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洛阳建都朝代说 洛阳究竟是几朝古都?

news.xixik.com   2017-3-19 19:40:4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都说十三朝古都西安、七朝古都开封、六朝古都南京吗?洛阳是几朝古都?历来有争议,收纳各家之言。有九朝古都、十朝古都、十一朝古都、十二朝古都、十三朝古都之说,当然也有十四朝古都、十五朝古都、十八朝古都之说。他们是怎样认定的?

①九朝古都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六大古都》的《序言》中将传统的洛阳“九朝古都”说法,确指为9个朝代。他说“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限于文章的体例,作者没有对此说法予以说明,也没有指明洛阳建都历史的年代。但作者所列的个朝代则包含了在洛阳建都的主要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表

②十朝古都

最早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序言》中提出。他说:洛阳“先后有十个王朝和政权建都,历时八百一十多年。”这“十个王朝和政权”是在“九朝说”的后面将后晋加上。但在随后的研究中,作者放弃了“十朝说”。

③十一朝古都

有三种说法。

1.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骤先生提出的观点。他在1982年发表的《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和1991年出版的《中国七大古都》序言中,提出“自东汉至五代定都洛阳的共有周、汉、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11朝,共计880多年.”

2.李先登先生在1983年提出的观点。他主要是根据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后获取的考古资料,在“十朝说”的基础上加上了夏朝。“二里头遗址乃是古代最早的洛阳所在,洛阳城市的位置,大致有一种自东而西逐渐推移的趋势。那么,洛阳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都城之一,洛阳不仅是‘九朝古都’,而应是‘十朝古都’甚或‘十一朝古都’了。”作者在这里较早地提出了洛阳始都于夏的观点。

3.韩忠厚先生在1995年提出的。作者对建都朝代认定标准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因而,他所提出的十一朝说既与谭其骧、李先登先生的不同,也与“九朝说”和“十朝说”有一定的区别。作者提出的十一朝说是“夏、商、周、汉朝、曹魏、晋朝、北魏、隋朝、唐(含武周)、后梁、后唐”。作者没有对洛阳的建都历时年代进行统计,其提出的一些建都标准和对一些朝代的处理上也存在可商榷之处。

④十二朝古都

赵芝荃先生在1984年著文提出:“《周书·度邑》云:‘自洛呐延于伊呐,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夏王朝有十七王,相传四百七十一年。商汤灭夏都西毫,地在偃师县境,传十王,仲丁迁殷。商王朝传十七世,三十一王,约六百年。商汤至仲丁为十一世,按三十一王为六百年的平均数计算,汤都西毫约为二百年。加上东周至后晋在洛建都的九百三十四年,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四年,夏王朝在洛阳建都的年代尚不计算在内。”作者提出的十二朝说是在十朝说前加夏、商二朝。其计算夏、商都洛的时间主要依据的是文献资料,其不确定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⑤十三朝古都

有三种说法。

1.由史念海先生在1991年倡导提出的。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五》一文中详细列述了他所认定的在洛阳建都的朝代和政权及其时间。1)雒邑:东周都,515年;2)雒邑:河南王(秦末申阳)都,1年;3)雒阳:东汉都,167年;4)洛阳:曹魏都,46年;5)洛阳:西晋都,47年;6)洛阳:北魏都,42年;7)洛阳:隋都,15年;8)洛口:魏(李密)都,1年;9)金墉城:魏(李密)都,1年;10)洛阳:郑(王世充)都,2年;11)洛阳:唐都,26年;12)洛阳:后梁都,5年;13)洛阳:后唐都,14年;14)洛阳:后晋都,3年。”合计洛阳建都时间为889年。

2.苏健先生在1994年论定的。他说“建都在洛阳的共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这些朝代修筑的都城遗址至今尚残留有夏都斟都、商都西毫、周代王城与成周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东都五大都城遗址。其建都时间和都居帝王难以准确统计,大约建都时间为1529年。保守说也有1400多年都居帝王有96个,保守说也有90个。因此可以说,洛阳是我国古都中建都最早,时间最长,都居帝王最多,都城遗址也最多的一座古都。”

3.于史为乐先生1994年所著《洛阳究竟为几朝古都》一文。作者认为“以洛阳作为都城的朝代包括夏、商、周、汉、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13朝,洛阳应是十三朝古都。”“自周以来,洛阳为都城的时间共890多年。若加上夏和商初的一段时间,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近1000年。”因此,他也认为“不论六大古都还是七大古都,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最早也最久,理应居这些古都之首。”

十三朝的说法,都是作者经过专题研究后得出的。其中,史念海先生的十三朝,主要是在作者原来提出的十朝说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所说的三个“两大王朝交递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即“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的都城”中的河南王秦末申阳都和“隋唐之际称雄诸国的都城”中的魏李密都及郑王世充都。而苏健先生和史为乐先生的分歧则主要体现在对“周”和“武后”都洛的处理上。十三朝的提出,影响很大,现在一般学界和政府部门都基本采用了

这一说法,只是对十三朝说包含的具体朝代尚有不同。

⑥十四朝古都

李久昌先生2005年博士论文中提出。他认为衡量古都的标准在于,一、建立者必须是独立的王朝或政权;二、所建都城必须有一定都城功能承载系统,且不能以作为都城时间的长短相关联。由此算来,在洛阳建都的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晋、后唐,共14个王朝,约1683年。作者尤其提出,不能将武周列入其中。

⑦十五朝古都

孟令俊先生1991年在《十五朝都洛述略》中说“本人依据事实和考古发现,认为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其都居帝王和历时年代分别为,夏,3王94年;商,19帝,400余年;西周,10王,295年;东周,25帝,515年;西汉,1帝,不到一年;东汉,14帝,165年;曹魏,5帝46年;北魏,8帝41年;隋,2帝,15年;唐,6帝,30余年;武周,15年;后梁,2帝,4年;后唐,4帝13年;后晋,2年。“综上所述,在洛阳建都的有15朝,105帝,历时1650年。”作者的十五朝说,与苏健、史为乐十三朝说法的不同,除了对“周”、“武周”处理不同外,还表现在对西汉都洛的认识处理上。

⑧十八朝古都

李振刚、郑贞富先生在所著《洛阳通史》一书的《概述》中提出“洛阳自古帝王州。从黄帝开始,帝喾、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郑、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个朝代在此建都”。与上述诸说不同之处,是作者把黄帝、帝喾这两位传说时代“帝王”的“都城”统计在了洛阳建都朝代中。

 

把起义的短命政权赤眉、更始、黄齐、大顺也算一朝。西安是十七朝古都包括了西周、秦、西汉、新莽、赤眉、更始、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齐、大顺。

照这种算法来看看其他古都的结果:

开封:夏、魏、后梁、后周、后汉、后晋、辽、北宋、齐、金、龙凤政权;开封成了十一朝古都。

洛阳:帝喾、夏、商、西周、东周、秦末河南王、西汉、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李密政权、中华民国;洛阳成了二十二朝古都。

安阳:颛顼、夏、商、卫、后赵、前燕、冉魏、南燕、东魏、北齐;成了十朝古都。

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杨吴、南唐、南宋、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成了十二朝古都。

北京:燕、前燕、辽、金、元、明、大顺、清、洪宪、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十一朝。

郑州:黄帝、夏、商、郑、韩;为五朝。

杭州:吴越、南宋。两朝古都

实质上西安只能是六朝古都:西周(可疑)、西汉、西魏(胡都)、北周(胡都)、隋(一半)、唐(安史乱前一半、之后政令不出关中)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十七朝:

前赵、前秦、后秦等五胡十六国自古不算一朝,那个历史学家把他们当一朝了?和在洛阳建都的郑、燕等同样性质,国王死了连本纪都没有,进入列传。西安也给他们算一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全国有二十个政权并立,每个政权算一朝,光那百十年就有二十个朝代,照那样算中国史上应该有100多朝了吧?那时的都城屡迁,如前燕就有三个,首都有三十几个。

新莽已早被历史学家定性为西汉的一部份,如同武周被定性为唐朝的一部份一样,根本不是一个朝代。

至于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称大顺王仅在西安呆了一个多月。称帝时是在北京。能算一朝吗?

秦朝国都在咸阳,只是在前211年决定在今西安建阿房宫,但没建起来。另外始皇陵在今西安临潼县。所以西安说是秦都。

按照这种歪理:宋朝也几次在洛阳建宫殿,宋太祖长期呆在洛阳,宋陵在洛阳盆地,洛阳也是宋都。

西安说汉献帝在西安呆了5年,是东汉帝都。晋愍帝在西安两年余也是西晋国都。北魏皇帝逃到西安了几年,就是西魏的国都.

同理:

西周时周成王五年就把国都迁到成周,有陕西出土的西周时期金文为证。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长期在洛阳居住施政,昭王陵也在洛阳盆地,洛阳是西周首都。相反,那个镐京遗址明显比成周遗址小的多,能是国都吗?怎么连宫殿遗址都没见?说不定宗周在岐山。

西汉高帝建都洛阳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后迁西安,之后高祖也曾长期在洛阳居住。所以洛阳也是西汉帝都。

隋朝时,隋文帝曾三次居住洛阳施政,炀帝、恭帝也在洛阳。洛阳是隋都。

唐朝时,唐太宗在洛阳也建了不少宫殿,并在洛阳居住处理朝政两年有余。以后的唐高宗、中宗、睿宗、则天大帝、玄宗、昭宗、哀帝在洛阳56年。那洛阳是唐都毫无疑义。

可能很多人说洛阳是西周、隋、唐的陪都。关键是中央政府曾数次迁到了洛阳,因此我们说它是首都而不是陪都。如北宋朝的首都是开封,但南迁后,尽管它名义上的首都仍是开封,仅把杭州称行在、行都,但实际上杭州就是南宋的首都而不是开封。

即时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也没把洛阳作为陪都看待。洛阳作隋、唐帝都有记载,隋炀帝604年下诏建都洛阳,隋代建东都诏旨写的很明确鉴于汉王谅的叛乱,关中地区“关河悬远,兵不赴急”所以要另建新都。历史上关中饥荒隋文帝曾多次带领百官到洛阳就食、处理朝政。唐中宗706年10月下诏自洛阳还都长安,不迁都那来还都?太宗比喻洛阳、长安是国家的心脏,征伐高丽时两地都设有留守;高宗比喻洛阳、长安是他的东西两宅,玄宗称洛阳、长安是其东西两京,则天皇帝把东都更名为神都,唐朝诗人刘禹锡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指的也是洛阳。唐朝的皇帝、诗人都认为洛阳是京城,在安史之乱前两地同设有太学、太庙,官司建制相同,同开科举取士,哪个是陪都?有人说隋唐长安城比隋唐洛阳城大,长安是首都。长安城面积大,但城内人口少,还有不少地方在种庄稼又怎讲? 因此我们说长安与洛阳是唐王朝的两个首都。

洛阳是西周的首都证据:

1.1965年陕西省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 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何尊为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系名“何”者作于周成王五年。即成王五年迁都洛阳。

2.逸周书中记载的周都是成周。

3.周穆王周游列国是自洛阳王城出发的。

4.西周武王把象征国家王权的九鼎定鼎于洛阳。

5.记录西周诸王在洛阳处理朝政的金文的大量出土。

6.周昭王的陵墓在洛阳盆地。

7.洛阳建有明堂、太庙。设置军队八师,镐京六师。

因此,我们才说西周实行的是两都制。考古也说明成周比镐京更加繁荣。这个问题在西汉时就存在争议,如史记周本纪第四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毕”,毕在镐东南杜中。但我们更应该依据考古成就,来纠正史书中记载的错误。

洛阳作为西汉的第一个首都更是不容质疑,史记、汉书都有记载:

帝乃西都洛陽。夏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複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複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民以饑餓自賣爲人奴婢者,皆免爲庶人。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爲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複其身及戶,勿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諸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求於吏者,亟與。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爲決,其亡謂也。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今吾於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甚不善。

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帝置酒雒陽南宮。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先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嫚而侮人,項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先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爲我禽也。”群臣說服。

洛阳一度是民国的行都:

民国21年(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迁都洛阳,定洛阳为行都,以西安为陪都,改称西京。国民党政府驻洛阳老城府衙门(今老城青年宫),中央党部驻西工兵营司令部旧址,蒋介石及军事委员会驻第四师范(今洛阳一中西院),行政院驻河洛图书馆,考试院驻周公庙,监察院驻南关贴廊巷,司法院驻城内地方法院(今老城和平巷)。

1932年3月6日,行政院长汪精卫在洛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从而形成了蒋主军、汪主政的合作局面。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1月30日即仓皇宣布将政府机关迁往洛阳办公,于是以洛阳为行都。未几,复定长安为陪都。同年12月还都南京。

实际上在洛阳定都的还有战国韩,它曾短期内在洛阳市宜阳县建都,后迁郑州新郑。另外安阳附近的鹤壁曾短期内是战国赵的国都。

至于说西安是西周首都可疑,是因为镐京遗址偏小,没有大型宫殿遗址。

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西安还是称为六朝古都最为接近历史,没必要去作明实不符的什么十七朝古都。其它古都也没必要把一些历史上不算朝代的政权算作一朝。

洛阳和西安是八大古都中最重要的,就影响大的建都历史情况讲:

西安是西周、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六个个朝代的两京之一还是可以肯定的 。

西周:至少有“宗周”的名称,虽然政治中心在成周洛邑,祭祀祖先还在宗周,古代人其实很重视祭祀的。

西汉:虽然最初都城在洛阳,但迁到长安以后,对于西北疆域的开阔(河西走廊),以及对外交往(首通西域),西安这个位置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东汉:末年迁都到此,但时间短暂。

西晋:同东汉。

隋:虽然隋后期的主要时期中心是东都,但西京是隋文帝篡北周的地方,是发迹地,也算比较重要吧。

唐:安史之乱之前两京并举,长安作为西京总能占50/100的首都,“乱后政令不出关中”虽是事实,但总还是名义上的首都。再者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时期洛阳的地位不如长安,所以终唐一代,就算乱前辉煌时代占80/100,乱后的中唐、晚唐占20/100,长安:洛阳=6:4,长安肯定也算当之无愧的唐都。

再说洛阳:史前时代应该不算,中国的诞生应该从夏代说起:

夏:夏朝首都在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安邑(多边形顺序)这一梯形内摆动,嵩山脚下的郑州和洛阳地区是其中心。

商:商朝都城在洛阳-郑州-商丘-曲阜-安阳(三角形顺序)这一三角形内摆动,以郑州、安阳、洛阳偃师最为著名。、

西周:周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是政治中心,刚才已经说过。

东周:春秋战国的洛邑是委屈的首都。

西汉:西汉最初年的首都,但存在时间较短。

东汉:自始至终的最主要首都。

三国:魏都。

西晋:同东汉。

北朝:北魏南迁汉化的首都。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隋:东都,主要首都之一。

唐,安史之乱前的两个首都之一,武则天时的神都,安史之乱后降为陪都。

宋:陪都,文化中心。

民国:仅做一年的首都。

 


投诉/举报
搜索 洛阳建都 洛阳 建都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