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经转设的独立学院
浙江省的独立学院转设形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它们是: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杭州)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转设为嘉兴南湖学院(嘉兴)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转设为湖州学院(湖州)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温州)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转设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宁波)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已经与高职院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转设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办学地址在宁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也成为浙江省内第二所职业大学(第一所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第一所公办职业大学。舟山校区归属于独立学院举办高校浙江海洋大学。
还有一些等待教育部批准的: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转设为金华学院(金华)
前段时间,全省独立学院大力反对合并高职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的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基本暂停。各独立学院举办高校均发布终止转设公告。
浙江未发布转设方向的独立学院有12所
截止2021年7日,目前,浙江省内未官方发布转设方向的独立学院有12所,它们是: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杭州富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临安)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杭州桐庐)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慈溪)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嘉兴)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绍兴)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绍兴)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金华)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金华)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温州)
即将停办的浙江独立学院
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停止招生。
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停止招收本科生(专升本2022年仍正常招生,这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情况一致)。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基本确定停办。
至此(2022.7),浙江省内还在继续正常招生的独立学院还剩11所。
有很多人担心这些独立学院的转设事宜,总结一下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转设后,按照教育部,省厅关于独立学院转设文件的精神,在双证颁发,学信网信息以及学费政策上一律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政策。以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一律颁发独立学院毕业证,按独立学院标准收取学费,学信网信息一律不做更改。(不过目前转为公办的院校并没有遵守这一条)。
职业本科是国家目前正在推广的一种教育模式,实质上是本科教育的另一种扩招方式,但是目前社会普遍不太认同这种“职业本科”的半吊子学历,未来国家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家报考这样的职业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设职本也正是迎合了国家的要求,但学生们不乐意,又是这样的特殊时期,只能搁置。
职业本科,突出的是一个应用性,职业性,技术性,很显然,这样的学校重心已经不在学术研究上了,而是面向生活,面向职业需求来发展的。这样的话,独立学院在合并转设后,可能会有一批偏向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离校,教学质量也很有可能随之下降,(为了弥补教师空缺,短时间未招到老师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让原高职院校的老师上本科的课)又因为与高职院校合并,虽然扩大的办学规模,还有可能变成公办院校(也有民办的可能)但生源并可能不会有多少提高。当然如果有公办的加持,会好一些,如果性质为民办,那么录取分数线只会下降。
考研的问题,对于新大一来说太早了,不必多想。大一要做的是知道了解自己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就业方向是什么,适不适合自己,自己有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如果没有,应该换什么样的专业。(转专业如果学校允许,第一个学期就换掉,越早越好,这件事一定要及时果断绝不拖沓)新生还未开学,可以问问同专业的往届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及时匹配自己的情况。
浙江省内新近转设公办的三所独立学院(嘉兴南湖学院,湖州学院和温州理工学院)在毕业证上采用“新老生一致”的政策,即以独立学院名义招入的学生仍然颁发转设后的新校名毕业证。以上三所新晋公办院校对2017级大四毕业生均颁发了新校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学信网的信息也同步更改,但在学费政策上依然是按照教育部要求的“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执行。这样看来,临近转设的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也大概率采用这样的政策。个人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有失教育公平性,毕竟新老生录取分数线相差较大(保守估计至少在2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