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立他的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子?

news.xixik.com   2015/3/5 21:32:3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立他的孙子懦弱的朱允炆为皇太子,而不是他的文武双全,才华出众的四子朱棣为皇太子??难道洪武皇帝那么精明的人物会想不到朱棣未来必然会篡权吗??他难道不知道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吗??朱元璋不传位给燕王朱棣的真相如何?

按照常人思维,一般皇帝死后皇位大多都是传给儿子的,当然,没有儿子的皇帝例外。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两个儿子早年夭折以外,其他23人均被封王建国,派驻各地。朱元璋采用这种分封的做法,主要是吸取了元朝皇位继承混乱而导致互相残杀的教训,要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在首先确立皇太子后,又让兄弟们各据一方,安分守己并保护皇统继承人。但是朱元璋这种美好的打算很快化为泡影。而且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那么,为何朱元璋不将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是传给他的孙子朱允炆呢?他脑子抽风了吗,当然不是。阅读延伸:明朝皇帝列表

图: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中国历史朝代表

原来,朱元璋其实并不是说皇位传子不传孙,他本来已经立朱标为太子,确立了接班人,无奈接班人身体不行,没有当皇帝的命,竟然抢在朱元璋之前挂掉了,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为了让江山永固,必须有紧急预案才行啊,于是选接班人又成了朱元璋的一件麻烦事。

朱元璋的每幅画像都不一样 朱元璋真的很丑?

在此期间,他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

图: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为了朱家的江山的安宁,他承受不住那样的结果。因此,尽管朱元璋认为皇孙朱允炆的软弱性格会让他吃亏,却还是只得朱允炆确立为接班人(朱标长子早逝)。

事实也正如朱元璋所想,朱允炆的软弱性格确实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他犯下了第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害怕杀担上“杀叔叔”的骂名,削藩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让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朱允炆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却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大胆与朝廷对抗。

朱元璋老谋深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立了皇孙为接班人,明知朱允炆性格软弱,却未替他消除统治隐患,不知他居心何在,难道他真的希望儿孙之间的血腥斗争吗?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可不管结果怎样,终究误了众多将士性命,将士的堆堆白骨,才为统治者铺就登顶的阶梯!

长子朱标

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标病了4个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炆将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 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老皇帝一声长叹

现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标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对朱允炆抱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对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忧:他柔弱的肩膀,能担负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吗?这么仁柔,跟个兔子似的,多么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须有狮子、老虎的硬汉性格,否则必定会被政坛上的狮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储问题,曾经悄悄征询过大臣的意见。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皇长孙(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

刘三吾是知识分子,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文官们拥护朱允炆,因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台后能实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军事化的高压独裁。朱元璋的统治太过猛烈,官员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没人吃得消,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让人民歇歇脚、喘口气。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孝”就是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将“孝”进行到底。

朱元璋欣赏四子朱棣的“武”

对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炆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的长女,20岁就藩北 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知道怎么打胜仗。作为罕见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谓一代“战神”。现在他 33岁,正当青春年少。

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朱允炆。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 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王之首,与宁王、晋王、肃王、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 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尤其是燕王朱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

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银装素裹,车马辎重行进十分困难,士兵们冻得直打哆嗦。将领们请求燕王安营扎寨,等大风雪过后再想办法。

朱棣说:“战机就摆在你们眼前,你们怎么看不见呢?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命令大军顶风冒雪,快速而进。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竟然还在帐篷里烤火。

朱棣围而不歼,派乃儿不花的好朋友、降将观童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是鸡蛋碰石头,只好请降。朱棣摆酒设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儿不花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主动要求劝降咬住。

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获全胜,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夸赞朱棣:扫清沙漠里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

而另一路晋王,生性怯懦,一踏上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的土地,就两腿发虚,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连个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真的是龙子吗?

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

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接班。

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生的,或许这个妃子还是少数民族。有可能是高丽人,究竟是北方高丽民族,还是来自朝鲜半岛,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称朱棣的妈妈是元顺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据管理宗庙祭祀、礼乐的官方机构太常寺的记载(现已丢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标、秦王和晋王,跟马皇后没什么事儿。而另外一个妃子生了朱棣,这个妃子就是石页妃。

朱棣称帝后纂改《太祖实录》,把能得到的资料全部纂改,拼命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生的,还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证明朱元璋有意传皇位给他。

而朝鲜的一条史料足以戳穿朱棣的谎言。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等人在北平拜谒燕王,回国后写了一本《奉使录》。里面说,他到北京燕府去见燕王,可是很不 凑巧,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妈妈的忌日,燕王不见客人。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说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艰难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这让朱棣十分窝火, 十分不服气。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炆的背,讥讽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 孙如此无礼?朱允炆急忙打圆场,才没让朱棣十分难堪。

立皇太孙的第二年,朱元璋还是担心朱允炆太文弱,压不住阵脚,管不住军队,于是开始大杀功臣,蓝玉、胡惟庸集团先后被清洗。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朱棣发 动战争,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福建文物局称上金贝古墓并非明朝建文帝之墓。为抹杀篡权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稳,朱棣拼命说谎,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指“马”为母,万不得已……

朱元璋为保皇太孙天下杀戮功臣 却也让皇太子失去了天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深刻的阐述了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一类人。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是诛杀开国功臣的典型代表。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对大臣们有所防范,只是没有那么明显,马皇后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劝诫朱元璋不可以乱杀功臣,朱元璋也很听马皇后的话。另外一个反对他杀功臣的就是太子朱标了。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宅心仁厚,一直积极努力的学习,是一个颇为开明的皇子。

朱标曾经给朱元璋进言说,父皇你杀的人太多,这样不好,会伤了大臣和皇帝之间的和气。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言。第二天朱元璋把朱标找来,然后拿出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让朱标捡起来。朱标看着满身都是刺的荆棘,无从下手,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就帮你把他的刺去掉,这样就可以很舒服的拿在手里。现在杀的人,就是帮你拔掉这些刺,好让你舒舒服服的做皇帝。

  朱标反驳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臣子如果不忠君爱国,那么皇帝一定不是个英明的君主,朱元璋听了这话大发雷霆,气得搬起坐的椅子就扔了过去,要砸朱标,朱标吓得赶忙逃走。所以说这时候朱标的存在还是让朱元璋杀功臣有一点顾虑的,真正让他大开杀戒的则是朱标的去世。

  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37岁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此时的朱元璋已经64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落在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身上,悲痛程度可想而知。年仅15岁的朱允炆被立为太子,相对于朱标在大臣中的威信来说,朱允炆可以说是0基础,没有群众基础,朱家的皇位如何能够长久彻底开始困扰着朱元璋。而朱元璋离死也不远了,为此他开始了疯狂的诛杀功臣计划。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虽然老将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但是还有一批新将,比如蓝玉。公元1393年的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而之前承诺不再追究的胡惟庸案,再次借胡惟庸案诛杀了靖宁侯叶升。1394年朱元璋又找借口杀了宋国公冯胜。1395年,又杀了颖国公傅友德。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价“胡蓝之狱”:汉高谋杀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至栾布,则因其反而诛之。卢绾、韩王信,亦以谋反有端而后征讨。其余萧、曹、绎、灌等,方且倚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尝概加猜忌也。(朱元璋)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朱棣挥师南下 粮草如何解决?

有这个疑问的人们的脑袋都跟方孝孺建文帝一样死板,朱棣打到长江边上时,方孝孺认为长江天险可当十万大军,燕军岂可飞渡。结果长江守军早暗中投降了,战船都白送给朱棣,燕军轻轻松松渡江。过了长江,建文帝又认为南京城里尚有十万兵力,可抵挡一阵,结果谷王跟李景隆开城门,人心溃散,十万人打都没打,全都一股脑投降了。所以方孝孺建文帝那榆木疙瘩脑袋压根就想不到战场形势和军心嬗变,更想不到居然还有投降这一说。

补给也是同样的道理,朱棣绕开济南一路南下的过程,就是各地诸县一路投降的过程,而且90%以上都是兵不血刃,一见朱棣来了就直接开门投降,各地纷纷投降了还怕没有补给?补给不一定非要从自己的根据地北平补给,这是人的思维定式,死脑筋的思维定式就会想着战线那么长,北平那么远,怎么补给呀;活脑筋就会想到不用什么补给,各地小县小城的,投降是铁定的,投降了就自然有粮草供应。好在朱棣是活脑筋,就像书中所说的,打南京必定要先打济南,打不下济南就无法打南京,这是思维定式,朱棣没有遵循这个思维定式,绕开了济南,一个道理。再说了,朱棣还时不时截个官军粮道的,所以补给是绰绰有余。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