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某书上的网红博主们,又带火了一种“岁月静好”的新热潮:围炉煮茶。
在桌子中央架上一个小巧的炭炉,放上一张铁丝烤网,再摆上热气腾腾的茶壶。
茶壶周围,还要放些红薯、柿子、年糕、红枣、板栗等有季节感的食物,出片率满满。
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炉子旁边,边喝茶边享用茶点,享受片刻的松弛与惬意。
然而,围炉煮茶的真实场景,真的如同网红们所描述的那样美好吗?
有网友在打卡了上海一家围炉煮茶店后,揭穿了网红们拍照的骗局: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摆得满满当当的围炉煮茶,其实都没点炭,或者炭已经灭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根本不能这么烤啊!
这些食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和火力是不一样的,挤在一起烤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焦的焦,生的生。
就像鸟鸟说的:致癌物质和沙门氏菌并存。”
而被蒙在鼓里的网友们,纷纷贡献出了各种“围炉煮茶翻车”名场面:
烤焦的玉米和地瓜;
烤黑的花生和香蕉;
外焦里生的年糕……
食物烧焦了还是小事,各种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
有人将开水倒进崭新的茶壶里,壶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裂开,飞出好几米远;
有人用瓷砖和炉头自制炉灶,最后整块瓷砖都自行裂开,精致的茶壶也摔碎了;
有人怕烧坏桌子,特地在炉子下面垫了个隔板,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过烫出一个黑洞的命运;
更不用说一些在室内自己烧炭火围炉煮茶的,随时面临着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很遗憾,想从围炉煮茶中获取治愈和松弛感的年轻人,大概率根本松弛不下来。
你得精确计算着不同食物烤熟的时间,全神贯注地给它们翻面,时刻关注着炭火的情况,还要警惕茶壶不能被烤裂、桌子不能被烧焦……
但这些仍无法阻止,有大批年轻人前赴后继地赶往这些“围炉煮茶”网红店打卡体验,要预约还得赶早。
398元的2-4人套餐,内容是喝烤到发酵过度的廉价红茶,和吃成本价几块钱一斤的砂糖橘。
万万没想到,平平无奇的香蕉、馒头、红枣、板栗,换了个“围炉煮茶”的包装,就能身价翻了好几倍。
而各大电商平台上,一整套炉子、壶、烤网、托盘、果篮加起来,也要将近1000元。
在禀赋效应的加持下,年轻人们乐在其中,只为了获得一份网红们所宣传的“仪式感”,以及几张可以发朋友圈的美美“照骗”。
02
类似的,之前有个话题冲上了热搜:“多对情侣迪士尼流水线式接吻拍照”。
在上海迪士尼的梦幻城堡前,当烟花照亮夜空的时候,三四十对情侣齐刷刷地接起吻来。
而他们面前的摄影师则赶紧快速地按下快门,卖力地拍出一模一样的照片。
当浪漫都被同质化、流水线化,场景未免显得有点滑稽。
追求“仪式感”没有错,但细细想来,我们究竟是在追求谁定义的“仪式感”?
是谁在告诉你:
秋天要喝第一杯奶茶?
小雪要吃第一份炸鸡?
不会玩飞盘就out了、露营才是新中产的标配?
你以为的自由意志,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受网红的影响、商家的洗脑。
他们告诉你:这个时间点该做这件事,所有人都在追求这个,你不去体验一下就落伍了。
他们深谙心理学上的“社会趋同倾向”,懂得如何让人们陷入“刻奇”之中,难以自拔。
什么是“社会趋同”?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从众行为。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群人在诊所门外,等候就诊。
这时候来了一位女士,她很惊奇地发现,诊室门外有盏铃,会规律性地发出嘟嘟之声。
每次铃声响起,所有候诊的人,都会起立,微微鞠躬。
事实上,这些候诊人群,全都是托,是实验者安排来,迷惑唯一的受试者女士的。
起初,女士还没有陷入从众行为,而是独自坐着。
但随着铃声越来越急促,周围的人规律性起立鞠躬,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严肃。
终于,女士也顶不住压力,跟着所有人一起起立、鞠躬。
就这样,托儿们一个接一个地退场,而新的患者不断到来。
很快,诊室门外,全都是真正的患者。但他们,都随着女士的动作,听到铃声就起立、鞠躬。
作家李娟在《冬牧场》中写道:“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然而,什么时候要从众,什么时候要独立判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3
也许,真正的仪式感,不仅仅是去追逐网红的脚步,去打卡同款餐厅、去拍出同质化的照片。
光顾着跟风和迎合他人眼光,即使透支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仪式感,很可能沦为一种浮夸的表演。
真正的仪式感,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用心过好当下每一天的平凡生活。
《老友记》中,有这样一集让我印象深刻。
莫妮卡和钱德勒终于要结婚了,但莫妮卡的父母竟偷偷将她的婚礼基金拿来买海滩别墅。
这导致莫妮卡一直梦想着拥有的,那种奢华盛大的婚礼,变成了泡影。
这时候,钱德勒给她看了自己的存款,莫妮卡重新兴奋起来,因为这些钱足够她用来办一场顶配的婚礼。
但两人却在这件事上有了分歧,钱德勒一开始并不同意,把这些年的积蓄全花在一场婚礼上。
但后来,他还是对莫妮卡说:“我跟你求婚的时候,就答应你要让你一辈子幸福快乐,如果一场完美的婚礼能让你快乐,那我们就办吧。”
而莫妮卡也想通了,她问钱德勒,这些钱你原本打算用来做什么?
钱德勒憧憬地说:“我们可以在郊区买个带院子的房子,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学骑自行车。
我们还可以养只猫,在它脖子上栓上铃铛,当它从小门中进出时我们可以听到铃铛响。
对了,我们还要在车库里留个房间,给好朋友乔伊养老。”
莫妮卡笑了,说:“我不想要一场盛大奢华的婚礼了,我想要你刚才说的一切,我想要一场婚姻。”
让生活有仪式感的前提是,将每个平凡的当下过好。
否则再美好的“伪仪式感”,回归现实后都只会留下一地鸡毛。
就像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写道:
比起虚无缥缈的作秀,不如用积极有趣的生活态度,去收获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份小确幸。
共勉。
多地“围炉煮茶”多人中毒
茶香袅袅、烟火氤氲,在寒冷的冬日“围炉煮茶”迅速成为时下的新晋“网红”
不过这炉暖茶香的温馨场景下,其实也暗藏危险。
围炉煮茶。王题题 摄
夫妻深夜中毒倒在家中,差点丧命
1月12日上午10:20,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120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电话:霞浦街道某小区住户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据报警人称,上午十时左右联系好友两夫妻,电话一直没能接通,急忙赶到好友家中探望,发现两人中毒倒地。
120到达现场后,随车医生李雅丽发现刘女士(化名)四肢无力、双上肢抽搐伴大小便失禁,其丈夫刘先生(化名)症状略轻,随车医护人员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并紧急送至钱报小时健康小站、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抢救室。
经及时救治,夫妻俩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清醒后的刘先生回忆,前一日夜里,他和妻子在家中用铸铁炭火炉围炉煮茶,烧烤至深夜,在未熄灭炭火的情况下两人就睡觉了。“幸好朋友正好来家里,才发现我们中毒了。”说起这事,夫妻俩连呼后悔,目前二人已被转送至上级医院,接受高压氧舱治疗。
医生李雅丽告诉钱报记者,炭火未充分燃烧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因素,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后,会与血红蛋白形成顽固的碳氧血红蛋白,可引起机体缺氧,出现脑水肿、脑疝、缺氧性脑病等情况,“如不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将中毒者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拨打120,将中毒者及时送入医院治疗。”
资料图。王题题 摄
全国多地出现中毒案例
有关于“围炉”的话题最近时常登上热搜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全国已有多地发生过室内“围炉”的危险案例
“围炉撸串煮茶”
广州一对夫妇中招
近日,家住广州番禺区祈福缤纷汇一对年轻夫妻在客厅用炭炉烧烤,由于夜里天冷,他们把门窗都关起来,两人围坐在沙发前开始“撸串”,此情此景,好不惬意,殊不知危险却在一步步逼近。
图片来源:受
木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室内快速聚积,让夫妻两人先后出现中毒症状、意识渐渐模糊,丈夫凭借意志力发出求救,物业24小时监控值班员发现了异常,立马协助紧急送医,经过及时治疗,目前已顺利脱险回家休息!
上海男子报警:两个朋友吃着饭却突然昏迷
近日,上海一男子报警称,自己的两名朋友在吃饭时突然昏迷,民警到场发现,阁楼内摆着正在燃烧的炭火炉,遂立即将炭火炉拎至天台并开窗通风。
经了解,该男子和两名朋友用炭火炉烤红薯,期间在阁楼内把酒言欢了近6小时,其中两人昏昏欲睡。他意识到可能缺氧中毒,这才报警求助。幸运的是,经救治,三人均脱离了生命危险。
山东一女子围炉煮茶 3小后头晕狂吐
无独有偶,山东潍坊胡女士因室外太冷,就在室内搭起围炉煮茶,由于空气不流通,3小时后头晕狂吐,随后到医院就诊,经检查是一氧化碳中度中毒,需要接受一周的治疗。
一天6人中毒送进急诊 最小才1岁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罗林娜医生说,每到这个时节,都格外紧张。从12月到来年3月开春的这个时间段,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这是冬季十分常见的意外之一。
他回忆起最近遇到的比较危急的情况:“就在2022年12月4号这天,我们科室就接诊了6个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年龄最大的有72岁,最小才1岁。”罗医生现在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阿坝州黑水县的林先生(化名)一家三口经营着一个小卖部。2022年12月4日中午,林先生与35岁的弟弟和72岁的母亲一起吃午饭,因天气太冷把烧好的炭盆端进屋内,放在餐桌旁取暖。
饭后弟弟和母亲说要小睡一会,林先生便将屋内门窗紧闭,然后外出办事。待返回后,发现母亲和弟弟已人事不省,两人的嘴角和身体周围遍布呕吐物,一旁的炭盆还在燃烧着。
当林先生把母亲和弟弟从黑水县辗转送至华西四院时,两人已出现尿失禁、反应迟钝、木讷等症状,嘴唇也变成了樱桃红色。
罗医生接诊以后,立马为两人测了心律,发现他们心律竟然高达130次/分钟,心电图显示两人心律不齐。“尤其是老年人的症状很明显。”
之后,罗医生发现两人的碳氧血红蛋白这一指标也出现了异常!其中母亲的碳氧血红蛋白高达32%多,而弟弟则为20%多,已是正常范围的数倍之多,属于一氧化碳中毒!
罗医生立马采取了高压氧的治疗方法。经不懈努力,两名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罗医生解释到,像林先生母亲和弟弟的这种情况,就是因炭盆在室内燃烧,同时关闭了房间内的门窗,导致通风不畅,一氧化碳聚集越来越多。而林先生母亲和弟弟两人又在睡觉,难以察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网友评论
▼
@中国消防 提醒:
冬季高发!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
冬春季节温度普遍较低,除了“围炉煮茶”,在室内吃火锅、烧烤、取暖,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停车闭窗吹空调等,看似平常的行为,都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元凶”。
一旦发生中毒,该如何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广东祈福医院急诊科主任卢勇提醒:
1、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起来,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
2、如果情况紧急,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在等待120到来的过程中,应该将其转移到安全的环境里,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患者如出现口鼻分泌物增多,要用毛巾等擦拭干净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