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孩子们放假没,加上要过年了!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却来势汹汹,从武汉开始已蔓延全国好几个省市。疫情发生后,牵动社会各界的人心。
新型冠状病毒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参照流感的防控方法,勤洗手,脏手不要摸鼻子、眼睛;人群密集的地方、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能不去就不去,减少感染风险。
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随着检测工作展开,预计后续新增病例还可能继续增加,但病毒传染力不强,整体疫情仍可防可控。
但毕竟春运已经开始,而小孩子抵抗力又低。就算没有这次的新型肺炎,每年冬季患普通肺炎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家长们仍然很有必要去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以及肺炎症状判断常识,春节人流流动高峰,预防传染,很有必要!
01
什么是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冠状病毒
02
人感染冠状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感染症状取决于病毒种类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态,北京地坛医院的专家经过分析指出本次疫情的病例特点是:目前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
临床上的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会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03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04
新型冠状病毒有疫苗吗?
新发现的病毒,从疫苗研发到量产要数年的时间。而新型冠状病毒发现到现在仅仅几个月,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疫苗。
05
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孩子?
虽然目前的证据表明病毒的传播性有限,但春运、春节期间,大家免不了要去人群聚集的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人流众多的场所,保护好自己及孩子很有必要。
(1)勤洗手
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
孩子们洗手会不太认真,家长们要记得让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搓手不少于 20 秒进行清洗。
如果带孩子出门在外不方便找到清水和肥皂,那么可以使用含有 70~80% 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以下情况,都建议大人和孩子洗手:
● 外出回家;
● 咳嗽或打喷嚏后;
● 触摸口、鼻、眼之前;
● 用餐前;
● 处理生鲜食材之前和之后;
● 上厕所后;
● 接触过动物、动物粪便之后。
(2)合理佩戴口罩
建议少去或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流感症状的患者。
如果一定要去,合理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口罩最好可以选择N95的口罩,如果买不到也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
注意!普通口罩没有效果!一定要医用外科口罩!
普通口罩只会标注“YZB”。
而医用外科口罩标有“YY 0469-2011”。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1、为更好地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在佩戴口罩时尽量收紧口罩的松紧带,压紧鼻两侧的铝片,以减少四周的泄漏,且最好缓慢呼吸。
2、佩戴的时间要适宜。医用无纺布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8h,遇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换: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毁坏;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病患接触、有异味。
3、佩戴后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各种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
4、废弃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一般环境下用过的口罩要放入垃圾箱,污染环境用过的口罩要按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不要让孩子接触野生动物
尽量避免孩子接触野生动物或其粪便,更不要让孩子吃野味,并确保食物煮熟透了再食用。
(4)注意个人卫生
在室内,务必确保空气保持流通状态。并告诉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直接用手捂住口鼻,正确做法是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
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洗双手。
(5) 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诊
如果孩子和大人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诊:
● 咳嗽,咳痰;
● 发热(体温 > 38℃);
● 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 深呼吸时感到疼痛;
● 心跳加快;
● 感冒或流感好转后,突然病情恶化;
● 打寒战。
06
孩子得了肺炎,症状如何判断?
防护手段当然无法做到万无一失。那,万一孩子得了肺炎呢?
很多家长对肺炎的理解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得了肺炎一定会有咳嗽、气喘等症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1)不是所有的肺炎都咳嗽、都发烧
初期的时候仅仅只是呕吐或者精神不佳,不会表现出咳嗽或者发烧等症状,但到了医院就确诊为肺炎。
所以,不一定所有的肺炎,都是咳嗽的;不一定所有的肺炎,都是发烧的。
(2)不同年龄段的肺炎,症状表现并不同
● 3岁以内的孩子
3岁以内的孩子出现肺炎主要是因为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其中最多的是引发感冒的病毒或细菌,还有小部分孩子是受到肺炎链球菌感染。
3岁以内的孩子他们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体温不升,但精神状态不佳;不吃奶甚至呕吐;呼吸急促、不规律,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造成睡眠不稳定。
● 3岁以上的孩子
3岁以上的大孩子,除了常见的感冒病毒和细菌感染外,支原体感染也是非常常见的让孩子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与3岁以下的孩子相比,3岁以上的孩子全身症状会有所缓和,但也容易发现异常: 精神状况不佳,不爱玩闹;食欲下降,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东西;睡眠不稳定,尤其是夜里经常因为憋气或咳嗽而睡不好。
以下是 WHO 推荐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小贴士,请大家仔细阅读!
这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闻,别信
人民网“求真”栏目记者发现,有不少关于武汉肺炎的传闻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传播,引起恐慌。在此提醒大家关注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应对疫情。
传闻① 吸烟后烟油子覆盖肺细胞表面 能阻挡肺炎病毒
1月20日,一张朋友圈截图广为流传,截图文字称,SARS期间,全国几乎没有吸烟者因SARS而死亡。烟是纳米级的,烟油子覆盖了肺细胞表面,相当给每个细胞带了一个人纳米级的口罩,比微米级K90口罩还细微和致密,可以阻挡病毒的附着和进入,断了根本。因此说吸烟有一定的作用,不是开玩笑。
真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的老烟民抽烟时间长,患有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就抵抗力较差,肺部对外在的能力较差,得任何疾病的几率都要明显高于非烟民。
传闻② 新型冠状病毒就是SARS病毒
真相: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严重疾病。病毒的基因相似并不等同于致病能力相似,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分属不同的亚群分支,它们的病毒基因序列差异较大。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与SARS完全不同性质的病毒。 不过,目前不了解病毒来源,不能放松警惕。
传闻③ 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肺炎发生以来,囤板蓝根、熏醋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一度渲染成为预防的“黄金组合”。
真相: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健康中国表示,和平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骅称:板蓝根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但是对冠状病毒是不可能有效的。熏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就很低,根本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传闻④ 吃VC能提高免疫力
真相:维生素C可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强免疫力,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质的治疗。
传闻⑤ 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真相:此次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以“预防”为目的,错误使用抗生素会使耐药性更严重。
传闻⑥ 多戴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
真相:钟南山院士表示,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飞沫传播。
最后的话
最后,我们要提醒各位家长:
在家里,发现孩子有 喘憋、精神状态不佳、脸色不好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去。
希望各位家长及我们的小朋友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假期!
“预防知识人人须知,务必转发给身边人”
新型罐装肺炎病毒为何被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将正式被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其中,“CO”代表Corona(冠状),“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疾病发现的年份2019年。
与此同时,由于引发该肺炎的冠状病毒与引发SARS的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亲缘性,该病毒被命名为“SARS-CoV-2”。
“拥有一个名字很重要,它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不准确或带有污名化的名字。”谭德赛表示,“我们想要一个不影射任何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群体的名字。”
非典病例死亡知多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2003年8月16日下午16时,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全国共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当年的非典是怎么样消失的?
根据2003年非典最早出现在年底12月份,不过为了不免引起人的担忧,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只是随后一些病例增长的越来越多,病毒的范围越来越大,才能够有效及时的防控这种病毒。
正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助于缓慢增长时期,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通讯方式比较落后,所以一些谣言漫天飞。有谣言说喝板蓝根去白醋会预防非典,于是很多人跑到药店去购买这些药,结果药价翻倍,白醋也涨了好多钱。
后来才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隔离措施,最终才最终结果表明是防护隔离消灭病毒的有效办法。那为什么说隔离是有效的防护办法呢?因为非典病毒它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只要控制住了一些确诊的传染源,控制了患病的人,新增的病例会越来越少,病毒失去了传播的机会,那么治愈率会越来越高,死亡率会越来越低。最终经过六个月的时间,与非典病毒抗争胜利而结束。
在网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2003年的非典随着天气的转暖而逐渐的消失了,也有人说认为天气原因高温原因不利于非典病毒的传播,所以有人说非典病毒是在高温下存活时间较短的,所以说当年的高温天气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曾经袭击人类的疫情回顾 | |||
疫病名 | 传播动物 | 时间 | 死亡率 |
鼠疫 | 鼠,跳蚤 | 6世纪 | 30%-100% |
霍乱 | 鸡 | 18世纪 | 30%-100% |
埃博拉 | 啮齿类动物 | 1976年 | 50%~90% |
艾滋病毒 | 疑是非洲绿猴 | 1980年 | 61% |
疯牛病 | 牛 | 1985年 | 100% |
禽流感 | 鸡鸭、鸽子 | 1997年 | 33.3% |
尼巴病毒 | 狐蝠 | 1998年 | 50%左右 |
猴痘 | 岗比亚土拨鼠 | 2003年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