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这对父子真谦让皇权也能让 结果让出了唐朝中兴

news.xixik.com   2007/7/27 15:20:45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唐玄宗即位之初,太平公主又阴谋借助羽林军谋害唐玄宗,李成器与唐玄宗紧密配合,杀掉了太平公主极其重要党羽数十人,巩固了唐玄宗的统治。李成器病逝的第二天,唐玄宗即下诏追谥李成器为“让皇帝”,命令有司以皇帝之礼安葬李成器。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也许因为物体价值不同,大凡让出喜爱之物者多,让出权力者寡,让出皇位者更是鲜有人在。

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总是不容易的,因为权势滔天的皇位,多少亲兄弟自相残杀,“冷血无情”也成了皇子们身上常见的标签。再者,从商周时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形成,并随着历朝历代发展不断沿袭,“立嫡立长”早已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多少人挤破了头皮想成为嫡长子,从而获取荣登大宝的资格。

说起唐朝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的“玄武门之变”,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其后发生的李成器与李隆基兄弟二人相互谦让皇位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中国历史朝代表

在太平盛世的唐朝,有一位嫡长子却心甘情愿让出皇位,竭力扶持弟弟李隆基,自己做一个快意自在的逍遥王爷,演绎了一番“兄友弟恭”的历史佳话。这个人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李宪。他和他弟还有她,竟然都可以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李宪。后人提起他的名字,多半是和“让皇帝”挂了钩。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没做过半天皇帝,死后却被封为皇帝封号的王爷。

据史书记载,少年时代的李成器才气过人,成年后“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对西域龟兹乐章更有独到的见解,曾做过杨贵妃的音乐老师,唐代诗人张枯有赞赏李成器笛声的诗句:“梨花深院无人见,闲把宁王(李成器曾被封为宁王)玉笛吹”。

但唐玄宗之兄李成器就因让太子之位而让出了个大唐中兴,着实不易。加上后来的皇帝李隆基也十分敬爱李成器,谱写出了一段令人敬佩而又羡慕的佳话。那么作为唐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到底是因为什么,心甘情愿让位于李隆基呢?

李成器(679年-741年)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原名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睿宗为帝,立为太子。祖母武则天称帝,睿宗降为皇嗣,他亦被降为皇孙。长寿二年(693年),降封为寿春郡王。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復位,改封蔡王,不受。唐隆元年(710年),进封宋王。同年,弟李隆基率“万骑”羽林军杀进皇宫,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唐睿宗李旦又复登帝位。

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后,很快就面临立太子的问题。按照宗法制嫡长制的原则,应该立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况且16年前第一次登极时已经明确宣布李成器为太子,但讨平韦氏之乱却多亏了三子李隆基,故“意久不定”。但若立李成器,其三弟李隆基不仅平叛有功,且已经握有兵权,弄不好可能出现兄弟间兵戎相见、互相残杀的局面。李旦便左右为难起来。

“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

朝廷大臣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该立李成器,符合祖上规矩;有的则说,咱们大唐早已没有规矩(暗指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武则天的篡位等事件),只能看谁的功劳大就立谁,当然该立李隆基。两方大臣的论战还没有开始,李成器出场了。他平息这场论战的方式和让父亲摆脱苦恼的方式一样:“让”。李成器对父亲唐睿宗说:“储副(即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时,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但唐睿宗依然犹豫不决。为了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李成器在父亲身边“累日涕泣”,“言甚切至”。唐睿宗终为李成器诚心让位之心所感动,同意了李成器的请求。

李旦为有一位如此善解人意的大儿子而快意。李成器“让太子”的理由充分得让文武百官五体投地----“太子乃天下之公器,非庸人之所能为也。天下太平时可以按照立长原则,国难之时,该立有功之人。倘若不如此,天下百姓不服,这就不是社稷之福了。儿臣愿以死请求立三弟隆基为储君。”

尽管,李隆基闻知此事后,马上进宫跟李旦说,自己也坚决不做太子。但他给出的理由却是:“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因让”(李成器是长子,按照传统,就应该立他)。李旦是“老江湖”,一听李隆基这话,就知道了李隆基并不是真不想做太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明姿态罢了。这时,既然儿子们已将戏演到如此程度,作为父亲也应该大声叫好才是。三天后,李旦这才下诏说:“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是朕的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三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户,大住宅一区,良田三十顷。” 意思是立三儿子李隆基为太子;念大儿子如此仁义,特封其为雍州牧、 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上好的田地三十顷。同年11月,又加封李成器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又任司徒。次年,李成器上表辞让司徒之职,拜太子宾客,兼扬州大都督如故。从此,李成器与李隆基以手足情深,留下了千古佳话。

《旧唐书》:唐隆元年,进封宋王。其月,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玄宗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固让,睿宗不许。乃下制曰:“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之元子,当践副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爰符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成器可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其年十一月拜尚书左仆射,寻迁司徒,其太师、都督并如故。明年,表让司徒,拜太子宾客,兼扬州大都督如故。

“太子之争”就这样在一片平静中结束了,李成器让出了太子之位并离开京城。没过多久,老皇帝李旦也再一次让出了皇帝之位,由太子李隆基登基。实际上,不管怎样让,江山还是在李家手里,只不过是从左手换到了右手而已。可喜的是,这次让位,使得李隆基极为感恩,在右手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后,并没有砍掉已无用处的左手。李隆基彻底掌握政权后,将李成器从蒲州接回长安。他握着这位让给他太子之位的长兄手说,从此后,我们就该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了。

还在李隆基当太子时,就曾令人制作了一床大被和一个长枕,与李成器及各位兄弟同床共眠,“睿宗知而大悦”。李隆基当了皇帝后,专门令人在兴庆宫西面盖了一座楼房,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取《诗经·小雅》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表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好就像“花”和“萼”那样,相依而生,不能分离(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里的“花萼楼”即是在唐代旧址上加盖的)。

李成器的“让”是跟父亲李旦学的。公元690年,武则天把持了朝廷,并把自己的几个儿子杀的杀、贬的贬。到最后,只剩下谨小慎微的李旦在充当大唐帝国的傀儡皇帝。不久,李旦知趣地把皇位让给了母亲武则天。直到武则天快不行的时候,她命人把李旦的哥哥李显从贬谪地房州接了回来。这意思已经很明显,母亲武则天想把江山交给哥哥李显。因而,李旦就再让,请哥哥当了太子。

武则天死后,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为避嫌躲灾,李旦不仅坚决不受唐中宗立他为皇太弟的旨意,甚至辞去了所有职务,过起了与世无争的平民生活。几年后,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也想仿效武则天临朝称帝,被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打着“以相王(即李旦)安天下”旗号,率领精兵将其诛灭。李旦不得已只好登基称帝。

话说李旦的郁闷在于遇到了强势的母亲、心计的哥哥、厉害的儿子。母亲太强势,李旦委曲求全。李旦生于龙朔二年,武则天幼子。十四岁,李弘死;二十三岁,李贤死、李显废、登基;二十九岁,降为皇嗣;三十一岁,皇妃窦氏、刘氏被诬告而死;三十七岁,贬为亲王。真可谓是生于忧患,整个武周时期,李旦都是如履薄冰。有人说李旦软弱无能,当年神龙政变,兵谏武则天的时候,李旦率领北衙禁军弹压南衙禁军,才不致南衙发生兵变,政变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你以为武则天是吃素的?总的来说,李旦是有大才的,可惜生不逢时,前有千古女帝武则天,后有开创大唐最繁盛时代的李隆基,只得被淹没在两人的光辉中。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在诋毁敌人的同时也在美化自己。中国古代装腔作势地以孝治国,所以,人伦是一条场面上的底线,虽然在实际政治斗争中没有人会在意什么人伦不人伦。但是,在场面上还是不能随便乱碰,所以,胜利者美化自己的重要内容就是为自己披上一件恪守人伦底线的光鲜外衣。于是,睿宗与自己儿子之间的矛盾就统统地“斗转星移”了,勾心斗角到剑拔弩张的父子俩变成了父慈子孝的父子俩,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到了太平公主的脑袋上。李旦也就成为点缀开元盛世的太上皇,恬淡的形象定格在正史的字里行间。

好了,扯远了,继续说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兄弟情……

据《旧唐书》记载,李隆基当了皇帝后,有人故意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为了避嫌,李成器尤其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深得李隆基信任。李隆基同样不为闲言所动,十分相信李成器,曾给李成器和岐王李范等人写信说:“过去魏文帝有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朕每想到服药而求羽翼,哪里赶得上骨肉兄弟间的羽翼呢?陈思王有超人之才,能辅佐国家大事,但不让他朝见谒拜,终使忧死。曹魏的国运未襄,却遭司马氏夺权,哪里是神丸之效;舜是大圣人,不记弟弟象的恶行而亲九族,九族和睦,百姓守纪安宁。这是帝王的行为准则,到今天已数千年,天下的人都走上了善道,朕一想到这些,就废寝忘食,感叹不已。前一段时间因稍有余暇,妙选仙经,发现这一神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我们兄弟同保长寿,永无极限。”

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信重。

李成器与李隆基的亲密关系,总让后来的诸多皇帝生出嫉妒羡慕之心。李成器是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对戏剧也非常有研究。他曾指导过杨玉环音乐,也就是皇帝老婆的老师。他经常与李隆基摆酒设宴,狩猎,打马球和斗鸡作乐。他也喜欢政治,常常写些心得。但他和李隆基之间有着一种很微妙的默契,即他从不与李隆基讨论当前的政务,也不跟任何人拉帮结派。这种弟兄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温暖的私交关系,是兄弟情深的最好见证,也是除了兄弟之情没有任何其他感情的单纯关系。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由进太尉,表让,改开府仪同三司。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成器晋封为“宋王”,拜左卫大将军。开元四年,因避唐玄宗生母昭成窦皇后之讳,李成器改名为“李宪”,晋封为“宁王”。历泽、泾二州刺史。九年,入为太常卿。开元二十一年,晋升为太尉。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冬,李成器卧病在床,李隆基令不断地派中使送医药和珍膳。李宪的病情好转后,李隆基非常高兴,特赐僧崇一绯袍鱼袋奖赏。每年李成器生日这一天,李隆基都会亲自去庆贺,在一起宴乐。四方各国所进献的贡品中,只要自己吃了觉得味美的,马上就赐给李成器。

就这样,李成器过了近三十年的幸福安宁生活,有人将这功劳推给了李隆基,说是他的大度与宽厚所致。其实,倘若没有李成器的“不以万乘为贵”和“淡薄名利”,李隆基又如何来显示自己的孝悌之术呢?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十一月,李成器病逝,享年63岁。

听到李成器病逝的消息后,李隆基“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李成器病逝的第二天,李隆基即下诏曰:“能以位让人,有上古之高风。生则成全其气节,死当表彰其贤德。按谥法推功善尚曰‘让’,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为‘让皇帝’。”其安葬礼仪完全按照王礼安葬,赐天子衣一付。命令有司以皇帝之礼安葬李成器。李成器的长子汝阳郡王李琎上表恳辞,陈述父亲之意,谦退不敢当帝号,李隆基不许。册封这一天,内府出御衣一套,令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送李隆基的亲笔手书放在灵座之前,书中不以帝称,而称“隆基白”。 李成器出殡这一天,天上下着大雨,李隆基亲派庆王李潭下泥中步行送灵柩工达十数里,并将李成器的墓命名为惠陵(其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境内)。其妃元氏于开元二十九年追谥为恭皇后,附葬惠陵之侧。

一般来说,皇权意味着什么,凡人皆知。李成器之所以能“让皇帝”,与他审时度势、认清局面有关,更与他“不以万乘为贵”和“淡薄名利”有关。抛开古代封建朝廷的特殊环境看,他的抉择与做法,还是颇为值得我们深思的。

勇于让贤和嫉贤妒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两种行为。尤其是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面临无上尊贵的考验时,更是极为不易做到做好的。正是因为权力权威权势,能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能够体验众多大不相同的感受,故才有趋之若鹜的投机者、乐此不疲的钻营者、见风使舵的摇摆者、溜须拍马的跟随者等等,演绎着一幕幕一场场遍及古今中外的“官场现形记”。

李成器谦让帝位,博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赏。北宋宰相、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说:“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已乎!”清朝诗人何亮基在《游惠陵》一诗中写道:“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做让皇。”

  一、“兄友弟恭”是有真实依据的

  早年由于武则天当政,当时的唐睿宗李旦虽然被立为皇帝,却只不过是武皇的傀儡。不久后,李旦被废,连带着当时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李宪也被废,自然而然地跟着降身份为皇太孙。

  在被废时期,李旦一家人经历了共患难,有一段非常和睦相处的难得时光。李旦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据说五王王府都建造在同一条街上,五王分院而居,再加上没有明显权势的诱惑,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李宪兄弟相比其他的皇家兄弟,更多了一份“共患难”的情谊。在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也对几个兄弟都很好,他的兄弟都是历史少有的“得以善终”,这也和他们年少时住在一起有很大联系。

  李隆基确实是在哥哥李宪的辅佐下成功登基,因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始终对哥哥李宪留存了一份感激与尊重。尤其在大哥李宪面前,李隆基从来不称朕,都以“弟隆基”自居,每次给大哥李宪写书信,李隆基都会写上“弟隆基白”。

  在李宪去世后,李隆基认为普通谥号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心意,一定要追封其为“让皇帝”。李宪的儿子汝阳王李琎诚惶诚恐,上疏奏明父亲平生志向,不敢接受“皇帝”称谓,但李隆基坚决不准,出殡当天还送去天子衣服,亲笔手写祭文,祭文自称“隆基陈述”。李宪这一生虽然政治功绩不突出,却活得非常值,因为主动让贤,赢得了生前富贵、死后荣光。

  虽然晚年的唐明皇李隆基荒唐颓废,但青年时的他却也是一代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出现愈加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在这样的和平盛世背景下,哥哥耐心辅佐,弟弟做个好皇帝,他俩堪称是兄友弟恭,被后世誉为皇家兄弟典范。

  当然这个“兄友弟恭”的真实依据,也不过是个很小的原因,真正决定李宪心甘情愿让位的,还是在于李宪自身。

  二、李宪很有自知之明

  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是主角,带头铲平韦后势力,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对于稳固李唐政权有着卓越的贡献。

  平定时局叛乱中,李隆基贡献卓越,政治才能过人,但李宪却并未过多表现这方面的天赋。甚至深究李宪的一生中,基本也没什么突出的功绩值得歌颂。

  在平乱后,李旦重登皇帝位,按理说这时候应该重新确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但经过唐隆政变,就数李隆基功绩最为卓越,朝堂上对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呼声很高,关于“立谁为太子”这个话题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方支持嫡长子李宪,另一方支持才能卓越的李隆基。这件事也让唐睿宗李旦着实苦恼。他还考虑到,李隆基手中掌握着很大的兵权,假如再依照祖制“立嫡立长”的原则立李宪为太子,那么无疑也为兄弟相残埋下隐患。

  察觉到父亲唐睿宗李旦的苦恼与纠结,李宪主动站出来,表示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在满朝堂惊讶之余,他也说出了自己让位的理由:“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大意就是说,国家安居乐业、安稳太平可以立嫡长子,但国家危乱需要立功劳大的一个,而平王李隆基功劳最大,理应立他。在李宪极力劝说和诚意让贤下,唐睿宗最终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不久后李旦退位,李隆基荣登大宝,兄长李宪进封宋王。

  主动让贤,其实李宪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深知,即便叛乱被平定,大唐也不如以往那般繁荣盛世,烂摊子还需要新继任的皇帝来收拾。他深知自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儿,于是就主动请让,一则是巧妙躲避新皇帝的压身的重任,避免成为三弟隆基的“绊脚石”,二则是能让弟弟李隆基的才能得到发挥,对李家、对朝堂都是大有裨益的,三则还能卖弟弟个面子,假如李隆基是个知情分、懂感恩的人,只要自己下半辈子不做“出格”的事儿,安安稳稳辅佐,那么一生荣华富贵都是有保障的。

  三、志不在此,外加明哲保身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虽然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但李宪却对艺术方面展现出不一般的天赋。有史料记载,李宪喜好声色,少年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如此喜爱音乐,在政治上也不急于表现自己,想必是个不喜争抢的淡然性子,所以李宪对于皇位,可能确实也没多大兴趣。

  除了对音乐确实热爱之外,李宪整日沉浸于声色中,其实也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他深知三弟李隆基是个厉害角色,即便自己主动让贤,他也不一定会对自己消除戒心,必定时时提防自己。如果跟他斗自己也不是对手,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李隆基彻底信任:我是真心想让位于你,我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

  于是他整日待在家里,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者读书画画,从不结党营私和卷入朝廷纷争,让自己彻底避开李隆基产生怀疑的可能。即使如此,李隆基也不放心,常常会派人暗中监督大哥李宪的动静。有一次,手下人来报,说李宪天天沉迷于古书之中,李隆基担心大哥暗中研究兵法韬略,于是再令人加强窥探,发现李宪孜孜不倦看得是古乐谱,这样李隆基才渐渐放下戒心来。

  对于沉浸声色这件事,不管李宪是真喜欢也好,是作为幌子明哲保身也罢,总之他做得实在厉害,展现了他所特有的“大智慧”。

  相比起历朝历代,多少皇族子弟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位,不顾亲情自相残杀,斗个你死我活,让皇帝李宪可谓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驾驭不了的不去奢望,所拥有的就好好珍惜,尽心尽力辅佐弟弟李隆基,同时也获得弟弟的信任与尊重,一生荣华富贵、潇洒快意,也难怪清朝文人何亮基都要感慨一句“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