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府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
隋炀帝即位后,对隋的官制进行了改革,府兵制也在变革之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是府兵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大的转折。
骠骑府改为鹰扬府,长官称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为其副职。后二年鹰扬副郎将又改名为鹰击郎将。他们分别是正五品和从五品,比骠骑将军(正四品)和车骑将军(正五品)又都降低了级别。其下,大都督改为校尉,帅都督改为旅帅,都督改为队正,将军与都督的名号在府兵中不复存在,整个府兵军职的地位又比从前有所降低。原来车骑府单独开府的情况也不再存在。同时,三卫改名三侍,统一设置鹰扬府,三侍为内军鹰扬府,此外为外军鹰扬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置于各地的鹰扬府也逐渐冠以地名。这样,府名前既系以所属之卫,又冠以所在之地,系统更为清晰。
府是隋朝的军队编制,相当于中国的军区,而每一个卫府之下都有一个鹰扬府,相当于团。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炀帝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置鹰扬郎将,并取消将军、都督等名号。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12卫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唐代改称折冲府,其主官改称折冲都尉﹑果毅都尉。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隋朝任鹰扬府队正,为府兵一队之长。唐朝折冲府沿置,正九品下,统五十人。三卫中郎将府亦置,属诸卫者正七品上,属率府者从八品上。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