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不利,武汉病毒影响了上亿人的生活和工作,除了医学专家给我们普及的专业知识外,很多人对病毒知之甚少,但是以病毒为题材创作的电影《伊波拉病毒》、《血疫》等影片,让我们更深刻了解病毒的传染和预防方式。
2020年的第92届奥斯卡上,韩国电影《寄生虫》披荆斩棘,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刷新了韩国电影在世界上的荣誉。
在病毒题材的电影创作上,韩国电影不止一次为观众带来惊喜。2016年,韩国推出了灾难片《釜山行》,在全球掀起了一阵韩式僵尸病毒“热潮”。
不可否认,由病毒变异成僵尸的故事类型绝对是恐怖电影的一次成功创新,在世界末日的大背景下,人性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毕竟,僵尸病毒距离现实世界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这里不做过多介绍,但2013年的韩国电影《流感》却是对病毒的真实写照。
《流感》故事描述了一种的通过呼吸传染的致命病毒,传播速度惊人每秒就有3、4人感染,一小时内感染人数高达2000,感染者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100%。疫情爆发后城市陷入失控,不得封闭全城,等待救援,而严峻的命运挑战着全部人的极限……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5,000万人受灾,1957年亚洲流感爆发150万人染病,1968年香港流感袭卷100万人,1977年俄罗斯100万人遭受流感侵害,2003年SARS 700人丧命等信息。先行预告片里再次提醒这些历历在目的真实发生过的流感灾难,尤其最近发生的流感事件不仅让人触目惊心。
影片通过几个小人物的视角一步步引出病毒产生、传播感染,以及对人类社会阶级的影响。
灾难疾病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而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韩国电影对个人、社会、乃至当局者的一次有力抨击。
她是医生也是母亲,关于她的做法是自私还是母爱,恐怕这点众说纷纭。该片豆瓣评分7.8,荣获评分最高灾难片第七名,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看过《流感》的朋友估计都看过《传染病》吧,毕竟这两部电影时不时地就被拿出来比较一下。
好莱坞打造的电影最不缺的就是大牌演员,《火星救援》在火星求生的马特达蒙、《盗梦空间》处处给小李子搞破坏的玛丽昂·歌迪亚、《黑客帝国》船长墨菲斯的扮演者劳伦斯·菲什伯恩、《大侦探福尔摩斯》华生扮演者裘德洛、复联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
病毒灾难片的一大看点就是病毒的产生与传播途径,本片的病毒“制造者”就是现在人人恨之的蝙蝠。
病从口入这句话一点不假,《传染病》中的病毒并非直接食用,而是通过人类行为惊吓蝙蝠,蝙蝠飞进猪窝,猪又被送到高级厨房加工,高管慰问厨师,与未洗手的厨师握手等一系列奇妙的连锁反应形成了“蝴蝶效应”。
人类的行为最终影响到人类自己,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
《传染病》虽是一部电影,却有着较为贴近现实的参考价值。
影片里病毒爆发后每一天感染人数的上涨,疾控中心对病毒趋势的预测,病毒大肆爆发对城市文明对人类人性的影响,以及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的生产周期等,无不揭示着病毒的真实与可怕。
现在看来,影片某种程度的“神预测”确实印证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发人深省。特殊时期里相信科学,不传谣不信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目前《传染病》豆瓣评分7.0,现在重新审视这部电影,相信我你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极度恐慌》的年代比较久远,也是一部比较经典的病毒灾难片。
影片根据埃博拉病毒改编,发生地定位在非洲,一个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病毒肆意传播泛滥的温床地带。
非洲的病毒里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去年再一次变异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了,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致死率高达50%~90%。
导演关于病毒的问题上“狠”了一把,当病毒在非洲雇佣兵军营被发现后,美军当即作出决定炸毁整个军营。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到本国境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这种对消除一切可能性的极端做法的揭露又是导演的另一种“狠”。
作为好莱坞大片,个人英雄主义在本片结尾处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少感觉有些“烂尾”的味道。
目前该片豆瓣评分7.7,想看看一只猴子如何引发血案的朋友不要错过。
能够想起这部剧的主要原因是《隔离死城》这个中文译名,隔离是个被动行为,在现在特殊时期下做到少接触,远离人群聚集地,少给自己和社会添堵是最负责的“隔离”。
本剧的海报初看相信不少人会以为这是一部僵尸题材网剧,其实不然。
病毒的传播始于一个叙利亚人,通过钢笔与医生间接接触,导致医生被感染,进而引起医院重视。
隔离环境的渲染是本剧的一大亮点,病毒爆发后当局者迅速建立组织了隔离方案,对已感染或者疑似感染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城市里也使用铁丝网设置了临时隔离区,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
随着时间推移,城市隔离区内的小部分人在高压环境下开始了一系列疯狂举动,持枪抢劫超市、抢劫食物,暴动冲出隔离圈等。警方对此以射杀的方式予以回应,为日后的双方冲突做了铺垫。
除了隔离与冲突,该剧其他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重度隔离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隔离区里的人民处于“等死”状态,后面几集节奏跟不上,病毒的发展与疫苗的研制没有对立的紧张氛围,结尾较仓促。
《隔离死城》豆瓣评分7.3,隔离时期不妨一看。
2019年上半年的美剧《血疫》,口碑还不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国家地理杂志和fox联合出品。
上面介绍的《极度恐慌》与《血疫》一样,都是以埃博拉病毒为故事原型,通过镜头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的致命病毒的可怕杀伤力。
埃博拉病毒产生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症状与“同宗”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本剧正是以此为开篇。
飞机上的马尔堡病毒感染者身体虚弱,咳嗽不止,眼睛产生黏膜,脸上也开始长出脓疮,随后吐出的大量带血呕吐物更是营造出逼真的虚弱状态。
感染症状的细节处理无可挑剔,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同样可圈可点。剧中向观众展示了强大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十分专业。
女主进入实验室内部需要一系列的操作,从防护服的穿戴,高温紫外线消毒,胶带封住防护服可能暴露的裸露部位(手套等),需要经过不同的消毒区过滤区,穿戴外防护服注入氧气等。
为了体现《血疫》的严谨性,剧中还展示了互锁装置。任何单方开启状态的门另一侧都不能打开,阻止了空气对外流通的威胁。
关于埃博拉病毒,本剧采用了穿插的叙事方式,一方面是实验室女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女主导师年轻时亲赴非洲,亲眼目睹了这种病毒对当地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导演的镜头下展示了感染者惨死的死状,同样也毫不避讳的揭示了当局者对待这场潜在灾难的态度。
在非洲发现病毒后,当地采取了最为原始最为有效的方法——不留活口,焚烧感染者。而美国呢,本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却因为个中利益关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血疫》的真实性让每一个观看者看后都感到恐惧,就像结尾处说的那样:至今尚未发现在雷斯顿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埃博拉病毒至今没有治愈药物。
《血疫》豆瓣8.1,没看过的朋友强烈安利一波,再怎么说“傲骨贤妻”与“洋葱骑士”都挺香的。
整部影片讲述了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损失,共有两部主线,过去和未来。过去发生在1976年,讲述了埃博拉病毒的来源,以及对非洲部落造成的伤亡损失,回到十年后1986年,女主作为一名军医,在研究别人送来的猴子血块时意外发现导致猴子生病的绝不是猴发热那么简单,有可能是隐藏起来的埃博拉病毒重新造访人间。
另一方面,喂养猴子的饲养员也相继死去,恐慌笼罩着欧洲,政府不得不派军队来维持秩序,但由于埃博拉病毒给人们带来的是绝对的死亡威胁,影片也相当地遵守事实,并没有特效药去攻克这种病毒,因此也仅在影片最后致谢那些为治疗埃博拉病毒夜以继日奋斗的英雄们。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去观看哦,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震撼。喜欢就关注我吧,有更多精彩哦。
同样和疫情有关,就是去年FOX 和国家地理合作的新剧《血疫》(The Hot Zone),讲述的是埃博拉肆虐的故事。
关于埃博拉这个话题,我很久都没看到好作品了。在上世纪末,这个话题有很多经典电影,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极度恐慌》、黄秋生主演的《伊波拉病毒》,都给我留下了恐怖的记忆。
《血疫》这部剧,可能是最近几年关于传染病话题最优质的美剧,它又带我重温了当年对埃博拉的恐惧。
埃博拉,人类杀手
《血疫》一开场,便重演了1980年人类第一次遭遇马尔堡病毒的经典惊悚场面:“在飞机上融化的乘客”。
感染者夏尔·莫内乘飞机往非洲大城市内罗毕求医,仍在致命发作的埃博拉,让他在机上双眼血红,面色如同丧尸呕吐出崩解了的血肉和内脏。
《血疫》毫不吝啬地对莫内面孔、呕吐物进行特写,让观众对埃博拉的恐惧在一开始就升至了最高点。
这种程度的血腥和恐怖只是预警,《血疫》的重头戏,是人类第一次直面埃博拉病毒时的人间惨剧。
在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旁,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第一次爆发。
医院和村庄轻而易举地被埃博拉用几天时间荡平,只留下一具具在死前几乎被病毒吞噬至融化、喷射出斑斑血迹的尸体。
小小的病毒会有这么可怕?戏剧总是夸张,但真实的埃博拉比《血疫》中可怕一万倍。
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对埃博拉更是无还手之力。1976年埃博拉在苏丹南部的首次亮相,几乎摧毁了苏丹南部的全部人口,随后无影无踪的消失。
两个月后,埃博拉又在扎伊尔北部的邦巴区闪现,荡平了埃博拉河上游的五十五个村庄,杀死了九成的感染者。
而在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大暴发,夺走了近1.1万人的生命。
埃博拉病毒可以称得上人类杀手,它的致死率高达53%~90%。身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分类中的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它有着令人类“极度恐慌“的底气。
和它相关的任何操作,必须在经过严格门禁管制、层层消毒、并负压隔离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SL-4)中进行。
《血疫》不吝地用一连串特写为我们展示出,确实只有高度戒备的BSL-4能匹配如此毒性。
1989年,美国黑泽尔顿猴舍突发大量猴子死亡事件。当女主南希·杰克斯上校发现猴舍送来的样品中的病毒会在显微镜下可疑地攻击细胞时,万万不敢掉以轻心,将其送入 BSL-4中检测。
进入BSL-4的第一步是,两名互相监督的实验人员必须脱去所有的衣物,换上消毒好的贴身内衣,进入负压高温区域后,在紫外线的消杀下穿上同样被消毒好的袜子。
完成后,实验人员进入下一个区域,第一道防护:仔细地用胶带把袜子和裤腿、手套和袖口之间的缝隙缠紧。
继续第二道防护:穿上令人感觉窒息的内部加压生物密封防护服,再接上间歇接通的输氧管来供氧,通过空气锁门,才能够正式进入 BSL-4的核心实验区。
在此区域的操作,都必须万分谨慎,尖锐的器具都被放弃。
可以想见,当南希上校被发现防护服破洞并流血时,为什么会如此的恐惧。
镜头变为晃动的手持画面来凸显这种紧张,蓝、红色交错的警报灯光和紧张的背景音乐渲染出了BSL-4如碉堡般的戒备,也更是侧面体现出了埃博拉的毒性之强。
埃博拉发病的症状,也让人惊骇。《血疫》并没有直接用大特写去展示死于埃博拉病人的扭曲面目,但对血迹的隐晦特写几乎贯穿全剧,留下的想象空间更令人战栗。
比如,当南希上校的导师在1976年进入被埃博拉病毒铲平的医院时,连被放置的十字架上被喷溅上的浓厚血液,凄厉地彰显了死者临终时全身向外喷血的痛苦。
只是,不得不在此指出,《血疫》及其原著中耸人听闻的“人体溶解”、“大出血喷溅”症状早已科学家被诟病夸张。
可以确定的是,全身性的、不可阻挡的症状如腹痛、高烧、头痛、咽喉痛、恶心和呕吐、呼吸急促、腹泻会使走向死亡的病人相当痛苦[2]。
暴力应对埃博拉,人间惨剧
比埃博拉更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反应。
《血疫》中,1989年,面对可能从猴舍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在南希上校的坚持下,防范生物危害的特种分队出动,对小小的猴舍采取雷霆般的“核平”措施。
穿上战地生物防护服的士兵们将暴露于埃博拉中的猴子们全数搜集科研样本后进行安乐死并焚烧尸体,之后彻底对大楼进行蒸熏消毒,灭绝这个地方的所有生命。
而更惨痛的是《血疫》中提到的另外一件真实事例,1976年的扎伊尔军方为了控制住埃博拉疫情,竟不惜烧毁村庄,杀死潜在感染人员。
1996年普利策解释性新闻奖得主、美国卫生专家劳里·加雷特,详细回顾了当年扎伊尔最高领导人蒙博托总统,对疫情采取的血腥强硬措施[3]。
面对无法控制的疫情扩散到首都的风险,蒙博托派遣军队用路障封锁住疫区邦巴地区,射杀所有企图闯关的人。
交通失联之后,邦巴和外界的无线电联络也被切断,没有人知道病毒在邦巴如何肆虐,而最终邦巴成为了一个在地图上消失的名字。
疫情确实被有效控制了,人也死光了。
当1995年埃博拉在扎伊尔卷土重来时,蒙博托选择照搬不误。他下令军方关闭四面楚歌的小镇基克威特(Kikwit)的高速公路和机场,让绝望的穷人完全孤立起来,独自与埃博拉作战[4]。
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民众对埃博拉的恐慌,同样引起了很多惨剧。
在2007年,乌干达的边境山区本迪布焦暴发了新型埃博拉,最终116人感染,39人死亡。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两次埃博拉袭击的国家,乌干达人对埃博拉充满恐惧。
当侥幸死里逃生的本迪布焦患者从医院回到家中,往往发现房子早已被邻居们烧毁。其他地区的乌干达人则开始排斥和本迪布焦的居民们接触,甚至因为病菌拒绝接受他们的钱币。
在Netflix 纪录片《大流行:如何预防病毒大暴发》,人们对病毒的反应更为可怕。
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疫情,造成超过1100人死亡。局势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派来医疗队控制疫情。
局面本应乐观。不同于过去对埃博拉的束手无策,具有高度保护作用的埃博拉疫苗在这次疫情中已经被投入使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证明,在2015年的一次实验中,接种这款 rVSV-ZEBOV 疫苗的5837人,在接种后10天(含)以上没有出现埃博拉病例记录[5]。
然而,最大的阻碍出现了:对埃博拉的恐惧,催生出了沸反盈天的谣言和对医疗人员极端暴力。
“对抗埃博拉的疫苗,是西方人用来让人感染病毒、维持埃博拉流行的手段”、“有人已经死于埃博拉疫苗接种”。
这让我不禁想起最近的谣言,恐惧之下,连新型冠状肺炎是美国生物战这样,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谣言都能找到一群支持者,可见恐惧对人的蒙蔽有多严重。
这样非理性的恐慌,煽动起达到致命新高峰的暴力,当地的武装叛乱组织们,直接将救治的埃博拉医疗队视为目标,殴打、杀害医疗人员的事件层出不穷。
于是,最诡异的局面出现了,当人类好不容易有可以控制埃博拉的可能性时,埃博拉却更加肆虐。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真实世界中的埃博拉病毒,远远比剧中可怕一万倍。只能期盼,人类社会终有一天觉醒,不再掉入恐慌挖下的陷阱。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拍摄于1996年,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执导,金像影帝黄秋生主演。影片讲述一个变态杀人狂连续杀人并携带致命病毒的故事。本片制作时正值黄秋生凭《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赢得金像影帝,在该片成功之时正值非洲国爆发埃博拉病毒,故以相关新闻制作类似《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变态黑暗电影。
影片中不乏冷幽默,比如阿鸡(黄秋生)被白人欺负,在给白人倒茶时,向茶壶里吐口水,又如找不到妓的阿鸡在一块猪肉上用刀挖了一个孔来自慰,并把这块猪肉给客人做成咕噜肉。阿鸡最大的烦恼还是在性的方面欲求不满,黑人当他是白人,白人当他是黑人,甚至连妓女都不愿意招呼他。他只能从隔壁老板夫妇的淫声浪语中用猪肉自己解决。第二天,当他把那块沾满他的分泌物的肉块交给厨师做菜时,脸上的坏笑甚至让人觉得还挺可爱。 最后被警察包围之时还在向警察吐口水,警察纷纷不敢接近。
《埃博拉病毒》剧情:1986年,底层小人物阿鸡(黄秋生)与大佬老婆通奸被捉,做掉大佬及其老婆后逃离香港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被开有一家中餐馆的阿坚(罗莽)收留。10年过去,阿鸡依旧是拿最低薪水却干最多活计的杂工,加上常被阿坚老婆欺负、找不到女人解决性欲,他的生活非常压抑。 阿坚不想从善欺黄种人的白人手里花高价购买餐馆所需的整猪,和阿鸡驱车来到土著黑人部落购买猪肉,回返时两人因逃避猛兽追击不小心令汽车熄火,阿鸡得空竟奸杀一名昏迷的女黑人,并感染异常恐怖的伊波拉病毒(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体液等传播),高烧之后,因他体内形成该病毒的抗体没有死去,这只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其后,阿鸡受不了阿坚老婆的冷落而将其奸杀,阿坚亦被惨杀,阿鸡用他们的肉做成美味肉饼出售(和《人肉叉烧包》里的桥段类似)。不久吃过肉饼的人开始病发,伊波拉病毒在南非蔓延。得到阿坚钱财的阿鸡携病毒回到香港,传染给香港许多人,警方则要尽快找出致病源。阿鸡欲与昔日女友阿霞(陈妙瑛)重修旧好,阿霞后来也染了病毒。挟持阿霞女儿作人质的阿鸡在逃跑中不小心令女孩窒息死亡。最后燃烧的阿鸡被车撞倒下、又被警察补枪,死得也算彻底。最后一个画面,病毒又通过小狗带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上似乎告诉我们伊波拉病毒还在传播。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一看,豆瓣评分7.1,在恐怖片的排名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