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的申报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河北方面有三家高校将更名,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将对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申请转设为河北工业学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升格为河北航空学院、唐山学院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申报事项进行实地考察。
虽然而今大学改名很平常,招致非议也难免,比如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惹怒四川大学校友,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惹西南医院大怒,一度三块牌匾混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欲改名为浙江医学院 被浙江大学校友反对降格为杭州医学院。网上就流行很多大学改名的段子。可是,这次唐山学院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恐怕要炸锅。不仅西南交通大学要对唐山学院改名“唐山交通学院”表示强烈不满,唐山人也“不服”,很多不相干的人都要表示“不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唐山人指出唐山学院办大学,办特色大学,重大事件和西南交大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唐山人,我第一个拍手叫好。但是,excuse me?与西南交大息息相关,专业中有十个与交通有直接关系就可以将“交通”二字,堂而皇之放到“唐山”之后,放到校名里吗?不知道贵学院理解不理解“交通”二字的含义?
唐山学院的历史沿革
人们强烈质疑,唐山学院改校名,为什么要扯上“交通”二字?而唐山学院一扯上“交通”二字,就扯出了历史,一扯出历史,唐山学院更名就要炸锅。
如果说唐山学院和“交通”和西南交通大学有什么关系,大概就以以下两点为主要关联点:
1.唐山市工业夜大学,校址建在唐山铁道学院内。
2.一九八五年九月,西南交通大学为智力支援唐山,成立了西南交大唐山分校,分校成立后也加入了联合办学的行列。如今西南交大唐山分校已经查不到太多资料,但图中一句“西南交大唐山分院1985年9月建立”,意味深长。西南交通大学始于1896年,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可见,2002年,三校区里并不包括“唐山分校”。
所以这就相当于,我在你家住了几晚,你送我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我就可以改成你的名字了,典型欺世盗名,无耻+不要脸啊。
按照唐山学院的杨志安院长的说法,唐山交通学院中的“交通”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交通”取“天地交而万物通”之义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之意,看来英文该翻译成“Traffic”喽?
傍“交通大学”的不要脸典型:重庆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然而,你们既然这么改名,也必然会把“交通”翻译成“Jiaotong”,而且还会使用蹩脚的毛体。就跟重庆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之类傍品牌的一样不要脸。中国名牌大学校名的政治逻辑 展现独特文化内涵
盗用校名 连文化都要抢去……
“竢实扬华”是1916年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的一方奖励给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匾额上的题字
西南交大的地标性建筑:竢实扬华墙
1916年,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学生成绩展览评比,参展的高等学校共71所,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将1915届毕业生王节尧、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的考试试卷及论文送展,得94分,为最高分,名列第一。依据当时教育部拟定的奖励办法,90分以上者列为头等,给予优秀奖状,并且第一名由教育部发给匾额,因而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了"竢实扬华"匾额一方奖励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该匾额现仍保存于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西南(唐山)交大精神中的"竢实扬华"即是由此而来。
在交大毕业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交大学子,只要问他是否知道“竢”字怎么读。“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作为交大精神鼓励着一代代交大学子奋发向上。而“竢实扬华奖章”作为交大人的最高荣誉也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交大人向其踏步前行。
“竢实扬华”一词从字面语义来看:“竢”为等待之意,“实”有“果实”、“坚实”、“真实”、“务实”等意,“扬”则有“高举”、“显扬”、“传播”、“称颂”等意,“华”首先指“中华”,同时也有“花”、“光彩”、“光华”等意。整个句子联起来可做多种理解:一是把“竢实”作为“等待果实成熟”理解,比喻大学的人才培养。“扬华”则指“扬我中华”或“振兴中华”,可以理解为“培养人才,扬我中华”或“培养人才,振兴中华”,基本讲的是育人兴国;二是把“实”作为“坚实”“充实”“务实”“真实”理解,则是强调果实的质量,比喻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扬我中华。三是把“扬华”理解为“光辉”、“光彩”,则有“把人才培养好,显露光彩”之义。我校“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包含有四种内涵:首先是“爱国至上、振兴中华”;其次是“严谨严格、求真务实”;再次是“爱校如家、敬业奉献”;最后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
正是因为“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一代代交大人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西南交大历经风雨沧桑后,仍然熠熠生辉,书写着巍巍学府的百年传奇。
唐山学院竟然连“竢实扬华”都直接盗用了
而唐山学院1956年成立,交大先辈用实力挣回“竢实扬华”的时候,请问贵学院在哪里?所以请问您有什么权利聆听“竢实扬华”这神圣的四个字,混淆视听?
“唐山交通大学”这六个字,怀有多少海内外交大师生校友的崇敬和敬畏?
西南交通大学在120年的建校历程中,有66年是在唐山度过的,人们习惯地把该校称为唐山交通大学,学校与唐山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如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的符号仍能随处可见。校徽上依旧有篆文“唐山1896”的字样,和挺拔的松树、测量仪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校歌里唱着“翳唐山,灵秀钟……”;犀浦校区南门,是一座设计独特、颇具欧式风格的穹形门,门楣的正面是毛体的校名——“交通大学”(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中国高校校名一览),门楣的后面写有“唐山路矿学堂”字样,这是2004年4月15日,唐山市委、市政府为学校110年校庆捐建的一座校门,两个校名,这应该是全国千余所高校中所绝无仅有的;在九里、犀浦两个校区,都各自有一段承唐路,当然是承接唐山的意思;学校虽然搬离了唐山,但西南交通大学依旧和凤凰城唐山枝叶相交,不可分离。还有犀浦校区的唐山钟……
特别是按照唐山学院的计划,此次更名还具有“远大目标”,先更名“唐山交通学院”,更谋求“唐山交通大学”,如此,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将往哪里搁?
1921年交通大学合组成立,唐山学校兴建此标志性大门,叶恭绰校长亲题校名。
西南交大的“唐山情怀”
西南交大在唐山的峥嵘岁月还要追溯到1905年。
官方资料显示,西南交大创建于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被迫停办。
直至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更名为唐山铁路学堂,也拉开了西南交大在唐山的历史沿革。
在清政府向国民政府更替的过程中,该校还几度更名,直至1928年2月,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
西南交大以“唐山交通大学”的名号出现仅有数月,但是却成为了西南交大的历史名片
然而,同年6月,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这意味着,西南交大以“唐山交通大学”的名号出现仅有数月。
“不管存在多久,都是值得怀念珍视的。”西南交大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唐山交通大学”这六个字,有“唐山”,也有“交通大学”,代表着西南交大的过去,也指向未来,更是一种传承。
据官方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又数度更名,并于1964年9月迁至四川峨眉。在此之前,该校仅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6年8月前的这段时期,因抗日战争被迫西迁至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其余时间均以唐山为根据地办学。
1972年因三线建设需要内迁峨眉,该校正式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西南交大与唐山学院
这场更名风波的另一个争议,在于西南交大学生对唐山学院校史的疑惑。
将两校历史上的一段交集打比方称为:“我在你家住了几晚,你送我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我就可以改成你的名字了。”
据唐山学院官网资料显示,该校于1956年建校,其前身为唐山市工业夜大学,校址就建在西南交大前身、当时的唐山铁道学院内。
同年9月,经原国家高教部批准,该校正式命名为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由唐山市人民政府主管,唐山铁道学院代管。
此后,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与唐山职业大学实行联合办学。1985年9月,西南交大为智力支援唐山,成立了西南交大唐山分校,也加入了联合办学的行列,遂形成了“三校一体”的联合办学体制。
2002年,这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本科层次的普通本科学校,唐山学院之名就此诞生。
唐山学院官网在资料中也明确,自1996年学校与西南交大开始联办本科专业以来,先后培养了数届毕业生,西南交大专家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在唐山市政府的支持下,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以下简称“唐山研究院”)于2010年3月18日正式注册,并依托唐山学院提供的办公、教学场地投入运转。
官方资料显示,唐山研究院作为西南交大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是在《唐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由西南交大与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开发区共同设立。它为唐山市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提供了科技、人才、教学等的支持。
直至今日,在唐山研究院官网的显著位置上,依然写着“西南(唐山)交通大学”的字样。
上述西南交大的知情人士表示,“我们一直理解并支持唐山学院发展壮大,但个人认为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不合适,我认为会有更好的方式。”
“‘唐山交通大学’是西南交大倍加珍惜的历史名片。”该知情人士说。
西安交大微博声援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西南交大学生的声讨已此起彼伏。
1月24日晚,西南交大官方微博公开隐晦地发声称,“历史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就是事实。有的人选择铭记,有的人选择视而不见,有的人更甚,选择抹杀。”
西南交大官方微博截图
这条微博立即聚集了数百条点赞、评论及转发,评论内容多涉及抗议唐山学院更名。
1月25日,西南交大微博再次发声称,“交大易名多次,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一代交大人的心血与记忆。尤其‘唐山交通大学’这个名字已成为校友心中共同认可的永远的校名,怀有无数海内外交大师生、校友的崇敬与敬畏。”
西南交大官方微博截图
该微博部分内容如下:
“竢实扬华”是西南交大的最高荣誉和独有的交大精神,不容他人亵渎。交大易名多次,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一代交大人的心血与记忆。尤其“唐山交通大学”这个名字已成为校友心中共同认可的永远的校名,怀有无数海内外交大师生、校友的崇敬与敬畏。
此条微博随后得到了兄弟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官方微博的评论和转发,西安交大微博评论称,“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行”。
西南交大唐山校友会的一名负责人1月26日告诉澎湃新闻,“就目前的这一情况,我们也收到了不少校友的意见和反馈,我们会详细地收集起来,到时候将提交给校友总会。”
上述西南交大知情人士对各方的声援也作出了回应。他表示,“感谢师生校友和西安兄弟,我觉得这种关心关爱是西南交大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面对网络质疑,唐山学院党委书记刘学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大家有不同呼声,理解不太一致。唐山学院校方也在等待教育部的审批,目前不便对舆论争议做出回应,“等过一段时间”。
66年的光阴里,无数的栋梁之才聚集在唐山交通大学,令人尊敬的“五老四少”、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茅以升、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大地测量与地球地理学家方俊、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太多太多……单凭唐山学院一纸文件,美其名曰建大学,凭借唐山地域优势,就想占据“唐山交通大学”这个响当当的称号?百年之后,若后人提到唐山交大,人们记起的是一个二本院校,而不是始于1896年,轨道交通学科居于全国前列的西南交大,如何不让每个交大人蒙羞?凭借改校名混淆视听,你记得竢实扬华,你怎么不记得“双严”的踏实严谨?从交大120周年校庆前,由河北校友会牵头拍摄《竢实扬华之唐山时代》纪录片,不无道理,为的就是激励交大人,铭记历史,奋勇向前,更是为了给投机分子一个警示。
河北人一说起自己省的大学,往往要来气。一来,河北旁边的京津,那是一堆的好大学,而相邻的河北,却没有一所叫得响的好大学,河北那所好一点的大学是河北工业大学,偏偏还办在天津的地界上。
可是,河北不能说是与好大学无缘的。唐山就办过好大学。因此,唐山学院,先折中改名为“唐山交通学院”,进而要谋求更名“唐山交通大学”。
“唐山交通大学”属于“西南交通大学”
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追溯历史渊源,就可以追到“唐山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在120年的建校历程中,有66年是在唐山度过的,人们习惯地把我校称为唐山交通大学,学校与唐山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交大先后历经18次迁徙、18次更名,“虽屡有变更,但‘唐山交通大学’已成为校友心中共同认可的永远的校名。”西南交通大学唐山校友会会长苏伟的一句话,概括出了这所著名学府与唐山的特殊渊源。
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徽上,还是沿用原唐山交通大学的校微,只不过中间加了一行“西南交通大学”的字样,校徽上将“唐山”二字置于其间。
西南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碑
大陆五所交大的饮水思源碑
说起“交通大学”,有“五校一家”之说。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这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这五所交通大学,都与“唐山交通大学”有渊源关系。
唐山交通大学曾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大学的。她的实力如何?从东方康内尔这个名字可见一斑,兰州交大赫赫有名,被美国认可谓中国质量最好的13所大学之一,竟然只是唐山交大的兰州分校!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还是源自唐山交大。各个院系,被拆成十多块,支援清华大学、天大、中国地质大学、河海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剩下的部分搬到四川,变成西南交大,竟然还是极其厉害的重点大学,可以想象当初其实力又是何等强大?
唐山交大,早期被称为唐山路矿学堂,后来还叫过唐山铁道学院,但影响最深远,最为响亮的名字还是唐山交大。辛亥革命后,归交通部直辖,是交通大学的一部分,包含第二交通大学和第三交通大学,第一交通大学即老上海交大。
唯独唐山学院,与“唐山交通大学”扯不上什么关系,除了使用了原唐山交通大学的校址外。
在“交通系”五校师生看来,唐山学院意欲改名“唐山交通大学”,硬生生要塞进“交通”二字,就是“欺世盗名”之举。
唐山学院想要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就是势所必然。
名单公示了就能改名成功?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规定和审批程序要求,拟设置的本科学校(包括更名、转设等)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教育部先进行考察前公示,再委托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召开评议会议进行评议,根据专家考察评议意见,依法依规进行审批。
唐山学院拟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目前正处于考察前公示环节,公示结束后,将按照程序进入专家考察评议环节。
这位负责人强调,对于近期网上出现的反映唐山学院更名涉嫌校名侵权的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并将在委托专家考察和评议等审批环节,结合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层次类型、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对拟使用名称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核,确保其使用名实相符的名称,妥善保护相关高校的合法权益。
回顾:近几年高校热衷更名
根据教育部网站提供的数据,2012-2017年间,中国有超过200所更换了校名(专题:中国大学改名大全),其中2012年正式批准的有30所,2013年共有51所,2014年共有36所,2015年共有72所,2017年列入专家考察的高校共有46所。
这些高校更名的标准路线分为三类:一是逐级升格:职业学院改为学院,学院再改为大学;二是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脱钩或更名;三是地域命名的扩大:原本由城市命名的大学改为省字头,省字头再改为方位命名。
据统计,近五年全国有几十所学院“升格”为大学。2017年申请更名的46所高校,大多也是此类情况,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等。
有专家表示,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其校名变动的幅度差异也很大。各类高校中“985工程”高校校名稳定性最高,老校名绝大多数都存活了下来。“211工程”院校其次,一般院校校名变动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985”、“211”高校的校名本身已成为良好品牌,多数高校早已驰名海内外,高校进入平稳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轻易变更校名。
一般院校有更名诉求,是由于这类院校尚处于成长中。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诸多院校因“专升本”、“学院”升格“大学”校名发生变化;一些院校随着办学思路的变化,校名也发生了改变。
近几年,随着高校更名的增加,因高校更名印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最有名的例子要属“川医”事件。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在与四川大学持续了长达半年的校名之争后,2016年1月17日,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改,新校名:“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挂上。另外,河南许昌学院申请更名河南理工学院、山东滨州学院申请更名山东航空学院也因为类似问题引发过不小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