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徐州1月16日电 (朱志庚 拾冠之)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近期网络流传出沛县要“撤县建市”的消息并引发媒体关注、网民热议。1月15日,当地官方对外表示:“撤县建市”仅处于征名阶段。
沛县汉城歌风台汉高祖刘邦石刻像。
根据先前网上所热传的《沛县撤县建市命名征求意见表》显示: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经酝酿公布8个候选城市名称“沛县市”、“新沛市”、“沛泽市”、“沛郡市”、“古沛市”、“沛州市”、“沛屯市”、“沛城市”,此次海选新名字形式是在摸清民意、领导建议的基础上暂时拟定的。随后,沛县人民政府官网也进行证实该消息的真实性,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月13日发布公告称,2015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启动撤县设市前期工作,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开展撤县设市名称征集活动。
虽说在征名要求中提出,撤县设市名称既要突出沛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时代特征。不过,大部分网友、乃至徐州百姓间的意见存在不一。退休职工孙老先生笑称:“几年前,沛县就准备撤县设市,由于国家当时冻结撤县设市,不了了之。活了70多岁,作为老徐州、老沛县人不愿接受‘瞎折腾’,这是祖祖辈辈沿用的地名还是不改较好。
“当今社会天天提倡锐意创新、解放思想,我认为有些事情需要更加理性、尊重历史,沛县地名也算是闻名海内外,刘邦就是我们徐州的代言人。像我经常在外出差,有时候介绍自己是来自徐州的,少数人会感到陌生,如果讲刘邦故里沛县的,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名号,不是哪地方都能使用的。”电商小老板张奇表示了自己观点,不希望看到小学历史教科书又要改了新内容,沿用两千多年的沛县成为曾用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江苏骆马湖曾经一度被宿迁市以及新沂市先后改名为“马上湖”、“龙马湖”,一度引起媒体热议几乎成为笑话,最后当地政府只能草草收场继续用原名“骆马湖”。
沛县、新沂两地相距190多公里,时隔5年,当地政府为迎合时代特征,如今重提“撤县建市” 、自主申报新地名。许多反对“老本本”旧观念的网友们则力挺更名:“干脆趁着建市,把名字改了算了”,“沛县房价要涨,趁着还没建市,抓紧买房”, “沛郡市高端、大气、上档次”,“光看沛州市还以为是地级市,又把沛县拔高了一筹”……对此,沛县官方指出,沛县迈入苏北科学发展的第一方阵,2014年综合实力居中国百强县第58位,加之沛县人口120多万,城区人口30多万,重提“县改市”是蓄势待发、名副其实。
沛县地名委员会也补充称,在沛县“两会”期间,向代表们发放了《沛县撤县建市命名征求意见表》,沛县实现县级市设立,按照相关程序,先县里同意后,将逐级上报给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目前所做的工作处于前期征集名称阶段,接下来需要收集资料数据,逐步申报等等。
官方回应:八字还没一撇
自消息发布后,有网友当即调侃:“不好,沛县房价要涨,趁着还没建市,抓紧买房……”也有当地网友为自己就要变成市民而兴奋,“耶,我们以后都成市民了……”
不过,官方表示,网友不要着急,其实“八字还没一撇”呢!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人员说,沛县要完成县级市设立,按照相关程序,先县里同意后,将逐级上报给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
沛县民政局副局长吴光伟表示,目前所做的工作还处于前期征集名称阶段,还要收集资料数据,逐步申报,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目前这次重提“撤县建市”,还属沛县的自主申报范畴,并非上级要求。
8个候选名称引热议
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表示,经酝酿公布的这8个候选城市名称,是在摸清民意、领导建议的基础上暂时拟定的,它们分别拟为“沛县市”、“新沛市”、“沛泽市”、“沛郡市”、“古沛市”、“沛州市”、“沛屯市”、“沛城市”。官方公布的这8个候选名称,很快就在网上引发了热炒,网友们纷纷举荐,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力图证明自己的“推荐有理”。
沛县市
入选理由:可以完整地保留沛县具有的历史文化元素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沛县与中国最浓厚的历史文化相连,尤其与刘邦与汉文化已形成概念的捆绑。”该名可以“完整地保留沛县具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对于“沛县市”的提法,有网友力挺,认为沛县建县两千多年来,“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美誉在外,如此提名,“不仅留住了传统,还让沛县直接升格,岂不两全其美?”
网友举史料为证,公元前286年沛县建县,可谓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如果真改了,实在是可惜。”但也有网友认为,“沛县”名称本来就不起眼,“干脆趁着建市,把名字改了算了。”有的网友则从谐音上表示“深深忧虑”,“县市”与脏话“现世”谐音,有点不雅。
沛州市
入选理由:三皇五帝时天下分为九个州,此后州为历代所沿用
除了沛县市的得票靠前外,另外一个名字沛州市的得票也不低。对于“沛州市”的叫法,网友“小叮当”表示“很喜欢”,因为“天下九州”,“都叫州了,看名字还以为是地级市,又把沛县拔高了一筹。”不过,有的网友则表示:“徐州有徐州市,还有邳州市,再来个沛州市,这叫‘州’的也太多了。”
官方对于为何叫“沛州市”有自己的理由,“三皇五帝时代将天下分为九个‘州’,此后,州为历代所沿用。”
沛郡市
入选理由:刘邦建汉后,将泗水郡改为沛郡
“沛郡市”是官方公布的候选名称中又一个热炒的词语。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划泗水郡,设在沛县县城,刘邦建汉后,将泗水郡改为沛郡。”
不少网友认为这个名称好,不仅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遍查之下,国内还没有以“郡”字命名的城市,可谓独一无二,蓬勃大气,同时还有历史底蕴。“刘邦时代就叫沛郡,多有历史内涵啊。想到刘邦,还能想起他吃狗肉的故事,给沛县的狗肉再扬扬名。”
新沛市
入选理由:寓意沛县大地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但一些政府人士热衷于“新沛市”,因为他们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沛县大地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旧貌早已换了新颜。“自公元前286年沛县建县,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沛县大地日新月异,到处呈现勃勃生机和崭新的魅力。以新沛命名,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又表现了历史的跨越。”
沛城市
入选理由: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已是名副其实的城市
对于候选名称“沛城市”,也有网友力挺,认为沛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有网友套用官方给出的理由,“改革开放以来,沛县发展变化巨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
但也有网友认为,“沛城市”这个名称听起来有点别扭,“城市这个名称太频繁、太通俗了。”
沛泽市
入选理由:两字都有水,大吉大利
为啥叫沛泽市呢?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表示,《水经注》记载,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上善若水,生生万物,沛县称龙飞之地,两字都有水,大吉大利。
古沛市
入选理由:沛县历史文化悠久
“古沛市”比较易懂,“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有‘千古龙飞地’之称。”
沛屯市
入选理由:用屯命名能显示地理特征
“沛屯市”得名又从何而来呢?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屯有屯兵、屯田的意思,沛县毗邻微山湖,用屯命名能显示地理特征。
网友争论
纯粹没事找事做,沛县自古有有之,改它作甚?
大笔一挥:刘邦市。
沛屯市太难听,也小气,不可以叫。如果改区,我支持叫沛公区;如果改市,我同意叫沛州市或叫汉源市。
苏州的吴县于1995年改为吴县市,在2000年分为吴中区和相城区。沛县可以借鉴一下当年的吴县,改为沛县市,本人认“沛县”二字自古就都名满天下,不可更换,更无法替换。就像当年湖北的荆州市,在1994年改为“荆沙市”,改名后遭到了各界的批评,用了几千年的名字就不明不白的被替换了,两年后不得不再改回荆州市。所以“沛县”二字要保留,但认为可升级为“沛县市”。
“建市”趋之若鹜,的确是发展潮流,浩浩荡荡,不进则退。古沛大地,从高祖大汉之源,鸿门宴上的“沛公安在”、刘备吞兵小沛、沛郡、龙城水乡,几千年来,一个“沛”字,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如果真的设市的话,无论叫啥名,这个“沛”字不可以丢。
华西村好像还叫华西村,沛县,无论级别多高,还是别改了吧,否则将来就迷失了。
我的不成熟的看法叫“小沛市”,理由如下:
一、“小沛”地名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二、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小沛”这个地名,知名度高。
三、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地名上打“复古”牌,比如苍山县改名为兰陵县,以“小沛”为市名更能够体现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
四、没有必要担心“小沛”的“小”字不够大气,只要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等实质性的条件坚实,反倒显得含蓄和谦逊。没有人会认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就是一个村庄,君不见自称“大韩民国”的只不过四千多万人口,半个半岛的地盘;自称“大马”的马来西亚人口仅有两千多万,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大日本帝国”也就那几个岛子,夜郎自大,徒增笑耳。
提醒
沛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表示,除了下发征求意见表,还在网上进行征名活动。除了这8个名称外,网友也可以推荐其他的,并不局限于这8个名称。“如果有更好的名称,当然也有可能被选中。”也有不少网友提议不必改名,因为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早已名声在外。
一起来了解沛县
沛县地处江苏省最北部,微山湖西岸,东与山东省微山县毗邻,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邻铜山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辖15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新城区、266个行政村、121个社区。沛县历史悠久、资源富集,是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为华东地区最大煤炭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沛县水脉纵横,是滨湖之城、绿色之都,沛城东距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不足5公里,拥有62公里湖岸线、400平方公里湖面,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称号。综合
改名须慎之又慎 “沛”字一定要保留
徐州彭城书院院长、文化学者汉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地方的名称,都沉淀着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情民意等,是很重要的文化要素,无论是命名还是更名,都要非常谨慎,一旦不当难免贻笑大方。
“我本人的意见是,城市升格不一定要更名。”汉风先生表示,即使非改不可,也一定不能忽略和摒弃“沛”字。“‘沛’的本意是指水的充盈,当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一般就能想到这个地方的地域环境是充盈着水源的。”
“沛县是一代帝王乡,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的岁月中铸就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牌,是无价的,不是经济发展、城区建设所能替代的。”汉风先生说,更名要慎之又慎,要汇集社会各界智慧、审视和定夺,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千万不要给历史留下遗憾。
河南有个辉县市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华北平原西部,毗邻山西省,由地级市新乡市代管。据了解,建国后,辉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新乡专区撤销,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撤县设市,但仅在辉县后加“市”字,称为“辉县市”,并使用至今。在江苏的吴县市已经被取消后(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它可能是中国目前唯一名称中带“县”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