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谥号那些事儿 有趣真的很有趣

news.xixik.com   2021-12-3 19:54:37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其实,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位皇帝堪称奇男子,生前就为自己定下了谥号。 他是曹叡。 应该是太怕自己死后被翻案,他也顾不得不吉利,死前两年就钦定自己为“魏明帝”。

先吐槽一下。

《康熙王朝》是部被过誉的剧,首先剧情就拖沓,许多历史关口都被莫名其妙的胡编一通,原本精彩的史实反遭抛弃,而作为历史剧,《康熙王朝》还原历史细节时有太多硬伤,最著名的就是:

中国历史朝代表

谥号是人死后对其盖棺论定的评价,皇后大臣的谥号皇上给,皇上的谥号大臣给。

“孝庄文皇后”便是布木布泰死后康熙为其上的谥号。

知道背景后再看这句台词配上此表情,真令人毛骨悚然:

做鬼都不忘报恩,我孝庄真乃奇女子也。

《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自称“我孝庄”,为何当时没人纠正它?

有人觉得,这是原著作者和编剧故意这么安排的,所以没有纠正的必要。

我知道,会有人跟我急,说“孝庄”属于谥号,是她死后由皇帝和大臣议定上的称号,在她有生之年,怎么会自称“我孝庄”呢?

道理我懂,我相信原著作者二月河老师更懂。

但是二月河老师为什么要让剧中的孝庄太后自称“我孝庄”呢?

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如果由您来写、或者由您来当编剧,由您来设计台词,您觉得孝庄应该怎么自称才好呢?

怎么样?傻了吧?!

跟您说吧,孝庄太后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这个“布木布泰”的蒙古语意思为“天降贵人”。

看,如果安排孝庄太后自称“我博尔济吉特氏”,或“我布木布泰”,都很搞不是?

孝庄太后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时为四贝勒的皇太极为侧福晋。天聪初年,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册封其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孝庄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称孝庄为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看看,孝庄太后生前的称号依次有侧福晋、西侧妃、庄妃、圣母皇太后、昭圣皇太后、太皇太后。

请问,您准备安排她自称哪一个呢?

好吧,可以借鉴西太后慈禧的例子,(“慈禧太后”是徽号,其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是不是可以安排孝庄自称徽号 “昭圣慈寿皇太后”,即自称“我昭圣”?

但是,大部分观众从来只知有“孝庄”,哪知“昭圣”是什么鬼

您一口一个“昭圣”,别把观众给绕糊涂了。

再有,《康熙王朝》就是一部戏说剧,面向的是劳动人民大众,图的就是一乐,有必要对剧中的称呼、服饰、规矩那么考究吗?

现在拍与慈禧有关的影视剧,大家也只提慈禧,没什么人去说什么“孝钦显皇后”。

一句话,习惯了。

再举一例。元代大戏曲家睢景臣作套曲《哨遍高祖还乡》,讲的是汉高祖称帝后衣锦还乡的故事。在剧中,他就安排了一个农民去骂刘邦:“你白(凭)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您难道也认为古代戏曲作家也不知道谥号是什么东西吗?

总体说来,《康熙王朝》不但与《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两部硬派历史剧不在一个维度上,比起《琅琊榜》都远远不如。

中国人对皇帝的称呼经历了从谥号(周文王、汉武帝)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再到年号(万历、乾隆)的变化。

谥号自上古时代就有,一开始并不规范,周文王、周武王在世时便会自称文武,直到西周中期才定下死后加谥的规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觉得谥号这玩意儿“子议父,臣议君”,太八卦,遂废除。

汉朝时刘邦恢复了谥号,还一并承袭了被遗忘已久的庙号,刘邦本人庙号太祖,司马迁著《史记》时将他的谥号高帝与庙号太祖搞混,合体成高祖,一直讹传到了今天。

虽然谥庙并行,但大家还是称谥,因为那时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谥号分为四种:美谥(文、武、明)、恶谥(厉、灵、炀)、平谥(庄、元、景)、悯谥(哀、伤、殇)

汉朝皇帝的谥号都是两个字,除高帝与光武外,其余谥号皆有“孝”,我们熟悉的汉文帝、汉武帝的完整谥号是汉孝文帝、汉孝武帝。

“文”、“武”是最高级的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威强敌德曰武。

汉朝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的谥号“献”为平谥,意为“聪明睿智”,并不是我把江山献给你的意思。

汉献帝一生确实当得起这四个字。

当初他被董卓相中,拥立为皇帝的原因就是临危不乱,有天子风度,被曹操迎到许昌后,献帝时刻不忘匡扶汉室,坚持不懈的与曹操斗智,总想搞个大新闻,硬是把魏武的大后方折腾成了大前方。

即便如此,他最后竟还能寿终正寝,确实不愧为聪明睿智。

某些皇帝会有多个谥号,这待遇一般只有亡国之君才值得拥有。

国破之际,山河多处于分裂,不同势力出于各自的政治考量会为亡国之君献上不同的谥号。

我们现在熟知的“隋炀帝”,是杨广的表哥唐高祖李渊给他的谥。

好内远礼曰炀。

当时隋朝尚未灭亡,杨广的孙子皇泰主杨侗给爷爷的谥号是“隋明帝”。

独见先识曰明。

如此南辕北辙的评价前无古人。

英俊的杨广一生好大喜功,狂爱折腾,但他确实都在折腾大事业。

开科举,通运河,建东都是他的功。

不顾百姓死活三征高句丽,则是他的过。

最后叛军杀进皇宫,他还指着宇文化及怒斥:

“我确实辜负了百姓,但你们算什么东西!”

叛军要拿刀砍他,被他喝退:

“拿毒酒来,天子要有天子的死法!”

他并未如愿,被草草的勒死了。

无论是明是炀,杨侗和李渊总结完杨广爱折腾的一生后,多半会由衷感叹:

“我的前任是极品。”

自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发生了改变。

开始还算正常,李世民死后谥“文”,不出意外的话,“唐文帝”就能像汉文帝、隋文帝那样名垂千古。

可他子孙偏要添乱,可能觉得一个文概括不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于是674年他被加谥为文武圣皇帝。

然后749年又被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

最后754年又被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那之后的皇帝们愈演愈烈,到了明朝,朱元璋的谥号已成: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直接可以用来填词hip-hop了。

我们显然不能再用谥号称呼皇帝了。

好在也正是到唐朝,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于是我们的历史名词里少了个唐文帝,多了个唐太宗。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元朝(宋太祖,元世祖)。

到明朝,大家又开始改用年号称呼皇上。

年号是古代纪年用的,明朝之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如唐玄宗的开元和天宝,直到朱元璋定下了一个皇帝配一个年号的规矩。

在年号与庙号并行的明清时代,大家称呼皇帝时往往选择用年号而非庙号,原因可能有二:

首先,年号是皇上在世时就有的,而且不犯避讳,可以随便叫,叫习惯了就很难改口。

其次,有的亡国之君是没有正式庙号的(如溥仪),但任何人只要当一天皇帝就有年号(宣统)。

用年号称皇帝,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乾隆帝”而非“乾隆”,意思是“乾隆年间的那位皇帝”,这点编剧们要注意。

其实,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位皇帝堪称奇男子,生前就为自己定下了谥号。

他是曹叡。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应该是太怕自己死后被翻案,他也顾不得不吉利,死前两年就钦定自己为“魏明帝”。

这是个很好的素材,以后再拍《三国》,编剧大可以安排曹叡自称魏明帝,挖好坑静待大批初级历史爱好者跳进来,然后再拿出这段史料打他们脸。

台词我都想好了:

“没错,朕魏明帝就是这般皇帝!”

钦此。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谥号 恶谥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