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深陷“邮件门”丑闻已不再是新闻,它甚至离开了某些美国媒体的头版位置。自上月以来,联邦调查局(FBI)的“妥协”令邮件门对希拉里的负面影响暂时平复了一些。然而,暂缓的局势下依然暗流涌动,似乎全世界都在紧盯声称掌握足以让希拉里牢底坐穿证据的维基解密(WikiLeaks)会有怎样的下一步动作,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命运也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然而,对“邮件门”的调查依然没有结束,几方的暗中角力初见端倪。与此大规模出现的还有关于希拉里的阴谋论断,无论这些消息的真实性如何,它们都挑逗着好事选民和网友的神经。
近期几起死亡事件,被阴谋论者认为是克林顿一族下的黑手
本月初,一则消息占据了美国许多非主流媒体的头版。《加冕克林顿:为什么希拉里不应入主白宫》(Crowning Clinton: Why Hillary Shouldn't be in the White House) 一书的作者维克特·托尔恩(Victor Thorn)被发现在家中中枪身亡,时年54岁。官方称托尔恩死于自杀,不过由于托尔恩生前长期致力于调查克林顿家族丑闻,并通过媒体披露了一些暧昧不明的秘密,因此他的死成为阴谋论者的又一材料。次日,代表伯尼·桑德斯的支持者起诉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控律师肖恩·卢卡斯(Shawn Lucas)被发现死于家中。维基解密早先爆料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内部操纵党内选举,内定希拉里为提名候选人,随后包括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内的许多党内人士辞职。卢卡斯代表的是桑德斯的支持者,而他的去世被简单地定性为意外死亡。
比起上述两人的死亡,7 月10日塞斯·里奇(Seth Rich)的死更让人生疑。据报道,里奇曾为比尔·克林顿的合伙人斯科特·克利伯(Scott Kleeb)工作过。里奇死于联邦调查局传唤他协助调查希拉里的案子之前,当天清晨他的尸体在华盛顿被发现,身上中枪。警方调查称,里奇死于抢劫案。之所以里奇的死更惹人关注,不仅因为里奇身上的财物并未被抢走,也不仅因为他直接涉及克林顿家族案件的调查,更因为他很有可能是维基解密的线人。
里奇死后不久,维基解密发布推文称,将付高额悬赏金给提供与里奇死亡有关情报的人。维基解密没有直接承认里奇是己方线人,但似乎间接宣布里奇的死和自己有关,并怀疑死后定有蹊跷。维基解密的另一份声明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们既不肯 定也不否认任何人是维基解密的消息源。”同时声明称:“我们重视任何针对可能消息源(suspected source)的威胁,但并没有暗示塞斯·里奇是我们的线人,或暗示他被杀与维基解密的披露有关。” 维基解密的态度让许多原本心生疑窦的人的心里更蒙上了一层疑云,因为无论里奇是不是线人,维基解密似乎已然掌握了里奇并非死于普通抢劫案的证据,只是需要 更多的人提供具体线索。
以政治阴谋论著称报道小道消息的网站“到底发生了什么”(What Really Happened)甚至专门有一个名为“克林顿尸体清点”(Clinton Body Count)的栏目,罗列了多年以来据称因克林顿家族而死的人员名单。“克林顿尸体清 点”并非该网站的发明,不过这份名单依然吸引了众多眼球。除了上面提到的卢卡斯、托尔恩和里奇的死,该网站还记载了两桩发生在今年六月的“离奇死亡案”。 一是前联合国官员约翰·阿什(John Ashe)的死。阿什因受贿罪受到指控,在预定出庭指证克林顿家族前的6月22日,被人发现死在了健身房,死因是“因举重撞击喉部而死”。另一个案子是迈 克·弗林(Mike Flynn)的死亡案。弗林曾是保守媒体布莱特巴特(Breitbart)的新闻编辑,他于死亡当日发表了披露克林顿家族基金会黑幕的文章。
弗林死于6月23日,和卢卡斯与托尔恩的死亡日期只差一天一样,弗林的死也只比阿什晚一天。这些细节都是阴谋论关注的焦点,它们可以被联想、阐释,与其它新闻线索联系起来,叙述成一个个新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网站与美国其它为数众多的政治八卦网站一样,不乏粗糙的网页设计和耸人听闻的故事。这些手法并不新颖,在“到底发生了什么”这 一网站上,还有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等事件的“黑幕披露”。如果移步到其它阵营的阴谋论者那里,针对桑德斯、特朗普或其他竞选者的阴谋也屡见不鲜。
克林顿家族频频被阴谋论是不争的事实,希拉里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而她的对手,是整个网络世界
然而,无论关于克林顿家族的阴谋论有几成真假,处在大选中心的希拉里都不得不面对以下两个事实。一方面,克 林顿家族面临的阴谋论指控确实多于其他人,而被阴谋论塑造为吕武操莽形象的希拉里将更难面对自己的选民和她自己。就这一方面而言,诚如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的一次采访中所说的那样,尽管“囧司徒”是特朗普的坚定反对者,但他也吃不准希拉里的位置。他说,希拉里的施政方案并不清晰。她反而更像脱口秀主持人,在台上的动作时时受到耳机那头导播的指挥,时而表现出不自然的情绪转向。斯图尔特坦言,他看不到希拉里面具之下的样子,也许她的面具之下什么都没有。为此她可能需要一副更强有力的面具,来面对阴谋论缠身的处境。毕竟希拉里的后台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克林顿家族、党内大佬和华尔街的财团们也给了她足够多的支援。希拉里需要一种前台整合自己形象的方式,否则人们想到她时只记得她的家庭、政治秀场、丑闻或名不副实的对少数族裔的关照。
另一方面,与其说希拉里的敌人是唐纳德·特朗普、是维基解密、是阿桑奇、是阴谋论者……不如说她的对手是整个赛博世界。这是一场平行现实中的赛博战争,是哪怕贝拉克·奥巴马参选总统时都没有遇到的情况。维基解密的出现让选民意识到互联网既是政治力量争夺的地盘,又是主流意识形态或权力资本不能完全控制的地方。以里奇被杀的案子为例,8月1日,里奇的母亲玛丽·里奇(Mary Rich)在华府召开记者会,悬赏两万五千美元寻找杀死儿子的凶手,并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疑虑。此外,里奇生前的其他亲属、知情人士与支持者也在不同场合愤忾而坚定地表示里奇的死另有蹊跷。然而,真正引起人们怀疑和注意的是维基解密暧昧不明的态度。维基解密曳足了网民的猎奇心态,更重要的是网民们竟真能从维基解密那里读到可信度如此之高、剧情如此跌宕起伏堪比大片的秘密。
赛博世界是一个混杂的、多维度的、自生长的后现代空间,希拉里对此所知甚少。尤其在互联网管控较为自由的国家里,混杂着真相、传闻与谣言的消息不胫而走。对于曾使用私人架设的邮箱服务器发送公务邮件的希拉里来说,她低估了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危害。而我们从维基解密关于里奇案的声明中不难发现,纵然里奇也许是维基解密的线人之一,但对于更多为维基解密提供情报的人来说,他们是无处不在的匿名者,也许连维基解密一方都无从知道他们是谁,或查实谁为自己提供了情报。这一幕并非浪漫的未来革命者的想象,它俨然符合赛博题材科幻电影中的 场景——生活在“地下世界”的人没有露面的机会,这些人活跃在监视网的外延,却在下水道边、垃圾桶里或树丛中留下了改变未来政局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