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历史上农民起义少有成功建政 汉朝和明朝是例外

news.xixik.com   2015/3/28 18:25:22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农民起义,它的目的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但是在取得一些胜利后,他们的思想还是想过地主阶级那样的生活,并不像改变人剥削人的社会,所以最终还是被地主阶级收买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从春秋时期的盗跖起义到清末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无数,能让我们熟知而且规模比较大的也有不少。例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绿林和赤眉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隋朝的瓦岗农民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代有钟相杨幺起义、方腊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代有太平天国运动等。 其实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至于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期间的,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一方面这几个朝代没有实现各民族的完全统一,另一方面朝代更替太过频繁。 观之众多农民运动,除了秦末刘邦的起义军和元末的朱元璋农民起义成功建立新的王朝,其它的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

自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就从未间断过。不管那个王朝是大统一的,还是分裂割据的,农民起义总是少不了的一部大戏。

但是,这部大戏虽大,大都虎头蛇尾,成功建立朝代的农民起义非常少,除了刘邦和朱元璋,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而且刘邦和朱元璋还是特殊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历史朝代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中华民族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有人说,那是因为之前没有农民。不对,这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其实奴隶起义也是很少发生的。为什么奴隶起义很少呢?因为之前的社会是分封制社会。分封制社会的特点是,整个社会成金字塔型结构。这种金字塔型结构是非常稳固的,屈居于底层的奴隶和平民,想要通过造反,走上社会的顶层是很难的。唯一的可能是一些读书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或者是当了达官贵人的家奴,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这毕竟是少数。

但是秦朝建立以后,社会结构就不再是分封制。那时候,皇帝一人独大,其他人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这就给所有的人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你要是像秦始皇一样,能够拥有强大的武力,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征服,那你就可能坐拥天下当皇帝。这时候的规则,变成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一统天下秦始皇)

所以我们看见,有一次,项羽看到秦始皇那么豪华的车队以后,就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项羽为什么说这个话呢?因为项羽有一副强健的身躯,有一帮生死与共的兄弟。所以项羽觉得,凭他的能力,武力夺取,足可以做到秦始皇那样。

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出于这样的认识。

而且秦朝末年,确实也有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先是项羽实现了。项羽虽然祖上也曾阔过,但是,秦始皇早已把六国的贵族都拉下马,和一般的平民百姓一样,没有贵族的那种荣耀特权了。所以项羽是真正实现了通过武力,获得皇帝位置的人。

接着刘邦实现了。刘邦的祖上可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刘邦获取天下,虽然不全是凭武力,也有凭智谋,但是,智谋其实是一种软武力。

(汉高祖刘邦)

而陈胜吴广,以及项羽和刘邦,就给后世所有的人开了一个头,找到了一条可以登上人生巅峰——当皇帝的捷径。就是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你就能够当皇帝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会有那么多的原因。

那么,这么多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却很少有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朝代的呢?

确实,历史上除了刘邦以外,后世就仅仅有一个朱元璋。此外,再无任何一人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其实,这又要回过去说分封制的问题。

秦始皇消灭了贵族,取消了分封制。但是汉朝建立以后,分封制又部分地起来了。

分封制的核心是世袭制,就是说,祖先的权力地位荣耀,是可以在子孙中世袭下去的,这也就造就了新的贵族,新的权贵阶臣。在选拔官吏上,从汉朝开始的察举制,以及三国时期开始的九品中正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权贵阶层的厚度的加深。这些权贵阶层世世代代把控着整个社会。有的可能没落了,但新的又会增加。有一句诗叫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王谢这样的权贵阶层的凋零。但是凋零只是这一部分权贵的凋零,新的权贵又会重新产生。

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的农民起义,真正成功的这么少,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建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是成功的保障。刘邦据有巴蜀和汉中,后来占据关中秦国故地;朱元璋占据金陵江淮之地,高筑墙,广积粮,而其他农民起义军诸如绿林赤眉起义军、黄巢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则往往变为流寇,劫掠四方,最后一无所成,归于失败。

2、要有一个统一战线和响亮的口号。刘邦举起为楚怀王吊伐罪的大旗,于天下诸侯相约,占地封王,统一了自己的力量;而朱元璋以民族大义,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为号召;而其他农民起义军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口号。

3、要有能臣良将辅佐。 象刘邦建立汉朝,有张良、韩信等,朱元璋建立明朝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等大将,说明农民起义还需要有一个领导机构,为最终的胜利出谋画策。而失败的农民起义,缺少的就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事实上的领导层,是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4、军纪严明,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初进咸阳就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朱元璋也是严明军纪,与民无犯。而其他农民起义军容易骄傲自满和不思进取,起义的领导往往骄傲自满,争权夺利,沉迷于财物及美色。他们是靠普通老百姓打下的江山,到最后却逐渐的远离群众,沦落到鱼肉百姓典型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就建朝称帝,完全放弃继续推翻清朝统治者。到最后,后宫的妃子超过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荒淫无度。。

(朱元璋)

所以,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末,可以说,整个社会就一直掌控在权贵的手里。同样,武力也就掌控在权贵的手里。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者,很少有权贵组织的(如果是有权贵组织的,那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诸侯争霸)。农民起义组织者,大都是像陈胜吴广这样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当然也有一些没落的知识分子,比如说在科举考试中失败的黄巢、洪秀全等等,还可能有一些没落的小地主。但是不管怎样,都不属于权贵阶层,都没有把控社会。所以他们的武力质非常低。

一旦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权贵阶层会迅速地参与进来。他们参与进来做什么呢?无一例外都是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者,绝对没有帮助农民起义者的(就算是帮助,也是夺农民起义者的权,比如瓦岗寨李密夺翟让的权那样)。

权贵阶层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当时的朝廷还比较坚挺,那就是把农民起义给镇压下去就是了,比如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但大多数情况是,这些权贵阶层在镇压的过程中,逐渐做大,把旧有的朝廷推翻,把其他的诸侯打败,最后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三国末年的曹操是这样的,隋朝末年的李渊李世民是这样的,等等。

唯一例外的朱元璋。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不是权贵阶层,却能建立一个王朝呢?其实这还得力于元朝的统治,因为元朝的时候,汉人的所有的权贵阶层都给消灭掉了。那时候的权贵阶层变成了蒙古人。而朱元璋造反,是打着驱逐异族统治,为汉人报仇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他成功了,这仅仅是一个偶然。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流氓无产者,从历史上看都颇有些无赖的气息,农村中的流氓无产者前身也都是农民,或者家里都是世代务农的家庭,有些人不以务农为业,想象自己能够不再从事繁重低贱的务农生活,但是又没有举孝廉或者科考的本钱,这些人就逐渐沦为流氓无产者。

农民起义,其胜利果实往往被地主阶级窃取,其政权本身并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控制,往往是起义军扩大了,带来军事行政管理上的难题,不得不依靠更有文化的地主阶级出身的士人。农民对于有文化的士人还是比较崇敬羡慕的,这与历来的文化只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有很大关系。像刘邦的政权里,萧何是秦朝县级政府里的小吏,张良、韩信是贵族的后代,像没有文化的樊哙等人是十分崇敬这些有文化的人的,比如在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樊哙遇到韩信还是非常礼敬。像朱元璋的政权里也是,刘基(伯温)是元朝的小吏,宋濂也是地主阶级中非常有文化素养的人才。

农民起义,它的目的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但是在取得一些胜利后,他们的思想还是想过地主阶级那样的生活,并不像改变人剥削人的社会,所以最终还是被地主阶级收买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参考:《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高帝纪》、《明史》)

为何朱元璋成功李自成失败,他们有三点不同

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农民起义者,朱元璋最终造反成功,李自成却失败了,那么,两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朱元璋)

一、宣传口号不同。

朱元璋起义的宣传口号是“驱除鞑虏”,也就是带领所有的汉人,驱赶占领中国的蒙古统治者。

朱元璋发动的起义主要在南方,南方主要居住的都是汉人。南方的汉人在元朝时期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低的,他们属于最低的等级,而且一生都不能够当官。再加上在古代,蒙古统治者属于异族,他们占领中国,使得南方汉人觉得他们遭受的是异族的奴役。因此,南方汉人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怨恨。朱元璋提出的“驱除鞑虏”的这个口号,高度契合了南方汉人的心思,所以他们积极支持朱元璋的行动。这使得朱元璋的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李自成提出的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李自成的这个口号,是希望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获得土地,而且不向国家上交税收。

李自成的这个口号是为那些受苦受难的普通农民大众喊出来的,它代表的是这一部分人的心声,是他们的强烈呼求,因此获得了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支持。

但是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却并不支持这一点。因为天下的土地,主要由豪强地主占有。他们当然不愿意开仓赈粮,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贫苦大众分去,所以他们反对这个口号,把李自成当成是土匪盗贼。官僚阶级自然也是反对这个口号的,如果全国各地都不交税,那么这些官僚阶级将没钱发工资,他们也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所获得的支持,显然比李自成所获得的支持更多,朱元璋的群众基础显然比李自成的群众基础更。所以,朱元璋更容易获得成功。

(李自成画像)

二、战争策略不同。

朱元璋夺取天下的的策略,首先是平定南方,接着再收复北方。

朱元璋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稳扎稳打,消灭了其他各路诸侯,尤其是消灭了强大的陈友谅政权,实现了整个南方的大统一后,再向北方发动进攻。

因为朱元璋首先平定了南方,这使得它具有了面积宽广而稳固的根据地。就算最终他没能把北方打下来,他依靠南方这个强大的根据地,依然足以和北方力量抗衡。

李自成的战争策略不一样,李自成一生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一直采用的都是流寇作战的方式。走到一个地方,打到一个地方。这使得他们被打得一度只剩下18骑。后来,李自成又到河南去发展。当他们在河南发展起来以后,就一路往北京进攻,很快就拿下了北京。

当李自成拿下北京的时候,表面上他已经推翻了明朝,毕竟崇祯死了。但事实上,他也就是控制了北京而已,其他很大一片土地,都不在他的手里。包括那时候还有许多明朝军队,还有张献忠的起义军。可以说,他的控制范围是很小的。

由于李自成并没有宽广的稳固的根据地,因此,李自成的基础非常不牢固。这使得后来他和清军作战,在一片石被打败,退出北京城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场所。此后被清军和地主武装一路穷追猛打,最后力量越来越小,以至于完全失败。

(朱元璋和他的将领)

三、文臣武将不同。

李自成的文臣武将和朱元璋的文臣武将,能力上有很大的区别。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李自成军队里面的文臣武将,主要来自于农民阶级。前面我们也讲了,李自成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穷苦的老百姓。这些人并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他们自然不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打仗也最多是群殴的方式,并没有什么,谋略。

尤其是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以后,可以明显地看出,李自成的那些文臣们,能力真的非常一般。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抚城中的军民,不知道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住吴三桂,不让吴三桂投降清军。在京城的42天,几乎没有像样的施政方案。

而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则都非常厉害,不但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武将,同时有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文臣,这些人大都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两个集团的文臣武将能力不一样,作为领导走的朱元璋和李自成,能力更加不一样。朱元璋目光远大,杀伐果断,李自成性格柔弱,赏罚不均。

两个团队能力完全不同,他们的结局显然也就注定了。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农民起义 朝代 汉朝 明朝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