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晚落下帷幕。共和党在此次选举中赢得国会参议院控制权,同时还保住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这意味着至少在今后2年内,美国国会将呈现共和党“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
民主党在期中选举全面挫败,伊利诺、密西根与马里兰州转向共和党,更是民主党严重的警讯。
民主党的恶梦在期中选举开票晚间成真,情况远比预期严重,不仅失去联邦参议院多数席次,爱阿华、乔治亚、堪萨斯、科罗拉多与北卡罗来纳州等选前预测拉锯的地区,均明显落败,新罕布什尔州、维吉尼亚州更是赢得辛苦。
除了失去国会,州长选战也一败涂地,民主党阵地改挂共和党红旗,摇摆州也由紫转红。难堪的是奥巴马的家乡伊利诺州、密西根州和前总统柯林顿的家乡阿肯色州全由共和党囊括;更惨的是,马里兰州也首度转向共和党。
共和党挟民意不满奥巴马政府执政绩效的风潮,把期中选举定为于奥巴马政策的公投,策略显然奏效,多位以「打奥」为诉求的候选人,如爱阿华州的恩斯特(Joni Ernst)都将进入国会,届时政局难料。
现任民主党参院领袖瑞德(Harry Reid)将转为少数党领袖,未来白宫势必改变与国会欠缺互动的问题。
多项出口民调指出,美国选民对奥巴马满意度低落,不认可其执政表现。奥巴马为何6年后魅力消失,民意调查显示,欠缺领导、国家方向错误、经济前景不明、外交未见决断与国力衰退都是因素。
另外,奥巴马政府坚持的税率、最低工资、移民改革都未见正面反应,导至中间选民无心投票,妇女与青年选票也难催。
奥巴马将于月中访问中国大陆、缅甸与澳洲,期中选举失利后,国际影响力也将大受影响。
美国中选结果:奥巴马变“跛脚鸭”怎么破?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揭晓,共和党夺得参议院控制权,掌控国会,而奥巴马被认为不可避免地成为“跛脚鸭”总统,这一结果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媒体普遍认为,奥巴马最后两年任期如不能做出妥协,与共和党打破政治僵局,将很难有所作为。
奥巴马变“跛脚鸭” “难有作为”怎么破?
随着中期选举结果揭晓,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称,面对共和党掌控国会两院的政治现实,自身民调已经不高的奥巴马,在剩余两年的任期将难以避免成为跛脚鸭。他若不改变对国会一贯的冷漠态度,白宫今后在内政和外交上势必更难有作为。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指出,美国中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共和党以明显优势斩获参议院多数席位。这也意味着,在掌控众议院多年后,美国共和党将在至少未来两年掌控参众两院。换而言之,总统奥巴马将在未来两年难有作为,更让其难留“政治遗产”。
路透社评论称,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这将迫使奥巴马不得不减少推动立法议程的努力,将精力局限于绕开国会、动用行政权力来推动相关举措或在能获得两党支持的议题上下功夫。同时,这一选举结果还将考验他与政治对手进行妥协的能力。自从奥巴马首次当选以来,共和党一直都在抵制他的立法议程。
美国《华尔街日报》进一步分析称,对奥巴马来说,此次选举将在其总统任期的最后四分之一时间里重塑政治格局,大幅缩小他的回旋余地,但也可能开启可做出让步的新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奥巴马应该向小布什学习“自救之道”。奥巴马接下来还得面临长达两年的“跛脚鸭”任期才能最终解脱。然而,只要进行人事调整并改变做事方法,奥巴马也可能在最后四分之一的总统任期挽回局面。奥巴马应该效仿小布什调整路线方针,进行人事变动,并且有必要改变白宫的办事方式。
共和党控制“纸牌屋” 继续封锁还是合作?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文章称,美国中期选举显示,共和党成为参议院的多数党,并成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全面控制了“纸牌屋”——美国国会。
《华尔街日报》指出,4日的选举结果意味着在两年前被许多保守派认为稳操胜券的总统大选中失利的共和党已东山再起。这一结果表明美国选民对民主党以及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感到深深的不安,同时也凸显出共和党竞选活动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例如,该党在2012年大选中令人失望地败北后明显加大了转化选民态度的努力。
德国之声指出,共和党人称自己的胜利是选民对总统奥巴马所发出的一次警告。共和党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表示,共和党现在得到了把国家引向正途的机会,“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做好了准备,倾听美国人民的声音。我们希望,奥巴马也这么做。”
BBC则评论称,4日晚间选举结果公布后,奥巴马召集两党领袖7日晚前往白宫会谈,商讨两党合作的可能性。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对六年前就开始明枪暗箭阻挠奥巴马各种议题的共和党人来说,与民主党一起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国会夺权成功的共和党人应该尽快制定新的路线方针,不再一味扮演反对党的角色,而是推动国会立法工作取得切实成果。两党如果选择持续这种消极的旧有策略,对国家没有任何益处,对两党也没有任何益处。在出口民调结果看来,这种策略也是不受选民欢迎的。
选民厌倦政治斗争 用选票表达不满
美国此次国会中期选举投票率预料非常低,《纽约时报》报道指出,选民厌倦了华盛顿的党派角力,认为中期选举不会让局势出现多大的变化。人们对现状怨声载道,好些受访民众告诉《纽约时报》,候选人互相攻击的竞选广告在电视上泛滥,恳求捐钱的电邮和选举传单堵塞了邮箱,令他们感到筋疲力尽。
《侨报》报道称,分析人士称,对于奥巴马一些政策的不满、对经济前景的担心和厌倦了党派争斗等原因促使许多选民将票投给了共和党。
《纽约时报》还指出,在奥巴马连任仅两年后,中期选举结果突显了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下降的程度。根据对投了票的选民的调查,10位选民中有近6位在4日表示对奥巴马的政府有负面感觉。
文章还指出,11月4日投票的选民对奥巴马、国会,以及美国的整体走向表达了深深的不满。近半数的选民表示,他们最关注的议题是经济,比自称最关注医疗议题的选民几乎多一倍。
随着选民离开投票箱,许多人表示其投票的目的是希望看到华盛顿出现变化。其他人则对华盛顿出现的僵局表示不满,批评奥巴马或共和党拒绝让步。
内政外交政策走向如何?
《联合早报》指出,一个主要由共和党白人议员主导,对黑人总统不无敌意的国会,势必让奥巴马接下来两年的任期,更难以推动政策。在国内议题方面,如何改进备受争议的患 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改革(俗称“奥巴马医改”),恐怕将愈加困难。
文章称,白宫要推动的移民法改革,让美国境内非法工作的1200万拉丁裔移民,能够取得合法身份,应该同样遭遇反对移民的共和党国会杯葛。其他诸如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构思,肯定也会在反对加税、要求减少财政赤字的共和党国会内胎死腹中。
文章称,在外交政策方面,主导美国从伊拉克及阿富汗撤军的奥巴马,如今面对伊斯兰国组织的威胁,又逐步升高在中东的军事行动。怎么处理因发展核能力而面对西方制裁,但却同样反对伊国组织的伊朗,本来就让奥巴马举棋不定。一贯主张对伊朗强硬的共和党,在控制国会后将如何影响白宫的对伊外交,乃至整个打击伊国组织的大战略,都将决定美国未来在中东的影响力。
《金融时报》指出,预计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将在一个关键政策领域支持奥巴马,那就是国际贸易;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一直未能争取到自己所在的民主党的充分支持。白宫官员表示,奥巴马和国会还可能合作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支出,营业税改革,网络安全,以及旨在让被判犯有轻罪的人无需入狱服刑的量刑改革。
政治僵局能否化解?
《纽约时报》报道称,就像一些顾问说的那样,华盛顿的政治算计会迫使奥巴马在贸易、基础设施支出及企业所得税改革等方面向共和党人妥协。否则随着双方将注意力转移至总统大选,这会加剧华盛顿的僵局。
路透社分析称,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承认,在国会期中选举大获全胜的“共和党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他并称选民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他有责任打破华盛顿的政治僵局。奥巴马计划周五在白宫会晤国会民主共和两党领袖,共谋新的政治版图。
《联合早报》指出,奥巴马主政的美国,身处全球地缘政治大变动的险峻环境。欧洲盟友与日本经济长期不振,以及美国国力大不如前,都削弱了美国所领导的西方世界,在国际上呼 唤雨的局面。
文章指出,美国若不能摆脱两党博弈所导致的政治僵局,推动经济走出低迷状态,不但会打击美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经济同样毫无助益。但政治本来就是可能的艺术,控制国会两院的共和党,必然要承担选民的期许。美国民众已经厌倦了长期的政治恶斗和经济不景气,共和党国会如果毫无作为,难保不会在下一轮选举中被惩罚。(完)
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再次书写美国华裔参政历史
加州民主党籍州参议员刘云平(Ted Lieu)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成为继赵美心和孟昭文之后国会第三位华裔众议员。
刘云平在胜选后第一时间说,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一直没有足够的华裔等少数族裔代表,他当选后将致力于促进国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与现任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和孟昭文一道,推进少数族裔的利益。
他说,在竞选国会议员过程中,包括华裔在内的亚太裔美国人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竞选团队中有大量志愿者是华裔,还有很多华裔给自己捐款,他非常感激社区的帮助。
刘云平说,他曾至少两次随加州立法机构前往中国访问,到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内蒙古等地,认为中美合作在21世纪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新当选国会议员,我希望促进中美贸易投资往来和文化交流,我会把它列为我的优先事项。”刘云平说。
刘云平3岁随父母从台湾移民来美,最初因为家庭贫困和语言障碍,全家只能住在别人家的地下室里,他的父母不得不在跳蚤市场摆摊卖礼品。
刘云平成绩优异,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电脑科学和政治学学位,后进入乔治城大学以优等生毕业获得法学博士,还担任学校的法律校刊总编。
他毕业后曾在美国空军服役4年,先后在国内和海外驻军,获得两枚勋章。
在竞选国会众议员之前,刘云平曾担任加州众议员和参议员。
全程为刘云平助选的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表示,把一位华裔子弟送进国会山是美国华人社会每10年才能遇到一次的“重大机遇”,刘云平的成功意味着美国华裔参政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美国国会现任众议员赵美心和孟昭文当天都顺利连任。
在州一级竞选中,华裔群体亦有出色表现,尤其表现在马里兰州和加州等地。
连任多届马里兰州众议员的李凤迁成功选任州参议员,她是该州历史上首位华裔参议员。
胜选后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李凤迁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站在华裔群体肩膀”上,比如华裔社区在助选期间给了自己“最大支持”,多次为自己组织筹款活动,并挨家挨户敲门助选。她今后将致力于推进妇女就业、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等立法工作。
她说,华裔不能再等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对政客进行“危机公关”,而应积极发声,为下一代参与更高层次的美国政治“铺路”。
加州多位华裔参选人战绩斐然,现任州主计长江俊辉转换跑道竞选州财务长成功,现任州税务委员余淑婷转选州主计长,领先对手,前州众议员马世云当选州税务委员。
6名华裔参选人角逐加州众议员席位。北加州19选区、南加州49选区现任州众议员丁右立和周本立成功连任。北加州除17选区邱信福(现任旧金山市议会主席)小幅领先,仍有选票待点之外,25选区朱感生(现任圣荷西市议员)、28选区罗达伦和南加州55选区参选人张玲龄均大幅领先对手,获胜无疑。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未能取得选举胜利的华裔参选人也获得外界广泛关注,并在当地激发了华裔选民的投票热情。他们分别是罗得岛州州长参选人冯伟杰,及来自中国台湾、首次参选就冲击州参议员的加州第10选区共和党参选人郭宗政和中国大陆移民、田纳西州众议员参选人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