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香港房价收入比接近20 不含大陆连续第八年全球第一

news.xixik.com   2018/1/31 21:20:3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八年稳坐第一。根据香港房屋署统计资料,香港700万居民中,约30%的香港人租住在公屋里。18%的人居住在居屋,其他人则住在私人住宅中。

根据咨询机构Demographia发布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显示,在对全球九个“主要房地产市场”总计92个城市的调查中,香港连续第八年稳坐第一,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根据报告显示,香港的房价负担能力在过去两年进一步恶化,从2016年的18.1倍升至19.4倍。这也意味着,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19.4年才能买得起住宅。

这项调查涉及九个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爱尔兰、加拿大和中国。中国只有香港一座城市被纳入调查。

中国历史朝代表

从地区来看,美国连续五年摘得“最易负担房价的主要房地产市场”头衔,其房价收入比为3.8,日本也很低,仅有4.2。加拿大(4.3)、英国(4.5)、新加坡(4.8)、爱尔兰(4.8)四国位于中间,而中国香港、新西兰(8.8)、澳大利亚(6.6)的居民则“严重难以负担”其房价。

Demographia并没有将中国大陆城市纳入统计范围当中,但事实上,大陆很多城市的房价并不比香港乐观。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2017年上半年,深圳、上海、三亚、北京、厦门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20,虽然该调查取用的是当地平均房价与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与前者统计方法不一致,但却依然能够看出房价对于国人来说是多重的负担。

香港鸟瞰,就是钢筋水泥伫立的城市

因供应过于紧张,需求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香港住宅价格已从2009年以来连年上涨,截至2017年,香港楼市已实现了14.37%的涨幅。据了解,由于楼市和股东带动地价收入和印花税收入猛增,香港政府在2017年的财政盈余大超预期;尽管2018年香港很有可能跟随美国加息,但依然挡不住楼市上升的势头。

虽然瑞士信贷分析师Susanna Leung认为,香港楼市2017年已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并正冷却下来;但香港的豪宅依旧“牛气冲天”。在过去仅仅数月,香港楼王的纪录一度被刷新,曾在2017年10月1日,香港《星岛日报》称恒基兆地产旗下的西半山天汇移动约438平方米的顶楼复式豪宅以5.22亿港元总价被出售,约合每平方英尺10.5万港元,刷新了2016年11月亚洲复式豪宅每平方英尺的10.48万港元。此外,据香港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在当前香港新售豪宅里,内地卖家占销量金额的比例达31.2%,创下5个季度新高,占总数比例22.9%。由此可以反映出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豪宅市场,且集中于高价豪宅。

 

香港公屋

香港居屋

这是我们常看到的香港的摩天大厦

香港公屋、居屋和私人楼宇有什么区别?

公屋就是公共房屋,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若四口之家获分配的是在10-1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名字大部分以“邨”结尾。

居屋是70年代为香港政府推出的房屋计划,产权不完整,不可以转卖(除非向政府缴交了地税差价),名字大部分以“苑”、“阁”结尾。

夹屋就是不符合公屋的家庭,又没有资格申请居屋,但又没有足够能力买私人楼宇的家庭,那么这个阶层叫“夹心阶层”,为解决这类人居住的房屋,就叫夹屋,回归后的1998年,董建华取消这种类型房屋,所以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夹屋。

私人房屋也分为几十年的老屋跟新的房子,但香港不要小看几十年的老房子,那个价格也是杠杠的,内地称为商品房。

私屋总划分蓝筹指数的十大屋苑:香港岛 的鸭脷洲海怡半岛,鲗鱼涌康怡花园,鲗鱼涌太古城;九龙的荔枝角美孚新邨,红磡黄埔花园,蓝田汇景花园,蓝田丽港城;新界的天水围嘉湖山庄,沙田沙田第一城,将军澳新都城。

1、修建者不一样

公屋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以前者占大多数。大陆学习后叫公租房。

居屋来源于居者有其屋计划,由前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于1970年代所推行。大陆学习后叫经济适用房。

私人楼宇指由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向政府出让土地后,修建的产权是属于私人的房屋。大陆学习后叫商品房。

2、租售情况不一样

公屋除少数外只租不卖,现时香港一半的居民均居于公屋;

居屋可租可卖,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准备的;

私人楼宇可租可卖,香港有一半人口是居住在私人发展的楼宇。

3、申请条件不一样

公屋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申请;

居屋是为了给没有住房的人使用,普遍性更强;

私人楼宇是无申请条件。

4、价格不一样。

公屋租赁价格很低;

居屋租赁和买卖价格较低;

私人楼宇价格特别高。

5、居住环境不一样

公屋居住环境较差;

居屋居住环境一般;

私人楼宇居住环境特别好。

6、社区配套不一样

公屋社区服务配套较差;

居屋社区服务配套较可以;

私人楼宇社区服务配套很好。

绝大多数香港人住的是500--800英尺的屋子。因为过去是英国殖民地,故一直用英尺,大体说来10平方英尺才相当于一平方米,所以实际面积不过45--70平米,当然不同于大陆的房子计算方法,香港是实用面积,不是大陆式建筑面积。故香港人一般不会请客人到家中去的,一般多是去外面喝茶或咖啡。电影上看到的香港家庭状况,例如浅水湾或山顶的别墅,一般是最富裕的家庭才会如此,只占全港二百三十万家庭的大约1%。我看一本书上说,这样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应不低于10.4万港元,港元在汇率上是和美元固定挂钩的,美元贬值,现在一港元只值人民币八毛了。书里是说入息中位数超过10.4万。这里有个新概念:中位数,不同于平均数,它比一半高,比另一半低。比如50,30,15,8,2,中位数是15,而不是21。它似乎更直观些。能住上100平米的房子就绝对算是豪宅了。这些家庭的月收入应在4万至8万港元之间。当然几年前的数字了,近年房价高升,这样的收入肯定不够了。

香港将近一半的人家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或居屋里。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居屋相当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申请入住公屋的香港家庭,必须是无能力购买房屋且无能力租住私人房屋的困难户。当然要经过全面的经济状况审查,再根据申请人的年龄、已等候的时间和全体申请者的数量,按申请人所得分数进行编配。一般轮候的时间在三年以上方可获得。公屋的租金比较便宜,当然面积较小,相对说来周边环境也要差些。从每月二百多到三千多港元不等,2011年12月的平均租金是1400港元。现时住在公屋的香港人口约为30%。申请购买政府提供的居屋也是按条件来的。以往居屋供应对象是月收入低于3万港元的家庭,且属首次置业。停了多年之后,2011年香港推出988套居屋,实用面积在420--700英尺。为体现重视民生,香港政府这次把申请购买居屋的家庭月收入上限增高到4万港元,且家庭总资产不得超过83万港元。考虑到负担能力,政府按市场价格七折出售,每套售价240--510万港元,算来每平方公尺均价在6.5万港元。现时住在政府提供的居屋的人口约为17%。居屋户主今后若要出售房产是要向政府补缴土地税的。

香港浅水湾

顺便说一下,香港的公屋一般都叫什么楼或什么村的。而私人楼宇名称都比较富丽豪华,《凯旋门》、《丽港城》、《海怡半岛》等等。大凡名称里有湾或海的,一般都可看得见海或港湾。名称里有花园两字就一定有私家花园,哪怕是建在楼顶平台上的花园,不像大陆只是个名称。香港人特迷信,所以一般小区不会有第4座或第4栋,电梯里凡带4的楼层都会跳过或以其他代替,13也是忌讳的。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房价那么高,为什么还有很多富豪们喜欢在香港买房呢?其实无非几个原因。首先香港能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高端资源,香港都明显优胜于内地;同时,香港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富豪照顾生意,对接资本的好地方;此外,香港的税率低至16.5%,还没有资产增值税和遗产税,是内地富豪保证资产的理想择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香港公屋之殇

在香港,两种人生活得最幸福。一种是住豪宅的超级富豪,另一种则是有资格拿到公屋,享受低廉租金和超值小区服务的公屋族。而两者之间还有个“三明治”夹心层。

香港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密集的高楼大厦,高度逾100米的大楼超过3000座。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鳞次栉比,比肩排列的住宅楼依山而建,状如蜂窝的住宅楼随处可见,建筑的密集布局令人震惊。

在香港这个寸金寸土的地方,买不起楼的人一般会选择租赁公屋,对公屋的印象就千万不要仅限于“廉价出租屋”和“鸽子笼”这两个词,指不定哪天几平米大的鸽子笼就变成了世界级文化遗产。

香港的公屋各具特色,种类繁多。多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承载着时光走过的厚重20世纪,如今旧屋邨或方或圆的设计风格,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是无法摈弃的美!

鲗鱼涌“巨兽楼”由五座楼组成,2200多个单元房连成一体,住着上万人。从大厦内部仰头90度,天空被框成了长方形的一个窄条,仰望天空甚至精彩。

几座大厦紧紧相连,窗户、阳棚下晾晒的衣服、突出的空调机,一切挤成一堆,却又错落有致,堆叠出异样的张力。

剥落的墙皮,老旧的装饰,暗淡的水泥墙,更衬出饱满新鲜的生命力。

香港最幸福的两类人

香港人私下聊天时,经常会说,有两类人是最“幸福”的。

一种是占香港人口总数不足一成的住豪宅的超级富豪,这些人的年收入基本上在50万港元以上,有少部分年薪甚至超过千万港元。这些富人住着宽敞的房子,不为油盐柴米发愁。

另一种则是有资格拿到公屋,享受低廉租金和超值小区服务的公屋族。这批人的住宿条件与富人相差较远,人均居住面积也才十余平方米。不过,他们却是香港茶楼的主要消费者。

如果一个公屋家庭月入一万元,缴纳租金水电后大约还有八千余元剩余,因此他们甚至可以将五千余元放在茶楼解决就餐问题。这几年,政府每年都给公屋住户免除数月租金,子女还有可能获得各种就学补贴。

而两者之间的夹心层、也被称为“三明治”的人,高于规定标准的收入令他们没有资格租住公屋,但也尚不具财力去购买私人住宅,被认为是在香港生活得最累的一群人。

彩虹邨是香港最早兴建的公共房屋之一,虽已有50多年历史,七彩缤纷的外墙,烈日炎炎下打球的少年,仍让这个屋邨活力四射。

香港住房大体分为三类:公屋、私屋(商业楼宇)和居屋。从住宅的名称即可大概得知住宅的属性:公屋名字叫某某邨,居屋叫某某苑,而私屋的名字则自在得多,阁、居、轩、花园……

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海岸地区的愉景湾,是一个由私人发展的现代化市镇,是香港建设期最长及占地最广的私人屋苑。

详解香港公屋制度

公屋由政府开发建设,以极低的价格分配给低收入人群居住。

以市区的安达邨为例,一个面积约150平方呎(14平方米)的单人公寓,月租为990元港币。稍大一点、面积约22平米的公寓,月租在1500左右,至于有卧室客厅、面积在30至38平方米的公寓,也只是2500左右。

如果在郊区,每月房租则会低一些。例如郊区的天晴邨,有4种户型面积,分别是17.6平方米、21.1平方米、30.3平方米、39.7平方米,租金每月分别仅为660、790、1300和1480港币。

如果拿公屋的租金,去租私人楼宇,连只房片瓦都无法租到,只够缴纳管理费罢了。

在香港,旧屋邨一般会设计一个天井,即在大厦中央设置一块空地,当摄影者进入大厦内部时,不论是从地下往上拍摄还是从上往下拍摄,都是一个不错的构图角度,利用对称型构图,便可以营造出一种奇妙而规律的重叠影像,缔造几何美。

励德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是香港唯一的圆形公屋。大厦是圆柱体的构造,因此在内部拍摄会呈现成一个蓝白色的圆圈,重复叠起的圆圈有一股时空穿梭的味道,让人有一种看不到尽头的视觉效果。大楼内部的三角形楼梯也是一大摄影点之一,这栋以三角形和圆形构成,真是个有意思的建筑。

排队3年-5年才能拿到香港公屋的钥匙

在香港,公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住的。要想入住公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那就是月收入和个人资产必须低于政府公布的资料。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屋申请的最新标准是:

香港的公屋申请时间比在内地买房子难多了。申请公屋是要排队的,一把公屋的钥匙要等3年-5年!一般来讲,这两项指标越低,排队的位置就越靠前。

每个公屋申请者都有三次看房的权利,遇到满意的就可以入住,不满意再看下一间房,但如果看了三次房都不满意,就要重新排队。

爱民邨是全九龙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屋邨。在公屋爱民邨的停车楼内,却赫然停着不少豪华车。

香港公屋坚决不允许出租

香港公屋严禁出租,一旦公屋拥有者将房屋转租给他人,政府将立刻向他“出示红牌”没收房屋。公屋的住户也执行严格的积分制度,一旦扣满15分,将会被收回公屋。

另外,由于公屋是人群聚集,所以有关部门对公屋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公屋严格禁止养宠物,禁止乱扔垃圾,禁止高空坠物,违反会被扣分。

香港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只能自住,子女无继承权。

华富邨也是香港最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由建筑师廖本怀设计。爱民邨共有两类大厦,分别是旧长型和双塔式,密集而对称的排列,展现出一种对称的美感。由于地势关系,远离海边的大厦是高于双塔式大厦,有部分露台还可以眺望维多利亚港,爱民邨具有九龙「华富邨」之称。

与市场价动辄起价10000多港币的租金相比,公屋简直就是白住。

私屋月租金在港岛为360至460港币/平方米之间,九龙300至330港币/平方米,新界220至250港币/平方米间。

一个月收入为4万港币的家庭,如果租住了单价300港元/平方米、面积40平米的房子,月租金为1.2万港币,租房花费接近30%。

在香港,一家人不吃不喝18年才能存够买房的首付

2017年,香港连续7年成为楼价最难负担城市首位,一家人需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存够钱付买房首付。香港的私屋出售价除了新界均价低于10万港币/平米,港岛与九龙的出售价10万港币只是一个起步价,20万港元/平米左右的房子随处可见。

坪石邨是1970年代落成的公屋。由于建筑的高耸入云,因为坪石邨内部显得比较黑暗,从天井往上看,跟天空的强光形成一种强烈的明暗对比,就像层层叠叠的正方形上面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隧道一样。坪石邨邻近彩虹邨,与启德机场十分相近。

香港“夹心层”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针对买不起私屋、又不够条件申请公屋的“夹心层”,香港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居屋计划),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共房屋并以相对廉价格出售给市民。居屋类似内地的经济适用房。

居屋由于得到香港政府的资助,比商业楼盘价格低,一般售价在市价的7成左右。买入居屋后,房主转让、出租等行为都受到限制,房主必须向房委会缴付地价差后,才可把房子在公开市场出租、出售。

根据香港房屋署统计资料,香港700万居民中,约30%的香港人租住在公屋里。18%的人居住在居屋,其他人则住在私人住宅中。在香港,无论是私屋自置户,还是公屋自置户,月供几乎要花掉他们月收入的一半,大部分人都是背着房子在生活。

祖尧邨落成于1980年代初期,是较早采用开放式大堂及错层式设计的公屋,而开放式大堂加强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全邨19幢楼宇依山散布,高低错落,制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祖尧邨地势崎岖,各座大楼位于不同高度,楼宇之间甚至相差10至15层楼高,有电梯连接的行人道系统贯通各座住宅大楼及商业设施之间,居民出行免受徒步上山之苦。

香港许多高楼的绿化都是在高层的中庭,若从外面看就是一栋栋枯燥的大楼,但坐电梯上到楼群的内部,空地上的花木和大树,让人顿觉清凉。

公共房屋设施都非常完备,学校、医院、市场应有尽有。在香港,居屋、公屋、豪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紧挨祖尧邨就是一栋豪宅。

“劏”房中的人们

而那些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的香港底层居民,就住在了“笼屋”、“天台屋”和“劏房”中。劏,在粤语中意为“剖开”,劏房,指将房屋分割成多个隔断间。劏房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现在,香港居于?房中等候公屋超过三年的有约14000户。

重庆大厦是尖沙咀的私人屋苑,虽然大厦最早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居住,但现在已成“龙蛇混杂,九反之地”,廉价宾馆、商店、食肆、外汇兑换店挤满各层。十七层楼高的重庆大厦可能是香港住宿最便宜的地方了,时代杂志曾说重庆大厦至少居住有120个国籍的人士,是另类的全球化缩影。

政府棕地,解决住房“难”

新一任特区政府8月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开始解决香港住宅土地短缺问题。哪里去找地?无非是填海、向郊野公园下手,或是高价收购郊区弃农而做他用的土地,俗称棕地。

为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甚至有人提出大胆构思,建议港府在珠海租地建“香港村”,兴建居屋让港人购买,因为香港年轻人“上车”实在太难。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香港楼宇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握手楼”上,人家之间咫尺相望,可以隔窗对谈,甚至可以闻到对面人家浴液的香气。

百福花园位于港铁北角站附近。虽是私人屋苑,密集的程度也可媲美公屋。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推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承租及翻新闲置住房,为急需之家提供可负担的住房,让公屋轮候者“生活得有尊严一点”。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