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亚硝酸盐从哪来?
一对扬州中年夫妇因吃了两碟剩菜———一碟咸菜和一碟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导致一死一伤的悲剧。据初步分析,这对夫妇为亚硝酸盐中毒。不少读者疑惑,导致该夫妻中毒的亚硝酸盐从哪来?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亚硝酸盐中毒?为此,记者采访了锡城营养科医生。
腌制食品须15天以上才能吃
“两碟剩菜,还是咸菜和蔬菜,会让人亚硝酸盐中毒吗?”说起亚硝酸盐,大部分人会联想到的是腌制肉类。一些商家为了防腐或者使腌制肉类有更好的卖相,会在腌制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可以引起中毒众所周知,但人们却忽略了蔬菜中含有的亚硝酸盐。
“其实新鲜的蔬菜中常含有较多的硝酸盐,一般摄入量是没有问题的。但硝酸盐大量摄入后,会在肠道内由硝酸盐还原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新鲜蔬菜煮熟后如果放置过久,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明显增高。”市二院营养科副主任护师孙军霞说,新鲜的或者煮熟久置的叶菜类蔬菜,比如青菜、白菜、韭菜等,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较高,而豆类、瓜茄类如西红柿等,亚硝酸盐的含量则相对较低。
除了隔夜剩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刚腌不久的蔬菜也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腌制7—8天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高峰,一般在腌制后20天降到最低。”因此,孙医生建议,腌制的咸菜、萝卜干等,最好腌制满15天以上才能吃。
“无锡人特别爱吃腌雪里蕻,有些人腌了三四天就拿出来吃了,这个时候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很高的。”孙医生说。
为什么腌制食品在被腌制7-21天这段时间内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蔬菜在土壤中吸收了氮肥或氮素,积累了无毒的硝酸盐,但在腌渍过程中,菜里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食用不当可引发中毒。酱菜一般在腌渍4小时后亚硝酸盐开始增加,14天至20天达到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直至最后基本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腌菜时应适当多放些盐,保证充足的腌渍时间,至少腌制20天以上再食用;现腌渍的菜要选用新鲜菜;不食用在高温下存放过久的剩菜;如果食用腌渍食物后发生胸闷、憋气等现象,应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肉腌制 只有在开始腌制的十几天内,亚硝酸盐的浓度会一直上升,之后里面慢慢长出微生物,微生物会分解掉亚硝酸盐,所以含量会慢慢下降,所以腌制品要放一段时间再吃也是这个道理。
蔬菜未煮久放亚硝酸盐同样升高
“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大约80%的亚硝酸盐都来自蔬菜。”孙医生给出的这个数据让人吃惊。
“很多人认为,多买的蔬菜,放在冰箱里不煮,就没有隔夜菜的问题。其实新鲜蔬菜放久了,蔬菜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增高。”孙医生说,蔬菜在存放过程中自身会产生亚硝酸盐。因为细菌在分解亚硝酸时,又产生醋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能分解出亚硝酸盐。而种植中,有可能过度施用氮肥,导致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经常偏高,转化成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可能更高一些。
因此,市民在购买和清洗蔬菜时,一定要把发黄、发蔫的蔬菜剔除掉,并且多加清洗,以减少农药残留。
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都知道亚硝酸盐会导致中毒,但是亚硝酸盐又是怎样导致人们中毒的呢?孙医生对其机理进行了简单解释。
当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会将负责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人类机体产生缺氧症状。具体症状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也就是紫绀病、乌嘴病。另外,还会伴有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着症状。严重者会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成人一次性摄入亚硝酸盐达到0.3克—0.5克时,就会有中毒症状产生,摄入达3克以上,就可以致死。
“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和症状其实和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煤气中毒,是很相像的。”孙医生提示,如果有类似煤气中毒症状而又没有接触煤气,那可以考虑亚硝酸盐中毒的可能性。
亚硝酸盐不只会引起中毒,还能导致癌症。它本身虽然不能直接致癌,却能在人体内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酸盐进入胃里之后,会和二级胺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可以导致癌症的。”孙医生介绍,长期食用隔夜菜、腌制食物的人,虽然不一定会有中毒症状,但是他们患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几率更高。
应对亚硝酸盐有办法
以上种种,也许会让市民感到担心,难道就这样每天吃有毒物质下去?就没有办法避免亚硝酸盐吗?
孙医生表示,大可不必“谈亚硝酸盐色变”,如果是新鲜的蔬菜,其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微弱的,远远达不到中毒的剂量,甚至已经有临床试验证明,微量的亚硝酸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的作用。“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吃腐烂变质蔬菜,也不要一次性使用大量含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如绿叶蔬菜,而多食用瓜果类蔬菜和豆制品,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亚硝酸盐的摄入量。”
已经被人们吃下去的亚硝酸盐,又该如何应对呢?孙医生的建议,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产生拮抗作用,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腌制食物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最爱,不管是腌菜、咸鱼还是腌肉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不过好吃归好吃,关于腌制食物的争议可不少,一直以来腌制食物的高盐都让人诟病,还有人认为腌制食物会致癌,不能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经常吃腌制食物,会增加癌症风险?
事实上,腌制类的食物确实在世卫组织的致癌名单中,尤其是腌制蔬菜和中式咸鱼等腌制食品,腌制蔬菜被列为2B类的致癌物,而中式咸鱼则是一类致癌物,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被吓到,这么说这些食物真的会致癌,生活中不能再吃?
其实未必如此,腌制蔬菜虽然被列入了2B类的致癌物名单中,2B类致癌物只是可能对我们身体有致癌性,生活中同样被列入2B类致癌物名单中的含有红肉等,难道我们吃猪肉就会一定得癌症吗?所以我们不能说吃了腌制蔬菜就会致癌。
至于生活中常见的咸鱼,由于是1类致癌物,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生成较多的亚硝酸等化合物,这种物质明确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当然也不是说就不能吃咸鱼,只不过平时吃咸鱼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是每个月吃一到两次,不要吃太多,同时使用的时候尽量先过水,去除里面的有害物质,降低咸鱼带来的危害。
餐桌上常见的腌制食物,平时还能吃吗?
通常来说,腌制食物被认为具有致癌性,是因为里面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化合物,这种物质在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往往就会在身体中生成一定的亚硝胺物质,这种物质确实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会影响破坏我们体内的细胞,导致它们发生一定的癌变,所以人们就认为吃腌制食物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亚硝酸盐其实是符合食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这种物质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火腿、培根、罐头等加工类食物中多见,只要在安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的话,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过多的危害,所以平时我们只要注意适当的控制腌制食物的摄入量,隔一段时间改变自己的口味吃腌制食物的话,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腌制食品含有亚硝酸盐,具有强致癌性,但是要少吃
相信经常进行养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亚硝酸盐这种物质,都会认为它对身体会起到致癌,其实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不过它进入人体之后会和体内某些胺类物质产生化学作用,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就是能够让人患上癌症的物质。亚硝酸盐几乎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的饮食当中,尤其是腌制类食物。很多老年人都比较喜欢吃腌制类,因为他们的肠胃随着年纪的增大开始出现衰老,所以一些油腻荤腥的食物很少碰,大多会选择清淡的饮食,而这些清淡的又会没什么滋味,就会用腌制类的一些咸菜来体味,而这些腌制类食物当中就含有比较多的亚硝酸盐,而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真的像一些人所说的有很强的致癌性,不能吃了吗?
辟谣:食物当中的亚硝酸盐确实有致癌性,但并不是都不能吃。我们日常所吃的腌制类食物的时候都会考虑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是有依据的。现在市面上一些腌菜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正确,这就会导致食物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人们若大量食用很可能就会与人体里的胺类物质合成致癌性很强的“亚硝胺”,增加患癌几率。同时还有一些在腌制类食物当中为了提升口感过多地加入了添加剂,而这种化学成分的添加人多吃同样也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所以人们一直都会腌制类的食物有着一定的忌讳,生怕吃得太多让身体出现毛病。
既然腌制类食物这么多坏处,为什么医生还说可以吃呢?其实这就要和食物的腌制方法和时间有关系。腌制食物的过程一定是比较漫长的,腌制的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的食物是可以放心吃的。其实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时间段是在腌制食物后的两三天至十几天,这期间食物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庞大的,很多人为了尝鲜会选择在腌制时间不长就开始食用,殊不知这时候食物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非常多,非常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在体内推积,从而可能让身体患上疾病。
腌制类食物在我国北方最有发言权,因为北方气候寒冷,适合储藏食物,所以对于腌制类的食物一般都会保存很长时间,所以腌制时间很长的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符合国家的标准,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针对那些刚腌制没几天就迫不及待拿出来吃的人,要格外注意了。
虽然说腌制类食物时间长了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就降低,但也不建议大家过多的食用。因为腌制类的食物当中盐分含量极高,本身就属于高盐食物,对健康有影响。医生提醒大家,长期高盐饮食可能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一系列疾病,对健康不利,而且高盐饮食的人群,胃癌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要大于低盐饮食的人群。
此外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比如说患有胃肠炎症、胃溃疡等,难以消化的腌制食物不仅仅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同时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重胃肠病情,增加患有胃肠癌的风险,所以这些人,平时要注意避免吃腌制食物。
综上,腌制类食物虽然都会含有亚硝酸盐,但是并不代表一点不能吃,亚硝酸盐超标的是那先刚腌制没几天的食物,对于腌制一个月以上的可以放心食用,但也不要多吃,多吃还会给自身的心血管带来一定的负担。不过一些血压高或者胃肠功能差的人,最好远离腌制食物,毕竟腌制食物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