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盐” 炎黄之争乃官盐私盐之争

news.xixik.com   2019/3/22 19:22:14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盐业专卖的国家,盐业专卖又称禁榷。从历史上来看,盐业专卖越严,私盐就越好卖,利润就越高。根据专家估算,食盐的零售价格要高于产地价格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利润非常高。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物如果精简到最后的话,估计是“米”和“盐”两件,从可替代性上再来PK一下的话,“盐”最后胜出,因为自然界中还没有可以替代盐的物品。现在由于盐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非常容易获得,人们对盐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不那么敏感了,不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说“盐”影响了人类文明,一点也不夸张。

中国历史朝代表

盐从何而来?它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演绎过哪些“故事”?……等等,我们将分别从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来叙述。

下面,让我们开启中国篇。

一、“盐”的文字探源

盐是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之一,有“百味之王”的美称。蒙昧时代,人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羝羊舐土”的记载,都说明古人通过观察动物行为而发现了盐的存在。

“盐”字出现的比较晚,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这个字。《说文解字》中收录了“盐”字: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说文》中解释说,“盐”就是卤。天生的叫卤,依靠人力制成的叫盐。传说最早是由名叫“宿沙”的部族开始通过煮海水提炼出了盐。据《中国盐政史》记载:“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古代制盐场景

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这一发现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我国山东至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

上图是“盐”字的篆书,非常形象。下面部分代表用来蒸煮的器皿,右上角咕嘟嘟嘟正在煮着的是卤水,其上有人形代表人工操作,最耐人寻味的是左上角的“臣”字,“臣”字什么意思?《说文》中解释说: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和煮盐劳动毫不相干的“臣”字呢?这是强调煮盐和“事君”有关,是国家行为。

二、 食盐专卖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盐业专卖的国家,盐业专卖又称禁榷。

《尚书·禹贡》中有“青州厥贡盐”的记载,海岱之滨的青州将盐作为献给天子的贡品。到了周代,税收设为“九赋”,其中的“山泽之赋”规定了对煮盐征收赋税。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创立了食盐专卖政策。《管子·海王》篇中记载: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

中国人饱受国企弊害之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能干的臣子,他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为孔子所赞扬。从经济政策上,管仲却不折不扣是最早的国企发明者,食盐也是政府最早垄断的行业。

齐桓公和管仲讨论富国强兵之策,齐桓公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想要征收房产税,问管仲这项政策怎么样?管仲说桓公征收房产税是要毁掉房屋,如果开征房产税,那么,纳税人为了规避纳税,便会毁掉多余的房屋,尤其是空置的房屋。房产税不能征。桓公又问其它税是否可征,均被管仲否定了。最后桓公问“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回答说“唯官山海为可耳。”桓公问:“何谓官山海?”管子回答:“海王之国,谨正盐筴(策)。”

管仲画像

齐国临海被称为海王之国,有海就可以用海水晒盐,有盐就可以用盐策。

如何用盐策呢,管仲说:“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今夫给之盐筴,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齐桓公采用了管仲的建议后,使盐利“百倍归于上,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齐国成为国力强盛的东方大国。

管仲的“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理论也启发了后人,使用在人口统计上。20世纪初,中国“四万万”人口的数字并不是通过科学的统计、调查得出的,而是根据当时食盐销量、食用量推断出来的大概数字。

西汉武帝起,历朝历代都对盐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专营、专卖制度。汉昭帝时期,政府专门就盐、酒、铁专营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结论是废除铁、酒专营,保留盐业专卖,这次辩论后来由桓宽编著成《盐铁论》,是研究古代经济史的必读篇目。

东汉光武帝时期,食盐由专卖改为征税。此后,食盐管制时紧时松,隋唐初期有一百多年是完全放任盐业,且免除食盐征税。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盐业专卖、征收盐税又重新开始实行。自此之后,盐业专卖、征税成为历朝历代的“基本国策”,延续了一千余年。1994年国家实行税制改革,取消盐税改为分别征收资源税和增值税,绵延2000余年最古老的税种——“盐税”的名称从此成为历史。

三、由食盐专卖引发的官盐、私盐之争

中国古代的官盐和私盐

中国人饱受国企弊害之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能干的臣子,他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为孔子所赞扬。从经济政策上,管仲却不折不扣是最早的国企发明者,食盐也是政府最早垄断的行业。

汉朝刘向编撰的《管子》被认为是一部记载管仲言行的书籍。齐桓公和管仲讨论富国强兵之策,齐桓公主张加强税收,对树木牲畜人口征税。管仲则说,“唯官山海为可耳”。所谓官山河,“管山海”【注解:官山海亦称“管山海”。中国历史上主张由国家控制盐、铁及山林泽等自然资源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而已。

古代民众生活所必需同时又难获取的两种商品,一样是铁,另一样是盐。此前盐铁都由民间开发,官府征税。征税成本高且税痛感强烈,容易引起反抗。

管仲主张官府将盐铁揽为己有,垄断售卖,以此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民众不容易发现这项剥削,所谓“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利不用竭而民不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管仲向齐桓公建议“计口售盐”“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其它盐贩卖到梁赵宋卫等不产盐的内陆诸侯国。

这笔巨大的财富成了齐桓公春秋称霸的资本。食盐专营也被后世逐利强国的统治者学习。商鞅变法时也曾设盐官,实行官盐制度,以作强秦灭国之资。

第二次见载于史的食盐专营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打击匈奴筹措军资,或许同时为了打击地方诸侯豪强的势力(例如吴王刘濞叛乱凭据的就是地方盐铁财富),汉朝实行盐铁专卖。

汉武帝死后,盐铁专营受到贤良文学人士的质疑。经过一场经济大辩论,官盐制度废除。此后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乱,食盐专营偶有实行,不过占主流的还是盐税。究期原因,大概是因为隋唐以前的中国社会,皇权还不那么厉害,地方诸侯豪强,以及贵族门阀还有一定的势力。盐利是地方上很大的一块肥肉,朝廷想搞独家专卖,自然阻力重重。

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遭到很大破坏,朝廷赋税也逐渐枯竭,盐专卖恢复。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食盐是自由贩卖几乎不征税的。黄金时期过去了,盐业重新落在官家手中,成了朝廷的重要财源,当时甚至有“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的说法。

食盐被官府垄断之后,供应长期不足,价格飙升,甚至比米价贵十倍以上。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盐价长期维持在每斗十钱的水平,实行官盐制度后,价格倍涨,三十年间上涨到每升三百钱以上,民众苦不堪言。(新唐书·食货志)。史籍里关于私盐贩子的记载开始多起来。《新唐书·食货志》里有大量贩卖私营和私营冒充官盐夹带的情形。

官府打击得愈猛烈,盐利越高,贩盐的人尽是些胆大不畏死的亡命徒。这些人拉帮结派,持械啸聚,唐朝最后竟灭亡于两个盐贩子高仙芝和黄巢之手。

此后的宋元明清,官盐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官盐之外是私盐贩子,在陆上有绿林帮派,海上则有海盗。宋朝和敌国大辽西夏的边境线上的盐贩,他们将辛辛苦苦从海上或者井池里熬制出的盐卖给异族,屡禁不绝。

明清两代,那些在官府特许的盐商们聚敛了巨量的财富。负海盐之利沟通南北的徽商和淮商,卖运城盐出入长城内外的晋商,“川盐济楚”的自贡盐商,都是极一时之盛。

这些商人的兴起既有地域之利,更主要的是获得官府特许经营。在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内陆这些远离产盐区的地方,则有大量行脚的私盐贩子在奔波。

考察川滇黔内陆各省的民歌,会发现有很多《背盐歌》《扛盐歌》,这些遗迹对古代盐贩的艰辛生活有生动的描写。浙江和江西农村曾有“扛私盐”的旧戏,多是演绎盐贩的江湖事迹。

现在人们很少听说“私盐贩子”这个词,因为食盐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盐利不像古代那么丰厚。不过政府仍然把持着食盐的产销,比起古代统治者汲取盐利的直言不讳,现在政府的说辞就具有很大迷惑性。“保证盐价平抑,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是常见的理由。

最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就足以解释,越是基础性的需求,就越应当交给市场。考诸古代经验,中国古代盐价最便宜的时候,正是盐业自由化的隋唐时代。

主张盐业专卖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食盐专营能保证民众碘摄入”。其实,碘添加对于现代食品工业而言只是非常简单的工艺。政府不分区域统一性地“补碘”,只可能造成更严重问题。

中国的食盐专营制度,伴随着是铁器、茶业、酒醋等商品的专营,后者大多已经衰落。不过很少人注意食盐专营并呼吁废除,可见“信赖政府”那一套还很有市场,我们日常所受的垄断之苦,管制之害都是根基于此,观念改变仍有待时日。

食盐专卖成为国家政策之后,由政府经营的“合法”盐称为“官盐”,未经政府允许民间私人贩卖的盐称为“私盐”。在实行食盐专卖的朝代,对“私盐”的打击力度非常大,堪比今天对毒品的打击力度。汉武帝时,对私盐贩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钛左趾”是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其器物”是没收生产工具。

唐代实行盐业专卖后,贩卖私盐要杀头,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处死。宋代标准稍微宽了一点,也是杀头的罪,不过标准放宽到三斤至十斤。元明清以后,对私盐的打击和惩罚从未放松过。

从历史上来看,盐业专卖越严,私盐就越好卖,利润就越高。根据专家估算,食盐的零售价格要高于产地价格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利润非常高。马克思说,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中国古代的私盐贩子就是这么做的。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王仙芝、黄巢,元末张士诚和方国珍,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其中黄巢称帝、张士诚称王。要说两个私盐贩子灭亡了唐朝元朝有点夸张,不过这俩食盐经营个体户也确实是够厉害的。

黄巢与张士诚,两个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私盐贩子

有点吊诡的是,私盐贩子拉帮结派意外的推动了对关羽的崇拜。关羽是河东解良人,此地有古河东盐池,亦称解池,自古是产盐重地。当地私盐贩子在外面亡命江湖,做刀头舔血的买卖,需要互相帮扶、照应。关羽作为当地乡贤威名远镇,自然成为他们敬仰和崇拜的偶像。国内规模最大的几座关帝庙解州关帝庙、运城关帝庙、常平关帝庙都集中在解池附近,不是偶然的。

关羽崇拜的祖庭——关帝家庙就在盐池边上

四、 盐税与国家治理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持续存在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期实行食盐国家专卖制度,食盐对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堪比今天的石油、电力和互联网。

有日本学者提出,三国之所以长期鼎立,其实是各自占据了一个产盐区,魏国食池盐,吴国食海盐,蜀国食井盐,有了产盐区作为支撑,才能互相抗衡。

魏蜀吴各占一个产盐区

唐朝,盐税收入达到中央收入的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北宋因内忧外患,严重依赖盐税收入。南宋盐税占财政收入一半。元朝财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盐税。明代,盐税是仅次于田税的第二财政收入来源。

清代盐税收入初约200万两,中叶为550万两,到了清末为1300余万两,因为清末不仅开征盐税,还加征“盐厘”。所谓“盐厘”就是指对贩卖食盐而抽取的税银,也就是对盐开征的一种“货物税”。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国家财力。

盐引是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图为清代盐引

民国时期,盐税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大支柱之一,据统计,1937年全国(东北未在内)盐税占财政总收入的22.9%,一直到1950年,盐税收入还能占到国家税收的5%。

相比其他税种,盐税有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容易控制,征收成本低。中国面积广大,但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相对集中的盐业资源使政府控制起来相对方便。以传统农业税为例,征税成本要占到税收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且易激发民变,远不如盐税征收成本低。

其次,盐税是间接税,民间感受到的痛苦比较小。盐税是直接向盐商收取的,盐商再将其转化到盐价中,即使百姓有怨言,也是冲着盐商去,不与政府直接冲突。

其三,税基大,收入多。人人都要吃盐,这是生理决定,无法逃避,每个人头上收一点,聚集起来就很可观,达到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

五、 清代盐商与文化传承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实行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节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以扬州为中心的盐场是清代最重要的盐场之一

清代在全国共设有十一大盐场,以扬州为中心处于江苏沿海淮河南北的盐场,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大、课税最重、行销地域最广、报效银两最多的盐场。宋代便有“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盐”的说法。扬州是两淮盐业中心,巨大的财富聚集于扬州,是五湖四海文人向往之地。《书画所见录》中描述:“海内文士,半集淮扬”。曹雪芹之祖曹寅主持两淮盐务及织造十余年,主持东南风雅,在扬州召集彭定求等退休翰林开局编纂《全唐诗》,为后人留下了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扬州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中心,文人在扬州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是盐商的慷慨投入,盐商亦“喜招名士以自居”,在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有诗人、画家、学者等,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正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盐商穷奢极欲,凡事务求精致,不计成本,在建筑艺术、学术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及服饰文化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国宴的基本菜系淮扬菜,与扬州盐商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发改委2016年10月8日发布通告称,自2017年1月1日起,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持续近30年的食盐专营时代将结束,这意味着以往食盐企业定区域、定产品、定价格销售的模式已成为过去。

那么,全面放开食盐价格后,会不会引发盐价大幅涨价?天价盐是否会出现?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会不会出现缺货现象?舌尖上的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对于食盐企业影响几何?概念股有哪些?

为何要进行盐业体制改革?

食盐专营体制下实行区域封锁,跨区域用盐将会受到处罚。专营主体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经营,政企不分,容易滋生腐败。而且,消费者基本只能选择中盐的加碘食盐,其他的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这一定程度上讲等于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另外,各级盐业公司垄断食盐销售,有的地方盐价甚至翻了10倍。目前市场上400克装的食盐售价大概在两三元左右,但据一生产商透露,每袋食盐的成本仅在0.5元左右。这种负担无形中被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盐改后会不会出现“天价盐”?

新政出台之后,食盐价格由政府调控变成企业自主定价,在投机、心理预期等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一开始价格波动在所难免,肯定也会有一些奸商借机提价,甚至制造恐慌,哄抬盐价。

但是机智的小伙伴们,千万别被骗了。正是因为价格和区域限制放开了,受市场经济调节作用,企业反而能够实现充分竞争。市场上食盐年度需求量平均为1000万吨左右,不过我国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产量就已超过4000万吨,属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在盐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不仅不会卖“天价盐”,反而可能以低于成本价卖出,以此来去库存。

最终,食盐价格将由企业根据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食盐质量、供求状况等因素来自主确定。

再退一步讲,真有天价盐现象出现,国家对食盐的投机、囤积/炒作等行为还是会严厉打击的。

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会不会出现缺货现象?

食盐价格放开后,偏远地区因受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影响,价格有可能会上涨,甚至出现缺货。那么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政府出手,稳定市场的供应。

对此,发改委也回应称,国家让各地组织好食盐的调配和运输,及时采取投放储备、临时价格干预等手段,确保内地山区及边远贫困地区普通食盐稳定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政府补贴运销费用或直接补贴贫困人口等方式,保障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人口能够吃得上、吃得起合格碘盐,并按照已经建立的社会救助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因放开食盐价格而降低生活质量。

“舌尖上的食盐安全”如何保障?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食盐放开价格后,市场上难免还会出现投机倒把分子,将用工业盐冲销小包装食盐和腌制用盐这类案件可能会多发。

监管难度增加,相关部门在质量监管方面必须投入更多力量,保障食盐质量。

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等部门需要一起配合,对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实行更严格的规范条件,建立食盐质量追溯体系,让百姓吃上放心盐。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盐专营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