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登基用尽办法获得声望
却留下千年逆臣贼子骂名
外戚干政几乎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很头疼的问题,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尤其到了汉朝更为激烈。从汉初的吕家就开始层出不穷,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武家,从皇后到太后,最后到女帝。当然也有永远背上“阴谋家”、“野心家”骂名的不计其数,其最特别的莫过于王莽,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英雄,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穿越者。
西汉末年,大汉江山风雨飘摇,皇帝接二连三地暴毙,似乎预示着这个朝代即将终结。
王莽,两千年前的大改革家,也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王莽出身于汉初元四年,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当时王氏家族是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可谓是西汉一代中最为显贵的家族。而王莽却是其中一个比较另类的人,他自幼丧父兄,很小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当其他堂兄们寻欢作乐时,他却洁身自好,恭谨勤俭,温文尔雅,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很快出名了。
后来,王莽靠着王太后的关系,在官场中风生水起,逐渐成为了朝廷重臣。当9岁的汉平帝继位后,他就顺利的进入了西汉末年的政治中心,辅佐年幼皇帝,掌握了朝中实权。
面对野心勃勃的王莽,已经70岁高龄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深感无力回天,所以下了诏书,让王莽“居摄践祚”,因为皇帝年纪小不能亲政,由王莽代行他的职位,掌握实权。
在他成为摄政王后,更是以最快的速度清扫了他认为的不安定分子,并培养自己的亲信团势力。例如,他恢复汉朝宗室和功臣后代的封爵,增加太学生的名额以扩充太学,为儒生修筑房舍等,就这样以各种手段来笼络和收买人心。
当然,他的这些举动真的让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他的亲信鼓动官吏和百姓联名上书加官晋爵,一次未成功就来第二次,据说当时上书的人竟然达到40多万,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公元8年,时机成熟,王莽毒死了汉平帝,逼迫孺子婴(刘婴,汉宣帝刘病已的孙子的孙子)被迫让位给他,改号为“新”。这标志着有着210年历史的西汉王朝毁灭。就这样,王莽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见,王莽善于营造名声,赢得了很大的声望。他以不流血的方式,登上了皇位,可谓是开辟了外戚篡夺皇位的先例。虽然后来有些忠于西汉朝廷的臣子进行了声讨,但都被他镇压下去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颇有“民选”色彩的皇帝就这么诞生了,王莽改国号为“新”,要一扫西汉末年的腐化而力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他决心励精图治、他决定大刀阔斧,他要托古改制,按照周礼打造他心中一个理想的王国。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为了突显他这个新朝的“新”,王莽还改革官制,更换官名,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让当官的也苦不堪言。结果,他把当官的也得罪了,政治上失去了支持。同时,他还改革了币制,结果却适得其反,越改钱越不值钱,最终得罪的还是百姓。为了展现他的王权,得罪了少数民族,边疆矛盾被激化,只能调用能打仗的军队前往镇压。再加上天灾,百姓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一切都转嫁于王莽身上。
很显然很快,他改制失败了。民心虽有,但毕竟西汉到他这时已经病入膏肓了。而这个新朝最终只存活了16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虽然王莽最终改制失败,但是他却被认为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改革者,只是他运气太差。
王莽——“穿越者”
王莽虽然早就想谋朝篡位,但此刻时机并不成熟。
公元前1年,王莽立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为帝,正也圆了他父亲刘兴的皇帝梦。史称汉平帝。此时2岁的刘婴被封为“皇太子”。
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来说,一个九岁的君主,但对王莽来说,刘箕子作为一个傀儡,是很不错的。王莽儒学造诣颇高,也是一个人人尽皆知的道德楷模。这样的人独揽大权,天下并没有什么人不信服。
但是有一件事,令王莽很烦恼,那就是他的名字问题。当时天灾人祸不断,兆头十分不妙,而那些不知道箕子含义的人,也觉得皇帝的名字太过低贱,所以王莽决意给刘箕子改名。
他从《春秋公羊传》中找到了一句话,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是说用两个字做名不合礼法,且要受到讥讽,于是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也就是说不仅皇帝要改名,天下所有以两个字为名的人都要改名。他甚至还派人到匈奴,让匈奴单于也遵照此令。
那怎么给皇帝改名呢?由于殷商地区箕子的封地在箕,战国时代属于燕国领土,因此燕与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好《诗经 南有嘉鱼》中有这样一句诗,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这句话中,燕与宴会的宴相通。意思是宴饮佳宾,其乐陶陶。就把汉平帝的名字改为了刘衎,得到了儒生的响应。
刘衎即位不久,益州向朝廷进献罕见的黑白两只野雉,群臣纷纷上疏,说这是因为王莽行周公之事,有定国安汉之功,因此,上天降下祥瑞,以示表彰。群臣上表,请求赐王莽安汉公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才不情不愿的接受。
公元3年,王莽通告天下,博采名门之后,为12岁的汉平帝选拔皇后,并特意声明自己的女儿不参加选后,可是每天都有群臣上表,导致王莽的女儿最终成为了皇后。不久群臣再交上表,请求加封王莽为宰衡。这个称号的来历是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官名大宰。辅佐商汤的贤相伊尹尊号,阿衡,众臣意在以宰衡之号来表彰王莽的贡献。
公元4年汉平帝加封王莽为宰衡。王莽便把自己看成新时代的圣人,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了儒生的拥戴。一年后,朝臣们再次上疏提议为王莽加九锡,九锡是皇帝封赏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和秬鬯(jù chàng]),受到了九锡的表彰,就是意味着无法从皇帝处获得更高的封赏和荣誉,除非取天子而代之。王莽距离篡位仅一步之遥。
可刘衎太年轻了,没有斗争经验,并非无用之辈。更何况天下人都认为王莽贤德,都觉得他们是圣人,刘衎岂能驾驭。继位第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生病,最后逝世。班固在《汉书 平帝纪》中的记载是:“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意思是平帝病重,发病之时无法言语,因此连遗诏也未能留下。看这情况似乎是真的被毒死的?这也不得而知了。
可当时反王莽的时候,也没有打着平帝被毒死的消息来反他,而是反抗他的制度。太超前了点。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最终,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称“始建国元年”,时年54岁。汉,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经历了210年的风雨之后,终于轰然坍塌。王莽是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成为皇帝的先河。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是王莽称帝的第15年。更始军攻入长安,自天凤四年(17年)以来,全国各地暴动频频,王莽疲于应付,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这年三月又有一个震动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城:绿林军拥立汉景帝的后裔刘玄为帝,改年号为更始元年,自称“玄汉”。更始政权的建立,将王莽推到了悬崖边上,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关于王莽,在近代中国以前,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很低的!大多数史学家和史书都称他是躁狂气质,轻于皈依,盲目崇拜古风,不切实际的代表,而且篡夺汉室江山的“老奸巨猾”!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束之后,王莽被誉为“中国第一个社会改革家”,胡适称赞他为“社会主义皇帝”。
在王莽执政期间,他实施了一系列对当时而言,堪比“外星文化”的制度和改革。事实上,在现在来看,王莽的改革也是非同寻常的。
首先是土地改革。王莽将土地国有化,不允许个人买卖土地。其次在经济上,又建立了“贷款”政策,使平民能够“贷款”管理土地或处理丧葬,但是政府会收取一定的利息。还有,王莽将盐、铁、酒和煤等矿石等经营权收归国有,使朝廷垄断经营。而且,王莽还对当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改革。最重要的是王莽在当时,提倡人人平等,废除奴婢交易制度!在国家行政改革方面,也和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社会主义体制十分相似。不仅如此,王莽在当时还发明了游标卡尺、威斗、超短裙,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染发文化和人体解剖学实验。
不过,与相比之下,王莽最极端的行为是:他几乎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王莽先是以杀害婢女之罪杀死了自己的二儿子,然后又在几年后的“狗血门事件”中,将自己大儿子毒死,并诛杀全家,甚至连自己的孙子都不放过!王莽的这一行为简直是惨不人道,就好像这些子孙不是他自己的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确实不是他亲生的杀了也就杀了,所以,这也是让人想起了他的另一个身份“穿越者”!如果王莽真的是从新中国以后穿越回去的,也许他认为把自己儿子杀了,不就能显得自己大公无私,如圣人般高洁了吗?似乎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同时,在当时,还有一个人的出现,在历史上也是疑点重重,那就是”位面之子“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以一万七的兵马全歼了四十二万王莽大军,更是留下了“陨石术”和“呼风唤雨术”等史料记载,这也是让刘秀犹如神助,不费吹灰之力终结了王莽的政权。
把大汉朝砍为两半的那个王莽,真的很像个穿越者,因为他的很多事情或举措,都远远不是他那个时代的人应该想到或做到的。比如——极度仇视高句丽;创立贷款制度;制定廉租房政策;鼓励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完全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去的嘛!
他是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却被骂为篡国贼子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而后美国于1865年12月18日施行《宪法第13条修正案》,从此奴隶制度在美国被彻底废除,林肯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8年,王莽一上台便下令禁止买卖奴隶,这个命令可谓是中国人权史上的一大进步,却被后人骂为“乱臣贼子”。
为何两者做的是相同的事情,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呢?小编以为可以套用中国的一个成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林肯最后赢得了南北战争,而王莽却身死国灭。如果王莽成功,历史又是怎样呢?胡适曾替王莽伸冤说他是1900年前的一位社会主义者,柏杨也说他的失败令人惋惜,甚至如今的人们说他的改革太过超前而称他为“时空穿越者”。
世人对王莽的评价仍然跳不出封建社会的君臣伦理,最终还是指责他篡夺了刘氏的天下,是为篡国者,却往往忽略了他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这一事实。公元前2年,汉哀帝去世,王政君成为汉朝的最高权威,她立即恢复了辞官回家的王莽的大司马职务,并封其为安汉公,总理国政。王莽复职,得到了全社会的欢呼,臣民们一致认为汉朝振兴有望了。
王莽一上台便罢免了董贤,选立中山孝王9岁的儿子继位,是为汉平帝。公元2年,发生蝗灾,王莽带头捐100万钱、捐地30顷以救助穷人;全国无灾区凡是财产不满两万钱、受灾区财产不满一万钱的贫民免交租税;发生病害的地方一家死6人以上给葬钱5000,4~5人给3000,2~3人给2000;在长安城中兴建了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小区供贫民居住。
王莽又努力解决教育难题,下令在各地兴建学校普及教育,扩大太学招生,太学生数量破纪录超过了1万人,他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按《周礼》精神重订车服制度,分等级确定国人的着装、住房、器用、婚丧式样,又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一时间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社会秩序逐步稳定,这些改革大概就是胡适所说的“社会主义”。
王莽在民间的呼声也因此空前高涨,汉平帝12岁时讨论结婚,成千上万的士人百姓涌向政府大门请求皇帝娶王莽的女儿为国母;汉平帝作为聘礼赐王莽2.56万顷土地及2亿钱,王莽除了接受6300万外其余的钱和土地悉数退回,而6300万中有4300万用来周济穷人,剩下的则孝敬给了姑母王政君。王莽此举更是让全国人民坚信他是周公再世、汉江山的救星。
众大臣对王莽感念至深,先是提议把新野、召陵、新息、黄邮聚等4地赐给王莽,又提议加王莽为宰衡,再奏请加王莽九锡。在此过程中有487572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封地,以当时全国人口5000计算,以明朝识字率不超过总人口的5%计算,汉朝识字者最多200万人,也就是说长安及周边地区能上书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都参与了这个运动。
如果当时有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当在99%左右,高层官员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902人,几乎是100%。公元5年,汉王朝为王莽加封九锡,紧接着又有支持者认为为什么无能的刘氏后人能心安理得的永坐江山?而像王莽这样的圣人为何就不能当皇帝呢?于是一个推举王莽代替刘氏当皇帝的运动开始兴起。
当时的老天爷也帮了王莽一把,他执政前的几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陨石、日食月食,他再次执政后灾异大减,还有“祥瑞”、“神迹”甚至“天命”之石出现,这些信息都宣示王莽应该顺应天意即位称帝,王莽在天下人的再三恳请下推辞再三后登基称帝。可是王莽最后失败了,而他称帝前的一系列举措全被视为收买人心之举,他也被定为“大奸大伪”之人,后人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中国自从秦始皇开始已经出现了,出现了400多位皇帝了。几乎每个人在成为皇帝的路上都不容易。而被人们称为"位面之子"最多的恐怕就是刘秀了。毕竟他面对的可是号称“穿越者”的王莽,而且在他的身上还发生过许多难以置信的事情。
很多人刚听见"位面之子"这个叫法,可能会有点懵,堂堂的东汉开国皇帝,怎么是位面之子?这要从他人生的经历说起。不过,他的人生经历说来也简单,就俩字——“开挂”!干啥都像开了挂一样!打仗怎么打怎赢,就没有他搞不定的事。
据说在刘秀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父亲召来功曹史充兰去问会占卜的人。在王长孙卜卦后表示:“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年,在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因此为其取名为“秀”。
后面王莽建立新朝后,因为频繁改革造成的社会动荡使很多人都起来反抗他,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绿林军、赤眉军。而刘秀、刘演兄弟也在南阳郡发动起义,与绿林军攻打王莽军队。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是为更始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王邑、王寻迫使刘秀的部队撤回昆阳。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调集援兵。而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在他们正打算攻城时,突然天降陨石雨,军营被砸得七荤八素,士兵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之后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6月1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最后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据《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这些都是刘秀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随着刘秀和刘縯的威名远扬,李轶和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机,逮捕刘縯,一并诛杀。23年,刘縯与刘稷同日遇害。刘秀为保命对兄长的死不闻不问,也不敢结交刘縯旧部。更始帝在成为皇帝后,开始变得骄奢淫逸。因为赤眉军的快速发展,刘玄便封刘秀为大司马,命他镇慰河北州郡。
而刘秀在去河北以后却是个光杆司令,在河北漂泊无依的时候,刘秀被派去的原因就是想要他死在那。可没想到的是以真定王刘杨为首的许多人却纷纷主动带着兵马和粮草去投奔他。更始帝见刘秀日益壮大,便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并让吴汉将谢躬击杀,随后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
刘秀的战斗一生基本上都是顺风顺水的。在许多重大战役也都能获胜。而刘秀和王莽也被调侃为“位面之子”与“穿越者”的战争。
而据网友们所考察,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王莽这个穿越者,突然出现在了汉朝的历史上,搅乱了历史本来该有的进程,惊动了位面。因此,位面派刘秀下来,重新拉历史回正轨上……
假如王莽是穿越过去的,那打败王莽的刘秀是谁?
青铜卡尺和游标卡尺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东西,技术含量后者完爆前者。
青铜卡尺相对于普通的量尺只是一个思维角度的转变,没什么技术革新,相当于把弯路改成直路;游标卡尺相当于把土路升级成柏油路
穿越者王莽,很多人都知道,他在西汉末年曾经篡汉改制,创立新朝,其中他的很多改革措施都超前几千年,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非常像,还制造了一大堆超前的玩意儿,比如游标卡尺、妻子的短裙,以至于很多人都猜想王莽是个穿越过去当皇帝的人。而这位思想超前的穿越者,最终遇到了自己宿命的敌手,骑牛将军刘秀。
王莽登上王位后,马上更改纪元,改为元始元年,而这一年,按照现代公历纪年,恰好是公元一年,东西方的纪元终于汇合在一起。并且王莽还进行类似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行土地国有制,建立国有企业,掌握经济命脉,奉行人人平等,废除奴隶制;甚至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还颁布了类似于近现代的税收措施。这一系列改革让我们感到非常熟悉又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由于王莽的改革太过超前,脱离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在当时激起了强烈的社会矛盾。
于是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其中,有个叫刘秀的,刘秀和他的哥哥刘演也加入了起义军,刘秀在小的时候,就有童谣说“刘秀称帝”,当时人都很惊奇。因为刘秀在领兵打仗的时候,他的坐骑是一头牛,因此又被称为骑牛郎。当时农民起义军一起推举了刘玄为更始帝,王莽听说刘玄称帝后,立刻集结了精兵40多万,号称百万大军,杀气腾腾地向新政权扑来。
这群农民起义军都非常的害怕,毕竟自己这边只有几万人,武器装备也差很多,很多人都想着就地解散,四散溃逃,城中一片哀怨之声。这时候刘秀站了出来,他先是说服昆阳守军坚守城池,然后自己带着仆从出城调集援军,前后张罗半天,终于找来了2万人,。可是,以2万对40万,怎么打呢?
就在王莽得意洋洋以为必胜的时候,刘秀的天命发威了,“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意思就是,先是流星陨石攻击王莽军营,然后有蘑菇云从天而降,王莽军的士气顿时消散,都想着赶快逃走。这时候,刘秀带头冲锋,杀入敌阵,几番英勇冲击之后,王莽的军队迅速溃败,几十万大军被两万人追着打。
后代很多人都说,刘秀当时是开了挂,召唤了大陨石。王猛经过此次的失败,手中的兵力所剩无几,没多久就被消灭了。而刘秀经过此战之后,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直线上升。后来刘秀的大哥被更始帝所杀,更始帝还派刘秀去收复河北,刘秀去河北的时候,手里只有一个节杖,而河北民风剽悍,群雄割据,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刘秀此去是必死无疑。谁知道河北群雄听说刘秀来了,都带着家产、兵力前来投靠,短短一年时间,刘秀就消灭了王郎,成为了一方诸侯,后来刘秀打败了更始帝,恢复汉朝,史称“汉光武帝”。
王莽为什么打不过刘秀?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点,就在两汉之际也出现了两位奇人,一个是篡汉的王莽,一个是光复汉朝的刘秀。前者因为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像如今政治家们正在做的,尤其发明了游标卡尺,就像在我们的时空里生活过一般,所以被人们称为“穿越者”;后者从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像开了挂一般,运气好到人神共愤,几乎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因此被人称为“位面之子”。这两位的光芒完全掩盖了那段动荡的时代,然而除此二位之外还有一个人,如果我们仔细翻一遍他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人的一生也充满了诡异。
我们要讲的这个人,正是刘秀的长兄,汉更始帝刘玄的从弟刘縯(读音同“演”)。刘縯与刘秀为同胞兄弟,不过两人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刘秀性格偏儒,虽然坚毅刚强,但是给人感觉是严谨宽厚,谦虚内敛。而刘縯却锋芒毕露,“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可以说,虽然到两兄弟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衰,但他们都并非等闲之辈。
公元8年,王莽篡汉。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秀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刘縯却愤愤不平。他倾尽家产结交侠士,于公元22年举兵反莽。不过刚造反不久的刘縯就遇到了大问题:虽然仰仗自己手下的宾客有七八千人,但刘氏兄弟起兵地南阳总体还被掌握在新朝手中。而刘縯也暂时没有实力攻下南阳,此时,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加入绿林军。
这个选择为刘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仅自己的力量免于被官军消灭,刘縯每战比身先士卒,又频出奇谋,加上他有汉朝宗室的身份,因此他在整个反莽的阵营中威望迅速提升。不过随后,新朝官军为了镇压刘縯起义,特意调集重兵,对刘縯的老巢进行围剿。官兵毕竟作战能力更强,加上当时天降大雾,官兵倚仗对地形的熟悉,于河南邓县境内打破刘縯所部。刘縯无奈,只能退守刺棘阳。然而官兵统帅甄阜、梁丘决定乘胜追击,调集精兵10万,在黄淳水与沘水之间安营扎寨,打算一举消灭刘縯。
在此之前,起义军连续在新市、平林两地为官军所败,刘氏兄弟战死十数人。此时起义军士气低落,加上大敌当前,因此不少人建议继续撤退,保存实力。然而刘縯在与刘秀商议后,作出又一个重要决定。他说服绿林军将领王常,与其联手对抗官军。公元23年1月,刘縯兵分六路,先夺取官军辎重,后对官军发起猛攻,大获全胜。此战过后,刘縯消灭了南阳境内新朝官军主力,还靠缴获的辎重大大壮大了自身实力。
随后,刘縯又力排众议,坚决地应战由新朝名将严尤率领的官军,战后自立为柱天大将军。王莽闻讯后,下令各部官军到处贴满刘縯的画像,对其射箭,并承诺有人斩杀刘縯,立刻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王莽还曾随便抓了个人,当成刘縯斩首示众,以此泄愤。由此看来,王莽已经忌惮刘縯到何种程度。直到此时,刘縯的威名一直碾压刘秀,不过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刘縯人生轨迹大变。
公元23年初,起义军连战连胜。为此,义军内部决定选出一个公开的领袖立为皇帝,方便与新朝对抗,声望颇高的刘縯与刘玄被视为最合适的人选。不过,绿林军人多势众,将领王凤、张昂等人希望选一个性格稍微懦弱的人当皇帝,这样方便控制。刘縯心有不甘,又不便反对,他原意是暂缓立帝,张昂等人害怕计划破产,于是强行立刘玄为帝,该元为“更始”,史称“更始帝”。
虽然刘縯并未对这件事表现出过多的异常态度,不过刘氏兄弟的声望不断提高,使刘玄和绿林军集团感受到威胁。昆阳之战后,刘玄决定以召集诸将开会之机,伏杀刘縯。刘秀曾竭力劝阻兄长赴会,然而此前一向如有神助的刘縯这一次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果然,刘玄借口诛杀刘縯同宗的刘稷,刘縯在说情时一并被捕,旋即遇害。
刘縯死后,刘秀正式被推上历史的大舞台。之前一直低调的刘秀表现出更加成熟的帝王之才,最终建立东汉。刘縯人生的前半段,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与选择,并且运气每次都站在他那边。如今看来,刘縯的选择并非是最合理的,但是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最佳的。他因此被许多热爱历史的朋友戏称为“重生者”。不过就算重生,刘縯可以更正自己失败的过去,却也无法预测未来。即便如此,刘縯和刘秀这对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两位人物,以及他们开挂一般的生平,也足够让人细思极恐了。
王莽是穿越者? 为什么还打不过刘秀呢?
现在分析一下,为什么,既然是穿越者,居然打不过刘秀,难道也不知道要杀掉刘秀吗?
我们先分析下原因。
1,有可能穿越者历史没学好啊。现在的80后,连带90后,新闻不是报道说,垮掉的一代吗。整天打游戏,历史书没学好,可能压根不知道有刘秀这个竞争对手。
2,刘秀也可能是穿越过去的。上天不允许出现王莽这样的Bug,特意派刘秀过去修正历史。
关于第一条,应该可以否定掉。因为,王莽也杀了一个刘秀,甚至可能杀了很多个刘秀。
王莽刚开始称帝改国号“新”的时候,民间就有奇怪的流言传出来:“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句话通俗点翻译就是“刘秀当为天子。”当时的国师刘歆,因为喜欢研究图谶,当他听到这句预言后,马上把自己名字改成“刘秀”,并开始预谋篡位。结果,被王莽发现问斩。这个刘歆,死前居然才领悟到,改名的不算,可惜没后悔药吃,白白浪费掉一条命。
王莽当然也是听到过这个流言,他心里自然也明白怎么回事,因为他自己称帝,就用过这种方法说是高祖刘邦降下旨意由他来当皇帝。但,作为穿越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杀了刘歆这个刘秀后,一定也在全国范围排查过。只不过,光武帝刘秀当时还在种地,并没有被王莽发现。等王莽发现的时候,刘秀已经成长为举足轻重的起义军将军了。
所以说穿越者王莽没学好历史,理由不充分。
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刘秀也是穿越者,或者至少刘秀冥冥中受到上天眷顾,保他不死保他成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的一次战役充分说明了,刘秀的运气是多么好。
当时,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王莽听到这个消息后,害怕汉朝复辟,马上派兵围剿。据书中记载,王莽发兵42万,号称百万,而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被围困昆阳。后来刘秀去搬来救兵1万3,总共来2万多。但就这么悬殊的力量对比,刘秀竟然战胜了王莽的军队。
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
在王莽军队驻扎在城外时,竟然有陨石雨砸下来,而且都砸在王莽的军营中。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王莽军队士气马上低落,而此时刘秀刚好搬来救兵,一鼓作气的斩杀了敌人数十颗首级。刘秀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于是,众小伙伴们和刘秀一起奋勇杀敌,最终三千敢死队深入敌营杀死了王莽部队的首领王寻,王莽军队溃败。
王莽军队溃败的时候,老天竟然还帮大忙,狂风大作,下起大雨,滍水暴涨泛滥起来,王莽的逃亡的士兵许多都被大水淹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溃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
昆阳一战,使得王莽主力部队覆灭,刘秀声名大振。三个月后,王莽被乱军杀死,新朝结束。
另外,在民间流传的王莽赶刘秀的故事,比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的传说、板倒井的传说,还有“挂剑垛”、“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等等。
这些民间传说,无一例外的都是说,马上就要追杀刘秀成功了。刘秀却如有神助,每次都躲过追杀,不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帮忙,就是柳树精救命。这都说明了,刘秀也是有外挂功能,天不亡他。
很多事实证明,刘秀是网上所说的“位面之子”,运气爆棚。王莽实行的那些政策太超前了,时空管理局发现这个Bug后,非常担心王莽改变历史,就派刘秀来阻止他。
这就是王莽和刘秀的故事,有人说,假如王莽真的是穿越者,刘秀就可能是被派去惩罚和消灭他,以让历史回归正统的。如果王莽没有被推翻,继续按照社会主义的政策来,后面会发展得怎么样呢?如果你能穿越回去,会做什么呢?
这个嘛!咳咳!都是曹孟德的一点小癖好!世人大多喜欢肤白貌美大长腿,曹操也喜欢,可有一个条件是,越是别人的妻子,他越喜欢,因此,喜得“人妻曹”这个名号!
郭嘉——“宇宙战神”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流传的太广了,以至于衍生出了许多许多的郭嘉铁粉!在这些铁粉眼里,郭嘉无所不能,宇宙最强战神,最强谋士,诸葛亮、司马懿、荀攸等等在郭嘉面前都不值一提!
赵光义——“高粱河车神”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也就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这货早期跟着赵匡胤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因此觉得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强。于是在登基后,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展各种军事行动,还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嗯,想法是好的,可现实,真的很残酷!他打的那些仗,十场有九场败,有一次高梁河之战,他亲自挂帅,却没想到遭遇敌人埋伏,屁股上中了一箭,败的太惨,身边连个战车都没有,只好趁乱弄个驴车,赶忙逃回老窝。自此,高粱河车神一名,就是赵光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