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上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业特殊性强的高校继续由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和其他少数部门管理外,多数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为主。而“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法政府官方也不再使用。建政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重点大学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省级行政区 | 学校名称 |
---|---|
北京市 |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
天津市 |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
河北省 | 石家庄铁道大学、燕山大学 |
山西省 | 山西农业大学 |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省 |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
吉林省 | 吉林大学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 |
上海市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
江苏省 |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浙江省 | 浙江大学 |
安徽省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
福建省 | 厦门大学 |
江西省 | 江西农业大学 |
山东省 |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河南省 | 无 |
湖北省 |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
湖南省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 |
广东省 |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无 |
海南省 | 无 |
重庆市 | 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贵州省 | 无 |
云南省 | 云南大学 |
西藏自治区 | 无 |
陕西省 |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大学 |
青海省 | 无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无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大学 |
从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11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至1981年共99所全国重点大学。这99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合并、更名衍变为今天的87所全国重点大学。
一、以下即是常说的1978年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
1、按类型分布
【综合类16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湘潭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理工类51所】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后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新的吉林大学)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今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燕山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新的重庆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后更名华中理工大学,再与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现名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徐州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中南工业大学,再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
——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再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武汉理工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今陕西科技大学)
——武汉测绘学院(后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再与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农学类九所】
——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再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再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西南大学)、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
【医学类六所】
——北京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再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后与复旦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后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中山大学)、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再与四川大学合并成新的四川大学)、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
【师范类两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二所】——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政法类一所】——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艺术类一所】——中央音乐学院
〖注一〗:文革前68所重点高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外贸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八所高校没列入1978-2-17恢复和办好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名单内。
〖注二〗:长沙工学院(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国防科委代管)
二、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有11所:
——湖南大学(1978年8月,根据国务院国发27号文件决定湖南大学改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一机部为主,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成都工学院(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从地方要去四所学校之一,1978年10月划归中国科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成为重点大学,1980年10月改属原国家教委,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四川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1979年2月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增列原因是对外汉语教学招生的需要,今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体育学院(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决定的报告》,该院又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今北京体育大学)
——江西农学院(1980年11月江西农学院更名江西农业大学,它是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7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江西农学院合并,后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学院(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山西农业大学,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雁北、运城农学院也并入)
——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7月7日,国务院恢复1971年4月撤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在国发[1978]129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1979年8月召开全国第五次少数民族学院院长会议,该校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今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年北京复校,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78年后复校,后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再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
〖注〗:其他部属重点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校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这是协和医学院第三次复校,今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重建,今中国政法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4月归教育部,1958年10月吉林省接管。1978年2月省部双重领导,1980年8月归教育部。)
——石家庄铁道学院(1978年1月13日更名为铁道兵工程学院,今石家庄铁道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被列为部属重点大学,今中国传媒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负责筹建,1958年成立,后与原上海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新的上海大学)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黑龙江工学院被中国科学院要去,改用此名,后与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
三、当今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从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11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至1981年共99所重点大学。这99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合并、更名衍变为今天的87所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全国重点大学仍然普遍具有较强的实力。以下是当今87所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1、按类型分布:
【综合类17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湘潭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理工类46所】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燕山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农林类11所】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
【医学类3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外国语3所】——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师范类2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政法类1所】——西南政法大学
【艺术类1所】——中央音乐学院
【其他类3所】——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原88所全国重点大学有哪些大学没有纳入211工程?
全国的大学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全国确立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大学有些已经在2000年的高校合并大潮中并入到其他大学,比较典型的如中山医学院并入了中山大学,北京医学院并入到北京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并入武汉大学。共有9所并入了其他大学,也是211大学的组成部分。而真正没有合并,又没入选211工程大学的只有以下12所,中国音乐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燕山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陕西科技大学共12所。
当时除了部属院校,每个省省属院校只有一个211名额。如辽宁:部属院校有大连理工、东北大学、大连海事三所自动入围211,辽宁省属211选择了辽大。导致中国医大、沈阳农大等重点大学都没能入围211。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三所,属于部属院校,自动入围211,黑龙江省属名额给了东北农业大学,东农成为了211,省内同水平的大庆石油、黑龙江大学、哈医大学、哈师大等都无缘211。
一、实力下降是这些大学没入选211工程大学的关键。这些大学当年是全国重点大学,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些大学已经跟不上形势,出现了掉队。
1、东北经济的下滑是导致辽宁省内大学发展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当年东北是中国的经济重地,是共和国长子,全国许多重工业都布局在东北,东北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特别是辽宁,不管是钢铁、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当地的大学发展很好,有了一大批重点大学。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转型,东北人口外流,东北经济效益下降,对大学的投入不足,大学发展速度慢下来。所以辽宁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都退出了211工程大学竞争行列。曾经的全国重点大学 5所已经消失5所已经没落
2、经济转型,社会进步还让部分特殊历史年代大学退出了211工程大学竞争行列。当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对农业大学非常重视,所以沈阳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是当年的重点大学,但国家开放搞活以后,对工业更加重视,农业类大学慢慢失去光环,这些大学的投入再没有以前大了,自然发展不快,从而退出了211工程大学竞争行列。
二、有些大学是在与同行业大学或同省大学竞争中失去先机。比如湖南省的湘潭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开始两样的实力相当,记得当年湘潭大学虽是重点大学,但录取分常常不到重点线也可录取进湘潭大学,所以实力不是很强的。由于湖南师范大学地处省会长沙,有地域优势,最后湖南师范大学入选211工程大学,而湘潭大学落选。又比如燕山大学,与合肥工大和湖南大学同属机械工业部,但实力不如后两所大学,也只能与211工程大学失之交臂。211工程是1993年开始的,那是燕大还叫“东北重机”,与同属机械工业部的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在竞争中失利。待1997年南迁秦皇岛后,河北工大早已成为211,也没有机会了。河北工大成为211得益于它在三峡工程中一项工程设计,战胜了同省的河北大学。河北省没有985,唯一的一个211,那就是地址在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所以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一直居高不下。
三、大学的发展是动态的,曾经的重点大学错失进入211大学行列,但有些大学进入了一流学科大学行业。同样进入过211工程的大学,如果不思进取,办学方向不明,或者办学专业不能与时俱进,或者是地域和经济发展原因。一样也可能在新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中落后。比如现在的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就已经现出疲态,而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发展态势非常好。
四十年大学格局变化很大,有的大学沉沦了,有的大学崛起了。你们觉得未来大学的格局会怎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