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news.xixik.com   2020-2-17 19:13:52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当然有重大关系!作为开国皇帝,他所创建的“祖宗之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明朝灭亡的方式。朱元璋建立理想化的制度,依靠他马上天子的旺盛精力和强暴政治手段使得制度得以实现。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要说朱元璋给明朝定下的祖宗之法(《皇明祖训》、《诸司职掌》、《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志》、《礼仪定志》、《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等等),其实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

第一,打击人口流动,通过户籍制度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朱元璋在编辑户籍中,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人民一旦被归入某一种类,自此以后便不准许“转户”,朱元璋认为这样看上去井井有条,需要找某类人时直接去找就可以。

明朝百姓一出生就决定了一辈子的命运,不管个人是否愿意,而且不容许更改,僵化的社会制度缺乏流动性,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他自认设想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要知道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有很多人本身同时身具多种天赋,同时担任着多种工作,并且没有多少人愿意从出生就过着被制定好的人生,他这种方式很容易造人才使用不当的情况,比如说擅长打仗的人却被规定成了医户,此生只能去做一个医生。这种做法整个明朝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施复夫妇的例子大家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这类早期的机户,由于僵化的户籍制度,没有大量的可流动人口支撑,始终成不了规模。

第二、打击工商业和商品经济;

1.海禁令"寸板不许下海":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上的需要,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

明朝政府的海禁令,不仅造成了倭寇之祸,也使明朝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试想如果倭寇事件能够演变为一场民间争取自由贸易的成功活动,那么也许中国的命运,甚至亚洲的命运都会发生改变,然而,这一场“出轨”行为还是被中国封建社会巨大的惯性拉回到了“正轨”上,明朝顺着“正轨”走向灭亡,中国也沿着“正轨”慢慢走向深渊

第三、加强君主专制。

在官员俸禄的设定方面也有不合理的现象,根据《大明律》规定,凡是贪污50两以上的官员就会被执行死刑。那么明朝当时官员的俸禄是多少呢?根据历史记载,明朝一个地方正七品的县官。年俸禄也只不过90石大米,折合现在的计量大约是6372公斤。更要命的是,这些俸禄并不是全部都到官员的手中,有40%的大米会被折算成其他的东西,发放到官员手中。因此当时的很多低级官员很难以俸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高级的官员,也几乎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应该有的生活水准。

加上在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社会风气也逐渐奢靡,官员们所需的花销就更大了,所以这个工资系统的设计无异于*迫当时的朝廷官员去贪污*。

明朝对于官员贪污的打击力度是很大的,众所周知的“洪武三大案”全是因为贪污导致的,在这三桩案件发生时,朝堂中将近一半的官员都被牵连杀头了。对于其他的小案件,朱元璋的惩罚力度也是很强的,甚至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朝廷中的官员,纷纷不敢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大明朝的朝廷办事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维持皇权,朱元璋规定明朝宗室不得当官,不得经商。为了养活这些人,每年明朝的财政要花一大半的钱在宗室身上。明朝初期,皇室成员较少,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到了嘉靖时期,东南战局都因此受影响。

朱元璋在对人民分类时并没有对商人进行分类,因此在征收税费时就没有商税,而明朝时期,小农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整个国家80%的财富都集中于商人手中,但是朝廷却要靠另外20%的农民士兵去养活,显然这最终会导致农民不堪重负,最后爆发起义。

对于士兵,在当时也存在一定的歧视,或许是为了避免兵权旁落他人,朱元璋规定一人当兵那么他之后三代都不得参加科考。明朝初期,开疆扩土,战争还比较多,很多人都可以以此为门路。之后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科举一种方式,但是朱元璋又不允许士兵后代参加科考,这就导致参军人数极其稀少,只有那些军户出身的人才会去当兵,而这些人没有经过选拔,有些甚至都不会武功。这也导致之后嘉靖时期,倭寇以几十个人的兵力就歼灭了上千上万的明军。

在教育方面,朱元璋不满意孟子的“民本思想”,把孟子的学说从整个儒学体系中删除,把儒学作为控制人心的工具。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义”,没有了这一思想选拔出的官员,都是一些贪赃枉法之人,就算有部分像海瑞一样清廉的大臣,最终也抵不过整个官场的堕落。

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在宋朝灭亡时数10万书生以死殉国,到了明朝灭亡时,朝廷命官主动打开城门,将李自成迎进城中。

追溯原因,还是明朝对于读书人的态度,朱元璋的滥杀功臣,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最终只剩下了一个汤和和耿炳忠,加上之后的当时的“洪武三大案”更是让全国的读书人都寒了心,在他们看来,连朝廷中建功立业的功臣都可以随意打杀,更不要说他们这些还未经过科考的读书人。显然整个明朝的统治并不得人心。

在对外发展上,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落后西方几百年的根源,因为这一政策,明朝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之后又错过了两次工业*。

如果再简单点说,朱元璋给明朝定下的是封闭保守的基调。这是因为朱元璋小农的出身导致其缺乏战略眼光,认为元朝因为宽仁而灭亡,因为蒙古大汗不受汉儒思想*,更多的采用的是实用主义,经济上鼓励工商业以及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又将权力过度下放,对民间也缺乏控制力度,甚至把死刑都废除了,最后元朝灭亡。

朱元璋认为,元朝就是这么玩完的,其实朱元璋也没错,因为元朝在其统一区夏之前就接触了中亚、东欧的文明,因为元朝并不像汉儒那样排斥工商业,因为工商业能通过商品交换带来财富增值;同时元朝也把中亚的社区自治制度学了过去,命令老百姓五十户为一社,选举一人当社长,社长代表全社跟官府打交道。

这就造成了政府过度缺位,以至于弊端丛生,我并不是说社区自治制度不好,而是这种制度到了中国水土不服,因为中国没有自治制度的基础,中国向来都是人治,自治只有在契约社会才可以发展壮大。最后的结果就是这种自治没有调动起老百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反倒成为很多为富不仁的人以权谋私的工具;而且由于政府过度缺位也给邪教创造了生存空间,元末的天灾因为元朝过度放权而导致元朝赈灾不利,最后酿成邪教叛乱,进而天下大乱。

白莲教自出现以来就成为邪教,因为哪个王朝都造反,直到建国后白莲教这个毒瘤才被彻底消灭

言归正传,朱元璋因为其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其走上了一个极端,也就是极端内敛。可以说朱元璋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总结的没错,但是治国时候用错了。因为元朝是古典中国最接近于工商业文明的时期,又被朱元璋一棒子打回农业文明,说不好听的,这叫降维打击。

这个降维成果如何呢?首先是每个人都被户籍制度钉在了土地上,从动物变成了植物;而且户籍制度把老百姓用职业进行*,后代也不许脱籍,最终导致了社会阶级固化,军人、工匠不仅丧失了劳动积极性,更丧失了创造的积极性;打击工商业完成了明朝商品经济萎缩,宋元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也在明朝断绝:与此同时,由于君主*空前加强,在文化方面明朝也堪称退步,数学、天文学全面倒退,还玩出个比理学还极端的新学,更别提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了。

而且,从元朝和明朝西方的记录当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二,明朝时期,西班牙传教士拉达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笔下的明朝,根本就找不到马可波罗对元朝的溢美之词,通篇都是写明朝如何愚昧、落后,还说五千名欧洲军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征服他们想要征服的地区。而鲁日满写的《鞑靼战纪》则更是诛心,通篇都是对明朝的嘲讽,甚至在写到满洲入关的时候都能给人一种活该的感觉。

所以,明朝最后的结局在朱元璋就已经给定了下来,只不过明朝的地缘环境实在是太好,所以客观上又让明朝得以续了两百多年。

四、八股文科举制度:

八股文的*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考生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严重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吧!这就是明朝的读书人!

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如果晚明能出一批像曾国藩,左宗棠这些经世济用的人才,也不至于崇祯皇帝临死还喊“诸臣误我!”了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土地兼并,财政崩溃,气候变冷。

其中土地兼并、财政崩溃与朱元璋的祖宗之法有关。与土地兼并相关的祖宗之法有:分封藩王和优待文士。与财政崩溃相关的祖宗之法有:税制和海禁。

一、土地兼并

1、分封藩王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之后为了稳固统治,设立分封藩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藩王可以合法拥有大量的免税土地,而且国家还要给藩王及其子孙按人头放俸禄。

朱元璋就规定凡是他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全部都不用工作,由国家财政养活。

朝廷必须为人口不断膨胀的宗室人员的生活起居买单,极大消耗了国家财政,以至于晚明时,朝廷无力支付这些钱款,这些整日无所适事的宗室们一部分甚至沦落为乞丐。

到明朝末年,总计有33个藩王,这些藩王不但拥有皇帝给予他们的大量土地,他们自己还大肆兼并封地周边的土地。比如在山西,藩王几乎兼并了省内所有的良田,在河南,藩王兼并了省内过半的土地。

藩王拥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免税,地方政府为了按规定完成税收任务,就只能多征小民的税,而大量的小民因过重的赋税而破产,破产以后,他们的土地往往又会被藩王兼并,这一恶性循环导致藩王的土地越来越多,而小民的赋税越来越重。而压榨小民收上来的税赋,还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给藩王及其子孙发俸禄。比如在嘉靖年间,这项支出就占国家总税收的37%。

这个制度最终导致,藩王土地越来越多,小民的赋税越来越重,而国家税收却越来越少。

明末驻守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李自成攻陷洛阳后,看着这个哭喊饶命的肥王爷,让手下人把他绑起来,剥光洗净,又从后花园弄来几头梅花鹿宰杀,与福王同在一条巨锅里共煮,名为“福禄宴”,供将士们共享。

如果不是宗藩制度,养出这么多的废物,福王又何至于此呢?

2、优待文士

朱元璋为了贫民百姓能够读的起书,设立制度规定考中秀才可以免除两个人的劳役,考中举人和进士可以免除名下田产的赋税。这个制度给土地兼并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比如村里有人考中了举人,由于举人名下的田产可以免税,村民就会把自家的土地转到举人的名下,以达到逃税的目的。村民少交了税,举人平白多了大量的田产,国家少了大量的税收,村民和举人双赢,只有国家最受伤。

明代首辅徐阶画像

这种逃税的方式,在明代被称为“投献”。明代“投献”非常普遍,就连内阁首辅都大量的接收投献,比如嘉靖朝的首辅徐阶就靠“投献”拥有超过40万亩的土地。

二、财政崩溃

1、税制

朱元璋想让民众都固定在自己的居所内,不准迁移,自产自足,不需要交易,如果必须要交易最好以物易物,不要用钱,而且国家税收也不要钱,只要各家的产出 - 农民交粮,工匠就交自家打造的物品。在这个体系下,他认为民众只需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不需要商人互通有无。因此他在设计税收制度的时候,就对商税不重视,导致商税处于免征的状态。

 

▲在士绅的鼓动和地方官的默许下,发生的苏州织户暴力抗税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越来越繁盛,而当国家的税收因为土地兼并大量减少时,皇帝就想征收商税以弥补税收的不足,但这时征收商税就会遭受强大的阻力。比如万历在征商税以及开征新税时,不但被朝中大臣强烈抵制,还在地方上造成了大量的抗税*件。万历一死,他征收的商税和其他新税就都被废除了。

国家在税收减少的时,不能开辟新税源,就只能加征土地税,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海禁

朱元璋出于防备倭患的考虑,禁止百姓下海和海外贸易,但是禁令并不严,民间海外贸易盛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国家不允许下海贸易,自然就不会征税,那么民间兴盛的海外贸易就不能为国家带来税收。后世皇帝一度想开海禁,但海商担心开海禁以后就要被征税,因此他们重金贿赂通朝廷重臣,让他们以倭患为借口强烈反对开海禁。

▲在明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朝虽然通过海外贸易赚回了大量的白银(欧洲人在美洲开采的绝大多部分白银都流入了中国),但是国家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收入。就这样,明朝错失了大笔的税收。

综上,朱元璋制定的祖宗之法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其后世子孙并没有能力和魄力对之革新,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

有人说大明朝276年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朱元璋。

这句话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成立的,有明一朝,大明朝的法律法规没有怎么修改过。

为什么呢?

因为改不动,朱元璋以他的雄才大略架设的权力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来的人谁也经不起折腾。

谁敢动,就是以天下人为敌!

大明朝最厉害也是最有能力的“改革家”张居正死后还被清算呢!可见有些力量的根深蒂固。

大明朝在朱元璋的治下,皇权前所未有的大和集中,但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结构确是各方互相平衡制约,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一点很重要,文臣武将们只有互相为敌,互相监督的份,任何一支力量看着起来了,马上有其他力量弄死他,东林党结朋党够大够强了吧,皇权随便放一个奴才太监也可以灭了他们。

还有内阁的首辅,次辅以及大学生们,比如徐阶呀,严嵩呀,申时行,夏言,杨廷和,李东阳等等人等,看着威风凛凛,满朝文武就他们话多,蹦来跳去的,其实不管用!

他们只有议事权,既没有行政权(在吏部),也没有财政权(在户部),还没有军事权(在兵部)。最重要的他们还没有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

至于六部呢?只有干活的命,干不好是不行的,消极怠工有锦衣卫弄你,锦衣卫呢!又没有啥*地位,就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下九流。

至于武将,咦,朱元璋之后的明朝领兵的都是文臣,武将的地位连锦衣卫也不如,永远也成不了其后,因为武将只有上阵拼命的权力,没有领兵权。

所以说,一切权力都归皇帝,稳的很。

在大明朝做一个皇帝很容易,再笨的人也会做大明朝皇帝,也不怕大权旁落。

有明一朝,那些文武百官被打烂了*也没有一个造反的。

那么,既然设计的那么稳!为啥大明还是灭亡了呢?

其实那里稳了,一点也不稳,朱元璋拨弄人事能力虽然非凡,可是他没有袁隆平的水平呀!他如果有袁隆平的水平,或者有寻找袁隆平的水平,那才是真的稳。

大明朝灭亡和朱元璋没有关系,和朱元璋的“祖宗之法”也没有关系。

历史规律就是如此,每一个朝代之所以开始能把土地问题解决好,只是因为原来杀人够多而已,地均人少导致人人有地种,这个很重要,然后兴盛个几十一百年,后来土地兼并,人口繁多,无地无食的人太多了,于是就不稳了。

除了找出袁隆平这种人谁也没有好办法。

同样的问题是否可问?汉朝的灭亡和刘邦的祖宗之法关系大吗,唐朝的灭亡和李渊关系大吗,宋朝清朝的灭亡是不是根源于赵匡胤和努尔哈赤?

是不是感觉很荒唐?那为什么明朝的灭亡要怪罪于开创接近三百年大一统王朝的朱元璋。

要知道,某伟人可是说过一句话: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而且每代人面对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要让朱元璋为将近三百年后的明朝灭亡负责。大家的良心不会痛吗?

而且,朱元璋的所谓祖宗家法,被改了的还少吗,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明朝是宦官权力最大的朝代之一,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的出现怕是怪不到朱元璋头上。

朱元璋《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不得立宰相,明朝后期张居正说太祖说的对。我非相乃摄也。

朱元璋要求亲王点兵,为国守卫边疆,如果君王被大臣控制,亲王可以帅兵靖难。结果尸骨未寒,他的孙子就和儿子大打出手。儿子胜利后把亲王当猪养。

朱元璋定不征之国,结果儿子上位马上就把安南拿下了,虽然最后又失败撤回。

所以发现没有,所谓祖宗之法就是一个伪命题。各位,一代人只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还要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加到朱元璋的头上吗?

二、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表面来看,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明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因此造成了社会紊乱。在明朝后期,朝政混乱,官员贪污,由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百姓所担负的税费过重,加上气候变冷影响造成了农业减产,进而引起了全国性饥荒,百姓不堪重负,发起了多起农民起义运动。

三、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明朝所建立的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不同于之前的朝代,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国家六部由皇帝一人统治,内阁的设立更是将行政权、军权、监察权集于一体。这种庞大的官僚体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负担重。

阶级性明显,统一来看明朝将整个社会分成了两个阶层,分别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统治阶层代表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而被统治阶层则是广大老百姓,因为明朝的俸禄设置,推动了统治阶层贪污*剥削百姓,这严重阻碍了整个时代的发展。

总结:

一个朝代的灭亡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能将其怪罪于某一个皇帝的身上。朱元璋在明朝建国初期也是想打造一个清明廉洁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加大了对官员的惩罚力度,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约束制度,这显然是他失败的原因。虽然他所实行的各种措施影响了明朝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当然有重大关系!作为开国皇帝,他所创建的“祖宗之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明朝灭亡的方式。

朱元璋建立理想化的制度,依靠他马上天子的旺盛精力和*的*手段使得制度得以实现。这些粗陋的制度忽视了复杂的现实状况,与现实脱离,最终背离了其制定者最初的理想。

朱元璋的子孙和臣子们紧守祖宗之法,对巨大的问题只做些细节上的修补,但修补将制度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更将进一步地恶化危机,导致整个明朝死气沉沉,问题和矛盾更加恶化!

这个怎么说呢?祖宗之法这个东西其实到后面呢很多在制度中都被当做了借口来使用,或者是推卸责任,曲解了朱元璋的本意。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祖宗之法也还是有着约束作用的。所以正反两面,这个就不好去评价了。

约束力

跳过明朝后代的一步一步的沦落,实际上单纯的就朱元璋的政策来说,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其实已经做的很好了,他们可以说创立了许多东西,也继承了前面的许多东西,也废除了许多东西,总得来说其实也就是经验加实际情况。

但是就一个朝代来说,制度的完善或者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出来,最终都会呈现出亮膜按下去,尤其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以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代一直发展的资本主义,到了今天,我们再去看这些东西,确实是有着不少的漏洞。

但是其约束力还是很有效的,就明朝而言,新建一个制度真的十分困难,而完善却很简单,但是却也容易积重难返。

后世之力

可以说明朝的党争情况十分严重,但是就祖宗之法来说,朱元璋会让他们党争吗?可以想象,朱元璋肯定是希望大明朝永久的传承,所以朱元璋肯定是在避免着这些东西。

还有就是当局者迷和眼界的问题了。毕竟身在此山中,确实会有些云深不知处的意思。还有就是即使眼光超前,到底又能往后多看多少年呢?后世都皇帝,更是应该审时度势,即使的改进政策,往往这个时候,祖宗之法即是约束也是借口,很难去权衡了。

所以后世的事情往往就是后世的事情。前一代多做了多少,那是在为后代积累,但是如果自己的事情没有最好,推给前人,绝对是不负责任的。

有关系,但不怪朱元璋

说实话,如果单单从对明朝灭亡的影响来说,朱元璋订立的很多祖宗之法,对于明朝后期都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比如海禁与军户制度。

前者纷纷扰扰,屡开屡禁,甚至可以说是倭寇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者造成明朝中后期,卫所兵战斗力低下。

但这能怪朱元璋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朱元璋规定的祖宗之法,相当的多,而其中很多的祖宗之法,是对国家有利,但并没有被严格执行的。

同样举两个例子:

严厉肃贪,朱元璋对贪官的态度,都知道,剥皮充草,而后期明朝极大的放宽了肃贪力度,贪腐横行是明朝最终灭亡的一个主要条件;

太监干政,朱元璋曾经规定太监言政者杀,然而都知道,明朝是太监干政最重的朝代之一,文官和太监的斗争,几乎贯穿整个大明;

同样是朱元璋的祖宗之法,有的被后来的皇帝修改了,有的被一直执行了下去,被修改了好的办法,不算朱元璋的功劳,被执行的坏的办法,过错就算在朱元璋头上,这明显的不公平。从后边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祖宗之法可以修改,所以明朝灭亡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后边的皇帝上,而不在朱元璋身上。

这个肯定不是成立的,明朝后世皇帝遵守朱元璋的皇家祖训,也是选择性,并不是一味执行。

崇祯皇帝亡国,很大原因在于明朝末年的*,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大量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满清的崛起,加上明末党争,综合起来亡国的。

这类问题讨论过很多遍了。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根源在土地兼并问题。其他政策只是在推动或延缓这个过程。

朱元璋将家族子嗣分封到地方厚养,是避免他们在中央内耗,被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挑拨,造成朝政*。但是也因此造就了很多地方特权豪强地主,他们是推动明朝土地兼并速度的主力。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前期是利大于弊,后期则是弊大于利。而后期的问题应该是后人不知变通造成的。

明朝的灭亡与朱元璋的禁商是否有关联。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答:1、明末天气处于小冰河时期、不是干旱就是水灾!2、政府的政策的错误、比如朱元璋的军户制、还有户籍制度:士农工商!士人、皇亲勋贵都不纳税、税收只有强加于农民、国家税收很不完善、所谓的藏富于民、皇帝要收税、那些士人勋贵道貌岸然的说什么与民争利!还有后来的海禁!3、明末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严重、流民无数,流寇造反!4、朝廷党争严重、官员只知道争权夺利、不顾民众死活!5、由于满清建奴的入侵、流寇多年的造反、最终耗尽那大明的最后一丝精力、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明朝的衰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明朝不断堆积下来的弊端!

明朝灭亡和禁商当然有很大关系,东林党的后面就是江南士族还有一群商人还有晋商。想开海禁或者收税,大臣们就说皇帝与民争利。

明朝灭亡跟禁商禁海有很大关系。当时全球都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要发展必须要有财富积累和势力扩张。西班牙荷兰就是利用海盗带动了本国整体势力。明朝廷禁海,使得势力扩张和资本积累都停止了。没有新动力,最终导致公务员扩大,弄钱靠管员贪污,贪污带动疯狂的搜刮民间财富,百姓挨饿,农民起义,*,亡国。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明朝的禁商,与明朝的灭亡 ,并无太大的关系 ,但是明初有一富甲一方的商人沈万三 ,其财富达到富可敌国的境地,作为统治者的朱元璋在长期的征战中物资与人力的极大消耗,使得明初的*、经济、等等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为商人的沈万三竟主动提出犒赏三军,条件是 允许出关;就是允许可以海上贸易,朱元璋甚感诧异,一个统治者的军队竟需要商人来犒赏,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一怒之下,借故杀了沈万三,并把他那富可敌国的财富充做国库,不仅解决了沈万三,还解决了军队物资的急需,更有缓解当时百姓与政府的矛盾,从根本上掌握住了民心,是他的明朝建国之后没有太多的反对者,基于此,建国后对开国元勋诸如刘伯温等展开血腥的清洗。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海倭甚是猖獗,朱元璋出与安全的考虑,闭关锁国。但也因为此错过了工业*的波及,是的明朝开始拉大了与外国的差距。

我认为没有直接关联。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国家,自秦以来一直都是重农抑商的,这与中国的经济体系有很大关系,当然与朱元璋本人对商人的偏见也有关系。但其实明朝的商业是很发达的,特别是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经济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历史证明,中国的文明往往敌不过蛮夷,宋王朝时期的资本主义商业如此发达,毁于北狄,明朝也同样,发达的经济,也毁于满清。当然之前过度的*内耗,和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国援朝抗倭,消耗了很大的国力也有关系。所以,朱元璋的禁商与明朝的灭亡没有直接关系。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