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写在大地上的历史,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台湾地名溯源》
冠故乡地名
慰思乡之情
清代,部分闽粤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迁徙台湾,他们十分思念家乡,其安土重迁之情,表现在其移民地所建的新聚落,不少冠以故乡闽粤两省各府所辖的地名,形成冠籍地名(地缘村),如泉州厝、漳州厝、龙岩厝、福州厝、潮州里、饶平厝等。
这种积淀着海峡两岸地缘信息的冠籍地名,是台湾民众对大陆家乡的认同,他们认为在台湾新开辟的聚落是家乡的延伸与扩展。
在台湾,大陆移民以宗族血缘相互集结,形成聚落,并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血缘村)。例如,台南县的谢厝寮,迄今谢姓仍占半数;六甲乡的三姓寮,就是陈、黄、吴三姓移民所创建的。
这种以姓氏加厝、厝庄、寮、屋等的地名,体现了台湾民众对大陆宗族亲缘的认同。
地名文化作为台湾地域独特的文化外衣,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大陆的影响,渗透着一股浓厚的大陆情结。其中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有民族的感情,有地域的特征,有生命的孕育。
穿行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如同穿行在大陆的某个地方
大陆人到台湾,总感到非常亲切。有许多街道与大陆同名,或者是以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来命名。
台北街道路牌
打开台北地图,你就可以发现广州街、南宁街、昆明街、贵阳街、桂林路、梧州街、长沙街、康定路、内江街等等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再一细想,这些地名多是大陆西南、华中、华南的城市,它们彼此相邻。除了这个,台北市还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条大路,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三民路”。
台北街道路牌
以福建“泉州”命名的地方
超过10处
从大陆迁移至台湾的大陆居民,在开发宝岛的过程中,或是以大陆原籍地命名当地,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或是以肇基创业的人物作为地名,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台湾各地,以“泉州”命名的地方超过10处。称“泉州厝”的分别在苗栗的卓兰镇、台北的淡水镇、桃园的新屋乡、台中的清水镇和大甲镇。此外,南投竹山镇有“泉州寮”,彰化伸港乡有“泉州社”,云林台西乡有“泉州村”,彰化线西乡有“泉州里”,台北市有“泉州街”。
漳州人也很早就移居台湾,因此,在台湾可以见到许多漳州的痕迹。例如,台北芝山岩源于漳州芝山,台北圆山也源于漳州圆山。台北林口乡东林村有漳州寮,台南有漳州里。凡此种种,据说达200多处。
以郑成功命名的地方
随处可见
郑成功不仅被台湾民众认为是民族英雄,而且被他们奉若神明。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名字和封号“延平郡王”作为地名和路名。
像台东县有“成功镇”,彰化、宜兰、新竹、台东分别有“成功里”,台中、彰化、澎湖和台南有“成功村”,台中县乌日乡有“成功岭”,台北和云林等地方有“成功路”,花莲市有“成功街”。
一个台湾地名,就是一个历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犹如陈年老酒,甘醇绵厚,历久弥香,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台北市长柯文哲要给台北街名“去中国化”
2021年1月,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自己新启用的脸书粉丝主页上发布视频称,在台北走来走去,都是宁夏、西藏、北平、天津和长安等大陆省市命名的街道,台“立法院”周边全是大陆城市名,包括济南、青岛、杭州和绍兴等街道,需要给路名“正名”。此言一出,遭到岛内舆论批评。
国民党前“立委”蔡正元发文讽刺,建议柯文哲可以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木可文析口”,甚至干脆去中文化,把台湾再度“皇民化”。蔡正元说柯文哲大概觉得,民进党“去中国化”不够彻底,要证明柯党比民进党更墨绿,干脆主张彻底改路名、地名、店名。蔡正元认为,在柯文哲眼中,以后没有中山北路、敦化南路,更不可以有中正区、大同区,也不可以有四川菜馆,(台北市副市长)黄珊珊也不是来自湖南湘潭,台北市的街道名称最好改成“明治北路、天皇南路、东京街”,湖南湘菜馆要改成沙西米餐馆(沙西米是生鱼片的日语音译)。
蔡正元还建议柯文哲,不如他自己把名字改成“木可文析口”,甚至“柯文哲也不要这么费力,应该釜底抽薪,若要‘去中国化’不如去中文化,把台湾再度皇民化,不准讲写中文,全面讲写日文,这样不就彻底‘去中国化’了吗?”
台北部分街道名称(台媒制图)
有岛内分析认为,柯文哲抛出“台北街道正名”是为讨好“台派”,为2024年“大选”做准备。台湾“联合新闻网”1月21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台湾的街道命名其实是地理文化的一环,许多街道老故事就是时代的演进,更有着居住者的生活情感。文章提到,台湾流行语中的部分用词和发音已经“大陆化”了,例如视频、颜值、接地气、立马、网红和鲜肉等,这些原本是大陆的用词,现在台湾很多人都这么说,“如果一定要强调台湾化与本土化的主体性……那我们到底要切割什么?我们真能断舍离吗?”
台湾住在「中国的地图」里?台北路名藏着满满的台湾过往
东西横贯台北市中心的道路名叫南京路。因为1945年日本从台北撤退,中华民国接收时候的首都就设在南京。其证据就是台北没有北京路,倒是有北平路。当首都设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为了避讳使用代表首都的「京」字而改称为北平。
1895 半个世纪日经时代台湾多日地名。台北有本町、京町、大和町、雪町、旭町、锦町等 1丁目、2丁目、3丁目、八里明治町、大正町、昭和町、佐久间町佐久间 明石町、佐久间町、小玉町等地名。
郑定邦参照中国地理位置,为台北市路名的分布做设计,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国被纳入在台北之中。
使用中国都市命名的台北市南京西路。
台湾道路不仅经常以中正、中山命名,也常可见到南京、北平、汉口、重庆等这些以中国地名来命名的道路,不免让人疑惑,怎么使用台湾地名的道路这么少见?
台湾曾有一个城镇,是全以台湾地名来做道路命名,但最终却不受国民政府青睐,而被迫更改。台湾之所以常有南京、重庆、北平等道路名称,是自1947年,一名家乡在上海的建筑师郑定邦,所做的规划,当时郑定邦甚至还参照中国地理位置,为台北市路名的分布做设计,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国被纳入在台北之中。此外,当时台北也是台湾省政府、行政院、及国民大会的所在地,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因正值国共内战,为了分散风险,而把台湾省政府迁至南投中兴新村。
到了1957年台湾省政府完成搬迁,而当年的中兴新村因为在地形上南北狭长,看起来与台湾有几分相似,便决定采用台湾县市来为道路命名,但日后却受到严厉挑战,因为当时的路名安排,与实际台湾地理位置有差异,且不受国民政府高层青睐,而被下令更改,并在1958年,改为以村内邻里分界来命名。
为何当年中兴新村,以台湾县市名称命名道路的方案会不受青睐,主因是当时充斥反共复国,收复中国的氛围,才会更替掉具有台湾本土色彩的路名,但中兴新村的例子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台湾至今都没再出现,这样系统性地以台湾地名,来规划道路名称的城镇,相当可惜。
出自中国各省地名的台北市街道名
台北市的街道名所出自省分,以数目排序,打括号部分表示有这样的说法,但较不能确定的确是出自大陆地名。打星号*的是指曾经存在,但目前已经取消的。(这部分仍计入)
一、浙江(20个):杭州、嘉兴、崇德、绍兴、舟山、长兴、吴兴、温州、瑞安、泰顺、云和、龙泉、丽水、金华、永康、青田、富阳、宁波、一江、信安。(老蒋的故乡果然排第一,而且其中很多很小的城市)
二、福建:(14个)厦门、金门、晋江、泉州、汀州、浦城、福州、同安、惠安、诏安、永春、长泰、三元、 *漳州。(台湾最多人的原乡,算是合理)
三、甘肃:(12个)安西、敦煌、玉门、酒泉、甘州、民乐、永昌、凉州、兰州、天水、甘谷、华亭(是说因为形状特别,所以各角落标示自然就变这么多吗?)
四、吉林:(9-10个)吉林、长春、德惠、农安、伊通、五常、吉林、九台* 、舒兰*、(敦化)(注2)。(面积不大城市不多的吉林这么多真的很不解,会是谁的故乡呢?密集度甚至比浙江还多几乎全包了)
五、江苏:(8个)金山、南京、铜山、连云、徐州、镇江、丹阳、 *上海。(江苏以数目来看是还好,但很多大城市反而没有)
六、四川(7个):重庆、成都、秀山、内江、峨眉、隆昌、酉阳
七、湖南:(7个)长沙、衡阳、常德、宝庆、桃源、沅陵、永绥
八、辽宁:(7个)辽宁、兴城、锦州、锦西、抚顺、北宁、沈阳*
九、合江:(6-7个)合江、富锦、抚远、宝清、林口、虎林、(通河)(注3)
十、河南:(6个)洛阳、信阳、南阳、许昌、郑州、开封(已经是甘肃以外的华北最多了,看来取名字的人对华北似乎不是很感兴趣)
十一、西康:(6个)康定、西昌、宝兴、德昌、雅江、武成(边锤的省分意外地还蛮多的)
十二、新疆:(6个)迪化、塔城、哈密、伊宁、景化、昌吉
十三、松江:(6个)松江、滨江、宁安、延寿、延吉、长寿*
十四、山东:(5个)泰安、临沂、济南、青岛、齐东
十五、广西:(5个)桂林、柳州、梧州、南宁、永福
十六、黑龙江:(5个)北安、通北、明水、双城、庆城、辽北*
十八、陕西:(4-5个)长安、保安、华阴、汉中、(渭水)(注4)
十九、安东:(4个)安东、通化、临江、东丰
二十、青海:(3个)西宁、贵德、民和
二十、云南:(3个)昆明、大理、富民
二十、贵州:(3个)贵阳、长顺、兴义
二十、江西:(3个)南昌、湖口、祜岭
二十、湖北:(3个)汉口、武昌、襄阳
二五、河北:(2个)北平、天津(河北只有两个真的是颇惨,如果这两个当直辖市来算就一个都没有了)
二五、热河:(2个)赤峰、承德
二五、山西:(2个)太原、平阳(山西只有两个也是很少,不知有没有个人恩怨因素)
二五、绥远:(2个)归绥、五原
二五、嫩江:(2个)龙江、东兴*
二五、辽北:(2个)四平、辽北*
三一、兴安:兴安
三一、蒙古:库伦
三一、察哈尔:万全
三一、宁夏:宁夏
三一、海南:文昌
三一、西藏:西藏
三一、安徽:怀宁(安徽真的不知道是得罪谁了…)
附记:一共有181个地名(路名),其中9个已取消,3个不确定。
位置最北:北安路。位置最东:永吉路(且是少数有到郊区的)
位置最南:崇德街(尾巴很长的坟墓路)位置最西:长顺街。
(注1)严格说起来以前学的旧省区不只是「历史」,还有少数省区连历史都不是,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例如东北九省是中日战后才成立的,但在国共内战中,东北北部有很多地区。
(注2)敦化南北路是来自于「敦化」的意思还是「敦化」的地名不大确定,它的东西两路「光复」、「复兴」都是取意思,但敦化路早期的位置(八德路忠孝路一带)也的确和其他吉林省的同乡位置离不大远。
(注3)虽有通河街取自合江地名的说法,但通河街在一般不取大陆地名的士林区(但很靠近中山区边界)而且离其他合江地名稍远,所以不见得可信。
(注4)一说法不是取自陕西的渭水(以河为名的情况也较少),而是人名蒋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