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澳门填海造陆史 从11.6到32.8平方公里狂飙突进

news.xixik.com   2017-3-12 19:05:28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澳门可谓填海造陆的翘楚,与始有记录的1912年相较(11.6平方公里),现如今的澳门足足增加了将近3倍面积,达32.8平方公里(新区落成后的面积),相当于再造了“两个”澳门,着实惊艳!澳门买海景房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澳门地处繁华的珠江口西岸,2017年生产总值500多亿美元,折合每人约8万美元,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澳门那捉襟见肘的陆地面积,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极大地限制了澳门的发展的潜力。就整体而言,澳门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超过2万,相比之下,香港虽然也十分拥挤,但香港毕竟还留有80%的非居住用地可以使用,而澳门除了大海之外,什么也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向海洋索要土地,以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即:填海造陆。

中国历史朝代表

澳门填海造地,是澳门扩展土地的主要方法。澳门由于山多平地少,除了历史上先后把城市的范围扩展至关闸,占领青洲、氹仔、路环,又向清政府索要横琴岛、对面山。澳葡政府,亦在1863年,澳门填海造地,进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08年时,澳门半岛的面积,在填海工程下,已超过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断扩大。自有记录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2008年的29.2平方公里。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0公顷(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使面积,即将达到32.8平方公里。

澳门在地图上的位置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澳门从清朝末年(1912年)到现在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土地面积增长比例接近300%,有超过2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靠填海得来的。2018年,澳门的总面积为32.8平方公里。

一百年的时间,土地面积翻三倍,澳门填海造陆的规模和力度不可谓不疯狂,并且这种靠填海增加土地的方式至今仍在继续,澳门的形状大小也如同她的未来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许多人可能都还依稀记得,上世纪末期的澳门是由一个半岛+两个岛屿构成,即:澳门半岛+氹(凼)仔岛、路环岛。但现在,澳门的最新地图却变成一个半岛+一个岛屿,因为氹仔岛和路环岛已经通过填海变成了一体。而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澳门地区的澳门半岛都还只是几个零星岛屿而已。

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澳门的现有土地几乎一半以上都来自围海造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澳门在1965年的陆地面积仅仅只有11.6平方公里左右,而到了2018年达到了32.9平方公里,短短50年间增长了183%,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叹服的速度啊。我们从20世纪60年代的澳门区域图中可以看到(第一阶段),澳门当时是分为三个部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其中这三个区域分别被海水所隔开,没有陆地相连。随着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的缺口也非常大,正好澳门附近的海域由于位于珠江口附近,其海水深度都比较浅,非常适合“围海造陆”,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澳门就开始了土地面积快速增长的模式。到了20世纪末期,填海造陆工程不仅把氹仔岛和其南部的路环岛连为了一个整体,还在氹仔岛的东部海域还吹填出了一座大型的国际机场,填海造陆填补了澳门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缺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澳门又在其半岛的东部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造陆工程,我们从现在的卫星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半岛东部海域“新鲜的土地”(分别是港珠澳大桥的离岛和澳门新城),其中靠近半岛区域的长方形的区域明显是最近才吹填成功的,放大卫星地图,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其附近还有不少的吹填船只在不断作业。也就是说澳门的土地面积还会以一个较高的速度发展。

澳门人口密度图

澳门填海扩张史:

古代填海史:

在宋朝以前,广东的珠江口地区经常洪水泛滥,河道混乱不堪,河口的格局与现代大不相同,像中山、珠海、东莞的许多地方都曾是海洋或者岛屿、沙洲,甚至整个中山(香山)曾经也都是岛屿。珠江三角洲地区包含“门”的地方,在古代大多都是珠江某个水系的出海口,但现在我们看到,江门恨不得都快成内地城市了,由此可见珠江口的历史变迁幅度有多么恐怖。

与珠江口的大部分地方一样,早期的澳门半岛也与现在不尽相同,这里曾是个岛屿,与香山并不相连。直到南宋末期,因为战争原因,南迁的人口变多,珠江口的土地开垦因此变得更加广泛,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沉积的泥沙让澳门岛和香山岛逐渐有了一些联系。到了元明时期,一条“长10里,宽五六丈”的狭窄沙堤终于将澳门岛与香山联机在一起。至此,澳门岛成为半岛。

(古代澳门岛形如莲花,而且上面还有个莲花山,这条细长的沙堤酷似支撑莲花的花茎,也曾被称为“莲花茎”。)

珠江口历史变迁图

到了16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侵占澳门,并在不久之后同明朝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权限,澳门这个狭小地带因此成为葡萄牙对接中国贸易的中转站。在往后的一百多年里,葡萄牙赚了很多钱,澳门的人口进一步增多,填海造陆行动也经常发生,但大部分都是基于耕地开垦而进行的小规模填海,并且填海范围仅限于澳门半岛。

清朝时期,澳门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一度进入低谷期。到了19世纪,英国加紧了在中国的殖民掠夺,靠着万恶的鸦片贸易赚得盆满钵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侵占了中国香港,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乘势胁迫清政府,侵占了氹仔岛(当时分为大凼岛、小凼岛、一粒米三个岛组成)和路环岛,也就有了现在澳门的格局。

澳门近100年填海区域图

近代填海史: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澳门的填海区域主要集中在澳门半岛,包括南湾、浅湾,以及连接了澳门半岛西北部的青洲岛,澳门半岛的面积由最初的2.7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左右。而氹仔、路环二岛则因为距离较远,而且岛上多山的缘故,一直未曾开展填海项目。根据一份19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澳门当时的面积仅有11.6平方公里。(如上图米黄色区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开始迅速复苏,澳门的填海工程也因此进入到一个小高峰时期,主要包含两个比较大的工程。

澳门现状(2019年)

现代填海史:

澳门填海的第二次高峰,也是澳门填海规模最大的一个阶段发生在20世纪后期,澳门的面积在此期间至少又增加了三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再次回归正轨,澳门也不例外,并且人口数量也出现大幅度提升。在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间,澳门人口从16万暴增到24万,净增长比例达到40%,这让澳门变得更加拥挤不堪。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个疯狂的填海计划悄悄上线,即:路氹地区填海工程,将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彻底填平。

然而,当时澳门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澳门半岛,要想在氹仔、路环岛之间填海,必须要先把它们与澳门半岛连接起来。于是乎,1968年,连接氹仔岛和路环岛的路氹连贯公路正式动工,次年正式通车。1974年,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澳氹大桥也正式通车,这两个通道的完工标志着澳门已经实现全线贯通。三地贯通之后,氹仔、路环地区的填海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987年,澳门机场及其附近填海项目开始实施,并于1996年基本完工。1997年,氹城填海项目启动,并于2006年完工。至此,澳门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让路氹地区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3平方公里。

澳门“新城区”计划

2006年后,澳门相继完善了机场东部的路氹填海项目(已完工),并推出了新的“澳门新城区”填海计划,预计填海3.5平方公里(目前实施中)。按照澳门目前的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速,“新城区”计划能够保证澳门10-20年的土地需求。

截止到2018年3月,澳门整体面积已经达到32.8平方公里,比100年前足足增加了21平方公里,增长比例接近300%。而且,这个数据还不包含未完工的“澳门新城区”项目。

综上所述,澳门的填海造陆规模未必世界上最大的,但澳门填海的力度一定是世界上最疯狂,未来的澳门究竟会有多大?我们难以想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土地狭小不足以限制澳门的发展,澳门的百年发展史早已证明,耕耘不辍的澳门人总是能够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哪怕是劈山填海。

或许,这就是澳门精神吧!

澳门从11.6到32.8平方公里的狂飙突进

澳门,位居珠江口西岸的滨海胜地。嘉靖十四年(1535),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明朝广东地方官吏黄朝庆,获准在香山县豪境澳(澳门)停泊贸易船只。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以“舟触风涛”,需晾晒水浸货物为由,贿赂海道副使汪柏纳后,获准在岸边搭盖棚屋,进而建造房宇,使澳门成为了葡萄牙在中国东南门户的一个殖民据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乘机扩大澳门地盘,1851年和1864年先后将氹仔岛和路环岛据为己有。

光绪十三年(1887)末,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和工部右侍郎孙毓汶,与葡方代表前澳门总督罗沙在北京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内中明列:中方准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这是葡萄牙占据澳门三百多年来中国政府对澳门地位做出规定的首个条约。

400多年来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凝固,使得澳门拥有了迷人而独特的异域风情。然澳门着实“袖珍”,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地方,有限的土地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填海造陆势在必行。而其周边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有些在落潮时还可露出水面,被视为良好的后备土地资源。从百余年前开始,澳门从未停止过开拓发展空间的努力。

1.澳门半岛

原为离岛,后因珠江口西侧泥沙淤积而形成一连岛沙洲,澳门岛遂与大陆相通。经年累月的填海造陆后,澳门半岛新得土地超6.5平方公里,包括青洲区(青洲原为孤悬在外江水环绕的小山丘,因绿树苍翠而得名)、东北角的黑沙环新区、南湾及西湾人工湖区等。

2.氹仔岛

原面积仅2.57平方公里,由大氹岛、小氹岛等组成,专供商船停泊,曾为中外商品的集散地和东西方贸易的中继港,后因泥沙淤积和填海造陆而连为整体。赛马场、中心市区及国际机场等均为填海所得。

设计客运量每年达600万人次的澳门国际机场1995年启用后,架起了澳门通往世界各地的空中桥梁,圆了几代澳门人期盼已久的蓝天梦。其由候机坪区、人工岛跑道及联络桥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犹如利剑当空,直指海疆,气势恢宏,是继日本大阪关西机场后,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完全脱胎于填海造陆的机场。

3.路氹城填海工程

1960年代连接路环岛和氹仔岛的公路落成后,西侧水流减缓形成大片浅滩,遂成填海造陆的潜在区域。澳门政府决定利用此平坦开阔的地势,修建大型度假村式酒店,使之成为澳门经济的新引擎。21世纪后澳门博彩业“六强争霸”(其中包括赌王何鸿燊、金沙集团董事长阿德尔森、银河娱乐集团吕耀东等),这些资本巨鳄响应政府号召,将真金白银如雪花般砸向了尚感荒凉的路氹地区。如今再现水城真实景致的威尼斯人酒店、何鸿燊子何猷龙投资77亿港元的新濠天地、吕氏家族的银河度假城等已形成规模优势,使澳门博彩收入高达380亿美元,乃拉斯维加斯的6倍(2012年)。

4.澳氹新城区填海规划

此规划预计在澳门半岛周边及氹仔岛以北共5个区域发展新区,填海3.6平方公里。所得新土地不发展博彩业和低密度住宅项目(如别墅等),区内的绿化、休憩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不低于总额的50%,以将澳门打造为一个宜居的滨海城市。

澳门可谓填海造陆的翘楚,与始有记录的1912年相较(11.6平方公里),现如今的澳门足足增加了将近3倍面积,达32.8平方公里(新区落成后的面积),相当于再造了“两个”澳门,着实惊艳!

在日本侵华之前,横琴岛曾属于葡萄牙统治的范围。日本侵华时攻下了横琴岛,但是没有进攻澳门半岛、氹仔(taipa)、路环(coloane)。日本战败之后,中华民国政府收回了横琴岛,没有交还给葡属澳门。

澳门海岸线界线图出炉!原来,我们澳门是这样“长大”的……

有人说澳门是一座“妙城”。她妙就妙在地理面积虽小,但是却给人一种“不尽”的感觉。

她毗邻珠海,与香港隔海相望。但又与这两地在地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它虽然海岸线长76.7公里,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并无明文规定的水域。

 

2018年8月16日,澳门特区公报刊登了一则行政长官批示,批示划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岸线并核准海岸线的界线图

经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统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海岸线全长76.7公里,当中澳门半岛18.4公里、离岛(包括氹仔、路氹填海区及路环)49.9公里、新城A区5.7公里、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2.7公里。另外,就本澳海岸线的类型大部分由人工岸线组成,约占海岸线总长的80.8%,主要分布在澳门半岛、氹仔岛北侧与南侧;砂质岸线主要分布在路环岛的黑沙海滩与竹湾海滩,约占海岸线总长的3.0%;基岩岸线分布在路环岛的南侧及东侧部分区域,约占岸线总长的7.0%;自然恢复岸线主要分布在路氹填海区建筑废料堆填区南侧,约占岸线总长的2.3%;而整治修复岸线主要分布在氹仔西侧红树林种植区及生态保护二区沿岸位置,约占岸线总长的6.9%。

海岸线的明确,让澳门再一次明确了自己所管理的水域。

为什么说“再一次”。

因为早在3年前,澳门回归16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央政府就已经将澳门特区管理水域明确为85平方公里。

关于澳门海岸线与水域面积的变迁,的确有故事可以讲。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穿越澳门历史的海岸线,去看一看澳门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大”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离岛到半岛现在,当人们从关闸马路穿过出入境大楼步行或者驾车进入珠海拱北时,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脚下或者车轮下过去是汪洋一片的海水呢!

▲如今的澳门关闸马路昔日的澳门为广东省中山县南端的一个小岛,孤悬海中,未与大陆相连,与今日海外的小岛无异。

其后因西江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澳门与大陆之间,冲积成一沙堤,遂将澳门岛与大陆相连而造成一半岛,在地形学上称为陆连岛。

广东沿海岛连岛、陆连岛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香港大屿山东南面的长洲,就是一个典型的岛连岛。

这个事实早在 70 年前就被中国地理学家何大章和缪鸿基所揭示。

澳门岛与大陆连接的沙堤原来很狭窄(位置相当于拱北水湾路与莲花路之间),宽仅 50 至 100 米,长约 2,250

米,大约三分之二在珠海境内,三分之一在澳门境内(位置相当于今日的关闸马路及其两侧)。

以前,澳门望厦山叫做莲花山,这条狭窄的沙堤就好像是支托莲花的花茎一样,故名莲花茎。自古以来,莲花茎都是内地通往澳门的陆上唯一通道。成书于200多年前的《澳门纪略》对它也有描述:“莲花茎,即所谓一径可达者。前山、澳山对峙于海南北,茎以一沙堤亘其间,径十里,广五六丈。茎尽处有山拔起,跗萼连蜷,曰莲花山,茎从山而名也。 ”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澳门境内在沙堤两侧陆续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填海工程,今天已成为一片宽广的平地。19世纪40 年代在澳门关闸以北,仍可见到沙堤的痕迹,今天则因珠海拱北建设的发展,面貌一新,沙堤也不复再能辨认了。不过,从关闸马路的葡文名 Istmo de Ferreira do Amaral (亚马喇土腰)的 Istmo (土腰),人们还可以联想起这条沙堤。

就这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澳门岛变成了澳门半岛,也形成了如今澳门地形的基础。

填海——“长大”的澳门半岛

一次明确海岸线的批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指明了澳门土地以及海岸线的重要来源,“本澳海岸线的类型大部分由人工岸线组成,约占海岸线总长的80.8%,主要分布在澳门半岛、凼仔岛北侧与南侧”,这就说明了,填海是澳门发展历程中新增土地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光回到1839年,当时林则徐对澳门进行了一次较为严密的户口调查,得出结果是,当时澳门约有13000人。

而处在急速发展中的澳门,土地捉襟见肘,没有地怎么办?填海也就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填海造陆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比较著名的有西欧低地国家如荷兰、石油国家阿联酋、岛国日本等等,都早已加入到填海造陆的大军中。

据数据记载,澳门半岛填海拓地历史,开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

▲澳门填海拓地的过程1863 年将南湾沿岸海滩填筑修建了南湾街。1866 至 1910年,在半岛西岸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填海工程。

在这个阶段,澳门最著名的填海工程,无疑是青州岛的消失。青州曾经和澳门一样,也是孤悬在海中的岛屿,不同的是,澳门岛成为澳门半岛,是大自然的厉害,而青州岛与澳门半岛的相连,是人的力量。19世纪末澳门修筑了连接青洲的海堤,以及青洲沿岸的填筑,青州岛从此消失,成为澳门半岛的一部分。

1910 年,澳门还在西湾沿岸填筑了民国大马路。至 1912 年,澳门半岛面积大约增加了 0.6 平方千米。1910年澳门地区人口总数有74,866人。

1919至1936年间内港填海工程和外港填海工程,这是澳门半岛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为巨大的填海工程,如大家熟知的新口岸、水塘等,就是这段时期的“产物”。填海所得土地达1.8平方公里。1936年澳门人口增加至12万人。

其后直到1986年的40多年间,澳门半岛没有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填海,只有一些零星的小工程,所得面积仅0.6平方公里。1986年,澳门人口总数为43万人。

1987至1996年,澳门半岛开展了历史上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填海工程,主要是黑沙环填海工程、外港填海工程和南湾湖填海工程,以及半岛西北和南端一些小工程,半岛的面积增加了1.9平方公里。1996年,澳门常住人口逾45万人。

1997至2006年,澳门半岛进行了一些填海工程,如青洲跨境工业区、筷子基周围等,填成了1.6平方公里土地。截至2006年12月31日,澳门的居住人口超52万人。2007年至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陆地面积达32.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超62万人。

离岛:从3个变成1个

估计有不少小伙伴有疑问,除了澳门半岛,澳门不是只有凼仔岛和路环岛吗?

其实,如果严格从地理界定来说,至少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凼仔岛是分成两个离岛,大凼岛和小凼岛。直到上世纪 20 年代末,在大、小凼两岛之间距离最窄处,人工筑起一道海堤,把大、小凼岛连接起来,也就合称成为“凼仔岛”。这一步,也正式拉开了澳门离岛填海的序幕。

“一发不可收拾”。1968 年路凼连贯公路完成,将凼仔和路环两岛连接起来。

到 1986 年,凼仔东北部的北安工业区、西部的海洋花园住宅区、路环西北部的联生工业村、东北部的水泥厂和油库等相继填海而成,凼仔和路环分别增加了0.4 和 0.8 平方千米土地。1987

到 1996 年,凼仔开展了包括国际机场、赛马场扩建等在内的更大规模的填海工程,面积扩大了 2.1 平方千米。路环也完成了九澳码头和电厂、黑沙湾南北两侧的酒店和住宅区用地等填海,新增了0.7 平方千米土地。

离岛填海最著名的,无疑是20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的路凼连贯公路两侧的路凼城填海工程,规模空前巨大,到 2006 年就已经填成了 5.2 平方千米。如今的路凼城填海区已经成为澳门博彩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让凼仔岛和路环岛二岛成为一个“岛”。

从上世纪 20 年代末到 2006 年,澳门离岛的总面积从8.2 平方千米增加到 19.3 平方千米,增幅达 1.35 倍。中央惠澳“大礼包”:85平方公里海域

如果与澳门海域变化相比,澳门陆地的变迁是缓慢的,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填海造陆史,而澳门的海域变化,乘着国家的鼎立支持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却是“一夜之间”,从基本上的无到事实上的有。

由于澳门在法律上对水域管理没有过明文规定,历史上也从未清晰公布过相关划界坐标,所以澳门历史上水域管理面积到底有多大,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只能以“习惯水域”来指代。

澳葡政府曾在1928年公布过一份并不断更新的“澳门港口图”,但由于这只是当时的澳葡单方面的宣称,不具备法律效应,广东也未予承认。

澳门与广东一直未能就水域问题达成共识:尤其是在拱北东部水域、路环岛东南部水域等涉及大块海域方面,后来双方习惯性在内港的航标中线来划分。

一直到澳门回归时,国家规范性文件对澳门管理的水域,仍是使用“习惯水域”来明确的。

1999年12月20日发布的《国务院令第275号》中,专门在附件关于澳门特区《行政区域范围文字表述》中明确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持澳门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不变”。

澳门回归后,考虑到大桥、填海等工程增多,环澳门水域的工程船、运沙船不断增加,而“澳门根本没有水域,难有海上主动权”。有澳门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多次建议,应从改变澳门单一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澳门预留适当水域。

澳门迫切需要水域。

作为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域,澳门虽然无法拥有对任何水域、海域的所有权,但也应该如同其他沿海省市一样,拥有对毗邻水域的使用管理权。

这一直牵动着祖国的心。2014年,时任中方领导人在出席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活动时,宣布了启动明确澳门习惯水域管理范围工作。

一年后,澳门特区迎来了中央政府明确澳门水域和陆地界线。

这不仅让澳门解决了有关海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让“长大”中的澳门再次感受到了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内地兄弟省市的无偿支持。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前,珠海习惯管理的水域大,而澳门对周边水域没有管理权,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水域管理范围划定后,澳门获得的不仅仅是85万平方公里的管理水域,更获得的是更大的发展空间,必然能促进澳门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澳门的“长大”,是大自然、中央政府及兄弟省市、澳门人等共同谱写的一曲“天作之合”。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