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很抱歉,贵校的“百年校史”都是假的

news.xixik.com   2017/6/8 23:05:07 资讯来源:网易浪潮工作室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其实校史长又有什么用呢?学校传承的东西是什么?程朱理学吗?千年校史对学生学的微积分有计算速度增加20%的效果?即便校史传承万年,所授所学知识大多是百年之内的东西,如此的“校史”不过是哗众取宠。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种乱认祖宗实在是不可取。

中国大学最博大精深的,可能只有校史。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为了篡改和延长校史,不惜到处认祖宗,将别人的历史挪用为自己的历史。

2002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江南大学迎来了自己的“百年校庆”,这座以轻工业为特色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才成立了整整一年。

中国历史朝代表

当然,这一年举办“百年校庆”的并不只有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共九所高校同时举办了联合校庆,庆祝一所名叫创建于大清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成立了100周年。

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的100字样校庆牌在南师大竖起 / 视觉中国

这个被称“江苏九所高校百年联合庆典”的活动,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关注,几位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均致信祝贺。此后,百年校史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以至于你在这九所高校的官网和百科上都可以看到,它们均把创办时间写在了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立的时候。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才组建而成。

但如果回到1982年,除了南京大学,没有谁敢想象自己20年后能举办百年校庆,有些学校20年前甚至不存在。但在中国,改写历史哪里需要20年,有时候一场校庆就能把一所学校的历史延长几十年。

我们太年轻了,换个前身吧

1982年,南京工学院举办了自己的30周年校庆,这所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新成立的院校,是当时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这一年,全国有几十所学校都迎来了自己的30周年校庆。它们大多是理工科、文史类等专业型院校,它们都来自1952年那场全国性的院系调整。由于举办校庆动辄花费上万,教育部还出面要求校庆活动从简。

1982年10月,教育部关于立即刹住校庆风的通知 / 《人民教育》

结果5年后,南京工学院再次举办了校庆。不过这一次,他们举办的是83周年的校庆,把校史延长了将近50年。尽管此前南京工学院就声称,自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04年的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但当时也仅仅是称“办学历史”。

这还没完。一年后的1988年,南京工学院举行建校86周年庆祝活动,再次延长校史,并宣布更名为东南大学。东南大学,这个名字在1921年—1927年就曾经存在过,这是一所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的国立大学。从此,新的东南大学就挪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作为自己的历史。

东南大学的历史沿革 / 东南大学官网

东南大学为了延长校史,毫不留情地将自己本来的“前身”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抛弃了,换成了三江师范学堂。在今天东南大学的官网上,你已经找不到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踪迹了,尽管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它都是被官方认证的“前身”。

2017年,东南大学成功改头换面,举办建校115周年校庆 / 东南大学官网

中国的高校都太年轻了。它们基本上没有几个能符合教育部“历史悠久”的规定而举办校庆的。但是,换一个前身,就完全不一样了。从没举办过大型校庆的苏州大学,一出手就是百年校庆的猛招,将校史直接追溯到了1901年东吴大学建立的年份。尽管在此前,苏州大学的前身只被认为是新成立的江苏师范学院。

除了在“前身”上下功夫,中国大学为了延长校史,还把办学的日子说成建校的日子。在校庆这件事情上几乎成了外人笑柄的江南大学,在之后的校庆中,将1958年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的年份作为校庆起始年,而1902年则是办学年份。但更不诚实的还有南京师范大学,尽管这也是一所由院系重组组建的学校,但他们却仍然将“建校”时间设定在了1902年。

2012年9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们或许都以为自己学校建立了110年 / 视觉中国

词语的模糊给了很多学校可乘之机,这些在90年代后纷纷举办百年庆典的学校,大多都用了这个套路。不管它们是在哪一年重新组建合并而成,只要能追溯到最早的办学年份,就会在校庆上写上建校一百多周年。

由某一个院系独立发展而来的学校,也会在校庆时将院系成立的日子(也就是“办学”的日子),当做建校时间,再继续大张旗鼓地进行百年校庆。所以,2018年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的上海财经大学,建校时间不是成立上海商科大学的1921年,而是成立南京高师商业专修科的1917年。

为了更有说服力,上海财经大学校庆还用上了老照片 / 上海财经大学官网

校舍,延长校史的必备杀器

实际上,就算是那些出了名的“百年老校”,校史也是不可细查的。看南京大学的更名史就可以发现,从两江师范学堂(1906-1911)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1),中间还有着三年的空档期。

1911年,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武昌起义后,两江师范学堂因战事停办,原来的校舍也被当做军用仓库,直到1914年,江苏省决定借用原址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新成立的学校,与原来的两江师范学堂唯一的关系,也就只有校舍了。

两江师范学堂校牌纪念牌(东南大学档案馆提供) /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数字校史馆

而就在最近举办120周年校庆,并在全世界亮起灯(也被称为让“全世界都跳起了广场舞”)的浙江大学,也将自己的前身追溯到了1897年创立的求是书院。这所学校在1912年奉命停止招生,当1914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时,求是书院便完全停办。

今天的浙江大学由成立于1927年的第三中山大学改名而来。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举办了成立13周年庆典,而到了1946年,浙大则将校庆改为49周年,将校史追到求是书院。而它与求是书院的联系,就是使用了当年的校舍。

1964年,浙江大学建校67周年科学报告会会场 / 浙江档案

可以说,校舍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延长校史的必备杀器了。这使得成立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凭借着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已经打出了“千年学府”的名号。

2015年6月23日,湖南长沙。在岳麓书院拍毕业照的湖南大学学生 / 视觉中国

显然,在1993年举行百年校庆的武汉大学,有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头一年,武大追溯的校史正源还是成立于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了1993年10月,武大突然宣布校史追溯到成立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早在1911年就停办的自强学堂,留给武昌高师唯一的遗产就是校舍。

再不改校史就要落后了

没人能准确地解释,1993年武大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校史的源头,前十年,他们还只是举办了70周年的校庆,一夜之间,他们就通过媒体盖棺定论自己是百年老校。最措手不及的其实是兄弟院校。以至于在当年的11月,天津大学专门上书国家教委提出异议,认为“武汉大学突然宣布庆祝百年校庆的做法,实在令人迷惑不解和无法接受”。

 

2012年12月8日,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武昌街道口建立的武汉大学校门 / 视觉中国

1993年,在后人看来只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年份,但将那一年前后的事情剖开来看,中国大学的基调正无形中被确立。而浮夸,正成为了这一基调的代名词。

从80年代初开始,美国多次举办最佳大学的评选,到了1986年,亚洲某些地区也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最佳大学。是的,中国的大学从来都无缘上榜。从80年代末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便开始在一些高校中被屡次提及。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建设“211工程”的计划,让一批大学和学科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显然,能够入选这一工程,学校所能得到的资源将远超其它同类学校。随便拿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2013年,作为“211”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

2012年4月15日,北京,清华开放日。清华根本不愁资源和生源 / 视觉中国

在1996年至2000年,“211工程”建设资金总量为108.94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7.55亿元,部门配套资金31.72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4.89亿元,学校自筹资金23.63亿元,其他渠道建设资金1.15亿元。此外,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安排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经费74.72亿元。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以举国之力办“一流大学”。

尽管直到1995年底第一批入选名单才公布,但“211工程”的提法无疑给很多高校打了一针兴奋剂——包装好学校成了一项急需的工作。还有什么比拥有百年的历史更能凸显一所学校的优秀了呢?

1997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211工程”建设项目任务书签字仪式 / 中国地质大学官网

虽然如今看来,想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将中国大学推入世界先进行列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回到1993年,中国大学显然相信了这一神话,而他们也在不断地将自己描述成一个神话。

不仅是“211”工程,这一年,另一些变化也让大学开始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的优秀。

早在1985年,中央就曾表示,要改革大学生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使得学生要以更谨慎的方式选择大学和专业。

那几年,虽然大学扩招的政策还未开始,但各高校已经稍稍拉开了一些口子。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数分别为296万,62万,1992年是296万,75万,到了1993年是286万,92万。此后的几年里,大学的录取率持续上涨,到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超过50%。

2002年8月29日,北京。60多家民办高校在北京站广场拼抢生源,那时候落榜生是他们的资源。

此前拥有着绝对选择权的大学,开始逐渐面临着来自学生的双向选择,同级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比起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校打造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显然更简单直接。而“百年老校”的名号,所带来的关注度绝不亚于某个学术大奖。

包装校史好处多多

一切不会只停留在1993。只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高校之间不知疲倦的“军备竞赛”时时刻刻都在上演。从死命延长的校史,到巨额的校友捐款,再到在全世界打出的巨幅广告,中国大学在校庆这件事情上,极尽所能地表现出浮夸的一面。

2016年10月15日,武汉大学123周年校庆,123对校友回校举办集体婚礼 / 视觉中国

武大老校长刘道玉曾表示,把武大的建校时间追溯到1893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满足了某些人争当中国大学第一把交椅的虚荣心而已。但事实上,这份虚荣心放在今天早已成了一门生意经。

每十年、五年,甚至每一年都举办的校庆活动成了大学定期向外界展示自己能耐的窗口,从著名校友的光荣席位到过亿的校友捐款,大学像暴发户摆弄手上的大金链子一样使劲向外界宣告着自己的资产。

2017年5月20日,杭州。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史玉柱捐资5000万元 / 视觉中国

校史越长,可供炫耀的资本就越多。在湖南大学的著名校友榜上,你可以看到蔡锷、黄兴这样的军事家,也能看到李达、熊希龄、蔡和森这样的政坛领袖,甚至,可以不意外地发现,湖南第一师范的毛泽东也被归进了校友的行列。

除了能有更多名字响亮的校友外,过了百岁的大学能更理直气壮地把校庆的排场做的越来越大。如果说20年校庆搞三天三夜会被人嘲笑,120年校庆搞上一个星期也不为过。毕竟,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可是持续了3个多月呢。

2016年4月8日,西安交大迎来120周年校庆,场面壮观 / 视觉中国

除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百年传承”一类的赞誉,每当校庆进行时,校友们的捐款也成了大学之间相互较劲的资本。个人捐款排行榜,学校获捐排行榜,每一个榜单都在刺激着大众的神经。在2017年的获得捐赠排行榜前10名榜单中,除了电子科大和人大,每一所学校都是“百年老校”。而他们的排场,也是一个比一个大。

大学总能在校庆前后获得一大笔捐款,这个时间段能聚集到的资源最多,媒体报道也最多。比如在2010年,清华大学就收到了一笔1亿元的捐款用来推动学科发展,这样过亿数额的捐款在中国大学都不算多见。用这笔捐款建造的大楼在百年校庆的前两天隆重奠基,为校庆开了一个喜气洋洋的头。

捐款人后来成了清华的座上宾,他年事已大但不辞辛苦,常常在清华为自己关注的学科做义务讲座。

中国大学校史造假五招

武汉大学2012年11月29日宣布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众多质疑认为武大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与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其实伪造校史的何止武大,各大高校为了追求所谓底蕴,对校史造假可谓用尽方法不惜手段。生拉硬扯修的校史,也制造了不少笑谈。

第一招:借尸还魂

国立武汉大学创办1928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校章、另任了校长,1963年11月武汉大学举还行了50周年校庆活动,1993年,武汉大学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大跃进”,悍然举办所谓百年校庆,此举招致了全国其他老牌高校,包括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的普遍质疑。武汉大学校史造假,也因此成为高等教育界的一桩公案。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推动建立自强学堂

张之洞1893年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仅因在原校舍上筹建就自诩有传承关系。1893年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新式学堂以培养洋务人才,新学堂名为“自强学堂”,校舍定于武昌读书堂街三佛阁,1902年自三佛阁迁到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为经费拮据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方言学堂的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所用。1913年民国政府委派教育部视学,贺孝齐在原方言学堂校舍的基础上筹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该校后来几经更名于1928年正式组建为国立武汉大学。

由此可见,武大的历史严格说来只能从1913年算起,除非有官方文件认定设立武昌高师是为了恢复原方言学堂。可以设想,如果武昌高师利用方言学堂的校舍建校,其前身就可以认定是自强学堂的话,那么当时也曾利用方言学堂校舍办学的武昌军官学校是否也认为它的前身是自强学堂呢?把校史强行追溯到自强学堂,非但不能给武大脸上贴金,反而事实上导致校友对武大历史认识的人为混乱。 湖南大学的情况也很类似。该校官网的介绍是,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但据考证岳麓书院经过近千年的演进,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但在1912年就完全停办了。换句话说,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这一年已经从历史上消逝了,存在的只是岳麓书院遗址。

湖南大学是1926年由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和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而成,工业专门学校可追溯到1903年的湖南实业学堂和1912年的高等师范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可追溯到1911年的商业教员养成所,法政专门学校可追溯到1904年的湖南仕学馆及1906年的法政学堂。即便上述某些学校校址在岳麓山或毗邻岳麓书院或直接搬到岳麓书院旧址办学,都无权自称继承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于1914就完全停办,浙江大学是1928年由第三中山大学改名而来。浙江大学官网介绍其为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求是书院由杭州知府林启提出建议,经浙江省巡抚廖寿丰奏报清廷批准,于1897年5月正式开学。1901年11月,该书院改为浙江省求是大学堂。1904年遵照“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按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改名浙江高等学校,又奉命停止招生,至1914年维持到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完全停办。

浙江大学是1928年由第三中山大学改名而来。第三中山大学是1927年成立的,他是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与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组成,成立地点是13年前求是书院曾经用过的地方。浙江工专与浙江农专最早都成立于1910年,所以浙江大学如果延长自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而非1897年。浙江大学跟求是书院无任何学术传承关系,也无任何法定继承关系,双方唯一的联系只是都曾在同一地方办学。

第二招:无中生有

青岛大学与“国立青岛大学”并无关系,最终在其他大学的强烈反对下撤除了原本盗用“国立青岛大学”的校史。合并前的青岛大学是在1985年在青岛职业大学基础上建立,1993年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于合并。新青大=青大+纺院+纺织干校+师专+职业中专+护校+青医+华文。青岛大学与老山大及其衍生体济南山大和海洋学院没有直接关系,老山大也从没有向新组建的青岛大学注入师资。

在原山东大学和国立青岛大学的历史沿革的问题上,山大,海大的校史专家已达成共识,遵照教育部的大学历史从主体起算的原则,共同拥有原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的历史,有海洋大学80周年校庆时山东大学校长展涛的演讲为佐证。当时青岛大学官方网站上“历史沿革”这一项显示“正在建设中……”,这是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强烈反对下撤除了原本那些盗用“国立青岛大学”的校史。如今显示为“青岛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办于1924年”。

而私立青岛大学是20世纪20年代在青岛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青岛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存在时间为1924年到1928年。私立青岛大学实为今中国海洋大学的源头。

国立青岛大学则是1928年8月在北伐军攻占济南后,国民政府将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组织专人从事筹备工作。后经蔡元培提议,将国立山东大学设于青岛,在原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9月21日,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杨振声任校长,1932年复称国立山东大学。

青岛大学似乎冒认海洋大学的前身为“祖宗”,并将自己的校史追溯至1924年,称其经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说法也并不准确。

青岛大学另一源头青岛医学院创建于1946年,始称“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改称青岛医学院,1993年为适应国家及青岛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入青岛大学,即称“青岛大学医学院”。

“安徽大学”与“国立安徽大学”并无关系,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以嫡系继承者身份将其告上法庭。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和合肥的“安徽大学”都进行了建校60周年的庆典,而安徽师范大学以自己是“国立安徽大学”嫡系继承者将合肥“安徽大学”告上法庭,称合肥的“安徽大学”剽窃自己的校史,后来在省教育厅的调解下不了了之。现“安徽大学”与历史上的“安徽大学”仅是名字相同,两者并没关系。安徽师范大学才是历史上安大的真正继承者。现安大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大办高校的产物,筹建于1956年,最初叫“合肥大学”。“合肥大学”1958年校办报字第1号文件标题叫《关于启用印章的报告》,内容是:“我校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自即日起开始启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字第00840号通知颁发之“合肥大学”铜质印章。特附上印模请予备案。”

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合肥视察,兼任“合肥大学”校长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请主席为“合肥大学”题写校名,主席说:合肥大学名字不大气,就叫安徽大学吧。后来,刘少奇来芜湖,“安徽师范学院”本想恢复“安徽大学”校名,只好另用他名。1958年10月13日,“安徽大学”印章正式启用。“合肥大学”在10月28日形成校办字第26号文件《关于启用安徽大学印章事》,内容为:“合肥大学已改名为安徽大学,并于10月13日启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之“安徽大学”铜质印章,原“合肥大学”印章同时作废上缴。特此函告。”

第三招:浑水摸鱼

2002年江苏9所高校联合举行百年校庆,2001年合并组建的江南大学,次年就举办了百年校庆。2002年江苏9所高校联合举行百年校庆引来一片哗然,大家对为首的南京大学百年历史并没有争议,因为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1914年开办时,官方文件称是为了续办1902年建立的两江师范学堂(原名三江师范学堂),但对其他学校的前身是否都是三江师范学堂不以为然。

如江南大学2001年由无锡轻工业学院等三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百年历史是这么算出来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建于1958 年,是以当时南京工学院的食品工业系为基础建立的,而南京工学院的食品工业系又是在院系调整的时候由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组成,正因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有一小部分是从南京大学的食品工业系分过来的,所以刚组建1年的江南大学的校史就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的三江师范学堂了。于是便出现了2001年合并组建,次年就举办百年校庆的怪事。

第四招:借壳上市

昔日国立中央大学

今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喧宾夺主认为“国立南京大学”是自己前身,不顾“国立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的正统传承关系。 1949年8月政府下文件,将“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政府下文件规定,全国所有国立大学的校名中,一律去掉“国立”两字,所以“国立南京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可见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是一脉相承(曾经排名亚洲第一的大学,因太强被分成19所)。1952年开始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南京大学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学科受到了拆分和重组,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等被分出去,学科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金陵大学并了进来。由于新成立的南京工学院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所以决定新南大把四牌楼校园“让出”给南京工学院用。

从东南大学官方网站的学校简介中,可以知道东南大学对校史的核心观点即“南京大学变成了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与老南京大学是同一所大学”。南大的文理等科迁出了四牌楼校园。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1952年“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京分会”颁布了《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里面明确规定:“以南大工学院为基础,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是1952年建校的,而“中央大学”在1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以后就不存在了,因此两者相隔4年怎么有继承关系呢?而且老南大(“中央大学”)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由新南大(南京大学)继承保管。老南大以及所有前身大学,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的校印(公章)全部由新南大继承保管。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谁是国立中央大学的传人?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谁才是国立中央大学继承者

第五招:偷梁换柱

武汉工业大学以前身学校创办期作为校史的起始期不成立,因为中等学校经历不能作为作为高校校史的起始期。根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在《中国高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一文中分析,高等学校出现调整合并,凡属以某一高等学校为主兼并其他高等学校的,该高校可延续为主合并的高等学校的原建校时间;凡属由两所以上高等学校在平等的条件下合并,成立新的高等学校的,则由该高校自行协商决定,以合并前其中一校的建校时间或以被批准合并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由中等学校升格成立的高等学校,以其被批准变更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

具有跨地区、多源头的武汉工业大学,以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和沈阳建筑机械学校等学校的开办期为校史起始期。因为两所学校都创办于1948年,所以武汉工业大学遂以1948年为校史的起始期。但是这些学校都是中等教育的性质,不可以作为武汉工业大学校史的起始期。尽管其中有的学校称高工,但其性质与现今高级中学相类似。以诸多前身学校中最早的一两所学校的创办期作为校史的起始期实在是十分牵强的。

他叫廖凯原,他的研究成果是发现了宇宙运行系统与孙悟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1]华卫列、石永红.江苏举行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百年联合庆典. [EB/OL]. 新华网.2002-5-20

[2]关于重申校庆从简的通知[J].人民教育.1982(4).45

[3]教育部再次发出关于立即刹住校庆风的通知[J].人民教育.1982(10).5

[4]祁士洋.南京工学院举办校庆、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报告会[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7(6).59

[5]蓝蕾.浙江大学校庆考述[J].浙江档案.2007(3).53-55.

[6]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2004(1).57-60

[7]全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情况简介[M].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文科科研处.1986.353-359

[8]中国高等学校简介 [M].《中国高等学校简介》编审委员会.1982.

[9]伍宸.论高等教育政府资助方式的转变[J].重庆高教研究,2015( 3) : 8-14.

[10]王箐丰.武大校史风波再起 老校长质疑 “120周年校庆”[EB/OL].财新网,2012-12-03

[1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3-2-13

[12]李佳.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体制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延伸阅读:盘点中国20所百年著名高校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

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1951年经院系调整更名为天津大学

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 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湖南大学。学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

山西大学。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正式开办,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其时,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是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