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明朝国号的由来?真的是跟明教白莲教有关系吗?

news.xixik.com   2017/6/10 14:19:45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大明”一词在儒家经典《易经》乾卦和《诗经。大雅》中早就出现了。在易经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朱元璋一定要把“明”这个位子占着。不能够让别人再利用明王来反对自己,朱元璋自己就是明王,大明的皇帝。

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都对明教教主张无忌的故事十分熟知,根据《倚天屠龙记》的说法,认为朱元璋作为明教教徒,将国号定为明,是因为明教之意。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嘻嘻网带大家来探究一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称帝,国号大明,对于这个国号,是有一定质疑的。因为在中国历史朝代国号往往以开国君主的地名为号,如李渊为唐国公,故而国号为唐。宋太祖因为起自宋州,故而国号为宋。

宋蒙战争之后,国号之法遭遇严重改变,蒙古人建立蒙元政权,即不再遵循地名。而是取自《周易》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元。而朱元璋曾经被封为吴王,按照道理朱元璋称帝,国号应该是吴。可是朱元璋以明为号,是为什么呢?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国号定为大明呢?

中国历史朝代表

根据明末利玛窦先生的《基督教远征中国记》记载:中国人的有很多对自己的国号的说法,比如有国号为“虞”,即为宁静;比如有国号为“周”即为统一;当今的国号为“明”即光明的意思。而我们的书籍将这个国家成为中国或中华。

根据明末朱国祯所书《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我朝以明为号是承袭韩林儿小明王之号,韩林儿自号韩宋,这样也有继承宋统正朔之意。

而金庸在小说中称,帮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国号不得不称一个‘明’字。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祯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从明教而来”。这一说法始自于吴晗先生1941年发表在《清华学报》上《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指出,吴晗当时地处昆明,手中资料有限,其结论并不能令人信服。

吴晗观察到,中国自古以来,国号要么是初起之地名,要么是所封土之爵邑,要么追溯其所自始。而“大明”和这三种情况都无关,其文意“光明”也不知道从何而来。《明实录》上也就简简单单一句“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为什么是“大明”,语焉不详。吴晗认为,朱元璋曾奉韩林儿的宋政权正朔,韩林儿有“小明王”之称,他和父亲韩山童都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这个“明王”出自明教,而且明教和信奉弥勒的白莲教有所融合。

元史专家杨讷在其著作《元代白莲教研究》中对吴晗的说法进行了驳斥,他发现元代统治者将明教和景教置于一处管理,而白莲教置于管理佛教的宣政院,这证明在元统治者心目中两者判而有别。就算到了明朝,明教和白莲教被禁,但两者也还是单列,并没有混淆。吴晗认为明教和三阶教、白云宗、白莲社、禅宗、道教、大乘教、弥勒教以及其他秘密会社都混合了,而证据只有这些教派“不食荤酒,不杀物命,修忏念佛”,实际上这些特点是明教、白云宗、白莲教所固有,不能证明他们的混合。吴晗还指出明教持戒律甚严,这是实情,但反而和他自己的“混合说”矛盾,不能想象,明教在和那么多教派混合后自己仍无改变。

杨讷指出,“明王”一词并不为明教所独有,佛教中就有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的称呼。《元史》明确记载韩山童为白莲教中人,元代的白莲教徒在信仰弥勒佛的同时,也信仰阿弥陀佛,在《大阿弥陀经》中,阿弥陀佛被称为“诸佛光明之王”。“明王出世”就是阿弥陀佛出世。

朱元璋做过和尚,经营江南时对佛教也有所关注,他不会不知道韩林儿“小明王”的出典,也不会对《大阿弥陀经》这一稀松平常的佛典没有了解,而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和韩林儿读过明教经典。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僧人而掌天下的人,如果真有“诸佛光明之王”,这个“明王”舍朱元璋其谁?《大阿弥陀经》中还说,“明王”的光明将使“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大明”实际上包含着朱元璋的建国理想即光明的意思(《皇明祖训》有记)。

一、明朝国号源于明教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面提到明朝国号来源于明教,该书虽说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这一说法却不是虚构的。

先说说明教的来历,明教即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216-277年)创立。摩尼教认为世界上存有两种对立的力量,叫作明暗两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摩尼教的神称为明使,也称为明尊。摩尼教在唐朝武则天统治(公元六九四年)时传入中国,被称之为明教。公元八四五年,唐武宗禁止佛教,明教的活动转入地下,成为秘密结社组织。到北宋末年,它便与出自佛教净土宗的白莲教合流了。元末时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倡言“明王出世”,并称自己是大宋徽宗八世孙并起兵反元,由于明教起义,主张改变现状,因此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纷纷入教。后其子韩林儿自封小明王。后郭子兴于1352年在濠州起兵。他为增强自己的权威,遥奉小明王为主。后朱元璋也投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样,朱元璋便与“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说当时朱元璋因实力不够强大,还要借用小明王的旗号,那么为什么他直到建国后还用这个“明”字呢?

一方面,朱元璋终究还是不能将反元起义的旧部人马一脚踢开,这些人参加起义,就是为了迎接“明王”出世的。另外一方面,这个“明”字又有了另外一番解释:明,义为光明,分为日、月,合则为明。表明新皇帝乃是受命于天,与日月齐光。再者,按中国传统的五德终始之说,明朝建立在南方(定都南京),南方属火,为祝融氏;北方属水,为玄冥氏。元起自北方,北方为水德,以火克水,以明制暗,正合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观念。而且,朱元璋的姓氏,“朱”字也与祝融氏拉上了关系。朱姓本是从远古祝融氏而来。祝融,本是颛顼帝之子,是帝喾(kù)的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祝融掌管火,火就是光明。明朝得天统之正,因此以“明”为国号。(摘编自《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二、大明国号来自于“小明王”

明朝的国号叫“大明”,“大明”和小明王有很大关系,朱元璋最初参加了红巾军起义,红巾军奉的主是小明王韩林儿。小明王的“明”来源于明教。明教也被称为“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一个叫做摩尼的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认为世界上存有两种对立的力量,叫作明暗两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公元六九四年,摩尼教传入我国,被称之为明教。明教吸收了佛教、祆教、基督教的教义因素,它的经典有《二际三宗经》,宣传的是黑暗要被光明战胜,最后众生脱离苦海。明教在唐朝武则天延载年间,传到中国,但是一直神神秘秘,因为明教宣传的是“弥勒降生,明王下世。”

一些反抗朝廷的人经常借助于明教来号召群众,所以明教常常遭到禁止,时而浮出水面,时而又潜入地下。为了保护自己,他就跟佛教拉上关系,和佛教的白莲宗拉上关系,最后就形成了白莲社。公元八四五年,唐武宗禁止佛教,明教也被禁止传播,从此转入地下。所以从唐朝宋朝、元朝明教是时而浮出,时而潜入地下,但是常常用作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为什么红巾军要奉小明王为主呢?红巾军起义的时候,大多数的百姓投军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率三千明教徒起义。韩被元军捕杀后,其子韩林儿被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他们提出的口号有两句,叫“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山河奄有中华地”是指元朝统治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统治,他们把汉人、南人放在被压迫的地位,奄有中华地,让汉人能够与蒙古人平等地生活,恢复中华。“日月重开大宋天”,这宋朝的天下是以汉人为主体或者说汉人和各个民族平等生活的一个天下。当时这些饥民投入军中,为了要得到幸福生活,他们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严重的阶级压迫,他们很贫穷,受了官府的欺诈,受到富民的欺诈;一个就是民族的压迫,就是他们是下等人,他们不能够跟蒙古人,跟色牧人有平等的待遇。

那红巾军起义的时候,大多数的百姓投军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小明王宣传的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出世以后就给大家带来幸福生活,因此红巾军就把小明王奉为主。朱元璋为了韬晦,他自己在时机成熟之前打着大宋小明王的旗号,号召军队夺取天下。所以朱元璋投入红巾军,奉小明王为主,就和小明王结下了不了之缘,也就与明教这个“明”字结下了不了之缘。

公元1367年,朱元璋的势力日渐强大。于是,他派出部将廖永忠接小明王韩林儿到自己的大本营南京,但在来时的水路上,小明王却神秘地淹死。即《明史·韩林儿传》记载:“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历史上,对于谋杀小明王的凶手一直众说纷纭,但朱元璋在这其中的嫌疑,不用多说。不过奇怪的是,朱元璋后来却仍就沿用了小明王的称呼,定国号为“大明”,他究竟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被人怀疑杀死了小明王,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第一,这么多的人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王出世,盼望有一个明王来出世,他们希望“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如果你现在把这个“明”抛开,这些人是不是有点寒心了!他们失去了目标了,我们干了半天我们为的是迎接的明王,明王在哪呢?小明王没有了,还有没有明王,他们需要有一个明王。所以“明”的口号不能扔掉,这个口号符合当时劳苦群众的意愿,虽然这是迷信,但是当时的人的思想水平就是这样。

可是,朱元璋的队伍当中来了相当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们是以儒家的观念来指导朱元璋的治国。儒家的一个很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子不与怪力乱神”,儒家是反对佛教、反对道教,反对所有怪力乱神的,那你这些儒家知识分子为什么来要用小明王这个明呢?其实在这些知识分子看来,“明”已经不是小明王的“明”,他们发这个“明”字做了自己的解释。

明是日,是月,中国古代从来就是祭日祭月,宣传皇权神授,我这个“明”堂堂正正。第二,中国人相信五行,相信五行之说。五行说北方是水德,南方是火德,蒙古人是以水德取胜,南方的朱元璋是以火德取胜。我这个火战胜你的水,火就是明,就是光明。

大家可以回想,在朱元璋出生的时候,经常有传说朱元璋伴随着火,朱元璋降生,邻居都看朱元璋家里的房子一片红光,邻居们认为是不是着火了赶快来救火,一看没有,生了个小孩。还有说朱元璋在寺庙里头,这个寺庙也是一片红光,旁边的人都认为这个寺庙是不是着火了,再一看没有火,原来是朱元璋在里面。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宣传朱元璋是得了火德。所以“明”在这些人的字眼里面已经把它赋予了新含义,已经不同于小明王的“明”。

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元朝起于北方,拿阴阳五行之说推论,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被冠于大明二字的也很多。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

中国人相信五行之说。五行说北方是水德,南方是火德,蒙古人是以水德取胜,南方的朱元璋是以火德取胜。经常有传说朱元璋伴随着火,朱元璋降生,邻居都看朱元璋家里的房子一片红光,邻居们认为是不是着火了赶快来救火,一看没有,生了个小孩。还有说朱元璋在寺庙里头,这个寺庙也是一片红光,旁边的人都认为这个寺庙是不是着火了,再一看没有火,原来是朱元璋在里面。这都是在宣传朱元璋是得了火德。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元朝就必然灭亡。

另外一方面,面对儒生们,这个“明”字又有了另外一番解释:明,义为光明,分为日、月,合则为明。历朝统治者所遵行的正统祭礼,都有“大明”、“朝日”、“夕月”这样的祭礼,这就使得“明”这个国号看起来堂堂正正,表明新皇帝乃是受命于天,与日月齐光。再者,按中国传统的五德终始之说,新朝建立在南方,南方属火,为祝融氏;北方属水,为玄冥氏。元起自北方,北方为水德,以火克水,以明制暗,正合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观念。而且,朱元璋的姓氏,“朱”字也与祝融氏拉上了关系。朱姓本是从远古祝融氏而来。祝融,本是颛顼帝之子,是帝喾(kù)的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在远古,管火可是很重要的职务,因为祝融为天下安定立了大功,就被另行划分为一个姓氏,这就是祝融氏的来由。祝融掌管火,火就是光明。明朝得天统之正,因此以“明”为国号。为了宣扬朱元璋的大明王朝起自火德和火德之盛,明代的官私记载都对此大加渲染。《明实录》中对此一再加以夸大的记述描绘,民间的传说则越传越玄,总之,都是为了证明明朝乃是受命于天,兴于火德。

这一番附会真是说得有板有眼,明受于天命,合于五行,得天统之正。因此,以“明”作为国号,也得到了信奉儒家学说的人的认可。

明朝建立以后,一再下令严禁白莲社,并将其写入《大明律》:凡巫师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神佛,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如此规定,为的是防止别人再借此来聚集民众,窥伺皇帝宝座,但白莲社还是在民间流传,并且仍有人声称“弥勒佛下世”,僭“明王”之号起而造反。这也正可看出朱元璋自己占据“明王”的位子,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肯定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不能够让别人再利用明王来反对我,朱元璋自己就是明王!所以他自己要占住这个位置,不允许别人再使用这个位置。谁是明王,我是明王,但是我是明王我是大明。

一个人起事,做什么事情都称自己是“大”,怎么小明王偏偏是“小”?实际上这个小明王的“小”是朱元璋给他加上的。他是明王,朱元璋本身是大明的皇帝,他一定要让韩林儿这个明王成为“小明王”。别人不能比他大,如果小明王称为“大明”的话那朱元璋往哪放,所以朱元璋给他的名字就是“小明王”。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韩林儿靠明教聚众造反,为什么自称“小明王”呢?作为皇帝,却被称为“小明王”,这是极不寻常的。前有大元,后有大明,这“小明王”的称呼是怎么来的,这中间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

明朝人认为,国号前面加大字始于元朝。前面说过,元朝国号称作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既然推倒了大元,继之者必然也要冠以大,因而称作“大明”。但反过来看,为什么韩林儿做皇帝却要称为“小明王”?既然朱元璋要建立大明国,“大明”二字就只能由朱元璋独享,韩林儿就不能不屈居于“小明王”的地位,不如此就不足以突出“大明”天子。

王朝的这个“明”字听起来的确很动听,但这仅仅是朱元璋一厢情愿的希望。此时,生活已经困苦不堪的老百姓,会买朱元璋的帐吗?全国上下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朱元璋,看看他究竟要怎样收拾这个元朝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朱元璋做了大明的皇帝,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了,大明皇帝都已经诞生了,所以明王就已经出世了。那么明王究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呢?换句话说,这个明王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大明国?朱元璋本人有什么想法?朱元璋在北伐檄文当中提出自己的建国纲领,说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这几句话很熟悉,孙中山先生曾经把它改造了一下,作为国民党的一个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当时推翻满清,同盟会的(口号)。朱元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这里头包含着几层意思。“驱逐鞑虏”,推翻元朝统治,推翻元朝统治并不是说汉人要压迫其他少数民族,朱元璋曾经说过,

“普天之下,皆朕赤子。”

大家一视同仁,谁也不要欺负谁,谁也不要压迫谁,这是儒家的观念。元朝把人分成四等,到明朝没有这样。

“但有贤才,用之不弃。”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只要是你有才能,我就不抛弃你,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他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元朝的统治;“陈纲立纪,救济斯民”就是要整顿秩序、建立法治,达到救济斯民的目的。救济斯民,老百姓生活太苦了,水深火热,把他们从水深火热当中拯救出来。这是(朱元璋)的纲领,这个纲领我们看,第一条推翻元朝统治已经实现了,第二条整顿社会秩序,还要着手(去做),第三条要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当中解救出来,也不是一句很容易做到的事。面对刚刚建国,这样一个战争之后的残破局面,朱元璋怎么做呢?朱元璋曾经说这么一段话,他说: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

什么意思呢?说天下刚刚太平,老百姓是钱财也都是耗尽了,力气也都是耗尽了,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向小鸟刚刚学会飞你不能拔它的羽毛,像小树刚刚种下去你不能摇晃它的根,一定要安养生息,只有那些廉洁、自律、爱民的人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这是他对官员们说的一段话,这些话包含着朱元璋救济斯民的理想。

三、“大明”来自儒家经典《易经》乾卦和《诗经·大雅》

有人拿明朝的国号“大明”当成明教或白莲教影响的证据,只能说是浅薄无知。“大明”一词在儒家经典《易经》乾卦和《诗经·大雅》中早就出现了。在易经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从明太祖尊崇儒学和中华文化,而且从大明一词在儒学经典中的意义来看,这种来源更符合情理。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