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但在建国的初期,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并不是34个,而是在不停的变化。在省份之上,还有大区级的行政区划。
在战争时期,由于各个地区被封锁严重,而且交通、通讯手段也不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后,中央决定通过军事占领,掌管党政军民大权故大行政区的体制也就诞生。建立大行政区原因一,确保中央对全国革命的集中领导。任务自上而下下达,消除省之间的矛盾。1949年,陆续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和中南六个大区。但除了华北直接归属中央管理以外,其他五个大行政区设有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的领导制度,也叫军政委员会。由于当时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我国在军事上沿用了和6大区完全重叠的模式,全国划分为6个军区。军区和行政大区的管辖区一样,领导班子也是重叠的。每个大区负责好几个省的军政事务,例如西南大区,管辖区包括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和西康等地。中南大区则从河南省一直延伸到了广东和广西,但这些大区都是临时的区划。
其实除了大区之外,还出现了与省相当的行署区。江苏省被划分成了苏北和苏南行署区,安徽省被划分成了皖北和皖南行署区。至于四川省,则被分成了川北、川西、川南和川东4个行署区。无论是大区还是行署区,都是临时性的区划。到了50年代的前期,全国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那些临时性的区划不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随着局势的发展,大区进行了撤销。
在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1951年,中国有53个省级行政区,即29个省、13个直辖市、8个行署区、1自治区(内蒙古)、1个地方(西藏)和1个地区(昌都)。这些省级行政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撤销,或重组,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新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历程以及变迁背后的故事。
1951年,中国共有29省、13直辖市、8行署区、1自治区、1地方、1地区,共53个省级行政区划。
一、29个省: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松江、热河、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康、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二、1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旅大。
三、8个行署区:苏南、苏北、皖南、皖北、川东、川南、川西、川北。
四、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五、1个地方:西藏。
六、1个地区:昌都。
一九五四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截至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省级 | 共31个 | 25省,1自治区、3直辖市、1地方、1地区 |
行署,专区级 | 共198个 | 151专区、7盟、25自治区、7 行政区、2行署、4矿区、1工矿区、1特别区 |
县级 | 共2103个 | 1998县、54旗、5镇、1矿区、1工矿区、5区、自治区38,1自治旗 |
市 | 共163个 | 省辖市141个,专辖市22个 |
市辖区 | 共821个 |
一九五四年全国省级行政区划
省级 | 行署、专区级 | 县级 | 市 | 市辖区 |
---|---|---|---|---|
北京市 | 市区7个,郊区6个 | |||
天津市 | 市区9个,郊区4个 | |||
上海市 | 市区21个,郊区9个 | |||
河北省 | 9专区,1矿区 | 143县 | 11省辖市 | |
山西省 | 5专区 | 95县,1镇 | 5省辖市 | |
辽宁省 | 34县,1旗 | 11省辖市 | ||
吉林省 | 2专区,1自治区 | 41县,1旗 | 5省辖市,1专辖市 | |
黑龙江省 | 3专区,1矿区 | 54县,2旗, | 5省辖市 | |
热河省 | 16县,3旗,1自治区 | 1省辖市 | ||
陕西省 | 8专区 | 95县,2区 | 4省辖市 | |
甘肃省 | 9专区,1矿区,4自治区 | 81县,9自治区,1旗 | 6省辖市 | |
青海省 | 6自治区 | 26县,7自治区 | 1省辖市 | |
新疆省 | 1行署,10专区,4自治区 | 75县,4自治区 | 4省辖市 | |
山东省 | 11专区,1工矿区 | 128县,2区 | 4省辖市,6专辖市 | |
江苏省 | 8专区 | 69县 | 6省辖市,6专辖市 | |
安徽省 | 7专区 | 68县 | 6省辖市 | |
浙江省 | 6专区 | 81县,1区 | 7省辖市 | |
福建省 | 8专区 | 67县 | 4省辖市 | |
台湾省 | ||||
河南省 | 8专区 | 110县,1工矿区 | 12省辖市 | |
湖北省 | 6专区 | 75县 | 5省辖市 | |
湖南省 | 6专区,1自治区 | 85县,1自治县 | 9省辖市 | |
江西省 | 1行署,1特别区,5专区 | 82县 | 6省辖市,1专辖市 | |
广东省 | 5行政区,1自治区 | 97县,1自治区 | 9省辖市 | |
广西省 | 7专区,1自治区 | 69县,5自治区 | 5省辖市 | |
四川省 | 12专区,1自治区 | 145县 | 10省辖市 | |
贵州省 | 8专区 | 75县,4自治区 | 1省辖市,1专辖市 | |
云南省 | 11专区,1矿区,4自治区 | 118县,6自治区,1镇 | 2省辖市,3专辖市 | (12版纳,3相当于版纳自治区) |
西康省 | 2专区,2自治区 | 45县,1自治区 | 1省辖市 | |
内蒙古自治区 | 7盟,2行政区 | 24县,47旗,1自治旗,2镇,1矿区 | 2省辖市,4专辖市 | |
西藏地方 | ||||
昌都地区 | 2办事处 | 38宗,4地区 |
1.撤销6大行政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
此前东北局书记高岗、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中南局书记邓子恢,这五大行政区的首脑先后近北京,这一场景史称“五马进京”。
2.沈阳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长春市、哈尔滨市、西安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11个直辖市分别改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7个省的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
3.撤销辽东、辽西二省,恢复辽宁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
4.撤销松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黑龙江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
5.撤销宁夏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甘肃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
6.撤销绥远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热河、绥远和西康省,为什么消失了 ?
7.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
8.吉林省由吉林市迁驻长春市。
9.黑龙江省由齐齐哈尔市迁驻哈尔滨市。
10.河南省由开封市迁驻郑州市。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其中比较大的调整有以下几个:
1.塞北四省的消失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壮大。
塞北四省是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它们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清朝灭亡后,狭长且辽阔的内蒙古地区不能有效应对危如累卵的边疆局势,所以“移民实边”、“蒙地改省”政策接踵而至,塞北四省亦应运而生了。
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塞北四省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恢复历史上的内蒙古行政区划,结束内蒙古地区东、西部的隔绝状态逐渐走上了前台。随后,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1954年,收获绥远省;1955年,收获了热河省的赤峰、宁城、翁牛特、喀喇沁等地;1956年,接纳了甘肃省的巴彦浩特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
2.临时性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和撤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设立过一些临时性的行政区,比如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平原省、昌都解放后诞生的昌都地区、以长江为界线的苏北、苏南行署区等。在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这些行政区都肩负着巩固国家政权、清除当地匪患和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重任。
一九五八年全国省级行政区一览
北京市 上海市
河北省(天津市) 山西省(太原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辽宁省(沈阳市)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陕西省(西安市) 甘肃省(兰州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青海省(西宁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山东省(济南市) 江苏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湾省(台北市)
河南省(郑州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广东省(广州市) 广西僮族自治区(南宁市)
四川省(成都市) 贵州省(贵阳市) 云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拉萨市)
1.直辖天津市改为河北省辖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第五次会议决定)。
2.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驻地由保定市迁至天津市(国务院1958年4月28日批准)。
所以,当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财政和国民收入大幅增长之后,这些临时性的行政区逐渐退居幕后,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其中昌都地区在1955年并入了筹建中的西藏自治区,苏北、苏南行署区则在1952年与南京直辖市合并,恢复了江苏省建制。
进入六七十年代,除内蒙古变动较大以外,中国其他省级行政区边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行政区划也适时调整了。1988年,海南省及海南经济特区问世;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同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洗刷了百年国耻。
1978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1978年的中国行政区划,看看与如今有何不同之处。
1978年的省级行政区划与现在相比主要有四个地方的差别。
一、宁夏——内蒙古
1978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比现在要大很多,当时包括了现在的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
二、四川——重庆
1978年,重庆没有直辖,还是属于四川,重庆还是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重庆脱离四川,成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目前四个直辖市中面积、人口最大的直辖市。
三、广东——海南
1978年,海南还是属于广东省,是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四、香港——澳门
1978年,香港和澳门都没有回归,分别属于港英政府和葡澳政府。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的特征很鲜明,一是面积比较大(中国第二大岛),二是基础差、起点低,三是农村人口多。所以在海南设省和建立经济特区为的是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使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具说服力。而重庆直辖市的诞生,则是为了缓解四川省的行政压力和统筹管理三峡水利工程的需要。
一九九九年全国省级行政区一览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山西省(太原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辽宁省(沈阳市)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上海市 江苏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江西省(南昌市) 山东省(济南市)
河南省(郑州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广东省(广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海南省(海口市)
重庆市 四川省(成都市) 贵州省(贵阳市) 云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陕西省(西安市) 甘肃省(兰州市) 青海省(西宁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1997年,中国收复香港,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中国收复澳门,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九九九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截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省 级 | 地 级 | 县 级 | 市 | 市辖区 | |
1999年底 |
4 直 辖 市 23 省 5 自 治 区 2 特别行政区 合 计:34 |
58 地 区 30 自治州 7 盟 合 计:95 |
1510 县 117 自治县 49 旗 3 自治旗 2 特 区 1 林 区 合 计:1682 |
236 地级市 427 县级市 合 计:663 |
74 |
随着海南省、重庆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中国省级行政区定格为34个,而从53到34的变迁,正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