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生活提示 > 正文

今日春分|春已至花已开 莫负好时光

news.xixik.com   2021-3-20 12:33:01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2021年年3月20日17时37分,迎来春意盎然的“春分”节气。东风含笑,阳光柔暖,梅薰柳染,草长莺飞。不负春光踏青去,养生防护记心间。春已至花已开 莫负好时光;春分|春色从此分,春光从此浓;

2021年3月20日17点35分将迎来“春分节气

如果说惊蛰吹响了万物生长的号角,那么春分则带着融融的和风暖阳滋润着回春的大地。

所谓春分乃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节气

春分至,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到,蛋儿俏”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

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

蕴含着古人的经验与智慧

然而

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吗?

春分,一年之中气温的中间点?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那么,春分这一天真的“昼夜均而寒暑平”吗?

其实,昼夜均等是正确的,但寒暑平衡却需要画一个问号。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而全国平均气温一般是在清明节气,才达到全年气温的中间值,也就是所谓的“寒暑平”。

春分:燕飞犹个个 花落已纷纷

3月20日前后,为春分节气。从惊蛰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冬至和夏至的关键字是极与最,春分和秋分的关键字是平与均。春分体现的是“平均主义”。古人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目前,很多国家还都“一刀切”地将春分(昼夜平分日)作为春季的开端,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定为新年的起始。

古时帝王是春祭日、秋祭月,从周代开始便在春分日“祭日于坛”。春分时节,除了拜谢阳光之外,还会专程迎接燕子。

古代的“气象预报员”有很多,但燕子是唯一享受皇家正式欢迎仪式的,享受最高规格的礼遇。“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高禖(méi),天子亲往。”“人间旧恨惊鸦去,天上新恩喜鹊来。”燕子没有乌鸦和喜鹊那般脸谱化的标签,却人见人爱,至今保持着好人缘、高人气。

二月二,龙抬了头,开始忙于行云布雨。雨,渐渐地不再是“沾衣欲湿”的雨,而风更多的是“吹面不寒”的风。“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所谓“风不定”,既是指风的激越飞扬,更是指盛行风向尚未确定,风向的顽皮任性。“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剪刀。

人们意念中的春风,并不是春天所有的风,而是宜人的那部分。春风,应当是和煦、温润的,是可送暖、可化雨、可作为护肤品的风。正如老舍笔下:“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但是,人们意念中的春风,并不等同于春天的风。春天的风,未必很和悦,未必是恩惠。春天的风,也常常是西伯利亚出品,可致冷、可致沙尘、可致倒春寒。

“春江水暖鸭先知”,但与鸭相比,是春江水暖螺先知。因为鸭只是水上“访客”,而螺才是水下“居民”。老话儿说:“清明螺蛳肥如鹅。”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节。人们也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潜水的食材。

那些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更是春天的批量馈赠。人们会准确地辨识,娴熟地采撷,将它们收归厨房。清炒,或者让它们参与拌馅、和面。

当然,此时的春茶非常金贵。古人说:“养蚕天气,采茶时节。”从初春到晚春,“采茶歌里春光老”,一芽一叶的清香,可以令人们回味很久。

在古人眼中春分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春分三候

一侯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

在上古时期,每当春分时节

天子除了祭祀太阳之外

还会亲率家眷恭迎燕子这位春神

“待遇”极高

潜移默化的上古文化

一直保护着这可爱的生灵

二候雷乃发声

 

虽然惊蛰往往使人联想到春雷

春分才是“雷乃发声”的节气

初雷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并没有带来有效降水

到了阳春三月

雷雨天气才变得更多,也更具声势

三候始电

春分时节,最初的雷电

雷声显得更突出

闪电感觉只是陪着雷公出场的一位“灯光师”

但再过些天,就不一样了

云地闪电,就会有所谓的“落地雷”

可能劈到人,导致伤亡

可能劈到树,造成火灾

燕子归,雷声震,阳气也醒了。此时节南北各地气温上升很快,北方的春花也相继开放,千花百卉争明媚。

所谓花月惜春分,即使不出去走走,也多开开窗,别辜负老天的美意。

春分诗词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 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Tips:春分过后,昼长夜短,应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早起早睡,规律作息。春天虽然易犯春困,但不宜睡得太多,否则会阻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郁气结。

“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养发又健脑?

俗话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认为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不仅能促进毛发生长,还能健脑。真有这么神奇?

梳头确实能刺激皮肤,适当梳梳没问题,但过分强调这一点,往往会导致梳头者过度刮梳头皮,导致角质层过快、过多脱落,反而损伤了头部皮肤的屏障。此外,头部血管都在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等下面,在众多角化细胞的保护下,梳头这一动作,如非过度用力,并不能真的刺激到它,也就谈不上促进血液加快流通而养发、健脑了。

Tips: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才是真正科学护脑。饮食均衡,预防肥胖,可延缓脑退化速度。而运动可活跃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保护因子。

温馨提示

春分时节,万象更新,也是健康保健的起点。以下这些健康提示需要你的关注哦!

对滋补过甚SayNo

春分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春天人体胃肠的消化功能较差,也是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高发期,一旦滋补过甚,则易生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等病症,也会因燥热难受而睡不着觉。

对适量运动SayYes

所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春天生阳,适量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过度运动和损耗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不利,最佳锻炼效果以微微出汗为止。

对适当“春捂”SayHi

春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适当减少衣物。当气温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

春分饮食

春分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

饮食上可多吃姜、葱、荞、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鸡肉、鲤鱼、鲫鱼等,同时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但生冷(生鱼片、活海鲜、冰镇饮料)食品要少吃,避免损伤脾胃,使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饮食方面的原则是

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

可适当多吃

黄豆芽、芹菜、小葱、莴笋等

春分习俗

01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02 春祭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

03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04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05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家家吃汤圆,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06 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春分的农谚怎么说

在农耕时代,人们根据春分节气这天的天气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春分这天是不是下雨,来预测和判断后期天气以及年景情况,来指导生产生活。

这些农谚俗语,在当时的农耕年代,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来看看春分这天下雨有什么预兆。

1、农谚一:“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常言道:春雨贵于油,春天难得下雨。尤其是春分时节,下雨更是难能可贵。那这天下雨或者无雨,有什么预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好理解,我们先主要分析这句话:春分有雨到清明。

如果春分这天,天气下雨,那么雨水会断断续续到清明,也就是说,这半个月天气以阴雨为主,持续到清明节气。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总的来说,如果春分这天下雨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下雨能持续到清明节气。如果是清明下雨,雨水就相对比较大,地上比较泥泞,不好走路。

2、农谚二:“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如果春分时节这天,雨一直下,没有停下来。那么雨水就比较多,一直到清明节气前后,才能停下来,天气转晴天。

俗话说:“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这句谚语,基本同第一句和第二句话,意思大致相同,但是,如果春分这天下雨不停歇,雨一直下,那么整个春季下雨的时间就比较长。

以上农谚都说明,春分这天下雨,雨水充沛,会持续不下雨断,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那如果这天不下雨,又有什么预兆呢?继续分析。

3、农谚三:“春分无雨到清明”

刚才我们看到了,如果春分这天下雨,则是个丰收年,风调雨顺。那如果这天不下雨,又是什么情况呢?

如果春分这天无雨,也有一定预兆。先来看看这句谚语,俗话说得好:“春分无雨到清明。也就是说,如果春分这天无雨,正好恰恰相反,天气干旱,一直延续到清明时节。

还有一句话,说:“春分无雨划耕田”。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春分无雨到清明。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耕田呢?天气干旱,土地坚硬,难于耕田。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春分时节这天下雨,则预示着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反之,如果这天无雨,则是个欠丰收的年景,因为不利于耕种,人们收获就不多。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人们促生产,抗旱保丰收的技能越来越强。人们生活生产,基本不受影响。但是,这些农谚俗语在过去的农耕时代,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

“春分添土在坟头,添罢土来拜耕牛”

老农说:“春分添土在坟头,添罢土来拜耕牛”。对于老农的这种说法,尽管我在脑子里思索了好久,但还是没有能够思索出这句话的意思来。于是,只好向老农进行了请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话说的是一种农村规矩,其意思是这样的:

一、春分添土在坟头

在春分时节到来时,由于南北两半球将会出现昼夜均分的现象,因此,古人才将这个节气命名为:春分。

古语称: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所谓的“候”是我国人民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等知识总结出的一种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古人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将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

所谓的“一候玄鸟至”说的是上年时飞到南方地区越冬的候鸟就要在春分时节到来的前5天回来了;所谓的“二候雷乃发声”是指过了春分时节三五天后就能够听到雷声了;所谓的“三候始电”是指过了春分时节十来天后就能够看到闪电了。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就会知道:一旦到了春分时节,雨水就会渐渐地多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坟墓基本上都是一个土谷堆,而土谷堆是不耐雨水冲刷的。因此,在经过上年一年当中的雨水冲刷后许多坟墓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如果不在春分时节时给坟头上多添几锹土,那么,随着雨水的渐渐增多,坟墓就会损毁得更加严重,而坟墓一旦遭受了严重损毁,就会危及祖先遗骸的安全。为了避免这种后果的出现,古人认为:在春分时节到来时一定要在祖先的坟墓上多添几锹土了。

二、添罢土来拜耕牛

耕牛是指用来耕地的牛,一般有水牛和黄牛两种。北方干旱,多养黄牛;南方多水,多养水牛。

唐 陆龟蒙 《序》中称:“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皂之。”其意思是说:到了冬天十月份的时候,耕牛已经非常冷了,一定要为耕牛盖一间牛舍,还要为耕牛准备好饲草,从而能够使耕牛安全越冬。

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爱惜耕牛的。

在过去的时候,没有机械化生产设备,老百姓种植庄稼全靠耕牛来完成。因此,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耕牛就是家里的功臣,不但需要善待它们,而且,还需要敬重它们。

过了春分之后,就到了农忙季节了。耕牛就需要到田地里耕作了。为了答谢耕牛为人们所做的贡献,在耕牛需要到田地里耕作之前,就需要拜一拜它们,用于表达自己对它们的敬意。

不过,耕牛的地位再高,也不能高于自己祖先的地位。因此,拜耕牛的仪式一定要在给祖先的坟头上添罢土之后进行。

作息篇:睡眠足,勤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

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

可驱“春困”

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

饭量不宜过饱

“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

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

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保健篇:慎春捂,多梳头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冻

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

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

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生发。

春分

春分昼夜等同长

人间正芬芳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最是一年春好处

莫负好时光

春已至,花已开

一切美好终将到来~

春分时节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