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得回溯到远古时期。
在远古时期,州与洲通用,意思是小岛,后来,人们把在水边(或汛期的水中)居住的形式叫做“州”。
《说文》曰:“水中可居者曰州。”
州从古老的水边居所,到如今许多城市的名称,州的演变成了历史的缩影。
正如 《诗经·国风·秦风》中所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的州,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远方的故事,传唱着一首首动人的歌谣……
有关“九州”的最早的记载来自《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在尧的时代,因为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
直到今日,有些地方仍然沿用古代九州的称谓,如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
“九州”成了中国最古老、也最著名的行政区划,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后来,人们还用“九州”来代称中国,州也成了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我们都知道,华夏古称“九州”,史料中说出“九州”这个概念,涉及年代最早的是《史记补三皇本纪》和《华阳国志》,但这两书皆是后人所做,并非远古时代的真传。相传在三皇时期,华夏子孙就有九州之分,个人表示比较怀疑。
古代中国人最早详细说到九州之分的,应该是《尚书》,其中有言:“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并将天下分为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这才有了第一个区分明确的九州之说。
关于九州的说法,在《禹贡》、《尔雅》、《周礼》中都有记载,稍有不同,我们习惯上以《禹贡》为主,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禹贡》属于《尚书》中的一篇,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记载,在题材托古于夏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囊括了对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其最大的突破在于分区标准,打破当时诸侯林立的局限,以名山大川为界考证地理。这与先秦其它古籍如《春秋》、《左传》、《国语》等着眼于各个诸侯国的分区迥然不同,初步具有了大一统的进步思想。
中国古称——九州
大禹治水是神话中的人物
说到中国常常会用华夏,还有另一个说法,就是九州,又名神州——神州大地。九州这个代名词最早是出自古籍的《禹贡》,传说是古代时期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了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从此九州就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代名词。
大禹时九州分布图
大禹时的九州:冀州(山西、河北、东北),兖州(济南),青州(山东、安徽),徐州(安徽、江苏),豫州(北到淮水、东南到海一带),雍州(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扬州(江苏、浙江),荆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凉州(西从黑水、东到西河一带)。
《禹贡》中九州的大体范围如下:
冀州:今山西省全境和河北省的西北部,河南省北部地区
兖州: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带地方
荆州:现两湖,两广部分,湖南,贵州一带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还包括四川以南的一些地方
三皇五帝在每个时期以及不同古籍中记载不同,那么九州也是如此,不同的时期的范围划分不同。《尔雅·释地》中记载的是:冀州,豫州,雝州,荆州,扬州,兖州,徐州,幽州,营州则为九州,不仅九州不同,不同时期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其实九州的划分是一个巨大的九宫格,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横着画是两条线,竖着画两条线,形成了一个井字,正好划分成为九份,称之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贡。九州为何山东占了仨?
九州在后来又被称为十二州,是因为由冀州分出来的并州、幽州、营州,加上原来的九州就成为了十二州。九州最开始只是泛指,因为州是很小的地理范围,茫茫大地,划为九州,并不是确切所指,到了后来才逐渐的具体划分。九州划分成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域,据记载可能是出现在战国时期。
为什么中国地名这么多州?
1、理解古代(尤其唐宋之前)“州”在古人心目中象征广大地域的重要内涵。
2、南北朝和唐统治者如何以增置“州”为手段来拉拢军事领袖。
《尚书·禹贡》有九州,古人以为它是最古老的一级行政单位。天下之大,仅仅分为九州,“州”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到了汉代,州第一次变为行政单位,比较类似于现在的省。汉武帝时期管不过来天下太多的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开始设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并附会《禹贡》命名各刺史部为“某州”。所以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
州的概念虽然出现得早,但是直到东汉才正式被确立为一级行政区。在东汉,州渐渐从监察区实化为一级行政区,郡则降级为二级行政区,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类似于今日的省市县。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三国时,各地军阀为了方便割据,纷纷争做都督,而成为都督的前提是有一个或多个“州“让你去督。这一传统使得州的数量实现了大爆发。
两晋南北朝乱世,诸分裂政权务广虚名,把很多名不副实的小地区命名为“州”以安慰自己不能统一天下的遗憾,所以州的面积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加之连年征战,把象征寥廓幅员的州作为奖励赏赐给功臣。到南北朝初期,全国共有六十个州。至南北朝末期,天下凡三百多州,一级行政区地位名存实亡。州的地盘严重缩水,有些州可能还不如一个县大 。也就是说,州从这个时候起,不再是严格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而开始充斥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地名中。
隋大业三年,曾短暂撤州改郡(由于当时全国的州太多了,我认为由“撤州改郡”可见时人对“州”的认同仍离不开“广大”的心理预期)。隋炀帝时全面撤州,除传说中“九州”外,一个不剩都改置郡。
唐武德元年又改郡为州(这是承认了现实,可见“州”的古老内涵开始松动)。许多州还设府,以突出该州的重要性。这时天下地名几乎都带有“州”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唐初统治者为了扩展势力、拉拢军事领袖,又大量设州。唐朝的州最多时达到了300多个,是为“州”第二次爆发,原因和上次很类似。这一次也初步奠定今天作为地级市的各“州”的名称及区域。从此,州便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行政单位,有时是一级,有时地位略低,直到元朝。
唐高祖李渊时,将原隋朝的郡又改称州,并沿用总管制,改称都督,都督设立之初掌握各地方的军政大权。因此,唐朝早期的地方行政可以视为“都督—州—县”三级,后来内地都督基本都被裁撤。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又效仿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来监察各州县,每个监察区域称为一个“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唐玄宗时期又增加到十五个道,并引入了“府”这个概念,将一些位置比较重要突出的州改称府,用以区分。这也是“府”这个重要的行政区划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特殊性还在于大面积的设置了节度使这一区划,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不仅数量泛滥,其权力更加强大,独立性也加强到可以无视中央政府。而且“道”的权力因为太小,在唐朝中后期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了,唐朝中后期的地方行政事实上已经变成“节度使—州—县”三级(边疆都护府除外)。虽然唐朝州长官沿用汉朝旧称——刺史,但无论从级别还是权力,都已经完全不同了。
宋初“祖宗之法”改革,“州”不再担任一级行政区,元明清沿袭之,“州”自《禹贡》以来带有的重要内涵淡化,至今安于“老牌二级行政区(或更低)名常用后缀”地位。
宋代行政区划设“路—州—县”三级,其中的“路”相当于唐朝的“道”,只是一级监察区,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严格上讲,宋代实行的是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不过,州长官不再叫刺史而改叫知州,为防止权力过重,又在知州身边增加了通判这一职务用于专职监督知州。宋代还在一些特殊地区还设立了与州同级的府、军、监等区域。
元代实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行政制度改革,设置了行省,作为一级行政单位,也就是现在省的雏形。这样一改之后,便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行政区域。州从此成为了二级行政单位。
元朝由于疆域面积空前膨胀,为有效进行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该项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我国目前省制度的开端。行省以下基本承袭宋代,行省下辖路,路下设府、州,府、州下设县。
不过,元代也很多不归属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元英宗时,行省制度正式确立,全国划分为13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个宣政院辖地、11个行省。
哪怕是后来明时改州为府,依然将许多带州的地名传承下来,比如扬州、兖州等等,直到今天。不过到了今天,带州的地名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明朝初年继承了行省制度,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后又增设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掌握各司的军权和司法权,因此明朝行省又别称三司,不过习惯上还是叫省。宣德以后,全国基本固定为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 、南直隶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即“两京一十三省”。省以下,设为直属于省的直隶州和府,府以下设有州和县。
清朝初年基本沿用了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到了康熙年间又改称为省。并将湖广省分为为湖南、湖北两省;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陕西省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原明朝故地变成了十八个行省,一般被称为“汉代十八省”。
清代行政区划最突出的贡献是对新疆、西藏、内外蒙古、东北等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这些制度内容较多,本文就不再叙述了。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继承了明朝的制度:省以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设散州和县。
从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来看。汉代的州实际上一级行政,相当于现在的省,但范围大小就不尽相同了,例如青州的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益州的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隋朝时,州虽然仍是一级行政区,但全国有多达近200个州(郡),而当代中国的地级市数量有293个,考虑到隋朝的疆域面积在450万平方公里左右,因此,隋朝的州从级别上看相当于现在的省,但从管理范围上看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唐朝无论是前期的都督、道,还是中后期的节度使,其级别均在州之上,属于一级行政,而且除边疆的都护府等特设行政以外,唐朝的州基本承袭隋朝。因此,唐朝的州从级别和范围上看均属于二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宋朝加强了对地方上进行了权力的削弱,路虽然是监察区,却在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和提举常平使等明显的分权职能划分以后开始向一级行政区发展,也为后来元朝的行省制奠定了基础。这样来看,宋朝的州依旧是二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变化是首次出现四级,省—路—府(州)—县和省—府(州)—县混合组成。而州则被分成了两类:省下直接设置的州,称为直隶州,以及路以下设置的州,称为散州。由此,元代的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散州相当于县级市县区。
明朝地方行政区划明显跟元朝类似,区别在于原本平级的府开始居于州之上了,以省—府—州—县四级和省—州—县三级并存,并且省—府—州—县为主。设置在府以下的州仍然称为散州或属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区划(县级市、县和区),与府同级的直隶州则相对于现在的地级市。
清朝在基本继承明朝行政区划上基础上有了级别的改变,出现了省—府—散州—县、省—府—县、省—直隶州—县和省—府—散州四种模式,以省—府—县和省—直隶州—县为主。因此,清朝的州与现在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直隶州相当于地级市,下面设置县的散州相当于县级区划,而下面不设县的散州相当于不辖乡镇的县级区划。
可以明显看出,州在中国古代的行政级别是逐渐降低,从开始汉朝的一级行政区下降到了清朝的三级行政区。但绝大多数时候处于二级行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事实上,州的级别变化正好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地方管理规律,一级行政区的数量会随着国土面积的增加而数量增多,会造成新的一级行政区的出现。
州在魏晋南北朝的泛滥导致了隋朝总管、唐朝都督、节度使、道和宋朝路的出现,元朝路的泛滥又导致行省的出现,地方行政到了明清时期才固定下来,而州作为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名词,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并配合着不同的一级行政区,呈现出承上启下的行政作用。
这便是州在中国历史中的基本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州的范围经历了多次扩大或缩小的变化。
因此,在中国的版图上,留下了无数以州来命名的地方或城市。而当一个地方的治所(相当于省会)没有名字时,也以州的名字来命名。
现在大到贵州省,小到杭州市、苏州市,甚至名字带州的县,都是古代州一级行政区划或治所名字的遗存。
和现代中国不同的是,古代的中国,“州”相当于当今的“省”,“郡”就是现在的省城或者地级市。现代的中国,带着“州”名的城市,在历史上乃至今时今日都是有较强大影响力和声誉的城市,如:广州、苏州、杭州。(当然也有的后来从州易名到别的名称)
实际上,这些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带着“州”名称的城市,在古代,都是等于一个省的。例如广州,自秦朝开始,它相当于广东乃至整个岭南包括广西东部小部分在内的庞大面积。
国内所有名字带州的都是城市,唯独只有它是一个省份
“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曾是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中国上古时期,分为九州,有时候分为十二州。一直到西晋的时候,中国的州也只有十几个。南北朝时候,双方互相夸耀自己的地盘大,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多弄出几个州来。就在短短了几十年里,中国从十几个州增加到上百个州了,之后就延续下来了。隋朝统一的时候,曾经整理过一次,把全国重新划分为“九州”,但没有成功。之后,全国就到处都是州了,州越来越多,越来越烂,最后跟县差不多大了。古地名(郡名,县名,府名)里带州的多了,很多沿用至今。现在“州”还作为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使用。
中国拥有州的的城市越来越多,“州”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因此能够看到国内所有名字带州的都是城市,但除了一个名字带州的例外,她是省份。这个名字带州的省份就是贵州,它的省会城市是贵阳,很多人一开始听的时候会把这两个名字给弄反,以为贵阳是省份名字,贵州才是省会城市,因为国内的城市都是这样的,像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广州,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杭州,但贵州就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反了过来。之所以贵州这么特殊,要从很久以前说起,当时的贵州还不是一个省份名字,而是一个城市名。
一直到了元朝时候,贵州都一直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到了明朝,贵州受到了重视,当时决定要在这里重新划分出一个省份出来,既然要建省,那就要起一个名字,贵州就这样被征用成为了省份名,而省份名字和城市名字是不能够重合的,因此原来叫贵州的城市就该名成了贵阳,虽然名字上不再带州字了,但是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地位,没有被降级成县级市。因此贵州也就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名字带州却不是城市的地方。
中国全部的州,全国一共有多少个州?中国带州的地名有哪些?中国地名带州的?中国带州字的城市有哪些?
中国现有110个带州的地名
中国带“州”的城市名称(按省份排列)
河北省(7个):霸州、沧州、定州、冀州、晋州、深州、涿州
山西省(3个):霍州、朔州、忻州
辽宁省(2个):盖州、锦州
江苏省(7个):常州、苏州、泰州、通州、徐州、扬州、邳州
浙江省(6个):杭州、湖州、台州、温州、嵊州、衢州
安徽省(4个):池州、滁州、宿州、亳州
福建省(3个):福州、泉州、漳州
江西省(2个):抚州、赣州
山东省(7个):滨州、德州、胶州、莱州、青州、兖州、腾州
河南省(6个):邓州、林州、孟州、汝州、禹州、郑州
湖北省(4个):鄂州、荆州、随州、新州
湖南省(3个):株洲、郴州、永州
广东省(8个):潮州、高州、广州、化州、惠州、雷州、连州、梅州
广 西(7个):贺州、柳州、钦州、梧州、宜州、连州、丹州
海南省(2个):儋州、琼州
四川省(4个):崇州、达州、彭州、泸州
甘肃省(1个):兰州
中国带州的城市名称(按级别排列)
一、省会:5个
1、广州市(广东省,面积7263平方公里,人口701万,市区人口567万)
2、杭州市(浙江省,面积16847平方公里,人口622万,市区人口373万)
3、郑州市(河南省,面积7507平方公里,人口627万,市区人口220万)
4、福州市(福建省,面积12154平方公里,人口589万,市区人口148万)
5、兰州市(甘肃省,面积13604平方公里,人口290万,市区人口181万)
二、地级:37个
1、沧州市(河北省,面积13419平方公里人口674万,市区人口227万)
2、朔州市(山西省,面积10662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市区人口56万)
3、忻(xīn)州市(山西省,面积25180平方公里,人口292万,市区人口50万)
4、锦州市(辽宁省,面积10034平方公里,人口307万,市区人口74万)
5、徐州市(江苏省,面积11571平方公里,人口896万,市区人口161万)
6、常州市(江苏省,面积4285平方公里,人口341万,市区人口208万)
7、苏州市(江苏省,面积6264平方公里,人口577万,市区人口206万)
8、扬州市(江苏省,面积6678平方公里,人口451万,市区人口108万)
9、泰州市(江苏省,面积5848平方公里,人口501万,市区人口60万
10、温州市(浙江省,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37万,市区人口130万)
11、台州市(浙江省,面积9413平方公里,人口546万,市区人口143万
12、湖州市(浙江省,面积156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13、衢(qú)州市(浙江省,面积8837平方公里,人口242万,市区人口79万)
14、滁州市(安徽省,面积13326平方公里,人口425万,市区人口49万)
15、亳州市(安徽省,面积8394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市区人口136万)
16、池州市(安徽省,面积8271平方公里,人口154万,市区人口62万)
17、宿州市(安徽省,面积9763平方公里,人口577万,市区人口167万)
18、泉州市(福建省,面积11245平方公里,人口654万,市区人口94万)
19、漳州市(福建省,面积12874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市区人口51万)
20、赣州市(江西省,面积39380平方公里,人口794万,市区人口47万)
21、抚州市(江西省,面积18821平方公里,人口361万,市区人口97万)
22、德州市(山东省,面积10385平方公里,人口535万,市区人口53万)
23、滨州市(山东省,面积9456平方公里,人口361万,市区人口60万)
24、荆州市(湖北省,面积14131平方公里,人口643万,市区人口108万)
25、鄂州市(湖北省,面积1505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26、随州市(湖北省,面积9630平方公里,人口257万,市区人口166万)
27、郴(chēn)州市(湖南省,面积19317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市区人口62万)
28、永州市(湖南省,面积22255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市区人口106万)
29、潮州市(广东省,面积3078平方公里,人口247万,市区人口34万)
30、惠州市(广东省,面积10655平方公里,人口278万,市区人口37万)
31、梅州市(广东省,面积15925平方公里,人口485万,市区人口31万)
32、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5292平方公里,人口183万,市区人口90万)
33、梧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2583平方公里,人口287万,市区人口34万)
34、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1854平方公里,人口206万,市区人口89万)
35、钦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0278平方公里,人口326万,市区人口117万)
36、泸州市(四川省,面积12241平方公里,人口463万,市区人口137万)
37、达州市(四川省,面积16589平方公里,人口620万,市区人口38万)
三、县级(包括市辖区):26个
1、滦州市(河北省唐山市,面积1028平方公里,人口71.5万)
2、晋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1万)
3、定州市(河北省保定市,面积1274平方公里,人口112万)
4、涿(zhuō)州市(河北省保定市,面积742平方公里,人口57万)
5、冀州市(河北省衡水市,面积918平方公里,人口36万)
6、深州市(河北省衡水市,面积1244平方公里,人口56万)
7、霍州市(山西省临汾市,面积765平方公里,人口28万)
8、盖州市(辽宁省营口市,面积3303平方公里,人口88万)
9、邳(pī)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面积2097平方公里,人口156万)
10、通州市(江苏省南通市,面积164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
11、嵊(shènɡ)州市(浙江省绍兴市,面积1760平方公里,人口74万)
12、滕州市(山东省枣庄市,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万)
13、青州市(山东省潍坊市,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90万)
14、莱州市(山东省烟台市,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87万)
15、兖州市(山东省济宁市,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60万)
16、汝州市(河南省平顶山市,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4万)
17、孟州市(河南省焦作市,面积542平方公里,人口36万)
18、林州市(河南省安阳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97万)
19、禹州市(河南省许昌市,面积1472平方公里,人口117万)
20、连州市(广东省清远市,面积2661平方公里,人口50万)
21、化州市(广东省茂名市,面积2354平方公里,人口137万)
22、高州市(广东省茂名市,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153万)
23、雷州市(广东省湛江市,面积3523平方公里,人口148万)
24、宜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面积3869平方公里,人口60万)
25、儋州市(海南省,面积3265平方公里,人口87万)
26、崇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人口65万)
中国有多少个州?盘点那些带有州字的知名城市
1、广州市
广州,简称“穗”,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2、惠州市
惠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之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3、梅州市
梅州,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
4、潮州市
潮州,广东省下辖地级市,潮汕三市之一地级市,位于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
5、徐州市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6、常州市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7、苏州市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8、扬州市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淮南第一州、月亮城 。
9、杭州市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10、温州市
温州,简称“瓯”,浙江省辖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11、湖州市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处在太湖南岸,东苕溪与西苕溪汇合处。
12、台州市
台州(tāi zhōu,读“胎”,区别于台湾的“台”),浙江省地级市,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
13、滁州市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
14、亳州市
亳州,简称亳(bo),别称谯(qiao)城,安徽省地级市。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15、池州市
池州,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16、福州市
福州市,福建省省会。市树——榕树:福州植榕,古已成风,故简称 “榕” ,别名三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台海地区最大的都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沿岸。
17、泉州市
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18、漳州市
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下辖的地级行政区,为福建古代三大城市之一(漳泉福),与亚洲四小龙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
19、德州市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
20、郑州市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市,西依洛阳市,南部与许昌市、平顶山市接壤,北临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相望。
21、兰州市
兰州,简称“兰”,甘肃省省会,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重镇)。
其它:抚州市,滨州市,鄂州市,荆州市,随州市,永州市,柳州市,钦州市.. ……
中国有71个“州”简介
71个“州”分别是5个省会+39个地级市+27个县级市。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州”?
不算省名、自治州的话,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名字中的带州的城市,共有71个。
下面这些“州”中,你来自哪里?你去过几个?
省会“州”城:5个
广州
那里的夜晚很美丽,小蛮腰娇俏地耸立,城市万家灯火,穿过珠江新城的繁华,再回到老城,去吃吃早茶。
杭州
西湖的柔情,去一次是感受不完的,绕着白堤苏堤走很久,身边是同行的好友,吹着风,聊着天,这一日似乎没有尽头。
郑州
用脚步丈量郑州,感受这座城市的灵魂,走过二七塔,走过大玉米,那里有平凡的老街,那里有努力生活的人。
福州
福州,三山之城。福建东部,背山依江靠海的老城,三坊七巷,拥有无数明清古建筑的老城,闽江日落时,整个城最为熠熠生辉。
兰州
金城兰州,因河而生的城,滔滔黄河在这里穿城而过,中山桥上风景好,博物馆里故事多,夜市的美食看花了眼,多少人去了兰州把心留。
地级“州”城:39个
沧州(河北省)
狮城沧州,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东临渤海,故为“沧海之州”,城内古韵悠然,运河的水为这座城注入了灵魂。
朔州(山西省)
朔州应县释迦塔,纯木结构,无一钉一卯,却屹立千年不倒,是我国北方古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
忻(xīn)州(山西省)
忻州,“秀容”之城,曾汉高祖在此摆脱追兵,六军欣然如归,故忻州,它坐拥五台山,守雁门关,藏禹王洞,老牛湾在此流淌,佛光寺“书写”着林徽因的故事。
锦州(辽宁省)
锦州锦州,锦绣之州,一座为了烧烤也值得一去的城市,夜市、古塔、广济寺,奉国寺、笔架山……这里红尘悠悠,这里佛音喃喃。
徐州(江苏省)
古都彭城,苏北最大城市,长三角的“北大门”,山水清秀,人文昌盛,云龙湖边上的苏公塔,记载着苏轼在徐州的故事。
常州(江苏省)
这是一座适合轻度假的小城,简单的一座红梅公园也能让人停下脚步,天宁禅寺紧靠着公园,一片黄墙,一段时光。
苏州(江苏省)
偶尔午夜梦回时,梦里都是姑苏城的微风细雨,吴侬软语是挠你心般地好听,小桥流水是江南断续明灭的诗,转过千百个春秋,轻轻一唤就留住过客的心。
扬州(江苏省)
苏州是才子,扬州便是佳人,更低调婉约一些,可大家闺秀,可小家碧玉,与她聊上了一天一夜,却发现越是深深了解,越是欲罢不能地喜欢。
泰州(江苏省)
江苏更加低调的是泰州,明明也很有风骨,却默默自在生活,听听雨,看看楼,观水波荡漾,转身研究食之味,就这样日复一日,静静享受家乡这祥泰之州的美好。
温州(浙江省)
瓯越温州,是富庶的象征,改革开放让这座城市腾飞,让她繁华迷人,但这里亦不缺山水,雁荡山、南麂岛风景正好。
台(tāi)州(浙江省)
台州什么都有,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而我最爱台州的岛,台州的海,还有很多人念不对她的名字,其实台发第一声。
湖州(浙江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月亮湾弯弯,湖水清清,夜空深蓝,湖州的美总是不断盘旋在脑海。
衢(qú)州(浙江省)
有人说衢州是浙江的另一面,这里看不到大海,这里的人还特别能吃辣,她位于四省交界处,徽州闽南江西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南部的江郎山,最是壮丽无边。
滁州(安徽省)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滁州,开篇一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便足够让你知道滁州的美。去那里看看琅琊山,看看深秀湖吧。
亳(bó)州(安徽省)
亳州是一座历史名城,这里有一座曹操地下运兵道,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工程浩大,是一座“地下长城”,令人声声赞叹。
池州(安徽省)
随着春天婀娜身姿的到来,池州杏花村也开始美的“惊天动地”,烂漫的杏花,转动的水车,天上弯弯挂着月牙,此情此景真是风雅,让人忍不住吟诵起诗来。
宿州(安徽省)
宿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唐朝时因大运河建州,这里历史名人辈出,苏轼称赞她是——“此去淮南第一州”。
泉州(福建省)
在中国历史上,泉州是第一个面向海外的开放型都市。一切都要从1087那一年说起。那一年,时任北宋泉州知府的陈偁,向朝廷提举市舶司在泉州设立。从此,来往泉州的商人不再需要去广州过关出海,刺桐港也迅速发展起来。
漳州(福建省)
关于漳州,我们亦是如此:武则天亲自建城,海岸线媲美垦丁,靠小吃出圈,拥有“神话般的古建筑”,还是林语堂的故乡。
赣州(江西省)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是珠江、赣江的发源地,是“世界钨都”,还十分的物产丰饶——这里有喷香的兴国米粉鱼,有脆爽的南安板鸭,有宁都肉丸,还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产区……
抚州(江西省)
“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当年,正是从抚州临川走出来的汤显祖,写出了中国最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牡丹亭》,那里好山好风景,人杰地也灵。
德州(山东省)
关于德州,或许你只听过扒鸡,但其实她比你想象中丰富的多,这里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文化遗存雄厚,人们怡然自得,小城生活让人羡慕。
滨州(山东省)
山东滨州,一座航母小城,中海公园上,就有一座巨大的“航母”高高屹立。这座城市很干净,入围过中国最干净十大城市排行榜,这座城市很悠久,“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就来自这里。
荆州(湖北省)
如果你是个古城爱好者,一定一定要去荆州,走在这里,处处是古老的遗迹,风云的变幻,弹指间便是沧海和桑田。
鄂州(湖北省)
三国时期孙权在鄂州建都,以武而昌,故鄂州别名“古武昌”,她毗邻长江,又名“百湖之市”,著名武昌鱼就起源于这里。那里有一座观音阁,不在陆地而在长江中心,屹立700年不倒。
随州(湖北省)
一到深秋,随州银杏谷的那片金黄便出了名的闪耀灿烂,520万株古银杏,最早那一株可以追溯到炎帝神农时期。铺天盖地的银杏叶簌簌洒落,壮丽不输妥乐,梦幻堪比腾冲。
郴(chēn)州(湖南省)
郴州也是绝美之城,东江湖的晨雾未散,雾气缭绕间,如诗如画,如痴如醉,那绝色的山与水,哪怕是个一点诗意也无的人来到这里,也会发个呆,楞个神,享受这份短暂的梦幻吧。
永州(湖南省)
永州永州,柳宗元的永州,他写了“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最为我们熟悉;永州永州,周敦颐的永州,他写下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那著名的《爱莲说》;永州永州,这注定是个文雅之城,古朴、恬静、淡雅。
株洲(湖南省)
株洲是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她擅长奋斗,身怀一身智慧,努力和时代对话,最终博出风采,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然而她亦不乏深度,醴陵的书院,茶陵的铜牛,对株洲人来说,都是一种守候。
潮州(广东省)
潮州,“在潮之洲,潮水往复”。潮州广济桥历来是一座为人们称道的长桥,它随时可以开合,用船只相连,浮浮沉沉,十分奇妙。当然还有潮州之味——怎么能不去潮州吃一次呢?
惠州(广东省)
惠州,惠民之州。这里的美食眼花缭乱,去了就会发胖;这里的海辽阔湛蓝,让人无法遗忘。
梅州(广东省)
在梅州,你要吃一碗大埔的手工腌面,唇齿留香,逛一逛茶阳古镇,感受客家文化的多彩和深邃。
柳州(广西)
柳州不仅有席卷全国的螺蛳粉,一到四月,柳州满城就开满了紫荆花,他们吃最“臭”的粉,看最美的花,龙城柳州,不知何时,就成了一座让人欲罢不能的城市。
梧州(广西)
梧州地处广西内河水运咽喉,为广西的水上门户,是广西最古老的商业贸易港口。“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几个字就能概括梧州城重要的历史地位。
贺州(广西)
广西是一个有山就有水,有山就有洞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岩洞数也数不清楚,而且洞洞皆奇,各不相同,贺州紫云仙境的地下溶洞尤其瑰丽,充满神秘。
钦州。(广西)
钦州犀牛脚镇南面的三娘湾,是广西十大景区之一,还是中华白海豚的故乡。在那里看海,能感受到故乡的味道,赶海的人都很真实自然,没有丝毫刻意。
泸州(四川省)
拥有灵山秀水的泸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张问陶的“衔杯却爱泸洲好,十指寒香给客橙”,便是赞美泸州的经典诗句,杜甫还有一首《泸州纪行》,他把蜀地的泸州带到更多人的面前,一字一句都沾满了泸州的灵气。
达州(四川省)
达州,这个在川内也很少被提及的城市,老旧的街道像极了上个世纪的电影画面,有人抵达她的第一眼感觉像是“回乡了”。达州很适合慢慢地逛,然后你发现这里的人的平均颜值非常高。有人说大竹县的面条非常好吃,是重庆小面都比不了的。
儋(dān)州。(海南省)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流放,黄州、惠州、儋州。有人仅仅是因为东坡,也想要去儋州看一看。海南在东坡的时代是何等偏远之地,但他仍可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想必是那里的山水感染了他吧。如今的儋州,有东坡书院,还有更多美景。
县级“州”城:27个
滦州(河北省唐山市)
滦州古城,被称为京津冀旅游线路上的“黄金驿站”。有个朋友是唐山人,他说滦州古城有种神奇的力量,仿佛可以让时间变慢。
晋州(河北省石家庄市)
晋州是河北一个存在感比较低的城市,但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季节,一个梦幻的时刻。秋风起,叶骤黄,晋州的一刻,也可以成为永恒。
定州(河北省保定市)
定州的南城门,古老的像岁月悠悠。人来人往的一瞬间,想起过往某个老朋友。人生如梦。
涿(zhuō)州(河北省保定市)
涿州有座永济桥,是中国第一长石拱桥,跨度大,造型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贯两岸,有“拒马长虹”之美誉,是难得一见的古桥梁建筑,值得一看。
冀州(河北省衡水市)
古有九州,说法不一,但不论何说,九州之首都为冀州。古冀州横跨区域大,但主要以河北为主,如今河北便简称“冀”,衡水之下更设有冀州市(区)。在这片土地,似乎最能感受何为“白驹过隙,沧海一粟”。
深州(河北省衡水市)
深州蜜桃名声在外,每年桃花节火红绚烂,乱花迷人眼;深州是全国武术之乡,形意拳的发源地;深州还是粮食生产大市,甚至形成了一种粮食文化,市文化馆里就保有清代的盈亿义仓。走走逛逛,趣味盎然。
霍州(山西省临汾市)
霍州的七里峪,那里有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边,好不震撼。
盖州(辽宁省营口市)
盖州靠海,隔着渤海与葫芦岛遥遥相望,这里的海滨风景优美,像白沙湾黄金海岸、营口北海公园、海蚀龙宫一条街,都是不错的消夏好去处。在海边走走,吹吹海风。
邳(pī)州(江苏省徐州市)
江苏的“州”真是太多了,之前提到徐州,徐州下面还有邳州,众所周知江苏经济发展全国领先,人均GDP连续12年全国居首。而且江苏人经济文化发展两不误,很多城市都有山有湖有宝塔。邳州还有京杭大运河水韵的加持,每逢春日,春花烂漫宝塔俏,十分醉人。
通州(江苏省南通市)
“南山新雨后,海侧青崖舟。月阑日光屿,总是琉璃洲”,据传,这是明代文学家沈璟在通州南山寺游历时的散作,而今日的通州南山湖地区,依然美丽明净,文明昌盛,发展迅速,通州的人都为自己家乡感到自豪。
嵊(shènɡ)州(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人人皆知,嵊州却并非如此,但或许嵊州才是绍兴这座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她是百年越剧诞生地,谢灵运王羲之在这里有故事发生。如果你去绍兴,别忘了嵊州这座隐世小城。
滕州(山东省枣庄市)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曾发掘出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遗址,是我们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最出名的是“滕王八景”,还有微山湖的红荷湿地,万亩的野生红荷在烟波浩渺的碧水白帆中,美不胜收。
青州(山东省潍坊市)
上古九州之首,即为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足可见青州为山水环绕、物产丰饶之地。她曾是秦的齐郡,西汉的青州城,隋唐的北海郡治,明清的青州府治。建国以后,改称益都县,历经34年,定名青州市。
莱州(山东省烟台市)
莱州不仅是一座靠海的城市,还是黄河三角洲的东部桥头堡,她座拥山海之利,享百里黄金海岸。千年古邑,海岱和韵。莱州,她会越来越好。
兖(yǎn)州(山东省济宁市)
兖州的兴隆文化园,是一座瑰丽无比的佛教文化圣殿。一派庄严华彩的天堂,一步一惊喜,满眼是震撼。走在这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汝州(河南省平顶山市)
汝州的千年古刹风穴寺,比少林寺更悠久,据说82版《少林寺》就是在这里拍的。这里游客稀少,庄严宁静却不减分毫,是小众旅行地爱好者的天堂。你可以静静地行走其中,不受打扰。
孟州(河南省焦作市)
孟州是一座具有情怀的城市。那里的莫沟村,有一座老苗窑洞图书馆,是中国第一家农村窑洞图书馆。全天24小时开放,藏书达5万余册,是“乡村的阅读守望”。
林州(河南省安阳市)
林州的百里画廊大峡谷,是河南的一大绝美胜地之一。开车行驶其间,感受天路般的惊险梦幻。
禹州(河南省许昌市)
禹州禹州,因大禹而得名,“夏禹始封于此”。这里有一座神垕(hòu)古镇,非常特别,不同于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而是颇具中原之风,还是“中国钧瓷之都”。
邓州(河南省南阳市)
邓州的花洲书院,那是范仲淹曾经教学的地方,也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这是一个文化的圣殿,书香四溢。走在这里,整个人仿佛也变得更文雅了一些。用旅行来怀古,用行走来追忆,是中国人戒不掉的瘾。
连州(广东省清远市)
清远,连州,高山村,梨花林,雪白一片,晶莹剔透,映着远山,自带一身傲骨,隐匿在深山之中,阻挡了蜂拥人群的脚步,保留一身素雅之姿。
化州(广东省茂名市)
化州人问,化州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化州人答,千万个人眼里就有千万个化州。对化州的解读,永远都不够。但很多在广州深圳打工的化州人,最后都会选择回到化州,可能是化州的宜居,是化州的人情味,让人总是难忘吧。
高州(广东省茂名市)
高州有片玉湖,是高州人最爱的那一汪灵动。他们绕着这片湖骑行,开展各种活动,庆祝各种节日,看湖边火红的木棉花开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看碧水青山湖中小岛静默不语,尽情享受小城生活。
雷州(广东省湛江市)
雷州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苏东坡也在这里待过。有人说世界很大,但雷州值得你去看看。东西临海,海景美如画,天南重地,海北名邦,都是她名副其实的赞誉。
宜州(广西)
宜州下枧河是刘三姐的故乡,那里的青山绿水让人见之难忘,连水波都美的出奇。在宜州度过的每分每秒,都如那山那水,那人那歌,迷离而悠长。
崇州(四川省成都市)
崇州市,古称蜀州。那里山水相依,依河成街,古镇、名山、文庙、画池……川府之美,该有的她的有。古老的房屋后,是明清古塔屹立江畔,引无限怀古情。
彭州(四川省成都市)
彭州的人美,山美,水美,人文更美。九峰山的日出震撼耀眼,丹景山上好风光,深藏深山中的白鹿上书院最是别有洞天。
这就是我们的71个“州城”
其中与你相关的有多少个呢?
除了带“州”的小城,中国还有更多小城
每一座都充满故事
每一座都是当地人最爱的故乡。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自治州,都是什么?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中共建政前的1947年,蒙古族聚居地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中共建政后,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目前,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同时,中国还在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11个因人口较少且聚居区域较小而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中,有9个建有民族乡。
1958年6月26日,撤销吴忠回族自治州、固原回族自治州和将泾源回族自治县改设为泾源县。
1987年海南建省时,撤销海南黎族自治州。
30个自治州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中国共计30个自治州,根据省市分别有: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