵败被杀;汉楚王刘交在被刘邦封到楚地之后,精心治理藩国拱卫汉王朝,安然终老。

令人讽刺的是,50年后,这些刘姓诸侯王自己却打了起来,史称“七王之乱”!诸侯王在封国内就是一国之君,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甚至连政权都和中央一模一样,除了太傅和丞相,其余官吏都是由诸侯王自己任免。这样的诸侯王国出乱子也是早晚的事情!

景帝三年,汉景帝感觉诸侯王势力太过强大了,于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逐步剥夺诸侯王的封地。诸侯王却不答应了,于是七个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幸亏又名将周亚夫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

七国之乱,差点成了汉朝的一场浩劫,对比一下后面晋朝爆发的“八王之乱”,想想都让人后怕!七王之乱的爆发,也再次证明了刘邦当初没有选择秦始皇的郡县制而采取了郡国制,是个巨大的错误!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想方设法地剥夺诸侯王的力量,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王势力。就这样,汉朝的郡国制名存实亡,汉朝也逐步走上了郡县制的正轨。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