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动力系统无关
49岁就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金东寒,最近来到舟山,做客“科学会客厅”。他是我国第一位热气机专业硕士和博士,也是2009年当选的最年轻院士之一。
金东寒研究的内容,是船舶的“心脏”:动力系统。在他看来,当前形势下,船舶、船运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减排。
泰坦尼克号,代表了当时造船最高水平!
今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纪念日,15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也被重新搬上了荧幕。
从动力系统看,泰坦尼克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豪华。
它和俄罗斯的库茨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以及英国新造的航空母舰排水量相当,超过6万吨。100年前可以造出这样的豪华游轮,非常了不起。我是研究船舶动力的,对泰坦尼克号的动力同样印象深刻。
泰坦尼克号的动力系统,是由2台单机功率超过15000马力的蒸汽机和一台蒸汽轮机组成,还装备了4台400千瓦蒸汽驱动的发电机,船上所用的电都由发电机提供。
而我国拥有自己的第一台万匹机、第一艘万吨轮,是在上世纪60年代,比泰坦尼克号晚了近半个世纪。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
这样强大的动力配置,加上现有的证据,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动力系统无关。
圈钱
《泰坦尼克号》归来:旧颜新装下的圈钱行动
——旧颜新装下的圈钱行动
相比同期上映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票价仍略高,但在许多大城市,各大影院黄金时段和IMAX巨幕仍一票难求。人们仿佛再次看到了15年前的盛况,似乎在怀旧的光环笼罩下,心甘情愿地被詹姆斯??卡梅隆再次赚去大把的银子和眼泪
相信很多人都依然清晰地记得,1998年在全球刮起的那场《泰坦尼克号》风暴。就像当年的《飘》一样,这部影片奇迹般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的象征,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由此成功登上了世界商业电影的最高峰。
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正式在全球各地上映,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为当时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全球票房收入为18亿3,540万美元(北美地区为6亿美元,中国3.6亿人民币),并保持电影票房收入排行第一位,是随后12年来最卖座的电影。时至今日,其仍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单部影片票房第二,仅次于卡梅隆其后所执导的另一部影片——2010年1月26日上映的《阿凡达》。但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阿凡达》的票房还差一大截。
现在,国内很多电影公司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部电影是进口片票价最高的一部,但高票价显然没有挡住观众的热情,并且越演越火,放映了一个月,到后面人都不见少,一天的票房可以拿到几十万,堪称奇迹。”当时刚刚有了数码立体声的长沙电影城,就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将近六百万的票房。
15年后,恰逢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第100周年,卡梅隆重新把该片做成3D版,再度引起全球影迷的追捧。
3月28日,卡梅隆最新力作《3D泰坦尼克号》正式在伦敦首映。戴着特制的眼镜,观众们可以更加逼真地看到巨轮撞到冰山的画面。这是一贯的好莱坞风格,电影更加形象地描绘出巨大的冰山逼近“永不沉没”的巨轮,同时,“票房的巨轮”再次起航,成就了另一个“永不沉没”的奇迹????
王者归来
立体技术的出现,让观众获得更大的视觉享受,由此也带动了电影票房的井喷。2010年,好莱坞3D巨制《阿凡达》在全球票房大卖——总票房超过20亿美元,于是这一年被称为“3D电影元年”。在中国内地,《阿凡达》的总票房超过2亿美元,成为除美国本土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阿凡达》在全球票房大获成功,让好莱坞看到了赚钱的门道,因此好莱坞的宣言是“让电影立体起来”,“展望未来影坛,请先戴好立体眼镜”。
2011年5月21日,派拉蒙影业连同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狮门影业三方正式对外宣布,卡梅隆的传世名作《泰坦尼克号》将以3D修复版的全新面貌在2012年4月6日重新与观众们见面。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迎来了处女航,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在4月14日凌晨撞上冰山,大船沉没,造成了1,500人丧生的惨剧,3D版电影的上映时间刚好是该事件100周年的纪念。
这部电影使影史上最卖座巨片的纪录一直保持了12年,在2009年被《阿凡达》所打破,但其创造的蝉联15周北美票房冠军的纪录至今仍无人撼动。
如今,这部历史上第二卖座的电影又穿上3D的外套回来圈钱了,观众会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吗?答案显而易见,这个回炉加热的银幕巨无霸,在登陆将近一个月后,仍能保持高上座率。公映27天时,其总票房已高达9.415亿,距离10亿大关已然只有一步之遥。
对此,卡梅隆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有在电影院中观看过《泰坦尼克号》了,经过数码修复以及工程浩大的3D转制,电影将呈现出前所未见的风貌,在保持了原有的感情之外,画面将更具有震撼力。”
虽然3D版的《泰坦尼克号》是旧颜新装、重新回炉,但它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反而勾起很多影迷的回忆热潮,这也是这部电影在内地重映依然如此火爆的原因。相比同期上映的影片,其票价仍略高,但在许多大城市,各大影院黄金时段和IMAX巨幕仍一票难求。人们仿佛再次看到了15年前的盛况,似乎在怀旧的光环笼罩下,心甘情愿地被詹姆斯??卡梅隆再次赚去大把的银子和眼泪。
有网友调侃,“哥看的不是3D,而是青春”。对于70后80后来说,这是一场怀旧的盛宴,而对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90后来说,却是补课的机会。
外企高管刘小姐表示,“当年看这部电影时我还在上大学,全宿舍的人一起去看,边看边哭,看完后还买碟在家里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现在,当初的朋友大都天各一方、各自成家立业了,前几天,去看了3D版的,触动非常大,不仅因为影片,同时也是对当初少女情怀的怀念。”
从事媒体工作的孟先生说,“当初父母们赶着看2D版的时候,我还小,没赶上,如今可算是赶上这拨了。看过之后,只能说不虚此行。”
中国这块大蛋糕
事实上,中国在2011年就迎来了3D电影的井喷。这一年中国内地上映的3D电影超过了30部——其中14部票房过亿元,总票房超过人民币50亿元,几乎是2010年的两倍,约占全年票房的40%,成为托起130亿票房的最大功臣。
“15年前陪你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的人在哪里”,微博上的情感营销成功吸引了广大的中国观众,又一场票房风暴再次袭来。3D版《泰坦尼克号》自4月10日登陆中国内地影院以来,每天都在加场,票房屡传捷报,首日7,300万,两天轻松过1亿2千万,三天1亿8千万,截至4月16日,该片中国票房正式突破5亿元,一举超越1998年上映时的总票房,再创新的票房奇迹。有网友表示,“不淡定了,不淡定了,中国观众对《泰坦尼克号》的情怀将带着这艘大船的票房直接奔10亿而去。”就连媒体大鳄默多克都亲自祝贺《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取得票房佳绩,并大幅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卡梅隆也兴奋地说:“在中国我们两天就赚了两千多万美元。”
由于影片在内地票房十分火爆,也引起了好莱坞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再度关注。为此,大导演卡梅隆已确定将赶赴北京,为影片庆功。
那么,《泰坦尼克号》华丽转身,从2D到3D,赚足了眼泪与银子的背后,成本又是多少呢?导演卡梅隆曾表示,此番改制3D,每个分镜头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和考虑,三百多位工程师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花费超过1,800万美元。那么如果以在中国10亿元票房来计算,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市场将有望获得900%的溢价收益。
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华丽转身!
该片引进方负责人蒋选斌对此非常意外:“这部电影现在在中国15个城市的主要排片量已经超过45%,第一天的票房就有七千多万,这部电影最高票房肯定诞生在中国,这个毫无疑问。”他表示,“不是没有估计到它的影响力,但是没有估计到它会一片独大。”蒋选斌预测,这将会启发更多好莱坞片商针对中国“将3D进行到底”:“这一个市场就可以赚很多钱,所以我认为他们会将3D进行到底,那些适合转换成3D的经典大片,可能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很多。”
业内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无论是《阿凡达》还是《变形金刚3》,虽然都曾在中国疯卖,但票房成绩与美国本土还有差距,“这次我们一口气把它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好莱坞将来在制作投资巨大的影片时,将不得不考虑中国观众的喜好。”
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Rich Gelfond)曾公开表示,尽管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中国已成为电影业最主要的增长源。中国为所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提高了影片的全球票房收入。近日,中国提高了引入美国影片的年限额。葛尔方解释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影片输往中国,不管是2D还是3D影片。”
票房身后事
事实上,在此次《泰坦尼克号》的复映热潮中,很多观众并不认可《泰坦尼克号》的3D效果,认为远不及导演卡梅隆此前的作品《阿凡达》,但公认的是,影片宏大壮观的视听效果依然令人叹为观止,没有显出陈旧过时,《泰坦尼克号》仍属于只有在影院观影条件下才能领略其视听魅力的“超级大片”。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票房高居不下,并非完全源自于3D本身,更大程度上,怀旧成分占了很重的分量。因此,与其说3D《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票房,倒不如说是泰坦尼克这艘“永不沉没”的巨轮承载了中国人一个“永不沉没”的记忆。
不过,3D《泰坦尼克号》在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同时,另一个周边市场也在悄悄瓜分着我们的荷包。据当当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3D版《泰坦尼克号》的上映,再次掀起了不少人关于这部电影的回忆,与电影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销量也在近期出现反弹,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效应”在时隔15年之后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同时,随着影片的热映,各种《泰坦尼克号》衍生品大卖,不仅有“海洋之心”同款项链,还有船模的钥匙扣、木盒、纪念T恤、3D立体拼图、泰坦尼克号浴皂、复制版的泰坦尼克口哨等。
毫无疑问,《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市场是非常成功的。然而,相较于这些好莱坞巨片,国产3D电影却一直不温不火。
2011年,3D电影在内地赢得50亿元的高票房,但国产3D电影累计票房不足5亿元,其中约4亿元是《龙门飞甲》一部电影贡献的。在世界3D电影浪潮的席卷下,国产3D电影的劣势显而易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电影评论家高小健认为,国产3D电影由于盲目“跟风”式的制作,导致制作周期短、质量差、票房低等一系列问题。比如《阿凡达》的拍摄花费了导演十几年的心血;但国产电影的拍摄却有些浮躁,有些3D电影的制作仅用了一两年就完成,效果必然不如好莱坞。据了解,还有一些3D电影是片方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2D影片转制而来的,导致影片质量不高,票房惨淡。事实上,要拍好3D影片,技术难度和投入非常大。因此,对于3D这一项新的电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上的瓶颈使得国产3D电影很难有跨越式的突破。
《龙门飞甲》的导演徐克表示,“3D本身不是最困难的,电影本身的内容与3D结合,这点是我们花最多心血的地方。”国产3D电影发展不仅需要靠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物和情节,需要3D技术与电影本身内容的完美结合,3D技术是为电影内容提供支持而非全部。
当然,国产2D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也曾在当年国产电影票房中位居榜首。因此,没有3D的《唐山大地震》告诉我们,要想赚足国人的银子,有内涵的故事、对人物塑造的功底及深刻的立意同样必不可少。
品牌
从《泰坦尼克号》看老品牌的复兴
今年的4月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这个月里有我结婚纪念日,而泰坦尼克号让我今年的纪念日与众不同。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已经看过、并且还有点记忆的老电影。不过,一来因为主题切合,二来因为舆论推动,我还是陪妻子去凑了一下热闹。不过,这一凑,确实是非常热闹,因为看的人太多,没有提前准备的我们只能买到第一排的位置。虽然片中的3D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震撼,虽然是一个剧情完全一样的老电影,但这么感人的爱情故事,总是能让我们内心为之震动。我们不由得思考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我们也预想着某一天自己也可以为对方付出、甚至牺牲。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又一次打动了我。当然,我只是它所打动的众人之中的一个。据悉,《泰坦尼克号3D》在内地上映首周六天的票房已超过4.68亿元,打破了《变形金刚3》创下的4.01亿元的纪录,上映7天后中国票房轻松突破5亿。或许,我们可以把泰坦尼克号当成是一个在消费者视野已经消失了15年的老品牌,它跟一度奋斗过的百年润发,正在奋斗中的健力宝和红旗轿车一样,当然也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不愿沉沦的百年品牌,这些都在经历了辉煌与沉寂之后,希望重新振作、卷土重来的品牌。今天,泰坦尼克号以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3D处理+复播”的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连一个台词都没有改的片子,居然让这么多人痴狂与追逐?其中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同为老品牌的泰坦尼克号,能给我们正在奋斗中的老品牌的复兴之路提供什么样的借鉴呢?结合电影本身的营销宣传,以及目前老品牌复兴中的一些动作,我总结出老品牌在复兴中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点:
被认可的品牌精神
在西蒙•斯涅克的《从为什么开始》里面有这样一种发现,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唯有那些明白“为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所以,新时代的品牌传播不仅仅要告诉客户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什么?而且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提供他们这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故事。老品牌之所以有勇气复兴,一定拥有值得大家回忆的东西,有一些能打动客户的一些东西,一定有让客户有一些喜欢自己的理由,不然还不如直接推出一个新品牌。
而《泰坦尼克号》则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它给了我们“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部电影,为什么值得去看。一般来说,一个以剧情为主的电影看一次已然足够;但一个故事,只要时机切合,我们却可以听百次而不厌。而泰坦尼克号实际上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在100年前发生的故事。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存在,不仅仅让我的品牌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100周年纪念这个节点,我们就像回忆历史一样去看一部已经看过的电影。
一段记忆要刻骨铭心,一个故事要打动人心,除了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广被认可的情感内涵。不管泰坦尼克号的剧情多么跌宕起伏,它给大家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用我们一句成语就是“患难见真情”。
让我们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什么爱情,什么是真情,这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入都需要的美好。所以,泰坦尼克号也被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爱情号。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会想到自己或者设想到一些场景,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如keck和rose一样不离不弃,甘愿为对方牺牲。我们因此而感动,因此而反思,因此而坚定,我们享受电影的同时也在思考我们的幸福,我们的人生。这种追求自由、跟随内心、不顾一切为对方的爱情,是我们内心的渴望,是我们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重温这部电影的最根本原因。
跟泰坦尼克号一样,我们的老品牌在复出的时候,也必须拥有自己的精神,讲述自己的故事。品牌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品牌必须有人的情感,不然就没有复兴的意义和机会。事实上,我们的品牌在这一块都曾经做出努力。百年润发给大家的主要记忆点在于周润发的那条经典广告片和给老婆洗头的经典画面。所以,2008年百年润发重出江湖的时候,依然保留了那个画面,只是周润发换成了刘德华。而在前段健力宝以一个网络微电影《寻找80后回忆的纪念馆》启动新一轮的品牌造势活动,希望通过唤醒80后对健力宝的记忆来帮助实现品牌复兴。而刚刚高调复出的红旗轿车开展“红旗记忆”微征集活动,强调红旗作为国庆阅兵车的故事,希望以此强化自己的“国车”形象。这些老品牌在复兴时候“恢复记忆”的做法,基本是上如出一辙。
顺应时代文化的需求
品牌要复兴,不单单需要唤醒客户的回忆,因为生活中不仅仅需要感叹,更需要的是呼应客户的关注,能够消除客户的不安,能够给客户的生活带来希望,能激励客户更好地生活。一句话,我们的品牌故事和品牌精神必须要能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泰坦尼克号复播的社会背景,当然我会围绕电影的主题“爱情”来分析。
第一个关键词是“超级现实”,根据腾讯网针对女网友“你愿意裸婚吗”的问题调研中,回答愿意的为42764,回答不愿意的为136868,不愿意裸婚的为愿意的3倍。而最近兴起的“丈母娘”现象,更是对这一超现实行情的反应——无房无车无钻戒,不办婚礼不蜜月;
第二个关键词是“超级自我”,这一点我们要从当前的离婚率来看了,根据民政部统计的相关数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几大中心城市的离婚率都超过30%,而22-35岁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70后纠结于离或不离,再到如今80后的“离婚没啥大不了”,毫无疑问,这是缺乏社会压力,极度自我的一种表象;
第三个关键词,也是最后我要说的关键词是“超级不安”,不安是怎么来的,来源于社会负面消息的披露,这些负面消息让我们知道“皮鞋可以变果冻”、“皮鞋也可以变胶囊”;不安来源于不断上涨的物价,所有的东西都是“涨涨涨”,唯有自己的工资没有涨;不安还来自于不社会变革中的利益差距,“屌丝”和“高帅富”的抗争越受关注就越证明这种现象的普遍。
可以说,社会中的一切都在急剧的变化当中,一切都让人难以让人预测,这才造就了社会集体的焦虑和不安。而泰坦尼克号正是为我们这种不安而来,它通过值得相信的爱情故事,给了我们这种“相信”,这种美好,这种希望,给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而难以得到的理想中的爱情。
同样,我们的品牌要成功复出,我们不仅仅要让大家记起自己,更重要的是要问自己能为我们的客户做点什么?我们的品牌能引起人的关注吗?能打动人吗?能激励人吗?健力宝勾起80后的怀念之后,能真正为我们80后的现实做点什么?说点什么?红旗轿车,没错,你是民族的骄傲,你是国车,你让我们回忆你过去的辉煌之后,有没有鼓励和帮助我们成为“国人”,让国人成为世界人?百年润发,在集体的焦虑之下,在夫妻日益平等的家庭模式下,你让我们帮老婆洗洗头,真的能帮助我们打动老婆吗?再优美、再感人的记忆,也应该回到时代的文化当中、客户最现实的需求当中。
拥有刷新品牌的战略新品
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因为感动而消费只是一种怜悯,因为理性而消费才是一种爱”。真正要让我们的客户再一次爱上我们,我们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在营销3.0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回忆不是我们选择的理由,我们不能生活在回忆中,光靠回忆只能得到片刻的安慰,而不能求得消费的安全和满足感。所以,品牌是老品牌,精神可以不变,但在产品上必须有所创新,因为有的只是老品牌的好感,并不是认可老品牌的产品,老品牌必须通过产品创新给客户带来新感觉,这样的品牌才会摆脱怀念一下就死的命运,真正实现品牌的复兴。而百年润发的突破之所以未能成功,我想很大的因素是没有给到客户新的产品。
而我们的泰坦尼克号虽然在剧情上没有任何变化,但3D技术的导入,给我们对这部老电影太多的想象空间。很多时候,我们这些看电影的除了回忆这段经典的爱情,另外就是带着体验3D效果去看的。泰坦尼克号通过3D概念卖座,底气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功夫熊猫、阿凡达等3D电影的推动下,在中国已经开创了一个3D电影的新时代;另一个方面,是因为詹姆斯•卡梅隆,这个史上最成功的3D电影《阿凡达》的操盘者,恰巧又是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导演者,双剑合璧,我们没有理由不带着期待去欣赏3D版的《泰坦尼克号》。同时,泰坦尼克号在挖掘品牌故事以及传递品牌文化的同时,一直不忘宣传自己在3D制作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导演卡梅隆告诉媒体,《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其中包括60周时间、300多名科技人员和高达1800万美元的成本。老品牌需要新体验,客户通过老感情关注我们,通过新感觉选择我们。或者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3D技术,而是像《东邪西毒》一样剪辑、优化,泰坦尼克号可能难以达不到过去的高度,作为导演本人也不希望去自我否定、去破坏之前近乎完美的故事。
所以,像诺基亚、柯达这样的百年老店,他们缺少的并不是关注,或者说是情感上的粉丝。他们需要的是具有扭转形象的战略性新产品,这种产品不需要多,一两个个足矣。其实诺基亚从N9的推出,以及现在首款WP手机lumia900,都是在朝着这种方面进行努力。
投资
泰坦尼克号中的投资领悟 切忌盲目自信永不沉没
2012年4月,“泰坦尼克号”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则,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十周年后的3D修复版本再度回到银幕;二则,这也是这艘超级邮轮沉没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造成这场重大海难的原因,主要在于船体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整个驾驶团队对于航线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估计不足,且对于已出现的危险信号麻痹大意,撞击冰山后缺乏应急预案……对投资者来说,为避免自己的投资出现灾难性的颠覆,也可以从“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一些启示。
检视投资方向根据后来的研究,泰坦尼克号首航途中已是危险重重。当时,墨西哥湾洋流与拉布拉多洋流由于异常的天气情况,在大西洋地区发生了复杂的交汇,并在起航前的三个月出现罕见的大潮现象,许多冰山因此飘动聚集,从大环境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陷阱,然而,航线上的这一潜在危机却没得到驾驶团队重视。
这种对于大环境的监测与掌控能力,对投资来说同样重要。投资者需要不断跟踪宏观经济、市场政策及行业变化,才能避免自己的操作误入陷阱。建立资产池后要定期回顾,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这也可以称之为从大方向上进行风险控制。
切忌盲目自信“永不沉没”这一称号,给了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无比的自信,最终演变成盲目与骄傲,他很少留意洋面上漂浮冰山的预警,并把在距沉船点50英里时接收到的“发现大量冰山,天气良好”的消息,当成非紧急情况处理。
同理,投资者的资产池也并非无懈可击,因此不能对自己的投资标的盲目自信,而应抱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若不进行一手资料的获取和研究,单凭性格和过往经验进行投资,这种固执和封闭不仅可能错过许多投资机会,甚至带来灾难。
做好应急预案泰坦尼克号上并没根据实际乘客的数量准备充足的救生艇,未经救援训练的船员慌乱一团,而船体在撞击冰山后又迅速下沉,使之缺乏足够的救援时间。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会遇到突发状况,如因为错误判断引起的浮亏,若对其视而不见可能造成更大的亏损。这种时候,应急预案应是提醒自己再对投资标的及最初的决策进行审视,如果基本面等确实发生变化,那么,战胜侥幸心理并及时离场才是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