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杨振宁预言:20年内中国本土定会出诺奖获得者

news.xixik.com   2009/10/8 15:19:01 资讯来源:中新社   字号控制:[ ]  

引语: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枯枝压海棠。

耄耋长夜拥青娘,难进花蕊细品尝,岁月磨蹭常如是,汗流浃背放空枪。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新网10月8日报道 1957年与李政道以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夺诺奖的杨振宁,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与逾百师生一同为身在美国的前中大校长高锟庆功。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杨振宁说,从高锟获得诺奖一事,增加他对中国本土得诺奖的信心。“我曾经再三讲,我觉得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

诺贝尔奖预言家:中国科学家20年内必拿诺贝尔奖

教授成算命先生:杨振宁怎成了算命先生? 其夫人翁帆的喧宾夺主

杨教授的婚姻观:杨振宁:孤独不是其个性 就算没遇翁帆也会再婚

作为中大博文讲座教授的杨振宁说:“高锟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香港中文大学、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都非常高兴的事情。”

杨振宁表示,几年前,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一改向来比较重视基础科学的做法,物理学奖颁给两名德国人,表扬他们藉新的物理现象把DVD容量增加好几千倍。委员会今年又把物理学奖颁给高锟,正好显示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应用科学。原因在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都是越来越重视应用。“综观二十世纪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所有重要的奖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越来越从基础科学到发展性的科学、到应用科学这个方向上发展。这个发展以后会继续下去,对这一点,在座的年轻人也许特别值得注意。”

谈及人们念念不忘中国本土何时才会出现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杨振宁的答案是时机尚不成熟。因为做最有贡献的科技研究工作需要很多条件,特别是充足的资金。直到今天,中国本土的科研资金仍比发达国家差一大截,但中国正在高速追赶;另一个条件是要有传统。“一个很聪明的在香港念书的年轻人,比起一个在美国同样的研究者,有一个很吃亏的地方,就是他对自己研究方向里边最有发展可能的一些问题不容易了解。这个了解,在已发展的国家是容易的,所以在那些地方的年轻人容易走到最有发展的道路上去。在香港,在中国内地,都比较困难。不过,这一点也是在急速地改变”。

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八位华裔科学家

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 杨振宁

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

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

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

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

荣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的钱永健

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

杨振宁个人简介

杨振宁,原籍中国,汉族,安徽省肥西县人,1922年10月1日生。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理论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杨振宁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杨振宁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吴大猷覆信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truth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truth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