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城市的设立,不仅要考虑这个城市的整体水平,国家还要考虑其对整个地区的拉动作用,以及其所处位置的发展潜力,政治意义往往更重要。
设立时间
1994 年,国务院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宣布南京、杭州等 16 市为副省级城市(中国19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福建最小的城市厦门在列,而最大的城市兼省会城市福州不在其中。
在全国31个省中,只有厦门的级别比省会福州高。
厦门这座建城历史只有区区85年,完整的区域面积固定下来更只有47年的城市,凭什么呢?1980年,厦门成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几年之后成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起,成为副省级城市。至此,厦门的级别超过福州,成为福建的城市老大。
那,厦门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这座小小的城市一诞生就那么受宠?
其实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8年被日本占领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厦门迎来了发展机遇,为日后在新中国的城市版图中获得青睐打下了基础。
1.经济规模太小
专家指出,福州落选的主要原因是条件不够格。当时升级的基本标准是 :具有雄厚工商业基础和科技力量,社会总产值 150 亿元以上,人口 100 万以上,具有开放搞活重要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特别作用的特大城市。
当时,福州人口还不到百万,全国其他省区比福州大的城市还有不少,福州若升为副省级市,其他城市必然不服。
2.对台统战需要
不过,厦门当时也是不符合入选条件的。当时厦门的经济总量只有福州的三分之一。厦门之所以入选,完全是因为特区和对台工作的特殊性,其他城市即便不服,也没有更强的理由。
3.台海危机
当然,也有专家并不认同这样的解释。福州是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而且一直是战争前线。至今,专家在评价福州竞争力报告时,还都是把台海问题放在第一位。从法律上讲,不可能接受所谓“副省级”的申请。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唯一副省级城市,这是自厦门特区建立以来的一贯立场。因此,在台海问题没有解决以前,国家很难在福州乃至福建有大的政策倾斜。
4.中央不再增加副省级城市
从一开始,福州并没有放弃升格的努力。1994 年 2 月,中央确定厦门等 16 市为副省级城市后,福建就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将福州市行政级别定为副省级市的申请报告》,但最后未被批准。
2001 年 3 月,福建再次向中央上报了升格申请。据报道,当时朱镕基总理以一句今后不再增加副省级市,就否决了福建的请示。
5.坚持的升格申请
2006 年,福州认为升格时机已经成熟,再次递交了申请。但结果和前两次一样。
2015年2月初,福建省召开“两会”,来自福州代表团的翁海辉等12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福州市升格为副省部级城市,实现省会城市跨越发展的建议”。建议认为,在目前多重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希望福建省政府向中央继续申请将福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2016年3月,福建林欣欣等7名代表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建议指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福州已今非昔比,完全具备条件适时再次向中央申请升格为副省部级城市。”
6.福州的经济发展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几个沿海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都是副省级省会城市,唯独福建的福州没有被确定为副省级的,也是5个有非省会计划单列市的省中,唯一没有被确定为副省级的省会。
与现有副省级城市比较,也可以看出福州的一些指标好于现有副省级城市,
如2014年福州地区国民经济总量(GDP)突破5100亿元,超过了部分副省级省会城市,增长率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后发优势。
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388.62亿元,高于济南、长春、宁波、深圳等城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高于大连、长春、宁波等城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文件,福州应该进入了‘特大城市’行列。而成都、南京、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等同属省会的特大城市均已列为了副省部级市,唯独福州没有。
7.其他看法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 虽然这些年福州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升格理由估计还不充分。
当年,福州市政府曾经表示在GDP上要超过广州,但根据2014年的数据,广州市是1.67万亿左右,福州仅有5000多亿。
福州将马尾区作为台商投资区,但这些年表现差强人意,目前是中国七个台商投资区当中成绩最差的,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苏州也只是一座地级市,201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它以6849亿元的GDP列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天津。昆山还只是一座县级市,但是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力,包括对台商的吸引力,为何远大于福建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呢?
在丁长发看来,目前相关议案列举行政级别制约福州发展的结论是“因果倒置”。一座城市的发展,关键问题不是在于行政级别,而是在于它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是否够得上“副省级”。
副省级城市定义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一般副省级城市与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辖之下,没有被单列。
副省级城市,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强。
升格为副省级,最直观的获益群体是政府系统的官员和公务员,作为副省级城市“四套班子”一把手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职为正厅级。而地级市的四套班子为正厅级. 举例来说 , 同样都是教育局长,福州的教育局长只能是正处级,厦门的教育局长就能是副厅级,相当于福州市的局长在级别上只相当于厦门的处长。
不过,所有省会城市和一些重要的非省会地级市,长期由省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 , 其级别高于非省委常委的副省长,因此在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 .
副省级城市名单
副省级所在省份及城市名单(共十五个):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吉林省 ->长春
辽宁省 ->沈阳 大连
山东省 ->济南 青岛
江苏省 ->南京
浙江省 ->杭州 宁波
福建省 ->厦门
广东省 ->广州 深圳
湖北省 ->武汉
四川省 ->成都
陕西省 ->西安
1.广州是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GDP位居大陆城市第3位;
成都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位居大陆城市第4位。
2.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
3.重庆曾经一直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成为省级的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