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欧元区、欧盟和申根国这三个概念混淆,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清楚原来其中竟有如此大的差别,说到“移民欧洲后可以自由通行28个欧盟国、 26个申根国 ”后,总会茫然的问一句:什么是申根国?欧盟跟申根不一样么?
谈到欧洲,像“申根签”、“申根国”、“欧盟国”、“欧元国”这样的字眼,特别容易让人混淆。
什么是“申根”国家?什么是“欧盟”国家?什么是“欧元”国家?
三者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去欧洲旅游需要办什么签证?欧洲用什么货币?
答案好像也很简单,去欧洲就办理申根签证以及欧元。
不过又有点不太对,是欧盟需要申根签证和使用欧元吗?
也有点问题,比如去英国就没法用申根签证,并且得用英镑,爱尔兰也没法用申根签证却又使用欧元,而挪威、瑞士等非欧盟国家却使用申根签证出入境。
欧洲、欧盟、欧元,再加上申根和北约,这些概念涉及的国家范畴各不相同,Oh(欧)!嘻嘻网申根签证专题简单介绍涵盖这些概念,让你彻底理解。
对,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即是:申根国≠欧盟国≠欧元区≠北约。
欧洲是世界上面积倒数第二的大洲,仅仅比大洋洲面积大一些,其总面积为1016万平方千米,仅仅比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多了56万平方千米。但是虽然欧洲面积不大,国家数量确众多,属于欧洲的主权国家数量达到48个之多。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在48个国家中,其中俄罗斯一国的欧洲部分就占了426万平方千米,也就是所剩下的国家加起来总面积只有590万平方千米,所以欧洲很多国家的面积都不大,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国都属于欧洲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了。欧洲还有很多国家面积非常小,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十个袖珍国家,其中有5个位于欧洲,分别是马耳他、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摩纳哥和梵蒂冈,其中梵蒂冈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全世界只有几个的国中国,有个领土面积为0!该国人人都很有钱却没有理发店,理发还得出国!
欧盟国≠欧元区≠申根国≠北约
申根国
《申根协定》,亦称《申根协议》、《申根公约》或《神根公约》,最早于1985年6月14日由5个欧盟国家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代表在卢森堡的一个人口不足450人的小城市申根(Schengen)附近摩泽尔河的一艘游船上签署了旨在消除内部边界控制的《关于逐步取消边界检查的条约》,即《申根协定》,从而拉开了这些国家居民自由流动的序幕。该公约于1995年7月正式全面生效。申根公约的成员国亦称“申根国家”或者“申根公约国”,成员国的整体又称“申根区”,取得申根国家的签证就是申根签证。
申根公约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并协调对申根区之外边境控制。就是在申根成员国中间取消边境管制,持有任意成员国有效身份证或签证人可以在所有成员国境内自由流动。根据该协定,旅游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国的有效签证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国家参观。
《关于逐步取消边界检查的条约》明确规定:成员国中的公民可以任意出入成员国的国境而不需要办理签证手续,成员国以外的外籍人士,只要取得了成员国中一个国家的签证,便可在签证有效期内自由出入各成员国国境,而不需要再办签证,也可以在任何一个申根国家入境通行。乘坐申根国家之间的飞机航班就像乘国内航班一样,无需办理出入境手续。
截至目前,申根区包括了欧盟(EU)28个成员国中的22个加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4个国家,26个申根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申根国包含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这四个非欧盟国家。
像瑞士、挪威、冰岛不是欧盟成员却是申根协定国。
欧盟(EU)成员国中的保加利亚、塞浦路斯、爱尔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英国不属于申根国家。
欧盟
法国文学家雨果在人文主义的理想启发下,构想了一个和平的“欧洲合众国”。统一欧洲的想法曾经只是一个梦想,然而在20世纪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欧盟(European Union,EU)是一个欧洲国家共同建立的政治和经济联盟,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条约打造一个单一市场(Single Market),确保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目前拥有28个成员国,福利互通,正式官方语言24种,德国、法国为两大核心成员国。
1952年,欧洲国家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这些共同体成为欧洲联盟,并逐渐从贸易实体转变成了经济和政治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旨在“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是根据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1993年生效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欧洲联盟的条约经过多次修订,目前欧盟的运作方式依照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民主国家(2008年《经济学人》民主状态调查),经济上为仅次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ATO)成员。欧盟现拥有27个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欧盟成员国已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组织(主要是经济方面,如货币、金融政策、内部市场、外贸),令欧盟越来越像联邦制国家。
欧盟现行成员国(按英文字母排序):
1、奥地利(Austria)
2、比利时(Belgium)
3、保加利亚(Bulgaria)
4、塞浦路斯(Cyprus)
5、克罗地亚(Croatia)
6、捷克(Czechia)
7、丹麦(Denmark)
8、爱沙尼亚(Estonia)
9、芬兰(Finland)
10、法国(France)
11、德国(Germany)
12、希腊(Greece)
13、匈牙利(Hungary)
14、爱尔兰(Ireland)
15、意大利(Italy)
16、拉脱维亚(Latvia)
17、立陶宛(Lithuania)
18、卢森堡(Luxembourg)
19、马耳他(Malta)
20、荷兰(Netherlands)
21、波兰(Poland)
22、葡萄牙(Portugal)
23、罗马尼亚(Romania)
24、斯洛伐克(Slovakia)
25、斯洛文尼亚(Slovenia)
26、西班牙(Spain)
27、瑞典(Sweden)
潜在成员国
1、阿尔巴尼亚(Albania)
2、黑山(Montenegro)
3、塞尔维亚(Serbia)
4、北马其顿(North Macedonia)
5、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欧盟轮值主席国
《罗马条约》明确规定了欧洲理事会在欧洲联盟中的中心地位。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称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半年。顺序基本按本国文字书写的国名字母排列。
拉脱维亚自2015年1月1日起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期半年。
爱沙尼亚自2017年7月1日起首次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
2022年1月1日,法国正式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期半年。
欧盟共有24种官方语言(按字母顺序)
除英语外:
保加利亚语
克罗地亚语
捷克语
荷兰语
丹麦语
爱沙尼亚语
芬兰语
法语
德语
希腊语
匈牙利语
爱尔兰语
意大利语
拉脱维亚语
立陶宛语
马耳他语
波兰语
葡萄牙语
罗马尼亚语
斯洛伐克语
斯洛文尼亚语
西班牙语
瑞典语
欧盟27个成员国中,卢森堡(德语、法语等)、比利时(荷兰语、法语等)、奥地利(德语)和塞浦路斯(希腊语)4国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英国虽然已经脱欧,但英语仍然被保留为欧盟官方语言之一。上述24种语言均享有同等权利,欧盟所有官方文件、出版物、重要会议以及官方网站,均须同时使用这些语言。其中,英语为最普遍学习的第一外语,德语为欧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母语和外语的人数),法语和西班牙语均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且在欧盟外有较欧盟内更多的使用者。
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会员国,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议会民主国家,经济上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
由于对“促进欧洲的和平、民主和人权”的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
加入欧盟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可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例如:
1、成员国间可自由贸易(关税为0)
2、关税一致对外,并且对外贸易地位一致
3、欧盟成员国任何国家的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在欧盟成员国内居住和工作;
4、允许欧盟任何国家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
5、成员国间资金自由流动;
6、欧盟内部大范围的环境政策合作;
7、对收容和外来移民制定一致的政策;
8、共同的附加税、消费税等等。
欧盟初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截止至2013年7月1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2016年6月24日,经公民投票,英国最后决定退出欧盟。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2020年12月24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英国已完成脱欧,于2021年1月1日起实现全面的政治和经济独立。英国欧盟达成贸易协议,英国收回了对金钱、边界、法律、贸易和捕鱼水域的控制权;同时,这项协议还保证英国不受欧盟规则的约束。
英国脱欧的理由:
一、英国长期对欧陆保持着优越感,一直对欧洲一体化若即若离。英国把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国,认为异于欧洲的独特性是其崛起和强大的原因。虽然逐渐衰弱,优越感依旧强烈,二战后,每遇挫折或危机,英国便疑欧声四起,将问题归于欧共体或欧盟。这一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撕裂了英国与欧陆的嫌隙。
二、英国在欧盟缴纳高昂会费,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英国每周付给欧盟的金额在1.63亿英镑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国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担的欧盟会员费大约为130英镑。更令英国人不悦的是,金融危机后,一些欧元区国家降低了贡献额,导致英国贡献比例大幅升高。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让英国人觉得拿着英国纳税人的钱去救那些“问题国家”。
三、欧盟法律限制太多,欧盟管理毛巾、面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别有454、1246、12653条。欧盟法院上至英国驱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价都要管辖。英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53%源自欧盟,而英国人对阻止欧盟糟糕的立法几乎无能为力。庞大的欧盟管制体系限制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英国行业发展。
四、欧盟东扩以来,英国净移民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3.3万,其中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人数为18.4万,创最高纪录。经济萧条下,移民被认为是挤占福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罪魁祸首”。主张脱欧的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就表示,英国要想控制移民人数,唯一的方法就是脱离欧盟。
五、欧洲正在面临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去年欧洲闯入数百万难民,130万移民申请在英国避难,其中363000来自叙利亚。接纳这些难民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英国脱欧的影响:
第一,学费降低。因为一旦脱欧成功,伦敦金融城的地位将会大大的削弱,这对于外国资本的输出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届时各国政府不仅要考虑到跟英国的贸易关系,也要平衡跟欧盟的关系,这些都可能导致英镑贬值。英镑贬值自然会使得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对留学英国的学生来讲,学费应该会降低不少。
第二,物价的变化。英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失去欧盟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英国在2030年以前全国收入将减少大约30%,这部分损失只能通过上调物价等手段,从纳税人的口袋中获取,加上英镑贬值这些原因,脱欧以后英国的物价应该会整体的有所上涨。好不容易可能汇率降低了,物价又上涨了,学费降了,但生活费涨了不少。有调查称,脱欧成功之后,预计会有高达20万的在伦敦工作的欧洲人将离开英国,这有可能很大程度上舒缓了英国的,尤其是伦敦的住房压力,天价的房价也有可能降低。
第三,申根签证。26个申根成员国只要获得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派发的签证,其他各国均有效。一旦英国脱欧,欧盟各国与英国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很尴尬。在英国留学的学生用一张签证周游这些国家的便利性可能也会受到威胁。
第四,工作。脱欧之后来英国留学的欧洲学生会大幅的减少。据预计脱欧将导致约11万以上的在英国的留学生可能会选择离开,在学校身边的欧洲小伙伴可能要更少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竞争少了,留英工作会容易吗?这个可能不一定了。因为比起即将失去的82万工作机会,竞争者的减少可能还是小巫见大巫。
第五,学术研究方面。有数据显示,如果是脱欧成功,英国18所大学来自欧盟竞争性赠款的研究经费可能会被掐断。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等一些学校,他们有25%-30%的竞争性赠款是来自于欧盟。还有一些专业的学术研究,也有可能受到重创,像教育学、宗教学、环境科学等等,因为他们有超过30%的科研经费来自于欧洲的赠款。
截至2020年1月31日,欧盟成员国27个
但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 、摩纳哥、 挪威 、圣马力诺却不在欧盟。除了欧盟27个成员国,欧盟还与瑞士、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四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协定》,这四个国家可和欧盟成员国进行自由贸易往来。条约还规定:持有欧盟护照,在这四个国家内也可以自由居住、工作、生活和学习。
其他非申根国家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也属于欧盟(其中本也有英国的一席之地,不过现在英国的尴尬位置使欧盟减至了27个成员国)。
此外,欧盟还启动了与冰岛的入盟谈判;将土耳其、马其顿、黑山、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列为欧盟候选国;与波黑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
欧元区
欧元区(Eurozone/Euro Area)为28个欧盟成员国中的19个国家组成的货币同盟——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这些国家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余下的欧盟国(除丹麦和英国)在达到标准后也必须加入欧元区。至今无国家退出,亦无退出或开除机制。安道尔、摩纳哥、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同欧盟的正式协定允许这些国家使用欧元作为官方货币。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洲货币基本统一是欧元,但还有英镑、瑞士法郎、丹麦马克、瑞典克朗、匈牙利福林等货币。
欧元区包含在欧盟中,欧元区只是指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的国家区域,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口超过3亿3千万。但是作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竞争者,欧元的流通已经不限于上述地区。
1998年,11个欧盟成员国达到了欧元趋同标准,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出现而诞生了欧元区,由一个由各国央行组成的委员会管理,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胀,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但各成员国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自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改革也在同步进行,目标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争议。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自2008年以来经济陷入持续衰退。2012年10月8日,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向债务缠身的欧元区主权国家提供贷款。
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简称北约,是欧洲及北美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于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自此该组织正式成立。与华沙条约组织(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相抗衡,苏联解体后华约宣告解散,但北约作为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继续留存下来。欧盟是欧洲内政治组织,北约是国际化军事组织。
1949年4月4日,哈里·杜鲁门(Harry S. Truman)总统在公约签署仪式上说,这项公约“将是抵御侵略和对侵略的恐惧感的盾牌——是堡垒,使我们能够放手从事真正的事业……让我们所有公民过上更美满和更幸福的生活”。
1949年,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目前总共30个国家,包括28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北约并没有太多共同的法律法规,但同意对其中一个缔约国的攻击就构成了对所有缔约国的攻击,各北约成员有义务参与共同行动。
30个北约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
北约成员国中的欧洲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阿沙尼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黑山、北马其顿;
北约军事组织是当年西欧和美国共同搞起来的,但是像爱尔兰,芬兰、瑞士,瑞典等欧洲国家都不是北约成员。
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约最初的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华沙与北约是同时成立的,不过事实却是:华沙比北约成立晚了整整6年之久。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1990年的北约成员国和2019年的北约成员国对比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北约欧洲成员国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 正式成立。
北约1997年前后成员国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
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 ,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扩大到26个。
简言之,“北约是西方世界的北约”,而欧盟则是“欧洲人的欧盟”。二者在价值观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全球多极化等问题上存在差异。
北约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国家集团,由欧洲诸国和美国、加拿大组成;欧盟则是政治色彩浓厚的国际组织,由欧洲国家组成。相比于北约,欧盟主要关注本地区内部的问题,较少在国际场合打前站、当前锋,但欧盟使欧洲诸国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成为现实,极大地提高了欧盟本身及其成员国的国家地位和影响。北约经过6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其自身逐步从军事同盟向政治组织转变,可以说“以军事同盟为根基,以政治联合为骨干”的特点较为明显,但其政治色彩远不如欧盟强烈,也远逊于本身的军事色彩。近年来,它在危机干预方面表现较为活跃,触角已经伸向全球特别是敏感地区。世界需要公平公正,就需要“警察”。
北约成员国实力排名
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话分量最重的国家。
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欧盟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欧盟两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德国,曾经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经济居欧洲头把交椅。
意大利,一个软绵绵的做什么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欧洲展露头角的欧洲地区性大国。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着海上马车之称。与英国有特殊渊源。
比利时,从尼德兰分出去的南荷兰,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卢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国,国家小但是资历却很深。
西班牙,在英国之前曾经的世界第一殖民帝国。
葡萄牙,曾经是殖民帝国,也是最贫穷的西欧国家。在抗击摩尔人之后与西班牙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丹麦,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能力。
挪威,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也非常富饶,三次否定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北方舰队接壤。
冰岛,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欧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经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经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80年代后,政体因东欧剧变而变换——几年后加入了西方阵营。
希腊,悠久文明古国,也是西方阵营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也是东正教(希腊正教)中心。曾经被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与土耳其人有着深仇大恨。
波兰,曾经是仅次于原苏联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华约成员国,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21世纪初已经站在西方阵营。
捷克,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维亚国的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二战中被纳粹德国统治,1945年原苏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原苏联的卫星国。剧变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联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处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斯洛文尼亚,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立陶宛,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不过一个必然事件就是原苏联因为东方战线的危机而于1940年出兵吞并立陶宛。独立后立陶宛投入西方阵营,与俄罗斯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
拉脱维亚,受条顿骑士团影响的波罗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爱沙尼亚,宗教上与芬兰有很深渊源,文化上与俄罗斯有很深渊源,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克罗地亚,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波黑战争、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及欧盟进度大大延缓。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13年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即是北约国家,也是欧盟国家。
罗马尼亚,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二战后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在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处死了当时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随后因为摩尔多瓦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有着深刻矛盾。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21世纪初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
保加利亚,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也是巴尔干战争的最大失败者。二战后同样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诸国最后一个结束奥斯曼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伊斯兰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伊斯兰教主体的北约国家。
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曾经的奥斯曼帝国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伊斯兰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北约是“美国的北约” 保护的却是欧洲
2017年美国军费投入占北约军费总额的71.7%。其他成员国中军费投入较多的是英国和法国,分别占北约军费总额的5.8%和4.8%。
2014年北约威尔士峰会期间,所有北约盟国同意在2024年前将各自国防支出增加到自身GDP的2%。但是,目前只有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希腊和英国“达标”。
一张图秒懂欧盟、欧元区、申根国、北约(更新到2018年10月)
以上提到的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和北约,就是目前欧洲涉及的四大条约组织,截止到2018年10月,各个国家参与这四大条约的关系见下图:
同时在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和北约里的国家共有14个(上图蓝色区域):
比利时、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其余各国见下表:
当然,欧洲各国的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2019年3月英国就将脱离欧盟,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等国正在寻求加入欧盟,而挪威、瑞士、冰岛则近期不会加入欧盟,由于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事件,芬兰与瑞典开始考虑寻求加入北约。
其他欧洲联合体
除了欧盟、欧元区外,还有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欧洲经济区(EEA)、欧洲关税同盟等。
欧洲委员会
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an)于1949年5月5日在伦敦成立,原为西欧10个国家组成的政治性组织,现已扩大到整个欧洲范围,共有4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保护欧洲人权、议会民主和权利的优先性、在欧洲范围内达成协议以协调各国社会和法律行为、促进实现欧洲文化的统一性。
共同旅游区
爱尔兰与英国组成了共同旅游区(commontravel area),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英国与爱尔兰将在相互通报和入境决定方面分享数据并交换信息,中国和印度的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在英国与爱尔兰之间往来旅行,同时维持两国边境安全。
欧洲经济区
欧洲经济区(EEA)旨在让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无需加入欧盟也能参与欧洲的单一市场,即欧洲经济区在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与欧盟(EU)达成协议后,让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无需加入欧盟也能参与欧洲的单一市场。也就是:
EEA = EU + EFTA(除瑞士) ,28个欧盟成员国、3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成员,共31个国家,瑞士没有加入欧洲经济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双边协定参与欧盟内部的单一市场。
欧洲关税联盟
欧洲关税联盟(EU customs union)不仅包含了所有的欧盟国家,还有安道尔、摩纳哥和圣马力诺这三个非欧盟成员国的国家。
其中,申根区的四个非欧盟国家又一起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EFTA),这是欧洲一个促进贸易的组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是一个区域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区,包含欧盟成员国、冰岛、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由于EFTA不是一个关税同盟,每个成员国都有权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