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延续将近一年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在这一刻戛然而止,随着可口可乐随后宣布不再继续竞购汇源,关于汇源的种种猜测似乎失去了意义。但这件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此后折射出来的反垄断问题、所谓民族企业的走向、权力与资本的交锋,无不引起更多的深思……
商务部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反垄断审查做出裁决。(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是第一次由一个专业的部门、用专业的手段,做出的一个商业的决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理由
1、保护消费者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
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2、保护品牌
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
3、保护市场
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新京报3月20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日表示,中国政府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公司是根据反垄断法作出的客观裁定,完全不同于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作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
“中国市场是充分开放的”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日表示,中方作出这样的裁决是为了维护中国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在中国的市场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产品和来自世界各国的饮料。中国消费者既喝汇源果汁,也喝可口可乐。中国市场是充分开放的,中国的商品是丰富的。”秦刚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日也表示,对企业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反垄断审查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中国一贯主张积极吸收外资,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商务部披露审查内容及过程
对于这起收购案的审查过程,商务部介绍: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
商务部的审查涉及六项审查内容。包括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商务部表示,在审查的同时,也通过书面征求意见、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调查、委托调查以及约谈当事人等方式,先后征求了相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果汁饮料企业、上游果汁浓缩汁供应商、下游果汁饮料销售商、集中交易双方等多方面意见。
“最大赢家是国内饮料企业”
参与汇源并购案座谈的牵手果汁负责人昨日表示,“这件事不便评论”。同样涉及外资并购的娃哈哈,其董事长宗庆后昨日表示,近期娃哈哈没有进军纯果汁市场的打算,“现在国内纯果汁市场并不大”。而对汇源并购案被否,他也表示“不做任何评价”。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最大的赢家是国内饮料企业,他们的竞争压力大大减小。
影响
汇源股价开盘遭腰斩,收盘跌幅42.17%;经纪商纷纷下调目标价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之后,昨日汇源果汁(1886.HK)开盘急挫52%,虽然随后股价有所上升,但收盘时仍然跌去42.17%。
昨日盘面显示,汇源果汁开盘即跌去52%,盘中一度跌至每股3.88港元,随后股价有所上升,跌幅收窄,最终收于4.8港元,接近去年9月3日的股价4.14港元。从成交量看,昨日汇源果汁的成交达到5.19亿港元,几乎是去年9月份以来日均成交的百倍。
昨晚,汇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告称:汇源对本身业务和营运的管理一直独立于可口可乐公司,因此收购被否对汇源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不会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此前一个交易日,汇源果汁盘中停牌,在交易的13分钟内,股价已经下挫近20%。由此计算,两个交易日内,汇源果汁股价已经从10港元上方回落至4.8港元,两天跌幅超过50%。
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披露后,当日汇源果汁股价从4.14港元直接高开至10港元上方,收报10.94港元,涨幅达到164%。
随着汇源股价的回落,部分香港经纪商已经将汇源果汁的目标价下调。其中摩根大通将其股价下调至3.5港元左右,并维持减持的评级;大华继显将其目标价下调至2.6港元。
此前汇源52周的最低价格为3.51港元。从市盈率上看,目前4.8港元价位上的市盈率只有9倍,但这一市盈率仍然高于香港市场上其他果汁类上市公司,如海升果汁,目前其市盈率只有3倍左右。
特写
财富梦转头空
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的消息披露之时,汇源股价上涨了164%,不少持有汇源股票的投资者很高兴。一名持有汇源股票的内地绕道进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说,“当时的感觉真是一天胜过几年牛市”。
而收购被禁止后,仅仅只有一个交易日零13分钟,汇源果汁的股价又再度回到4港元附近。这使得在过去7个月中一直没有抛出汇源果汁的投资者后悔不已。上述持有汇源股票的投资者说,“一天跌回原形,感觉做了场大梦”。此前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12.2港元,这使得不少投资者期望获取更高的收益。
同样失意的还有积极推动并购的私募股权基金。从汇源果汁的股权结构看,在亚洲市场颇为活跃的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华平基金持有6.81%的汇源股权,若交易得以进行,该基金将从中取得接近13亿港元的收入。此前该基金在汇源的初始投资额为6000万美元。ABN(荷银)等财务投资者在汇源果汁中持有的股份也超过6%。
反应
欧盟商会呼吁披露审查细节
商务部称,是否披露更多细节未确定
中国欧盟商会昨日声明称,支持中国商务部在裁决中所述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审查目的,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实现方式应该是通过放宽限制、增加透明度以及降低进入市场和扩大投资行为的门槛,欢迎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新闻官昨日表示,汇源并购案对于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具有试验意义,商会将对此密切关注,并希望商务部能在近期予以公布审查结果的更多细节和禁止此项收购的具体原因。
中国欧盟商会新闻官表示,虽然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属于欧盟商会,但是欧洲企业在华发展与可口可乐等其他外国公司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目前涉及外资收购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实施反垄断法之后的第一个披露的外资收购内资项目,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大试验。“我们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不予批准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审批机关应该充分将信息公开,披露审查过程,包括双方提供的申请材料、原因论述,以及就申报方当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等。他表示,将细节进一步对社会公开,才能对审批结果进行考验。
对于进一步披露细节的呼吁,商务部反垄断局昨日没有回应,仅表示参照新闻办意见。商务部新闻办称,目前可以披露的信息已披露,后续是否有更多细节披露暂未确定。
案例
“英博收购AB是半成功案例”
去年11月18日,商务部公告,经过反垄断审查,决定附条件批准啤酒业比利时英博公司收购美国AB公司(百威母公司)的交易。这成为去年8月1日我国实施《反垄断法》后第一则通过反垄断调查的案例。
商务部表示,尽管对此次并购不予禁止,但是鉴于并购规模巨大,为了减少可能对中国啤酒未来市场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经审查决定附加4项限制性条件。
并购专家马光远昨日对记者表示,英博公司收购美国AB公司实际上是个半成功案例,因为通过审查的同时附加了4项限制条件。对比英博公司收购美国AB公司的案例,汇源并购案被否的原因可能是可口可乐的持股比例没有通过。另外,商务部可能担心可口可乐将汇源品牌雪藏。
英博收购AB附加条件
1、不得增加AB公司在青岛啤酒现有27%的持股比例;
2、如果英博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股东发生变化必须及时通报商务部;
3、不得增加英博在珠江啤酒现有28.56%的持股比例;
4、不得寻求持有华润雪花和燕京啤酒的股份。
历年外资并购
时间 |
事件 |
涉及行业 |
价格 |
收购比例 |
溢价 |
结果 |
影响 |
备注 |
2003.10. | 乐凯与柯达合资 | 感光材料 | 1亿美元 | 20% | 192.5% | 7家感光企业进入柯达阵营 | 柯达市场份额达到50% | 乐凯被剔出“中国名牌”名单 |
2005.04 | AB公司增持青岛啤酒 | 消费品 | 27% | 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 | 国内啤酒厂商纷纷与外国巨头合资 | 英博并购ab 百威可能威胁青啤 | ||
2005.11 | 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投资集团 | 水泥 | 3800万美元 | 100% | 2007年7月宣布收购成功 | 大的水泥企业基本成为合资企业 | 四川双马有重大资产重组 | |
2006.12 | 高盛控制的罗特克斯并购双汇发展 | 消费品 | 20亿 | 60.72% | 2007年2月获得证监会通过 | 高盛控制双汇雨润 | 高盛最近大举购买养猪场 | |
2007.03 | 强生收购大宝 | 日化 | 约23亿元 | 100% | 500% | 2008年7月30日收购成功 | 民族品牌全军覆没 | 《反垄断法》实施前的最后一个外资并购案 |
2007.04 | 达能欲收购娃哈哈所有非合资企业 | 消费品 | 40亿元 | 51% | 0 | 双方谈谈打打,未有结果 | 如同一出并购连续剧 | 08年9月2号达能遭遇在中国的第七次败诉 |
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不会继续收购汇源果汁集团
可口可乐公司3月18日宣布,由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不批准对汇源果汁业务建议收购的决定,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将不会继续有关收购行动。
“我们很遗憾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但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说。
“在审批过程中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提供一切有关的材料协助商务部清楚了解此项交易,”穆泰康表示,“我们一直希望可以与优秀的汇源团队一起推动汇源品牌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将专注于利用我们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继续发展我们现有的品牌,并致力于研发和创新新的饮料产品,包括果汁领域。我们在上海刚刚启用的投资九千万美元的全球研发中心将在创新研发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中国的业务2008年增长了19%,现在中国是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穆泰康说,“我们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并承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优质饮料选择。”
最近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0亿美元,用于兴建工厂,强化分销系统,加强市场营销,并增强在本土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市场共计投资16亿美元。
“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公益事业的投入,并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尽我们的努力。”穆泰康同时表示。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副总裁李小筠18日公告发布后,回答网易财经关于未来是否有其他并购计划时说,可口可乐会继续寻找各种发展业务的机会,包括并购。
对于可口可乐的回应,汇源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只是称尊重商务部的批复,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对于汇源的下一步发展以及是否进一步寻求买家,汇源拒绝回复。
对于可口可乐放弃收购汇源,曾就职于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周春生对网易财经表示,不要把这件事情看的太重,可乐的这种反应在预料之中。同时他指出商务部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有其考虑的,无可厚非,对于外资进入中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本质上这个事情不存在什么安全性和民族性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业规则的问题,而这个规则需要大家慢慢熟悉。
汇源果汁尊重商务部批复
上海证券报3月19日讯 18日晚上19点30分,汇源果汁向上海证券报发来声明称,汇源集团尊重商务部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要约申请的批复。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关爱汇源果汁。”声明称。
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与汇源同时宣布,前者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折合每股约12.20港元。以汇源于9月1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4.14港元计,这一要约收购溢价1.9倍。值得注意的是,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通过出售汇源股份获得的出让款高达74亿港元。
9月3日,汇源果汁复牌以10.94港元高开,股价一度冲至11.28港元,最终收于10.94港元,当天涨幅达164.25%。
汇源叫停全部上游基地项目 朱新礼身家缩水33亿
京华时报3月20日讯 在商务部18日宣布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后,汇源开始着手调整此前的发展计划。记者昨天获悉,汇源已决定立即叫停其拟投资20亿元建设的全部果汁上游基地项目。昨天,汇源果汁复牌后暴跌,截至收盘时股价下跌了42%。
加上18日早盘急挫近20%,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的身家在两天之内便缩水了33亿港元。
暂停上游基地项目
朱新礼身家缩水33亿专家望多支持汇源
在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当晚,汇源高层便召开紧急会议,对公司既行的战略计划做出重大调整。“首先就是汇源总投资达20亿元的果汁上游基地建设项目全部要暂时停止建设”,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派出去的人员也都要往回撤”。
去年9月3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消息曝光之后,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便表示,自己将投身饮料产业链的上游——水果基地,他在今年春节前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也明确表示,“为中国农民的亿万吨水果找出路,解决果农卖果难的问题,是汇源的使命。果酱、果泥、果茶、果脯、果脆片、鲜果鲜销……汇源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为了这一目标,汇源随后动作频频:先是在湖北钟祥、安徽砀山和山东乐陵投资的3个水果生产加工基地相继建成;去年10月,其投资3亿元的平邑项目也举行了落成仪式;今年1月7日,汇源集团派出两位副总裁考察河北衡水地区的水果基地及加工项目;1月8日,再度派出两位副总裁赴海南定安县筹划建设热带水果种植加工基地……
“所有这些战略都是按照"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能够顺利完成"进行部署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项目的巨额投资也是计划以被收购后的资金来支持的,“现在并购被否决,汇源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所以上游项目建设必须停止,汇源的主要精力必须转移到市场方面,主抓生产和销售。”
目前,饮料销售旺季即将到来,记者昨天从汇源有关人士处获悉,为了应对饮料销售旺季,汇源集团已经推出了柠檬ME、枣汁、沙棘汁等多个新产品,并将加快新产品的推广。
“数”说:剖析国内果汁市场
对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涉嫌垄断一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垄断”二字,而要得出这种结论,必须仔细考究国内市场。朱新礼若想继续保持国内果汁行业的老大,又该实行怎么样的战略?答案也无法给出,但通过数字,可以读出背后的走向。
争议:汇源有多少市场份额?
这个本该是属于客观事实的问题,却因为各方立场不一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媒体:并购若完成可口可乐市场份额将达28.99%
可口可乐:自称整体合并后份额不足20%
汇源:浓缩果汁市场占绝对优势 但低浓度果汁落后
果汁市场双雄:汇源与可口可乐
NO.1 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08年Q1汇源占高浓度果汁市场56.1%。
43.8%和42.4% 2008年6月30日,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3.8%和42.4%。
9.7% 可口可乐紧随汇源之后,占有中国果汁市场9.7%的份额,仅凭一款果粒橙就拿下果汁市场第二名。
软饮:果汁已经超越碳酸饮料?
90万吨 07年前5个月,果汁饮料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已经超过了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已经达到了90万吨产量,而碳酸饮料却不足80万吨。
70% 截止到07年11月末,全国果汁饮料厂商多达4000余家,而340家规模以上果菜汁生产企业中,有113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外资企业数接近1/3。07年,外商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半数,利润总额占比超过70%。
朱新礼“语录”回顾
努力争取
“我下一周还跟他的全球总裁见个面,给他打打气。”
——朱新礼:金融危机使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压力加大
朱新礼明知前景渺茫?
“我并不清楚情况”。
——朱新礼谈汇源并购案:未再与可口可乐联系
朱新礼并非胸有成竹
“如果批了我乐观其成,如果没批我也很高兴。”
——朱新礼:我为什么要卖掉汇源
变了——
“我把上市部分的果汁饮料及罐装业务卖给可口可乐,将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果汁产业上游。”
——朱新礼透露汇源未来发展方向
赚了——
"当年我们那么困难仍然创造了汇源品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200个亿、20个亿甚至2个亿,我还是认为可口可乐出了一个很大的价钱。"
——朱新礼:我为什么要卖掉汇源
累了——
“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为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没有比它更辛苦了。16年半了,创业的时候我一根白发没有,现在我头发基本上全白了。16年半了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尤其在春节等节假日。除了1993年我从瑞士回来考察,病倒了在医院里躺了20天,我从来就没有休息过。”
——朱新礼回应质疑
“应该把它看作就是一个商业行为,不要打上太多的民族色彩。”
“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但是要当猪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