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移民海外 > 正文

专家:中国是一个在移民上很开放的民族

news.xixik.com   2012-11-8 17:22:03 资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中国近代的海外移民潮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在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调查显示90%的亿万富豪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构筑成当下的一股移民趋势。无论海外移民还是国内人口流动,移民问题的本质是社会一体化,带动的是文化经济的交流乃至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专题:中国人为什么要移民

中国历史朝代表

《21世纪》:未来中国的外迁移民将会出现怎样的趋势和移民类型?

刘玉照:未来华人外迁规模可能会有增长趋势,主要包括三种移民类型。首先是留学移民。中国目前的留学形态和早期移民有很大差异,上世纪80年代的海外留学生大多是名牌大学的精英,而目前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留学生规模将显著增加,但已经不能用“精英出走”来概括。早期留学移民的地理分布以英美为主,欧洲其他国家较少,现在美洲、欧洲、澳洲都占据了很大比例,未来这些地方的留学移民将会继续增长。

其次是产业转移。中国在进行产业升级,升级其实是一种转移。未来转移的方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移,二是向海外转移,中国目前已有很多产业转移到了非洲及东南亚地区,未来这种趋势将更趋明显。产业转移一方面会带动劳工转移,更明显的是会带动一批包括技术及管理人员在内的中层人员外迁。

第三种类型是富人移民。富人移民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富人将会伴随着产业的海外投资而移出;还有一部分富人是因为对政治环境没有明确的预期,所以把财富向海外转移。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目前大量富人外迁是把身份、财产和子女转移出去了,但本人和事业还在国内,因为中国有更多的机会。这部分人将来会不会成为海外永久居民,取决于国内政治环境是否会让他们感到安全稳定。

在海外移民中,婚姻移民也始终占据很大比重,这取决于原来既有移民的数量,大量移民必然会带动大量婚姻关系、亲属关系等连带效应的出现。所以婚姻移民没有太强的时代特征,却一直存在,在未来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21世纪》:这三种移民趋势的出现,会给未来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刘玉照:留学移民在我国曾被称作“精英出走”,被视为一种人才流失。然而这些年我们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和了解,也都来自于这些海外留学生。我国现在有很多政策在吸引留学生回国,这些政策之所以能发挥效果,正是因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向海外输送精英,才积累了这样一批海外人才。而他们将来会否回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会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机会。留学移民的影响很难简单地说是好是坏,这种移民类型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双向的。

产业转移从短期来讲应该是中国产业升级很重要的一块内容,这里面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产业会跟随跨国公司转移出去;二是伴随洋打工的过程,中国企业本身走出去的问题。产业转移会带来一个移民潮,并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不利影响是中国产业可能会空心化,积极影响是低端产业向海外转移,成功实现中国产业升级。

富人转移会带来中国一部分财富的流失。但在中国这些年的海外投资中,为享受一些政策优惠及安全保障,有一部分资金是从国内转出到海外后再以外资的身份投资国内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财富的转移再投资也是国内资本再投资的方式之一。

《21世纪》:未来进入中国的海外移民将由哪些人员构成?

刘玉照: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籍人士是华侨,最早在国内投资的也是华侨,这是一种心灵的回归。而这批华侨带动了港澳台、外籍人士及外资逐步进入中国。另外一部分就是海归,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大量精英人才留学海外,他们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块力量。在西方社会中,这批华人精英在其所处的组织中都会遇到移民群体最普遍的”天花板效应”,虽然,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很难继续上升进入核心领域。这个时候,如果母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很多海外精英是会很愿意回国的。

另一部分进入中国的移民是外籍人士。其实这部分移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已经很明显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居住超过三个月的外国公民已超过59万,目前虽没有公布更新数据,但在华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士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二战时中国是接纳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有大量海外移民在上海生活。建国以后海外移民的比例变少,改革开放以后又大规模进入中国。当然,从移民角度上来讲,目前这些外籍人士里能真正长期居住在中国的还不是特别多。这实际上取决于我国的政策,上海曾经实行过一个人才居住证政策,尝试过所谓的绿卡,但规模非常之小。我国将来如果能在吸引海外移民的政策上更加开放,就会有更多的海外移民进入中国,成为国民力量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总体来说,我国目前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战略性的移民政策。

事实上,在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与户籍迁移相关的移民政策都不是关于“人”的政策,而是经济政策。比如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的是技术;买房换户口的蓝印户口政策,引进的是资本;城市拆迁安置政策,交换的是土地,最近一些地区出台的农民工积分落户政策,引进的也是所谓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所有的政策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生产要素来实施的,没有真正“以人为本”,真正从人的角度去考量,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因此将来需要有更系统的真正的“移民”政策出台。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1世纪》:未来国内人口流动将会呈现怎样的特征?

刘玉照: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等移民潮,其实目前国内人口流动问题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农民工的流动,这涉及到三个背景: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发展不平等。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是不可逆的,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也不希望出现逆向的过程。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西部转移到东部沿海,按照目前的政策这批农民工根本无法长期在城市居留下来。城市里流动人口管理之所以存在问题,更多的不是因为这些人本身有问题,而是相关的配套服务和管理跟不上,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地把外来农民工也纳入进去。

未来还有一个有趣的课题是城市化西进的问题。大量人口进城,从西部转移到东部,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不均衡。要改变这一点,一是要搞好乡村建设,使农村也能拥有较好的生活水平和机会。另外还要通过各种政策来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一部分农民工年纪大后觉得无法留在并融入一线城市,但也不愿意回老家,就有可能移居到老家的县城或省会城市。城市化西进将是解决我国人口不平衡的一个更重要手段,这和我国的产业转移也有很大关系,产业向西转移,劳动力也会随之西进。未来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到底是进入东部沿海,还是西部内陆城市,这一点是可以选择的。

总的来说,无论国内国外,人口流动的增加在未来都会是一个趋势,从短期来讲,精英移民、富人外迁虽然会带来一些人力资本和财富的流失,但从长远来说,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其实都是积极因素。国际上解释移民问题,最经典的理论就是推拉理论,在自由状态下的人口流动,都是由特定的因素来推动或者拉动造成的。当然,形成推力和拉力具体机制是制度和网络,这在未来都是需要去注意的。

1974年4月生,山东省无棣县人。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工作,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