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七大地区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
华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华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
华中(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西南(四川、重庆、昆明、贵州):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1902年成立陕西大学堂,1912年更名西北大学,1923年更名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成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名国立西北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
东南大学(江苏南京):1902年成立三江师范学堂,1923年成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并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复名东南大学。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923年成立东北大学,1950年更名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1952年成立中南矿冶学院,1985年更名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合并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并更名中南大学。
西南大学(重庆):2005年由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
华北大学:1937年成立陕北公学,1939年成立华北联合大学,1948年成立华北大学,1950年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即历史上的华北大学不再存在。
华北地区
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河北保定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燕郊
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东北地区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长春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华东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
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
中南地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州大学:河南郑州
平原大学:河南新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株洲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儋州
西南地区
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
西北地区
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已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
地处本行政区域之外的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
我国大学的命名,一般是由“地域”+“学科(性质)”+“学校”等三要素构成的,但是有些大学却偏偏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让人仅从名字上看不出其所以然来。大家别怕,好在如此“另类”的校名并不多,我们一一记牢就是了:
华侨大学:主校区分别设在福建泉州、厦门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看完以上这篇绝对算不是完全版“慎防望文生义秘籍”,你有何感想?国家教育部2006年9月28日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专门强调了“设置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类型、学科门类、教学和科研水平、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等游戏规则。看来,那些可能让人匪夷所思的校名,今后不会大量涌现了。
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指出高校命名不得冠以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和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这就表明以上改名或取名都不可能被批准了,同时也意味着以往校名中带有“中国”和大区的学校成为绝唱。这些大学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有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地方高校。
那在教育部出台这个规定之后,在我国高校改名的历史上,谁是最得意的大学?谁又是最失意的大学呢?
最得意的大学估计非西南医科大学莫属,这所医科大学以前叫泸州医学院,2015年12月成功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改完名字还不到五年时间,教育部就出台高校命名暂行办法了,一些网友笑称西南医科大学幸亏提前改名,成功“躲过一劫”,否则就改不成了。自从学校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之后,生源质量直线上升,如2020年在广西理科一本的投档线为572分,超过中国药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医科大学的分数。
当然有最得意的,也有最失意的,最失意的大学应该是东华大学。东华大学以前的校名是中国纺织大学,冠名的是堂堂“中国”字样,当初改名的时候轻易就舍弃了,改成了大多数人认为是民办的“东华大学”。学校的初衷是改变特色型大学为综合性大学,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华大学仍然是以纺织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的高校,其他学科鲜有评估在B+以上的学科,每年的录取分数别说跟同城的211华东理工大学相比,连华东政法大学也比不过。现如今,东华大学再想改回中国纺织大学已经不可能了,是改名失败的典型。教育部《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公布后,注定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已经改名成功的最为得意,还想再改名的,中国和大区的字样不能用了,通过改名获得响亮名称的道路被封住。对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