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最为人熟知的饭局——鸿门宴 还有好多场

news.xixik.com   2020-11-19 19:16:3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要说中国最为人熟知的饭局,人们立刻会想起项羽和刘邦的那场最著名鸿门宴。鸿门宴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两个军事集团双方直接面对面斗智斗勇的一场惊险的较量。然而历史总是有相似的,和项羽与刘邦的那次相比,另外的“鸿门宴”,同样精彩紧张,也改变了历史进程。

要说最为人熟知的中国饭局,那么项羽和刘邦的这场“鸿门宴”是家喻户晓的。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项羽因刘邦先入了咸阳而极为不悦,欲除掉刘邦,便设下此酒宴。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说的是宴会间的紧张气氛。刘邦幸得张良和项伯的暗地斡旋,樊哙的及时解围,才侥幸逃得如此一劫。据史书的详细记载,整个鸿门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歌舞升平下皆是蠢蠢欲动的刀剑。

秦朝末年,天下反秦烽火遍起,当时而最有希望率先攻入都城咸阳的只有刘邦和项羽,发兵之前二人约定好,谁先进入关中,就可以做关中王。

中国历史朝代表

公元前206年,当时尚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一路避开秦军主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过了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和百姓们约法三章,命令将士们不得侵犯百姓的利益,并派人驻守函谷关,防止项羽挥师入关。

项羽刚刚率军在巨鹿大破章邯,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准备向关中进攻。听到刘邦的消息后愤怒不已,他认为刘邦不守诺言,而自己的军队功劳最大,岂能让刘邦独占功劳?盛怒之下项羽率军攻城拔寨,一路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一起驻扎在霸上,双方兵力差距悬殊。为了保存实力,刘邦假意向项羽示弱。而项羽听从范增的谋略,决定在鸿门设宴杀死刘邦。

项羽和军师范增设下鸿门宴,准备杀了刘邦,但是项羽把布置鸿门宴的事告诉了项伯,项伯又偷偷告诉了故友张良,张良就告诉了刘邦。第二天刘邦带着人亲自给项羽赔礼道歉,解释他根本不想称王,项羽大为开心,哪还记得要杀刘邦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了一百个跟班去见项羽。刘邦见到了项羽,又发挥他的长处,继续忽悠项羽,先给刘邦灌点心灵鸡汤:大王,咱两原来是盟友,说好的一起打秦国呢,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竟然是我先进入关中了,现在不知道是谁在您跟前说闲话,让咱两产生了误会,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刘邦说的是如此的云淡风轻(其实内心很怕怕),如此的不卑不亢,如此的避重就轻。此刻我只想说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而项羽这时候的回答简直是惊掉了我的下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是他,我怎么可能这样对你。(曹无伤内心独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带不动啊带不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就是一个坑,卧底都带不动啊。顺便就把自己的卧底给卖了。此时的项羽还没有意识到,大秦帝国被灭了之后,历史环境已经改变了,他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经从战友变成了对手,而刘邦却已经清晰的认识到项羽将是和他争夺天下的劲敌。这时候的项羽竟然感觉自己理亏,自己不好意思,是自己误会了刘邦。那既然这样,那一起吃个饭,喝个酒就算了。

此时的项羽内心已经充满了自责、内疚、羞愧难当,因此项羽这时候是没想杀刘邦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提起鸿门宴就知道那不是一顿好吃的饭,稍有不慎,性命堪忧。想要杀刘邦的人就是范增。此时的项羽非常的糊涂,而范增却看的非常清楚,范增知道如果这时候不除掉刘邦,将来必定是要和项羽争天下的,所以不能养虎为患,尽快杀了为好。

于是在饭局上,范增把一个玉玦(jué)拿起、放下;拿起、放下;again and again,就是暗示项羽下定决心尽快杀了刘邦,可是项羽选择了忽视,看不见,看不见。范增一看,我的乖乖,还不搭理我。此计不行,又生一计。跑出去找了一个人,就是项庄,就在项庄面前说项羽:他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现在不杀刘邦,问题太大,以后你们都要统统玩完儿。你去,把刘邦给做了。

然后项庄就领了范增的命令,拿着剑就进去了。说:大王,你看你们就光在那喝酒,也没什么意思,要不我给你们来段freestyle或者嘻哈。项羽一听说,好啊,好啊,那你来段freestyle。项伯这时候又跳出来了,说,你一个人来freestyle也没意思,要不咱两solo,solo、项庄这时候心里肯定想,好我滴叔,你到底是哪头的?

然后两人就开始了,项庄一边跳,一边想用剑刺刘邦,我刺、我刺、我刺刺刺。项伯也一边跳,我挡、我挡、我挡挡挡。项庄在项伯的干扰下,也没有得手,没有杀掉刘邦,但是此时我估计刘邦可能已经吓尿了。范增心里想:f**k,这都是一群猪队友。表现出来的就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P。刘邦、张良、项庄,项伯、范增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只有项羽跟个傻白甜一样,吃着火锅唱着歌,这时候的项羽真的是跟小鹿一样,很傻很天真。

这时候张良看形势非常的危急,就跑出去找樊哙,樊哙二话不说就拿着盾牌和剑进去了。进去之后樊哙瞪着他那大眼珠子看着项羽,项羽就问,你是谁啊?张良就说,这是刘邦的保镖樊哙,以前是个卖狗肉的。项羽一听,好小伙,来,赏酒和猪腿肉。樊哙喝了酒,把肉放在盾牌上切了吃了,也是美滋滋。项羽说,喝完这杯,还有三杯。这时候樊哙说:我死都不怕,喝杯酒算什么;秦始皇杀人太多了,所以天下人都反他,当年怀王曾经说过,谁先进入关中并且安定谁就是关中王,沛公这时候封闭宫殿,驻军霸上,等着你来,所以才叫人把函谷关堵上了,害怕其他人来;你可倒好,沛公这么大的功劳,你不赏就算了,还想杀他;我相信大王不会这么做的。樊哙说完之后,把项羽说的是哑口无言,脸憋的通红,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就对着樊哙说了句:坐坐坐。

这时候刘邦终于缓了一口气,说,刚才酒喝多了,有点撑,我先去上个厕所,就想撒丫子走人,于是把樊哙和张良叫出来了。说,咱这样不打招呼就跑是不是不礼貌。樊哙说:人家现在是刀,你是肉,还能管上这。给张良说,是这,你给咱善后,我先跑,你这会先不要进去,等我到了咱大本营了,你再进去给项羽告别(张良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张良问你带了什么礼物没,刘邦说,我带了一双白壁,一个玉斗准备给他两。这时候他两正在生气,张良说没事,我把这两个包起来给他,俗话说:包治百病。

刘邦也顾不上这些了,就自己骑着马,四员大将跟着跑,其他一百多随从也不要了。张良估计刘邦快到了,就进去了给项羽说,哎呀,刘邦这个人还没喝就醉了,这会回去睡觉去了,为表歉意,给你还淘宝了两件宝贝。这时候把范增都气蒙圈了,拿起剑就把礼物给劈了,还骂了一句。

刘邦回去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左司马曹无伤给杀了。

鸿门宴结束之后,刘邦算是顺利的逃了,不过这时候刘邦的实力还是没有项羽的大。可能是项羽觉得刘邦还不够资格做他的对手或者是其他原因,反正在鸿门宴上是没有杀刘邦。之后就开始封王,把刘邦封为汉王,在巴蜀一带。刘邦打不过项羽,也就只能默默接受了。

鸿门宴上的项羽从身份和地位上来说,楚国的贵族,是楚怀王熊心封的“上将军”,又是反秦联盟的盟主,加之携新功(与章邯九战九捷)大破秦军主力,势头正旺的时候。而在函谷关被刘邦无故堵截,所以从道理上来说,项羽是有理的一方。其次,项羽本身性格自大无比,对于刘邦军队一直是蔑视的态度。

在鸿门宴时,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可项羽却一直不行动,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让项庄利用舞剑来杀刘邦,张良一眼看出来范增的用意,马上去告诉刘邦的武将樊哙,樊哙拿起武器闯进宴会把局面搅乱,刘邦这才保住了性命。项羽在性格优柔挂断、刚愎自用、高傲自大、有勇无谋表露无疑。作为项羽的对手,刘邦奸诈圆滑、诡计多端、知人善用、善于应对。

鸿门宴前刘邦又乖乖地向项羽认错和示弱,说自己不愿意称王,所以在宴会上时,项羽对刘邦是怀疑的,一连串的发问也是对刘邦的试探。至于项羽在宴会时杀不杀刘邦,我认为,项羽根本就不想杀掉刘邦,从仁义道德上来说,项羽固守君子之道,不屑小人计量,项庄舞剑只是“吓唬”刘邦一下,但更多是范增的指使。最后,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中,更多的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面对刘邦,事实上以当时的角度来看,项羽这么做是对的,留下刘邦牵制三秦之地的“老秦人”是很有必要的。

之后不久刘邦借口去厕所,其实是偷偷逃回了自己的大营。张良就对项羽说,刘邦身体不舒服,就先回去了。项羽对此丝毫不在意,而范增却十分气愤,直言项王的气数要尽了。果然鸿门宴之后不久,刘邦率兵在垓下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鸿门宴是整个秦朝末期历史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其实刘邦在鸿门宴中是个失败者。虽然,刘邦保住了性命,全身而退,但是自信心和军队士气受到很大的打击,相信鸿门宴后的刘邦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能战胜项羽。鸿门宴中,刘邦被下属曹无伤出卖,函谷关堵截项羽,所以刘邦是理亏的,好在有张良的出谋划策和项伯的帮忙,保住一命。至于樊哙的闯帐,都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吧!可以说,鸿门宴上的刘邦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心惊胆战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秒会怎样,很刺激,但更多的是“怕”。至于宴会中被羞辱,相比较于自己的性命都是无关紧要的(刘邦的底线低)。

总之,评价鸿门宴中的刘邦和项羽,我认为都是英雄。从我们以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刘邦在鸿门宴中是赢了,导致在最后的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赢得天下。但如果项羽赢了呢?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并派人驻关阻项羽。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张良从项羽的族叔——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告知刘邦,(张良曾是项伯救命恩人,后两人结为好友),刘邦吃惊不已,让张良请项伯入营,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讨好项伯,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项羽道歉。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杀了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又赐之生猪腿,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接口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他收下了。项羽收下了白壁,但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击碎,并指桑骂槐大骂项羽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个小子不值得与他办大事,到时与项王争夺天下的必是刘邦,我们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

要说明的是这个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的鸿门宴遗址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的鸿门宴遗址),是个假冒的景点。太辣眼睛,我去了个真西安却去了假景点!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2000多前年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会汉高祖刘邦。宴会上处处杀机,刘邦时时示弱,厕遁而出后发起楚汉战争,以弱胜强,摘得胜利果实,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定国号为“汉”。

“汉”成为每个中国人展现无穷魅力的符号,这场军伍之宴是中国历史百件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历史人物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鸿门宴”诠释了历史的变数和偶然,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宴”、“天下第一宴”。

历史上的鸿门宴发生在哪里呢?

鸿门宴的鸿门是在现在的哪里?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真实的鸿门宴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鸿门宴是怎样?

鸿门宴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不要说又是演义。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鸿门宴?

鸿门宴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嘛?

为什么有人说鸿门宴其实是假的?

关于史书上的鸿门宴,是真的吗?那到底是谁的主意?

“ 鸿门宴”的故事一直是人们喜欢谈论的对象。众所周知,就结局而言,“鸿门宴”是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告终的。“鸿门宴”发生在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最高层之间,是双方直接面对面斗智斗勇的一场惊险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双方团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究竟是密切协作与配合还是胡乱搅局与拆台,是导致双方在当时及后来或胜或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鸿门宴”留给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后世来说,依然是耐人寻味和发人深思的。

在“鸿门宴”中,刘、项双方团队内部之间固然都有各自的协作,但协作的情态和结果却截然相反。前者的协作较多,并能保持始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协作较少,并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很快就被搅局、拆台,未收到任何成效。这种相反的协作情态及其结果对各自计划、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相反的影响。

刘、项团队各自的协作之所以呈现相反的情态和结果,从双方君臣自身方面均可找到原因。就刘方而言,主帅能主动向属下征求意见,又能言听计从、从善如流;属下,无论谋士还是武士,都能积极建言献策,尽力为主帅排忧解难;属下之间也能及时沟通,取长补短,各显身手。君臣之间、属下之间,均能同心协力,密切协作。而项方呢?主帅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仅不能征求属下意见,还优柔寡断,自行其是,对属下的建议不予尊重和采纳;属下要么不顾大局,胡乱搅局,故意拆台;要么有勇无谋,行事不力,有负托付。君臣之间、属下之间,可谓离心离德,“不足与谋”,缺乏真正的协作意识。

可以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宴请---“鸿门宴”,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刘邦在“鸿门宴”的胜利,预示着中国的贵族阶层彻底走进了历史。围绕整个春秋战国到两汉的这段时间内,贵族特权阶层的来回沉浮,势必预示着新的开始和我们民族特质的成型,这一切正印证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伟大呐喊。

说起鸿门宴,人们立刻会想起项羽和刘邦的那次著名的酒宴,而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鸿门宴”的故事。

和项羽与刘邦的那次相比,另外的三次“鸿门宴”,同样精彩紧张,同样惊魂动魄。

杨坚的鸿门宴

隋文帝杨坚的名字无人不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和刘邦一样,也曾经遭遇过一次非常惊险的鸿门宴,还差点因此丢掉了性命。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驾崩,留下了年仅7岁的儿子宇文阐当皇帝。通过伪造遗诏,宇文阐的外公杨坚就任大丞相,并完全控制了朝政大权。

在当上大丞相之后,杨坚就显露出了篡夺北周皇位的野心,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密谋。

而当时的北周皇室仍然有五个非常有权势的同姓藩王,被合称为“五王”。杨坚想要当皇帝,就势必与五王之间展开一场殊死的较量。

在五王之中,以赵王宇文招的实力最强,威望最高,他想要用尽一切办法除掉杨坚,以捍卫宇文家族的权力。

有一次,宇文招邀请杨坚到他府中饮宴,而杨坚也想探查一下宇文招的野心,于是便果断前来赴宴。

在酒席间,宇文招暗中命他的儿子送上来一个瓜,并抽出了一把锋利的配刀假装切瓜,实际上却想趁机刺杀杨坚。

就在杨坚危在旦夕的时候,他手下一个名叫元胄的将军冲进了,手握刀柄站在杨坚身后,对着宇文招怒目而视。

《隋书.元胄传》记载: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诚壮士也!”因赐之酒。

在元胄这种盛气凌人的气势之下,宇文招始终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他想找个借口把元胄支开,但元胄却始终岿然不动的立在杨坚身后。

后来,杨坚趁着宇文招外出迎客的机会,在元冑的护卫下迅速离开了赵王府,这才侥幸逃脱了这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

最终,缓过神来的杨坚以谋反的罪名抓捕了宇文招,并且将其他四王也逐一翦除,在扫平了诸方阻力之后,杨坚成功登基称帝。

可以看出,他遭遇的这次酒宴像极了刘邦的那次鸿门宴,所幸他的身边也有一个像樊哙一样的勇士,否则的话,可能就没有后来一统天下的隋文帝了。

刘备的鸿门宴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曾经遭遇过一次惊险的“鸿门宴”,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记载:

(刘表)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坠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

刘备住在荆州期间,虽然受到了刘表的礼遇,但处处受提防和排挤,始终不得重用。

蒯越和蔡瑁等人知道刘备是个英雄人物,一心想要置刘备于死地。

有一次,刘表宴请刘备,而蒯越和蔡瑁则暗中备下了刀斧手,准备在席间将刘备斩杀。

刘备察觉到了异常,他假装外出上厕所,趁机骑上了他的的卢宝马潜逃而出。

面对蔡瑁等人的追兵,刘备慌不择路,冲入了一个名叫檀溪的小河里。眼看追兵就要杀至,的卢马一跃而起,冲到了对岸,带着他逃离了追杀。

这就是三国中著名的“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恰恰因为这次遭遇,刘备才有机缘结识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并在他的指引下认识了诸葛亮,从此开始了开挂一般的人生。

李密的鸿门宴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全国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在各路起义军中,以山东河南一带的瓦岗军声势最大,势力最强。

创建瓦岗军的首领名叫翟让,他本来是一个并没有太大的志向和才干的人,因此,瓦岗军在他的带领下也很难发展壮大。

不过,后来李密的加入却为瓦岗军带来了质的飞跃。

李密饱读兵书,腹有韬略,可以算得上隋唐时代响当当的一号英雄。他率军战胜了隋军名将张须陀,占领了兴洛粮仓,令瓦岗军的声威大震,迅速发展成为中原第一大起义军。

不过,随着李密威望和势力的不断壮大,他和翟让之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激化,甚至还影响到了瓦岗军的继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下定决心要除掉翟让。

《新唐书.李密传》记载:让至密所,密令房彦藻引其左右就别帐饮,密出名弓示让,让挽满,谴剑士蔡建从后击之。

这段史料是说:有一次,李密邀请翟让赴宴吃饭,并安排房彦藻引开了翟让的随从。两人吃到一半,李密拿出来了一把很名贵的宝弓送给翟让,而翟让非常高兴,还当场拉开了这把弓进行尝试。就在这时,李密的手下趁机从背后刺杀了翟让。

李密通过“鸿门宴”的方式除掉了翟让,进而独揽了瓦岗军的大权。他让徐世绩、单雄信和王伯当三人分别统领原先翟让的旧部,并且极力安稳整个瓦岗军的军心。

不过,虽然李密做事非常周密,但仍然无法弥补杀害翟让而引起的恶果。

从这件事之后,瓦岗军内部发生了更严重的分裂,极大的削弱了战斗力。

没过多久,瓦岗军就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前后夹击之下一败涂地,彻底溃散了。而李密也投降了李渊,最终悲剧般的死去。

说完了这三次鸿门宴,再加上项羽和刘邦那次,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历史上凡是主动发起“鸿门宴”的人最终都失败了;李密虽然成功杀死了翟让,却也因为人心的离散而最终失败。

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饭局,是交朋友的地方,更需要的是坦诚相待,而不是尔虞我诈。

中国十大著名饭局

中国历来每一场饭局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意义,让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十大饭局,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这些饭局对中国人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1

最具杀气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

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饭局始末: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拉拢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拨剑起保护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

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

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

2

自己最霸气的的饭局——煮酒论英雄

出席人物: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

饭局始末:

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

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

如果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人头都会不保。

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

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

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

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

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我了。”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

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

关、张问是何意。

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

关、张曰:“兄真高见!”

3

最坑人的饭局——群英会

出席人物:

周瑜、诸葛亮、蒋干、吕蒙、鲁肃、诸葛瑾

饭局始末: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

蒋干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

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

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

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

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

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

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

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

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

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

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功成名就刺激得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

这时他忽然担心,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

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

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4

最鼓舞人心的饭局——东晋新亭会

出席的人物:

王导、周顗

饭局始末:

西晋末年(公元316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

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

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

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

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

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

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5

最快倒的饭局——杜康美酒醉刘伶

出席人物

杜康、刘伶

饭局始末:

传说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量极大举世无双。由于对政治不满,他经常出外游历喝酒。

有次他来到洛阳,走到杜康酒坊门前。只见门上的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一醉三年”。

刘伶一见这副对子,心想:这酒坊的主人太孤陋寡闻,竟然不知我刘伶的大名,连这般海口也敢夸。既然你杜康口气这么大,我刘伶今日就让你见识一下啥叫海量,想着就进了酒坊。

刘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劝他不要再喝,刘伶哪里听得进去。第二杯下肚,不觉有点微醺,心想这酒真的不错,还要再上。

杜康说,你再喝就要醉了。刘伶不依,酒过三巡,不觉有点把持不住,口中喃喃:“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儿一下肚,但觉天旋地也转,头晕脑花眼发蓝。”

刘伶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烂醉如泥。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捌制壶给我放在我身边。”

说完,他就死了。刘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将其安葬。

三年过后,杜康来访刘伶。刘伶的妻子问他有什么事,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酒还没有给钱。

刘妻一听,火不知打哪里来:“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到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钱,我还找你要人呢!”

杜康说:“那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他们来到酒池,翻开酒糟,刘伶果然面色红润。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

只见刘伶打了个哈欠,口中又喃喃有声:“好酒啊,好酒!”

从此,杜康美酒醉刘伶传为历史佳话。

到了东汉之年,三国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唱,其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亦成为中国文化的千古名句。

6

最诗意的饭局——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出席人物:

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苏晋、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家焦遂

饭局始末:

虽说饮中八仙长安酒会没有详实的历史文献可准确求证,但有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佐证。

说这一日,

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

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

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

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

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

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

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

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

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

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7

最省心的饭局——杯酒释兵权

出席人物:

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等

饭局始末: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容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

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

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

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

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像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

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

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

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

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

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

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

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8

最壮胆的饭局——醉打金枝

出席人物:

郭暧、升平公主、郭子仪、李白、淑妃、八王爷

饭局始末: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

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

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

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

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

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

当然,我们是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的。

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9

最无聊的饭局——贵妃醉酒

出席人物:

杨贵妃、高力士、裴力士等

饭局始末: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

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

迟之久,迟之又久。

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

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

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

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

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

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

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

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

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

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

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18禁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

10

最豪华的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

乾隆、纪晓岚及千名老者

饭局始末: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

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

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

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

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

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

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

堪称绝对。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

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

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

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鸿门宴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