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生活提示 > 正文

北大满哥别再脑补古人智慧 瞎解读有小满无大满

news.xixik.com   2022/5/26 15:58:4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奥迪翻车的广告火爆全网,可仔细一品,奥迪何止是翻车,简直连底盘也甩掉了!然而北大满哥所谓的,小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也是胡诌。

5月21日,在传统节气“小满”当天,一汽奥迪各官方渠道发布了有刘德华主演的视频广告《人生小满》,引发大量关注和转发。当晚,短视频博主“北大满哥”发布视频,直指奥迪该广告视频涉嫌抄袭他在2021年5月21日的一条视频文案,两者在文案编排上几乎一模一样。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一、5月21日,小满,刘德华发布“今日小满,人生小满就好”的奥迪广告。

这种非纯粹的商业广告,而是借助传统节气来传达品牌理念的广告片,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迅速在小满当日传播开来,刷屏社交媒体。

奥迪的《人生小满》画面精美,由刘天王朗诵,不,娓娓道来,自然“圆满”。

奥迪的《人生小满》全篇文案如下: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小满,但是有一样事情挺奇怪的。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因为大满,不符合我们古人的智慧。

小满的这一天,麦穗开始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饱满,所以小满这种状态特别好。

小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所以从这个角度,小满其实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

送你一首我喜欢的诗,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二、5月21日晚,拥有300多万粉丝的抖音博主北大满哥发视频称:

奥迪当日发布的一条广告涉嫌抄袭他在2021年5月21日一条视频的文案。

该博主的全篇文案如下: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小满,但是有一样事情挺奇怪的。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因为大满实际上不符合古人的智慧。

小满的这一天,刚好呢麦穗开始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饱满,这种状态特别好。

它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其实小满代表的态度呢,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是我们并不要求呢,他一定要十全十美,所以从这个角度,小满其实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所以我的网名一直叫小满

送你一首我喜欢的诗,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在这一段艰难的时光里,大家给自己一点空间,积蓄力量,相信一定会晴空万里,乘风破浪。

笔者不得不吐槽了,北大满哥说只有小满没大满是古人智慧什么的,这我不同意。节气就是节气,又不是祝福语,难道还要还要图个吉利吗?

小满是未成熟状态,此时收割简直是造孽,岂有满足于小满的道理?

节气是非常实用的农活提醒表,芒种强调的是“种”,当然比泛泛地说“大满”实用的多。

硬扯什么古人智慧,搞得像人类不断退化似的,牵强附会,很不喜欢。

再比如那首诗“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这首诗,满哥在其个别视频里说是他写的,实际上是曾国藩写的,而开头的一句也不是曾国藩原创的,他借用了宋朝蔡襄在《十三日吉祥探花》中的首句,“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奥迪合作的广告公司之所以看上北大满哥的这段文案,可能就只看到一句跟车有关,“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然后就原封不动地抄袭。

只能说这家广告公司的文案能力太弱了,其实随便遛一句都比这强,比如:人生就是一条小满之路,前行路上,总有峰回路转,总有无限风光,知不足,知不满。

另外北大满哥这篇文案中也是大抄特抄,开篇对于小满的解释不是原创,很多词条对小满都有明确的解释,结尾曾国藩的诗不是原创,只有中间说不要求十全十美,是他最喜欢的日子,以及他的网名一直叫小满。就这么一句话算是唯一原创。

然而,北大满哥的网名叫“北大满哥”,并不是叫“北大小满哥”或“北大小满”,喜欢“小满”,却说出“小满其实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的话,说自己的网名叫“小满”,但实际上却叫“满哥”,都说了要以小满的精神为人处世,但实际上处处都是大满的言辞。

小满让奥迪翻车了,粗看之下,这车翻得还挺有文化,“像素级”抄袭的,是北大才子满哥正能量满满的文案。可仔细一品,奥迪何止是翻车,简直连底盘也甩掉了!——抄之前,就不会先查一查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看看这位才子说得对不对吗?

北大满哥说,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小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

他说,大满实际上不符合古人的智慧,小满才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

为什么不符合古人的智慧?

可能他认为,我国古圣先贤曾告诫:人生忌满。

《尚书》中有“谦受益,满招损”一说,《周易·丰》中也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的说法。就是告诫人们凡事有度,要做到满而不盈。这类说法,之前很早就有了——→二十四节气里为什么有小满之后没有“大满”?

道理没错,可是这与节气又有什么关系呢?自行把节气与做人的道理相结合,脑补古人有大智慧,这脑洞也是可以了。

我们今天所说的“节气”,古代叫“气”,因此“二十四节气”应称为“二十四气”,最早出现在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者比夹钟。加十五日指已则小满,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音比大吕……”

后来《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和《礼记·月令》中,也明确记载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八个节气,只是没有提到小满,也没有芒种寒露等。

上面两段文字说明,二十四节气最早成型于西汉初年至《淮南子》成书这段时期,“小满”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至于是谁发明了这个节气,古人没说,我们也无从知道。

从《淮南子·天文训》的书名和书中内容能看出,“小满”的涵义很明确,就是指节气,与做人没有任何关系。

成书于先秦(也可能是西汉)时期的《逸周书》,对节气也讲得清楚明了:

“凡四时成岁,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月有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

这里提到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节气是上半月的月初,中气是指下半月的月中。

这段话是说:一年中的每个月都有时应(与我们今天说的“时令”相近),时应指的是气候、气象与农事活动。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有孟仲季三个月,每月都有描述时应的中气。“小满”这个词,就是描述夏季第一个月的“时应”。

那么“小满”是什么意思呢?

南朝梁代的学者崔灵恩说,“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见《三礼义宗》)。

北宋进士马永卿所著《嬾[lǎn]真子》卷二中说,“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

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中写道:“四月中,小满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满。”

上面几段话是说,立夏时,农作物都慢慢长大了;到小满时,作物(一般指的是冬小麦)的籽粒变得饱满,离最终成熟的日子不远了,所以叫“小满”。

这哪里有什么人生智慧和做人态度之说呢?

古人讲做人道理的书很多,《道德经》《论语》《中庸》《大学》《菜根谭》等等都是,数不胜数,他们又何必硬把一个节气词拔到做人做事的高度呢?这完全是中秋夜里打灯笼,多此一举。

翻一翻从两汉到唐宋这千余年的历史,没有谁闲着无聊思考过为什么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却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毕竟关注节气更多的是农民,节气告诉他们到了某个时间该做什么了,而不是告诉他们怎样做人。古代农民大多不识字,不可能天天不干活去悟一个节气里的人生道理。否则就是——用东北话说:整天累够呛,你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

可能有人质疑了,“小满”之后是“芒种”,那它是不是“大满”呢?

还真不是,如果“芒种”是“大满”,就直接叫“大满”得了,叫什么“芒种”呢?

芒种,又名“忙种”,当然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就是农民忙着播种。

什么是有芒的谷类作物?大麦、小麦、燕麦、水稻、高粱、糜子等都是。北方也有不少地方收完小麦种玉米的,但玉米不是有芒的。

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因此民间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这个时节,从芒种一直到大暑,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是一年中最忙的一个时节,也是一年中万物狂长的旺季,农民几乎每一天都要下地劳作,抢时间收割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精疲力尽,根本没时间思考人生。

真正把“小满”上升到人生高度发出那个“灵魂提问”的,大概是元代文人胡炳文。

胡炳文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研究上也颇有造诣。看书多想的就多,尤其像《易经》这样博大精深的经典,“定力”不够的话很容易想入非非。

胡炳文把《易经》研究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但让人惊讶的一点是: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可以在《易经》里找到答案,连二十四节气也不例外。

看到到姤卦和坤卦了吗

不得不说,《易经》确实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阐述了天地间的万象变化和自然规律。只是,季节变化和时令更迭或许能用《易经》解释,可“小满”一词是后人创造的,非要用《易经》来解释,怎么说都有牵强附会之嫌。

但胡炳文就这样做了,他认为“小满”与《易经》里的姤[g%uF2u]卦和坤卦相对应:

“姤初羸豕[[léi shǐ]蹢躅[zhí zhú],坤初履霜坚冰,赢喻其小,蹢躅谓其满,霜喻其小,坚冰喻其满”

“姤”指相遇、邪恶、善,有忌妒、忌恨的意思。

胡炳文认为,“羸豕”(母猪)就是小,蹢躅(徘徊不进的样子)就是满。坤卦里的霜就是小,坚冰就是满。

因此,这两卦告诉人们,凡事要经过深思熟虑而后为,以防患于未然。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小雪大雪,但此有小满无大满,意可见矣。”

这哪跟哪啊!

不知他当年有没有把自己的这番“理论”讲给地里的农民听,估计也没有,否则他可能被糊一脸泥——

上千年过去了,一个解说小麦灌浆即将成熟的节气词,硬是让他赋予了高深的做人道理,而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还得听他解读《易经》才能明白为什么“小满”和做人有关。

他们是吃饱了撑的?

写到这里想起了《孔乙己》,还记得孔乙己问“茴”字有几种写法时小伙计的反应吗?——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这大概会是当时农民的反应,而胡炳文也可能像孔乙己一样,“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然而,胡炳文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他的研究自然不会被人忽视。在他之后,明清两代文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有小满而无大满的问题了,讨论的结果也基本沿袭胡炳文的套路:这是古人的智慧。

比如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就在《留青日札》里说,“小满者,万物至此而小得盈满也。有小满而无大满者,何也?盖节气因时物兼人事,而人事不可以大满也。”

意思是说,为什么有小满没有大满呢?大概节气里还蕴含着人生道理,做人做事不能追求大满,小满就足够了。

前面提到的明代藏书家郎瑛,也在《七修类稿》中说:

“……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此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盖有芒之种谷,至此已长,人当效勤矣;节物至此时,小得盈满意,故以芒种易大满耳。”

他解释得挺“通透”,认为古人用“芒种”代替“大满”,既是农事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道理:

到了小满时令时,人们收获了冬小麦,小小地得意一下就行了,但不能大满,因此就用“芒种”取代了“大满”。

明清两代持这种看法的人有不少,基本上沿用了胡炳文的解读,进了他的“圈套”。

感觉这些人就像当今大讲成功学的“大师”们一样,让你看到一片落叶,一只蚂蚁,都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

不过,这样解读节气的也只限于部分文人,并非社会主流。真正用到节气和农民和那些负责修订天文历法的人,根本不会理会这些穿凿附会的解读。

比如清代钦天监官员陈希龄在《恪遵宪度抄本》中说:

“四月乾卦,谓之满者,言阳气已满。小者将满尤未至极也。又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也。”

陈希龄是老老实实地研究历法和节气的人,他让“小满”回归本位,让它只与农业生产发生关系,而不是寻章摘句地解读一番再赋予它古人的智慧。

当然,北大满哥非要解读也不是不可以,但建议他去庄稼地里看一看,甚至下地干几天农活,感受一下小满收割时太阳的火力和芒种时的腰酸背痛,那样也许更有助于他理解小满的真正涵义。

北大满哥也不是原创 奥迪广告陷抄袭“套娃”争议

5月22日,奥迪道歉

奥迪方面发布声明回应称,注意到21日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存在文案侵权的相关讨论,就该事件中因监管不力、审核不严给刘德华先生、北大满哥及相关方造成的困扰,表示诚挚的歉意。

该视频由创意代理公司M&C Saatchi提报并执行……

网友扒出创意代理公司负责人

奥迪的创意代理公司道歉:

5月22日,奥迪的创意代理公司上思广告发布声明称,因团队版权意识淡薄,在未与版权方沟通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了北大满哥关于“小满”的视频中文案内容,给刘德华先生、北大满哥、一汽奥迪品牌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困扰,深表歉意,诚恳地向原作者道歉,承诺尽最大努力弥补原作者的损失。

据时代周报报道,M&C Saatchi是英国独立广告代理商,广告一直以高格调而见称。据M&C Saatchi官网,集团于1995年成立,由广告传奇人物Maurice和Charles Saatchi两兄弟与Jeremy Sinclair等人联合创办,公司从伦敦的一间简陋办公室开始,逐步发展成一家全球营销服务企业,并在伦敦交易证券所上市。

而实际上,进入中国市场的上思广告(M&C Saatchi aeiou),与阳狮集团的渊源也颇深。上思广告在2019年正式任命杨正华(CH Yang)担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而他此前曾任职阳狮广告上海及广州的首席执行官长达12年时间。

事件发生之后,阳狮集团立即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与自己无关。

《刷屏》作者、品牌公关媒体人“万能的大叔”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抄袭事件,M&C Saatchi需要承担沉重后果。

经济赔偿是最直接代价。“因为提供的是广告服务,广告公司给客户的合同条款中,肯定要确保内容是原创的,所以抄袭情况发生后,广告公司必定需要赔偿。但赔偿多少,具体要看合同条款。

5月25日凌晨,北大满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对奥迪抄袭事件再次回应。他表示,目前三方已经达成协议,他将小满视频的文案进行免费授权。

小满文案来自满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小满,但是有一样事情挺奇怪的,有小暑一定有大暑,有小寒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满,一定没有大满,因为大满。不符合我们古人的智慧,小满的这一天,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渐满,麦穗开始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饱满,所以小满这种状态特别好,小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所以从这个角度,小满其实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节气,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有网友质疑北大满哥的小满短视频文案同样不具备独创性,其对于小满节气这一理解,早有人提出。

对此,北大满哥澄清,诗的第一句引用自曾国藩原句,曾国藩也是引用古人的,但后三句为他个人独创。此前发布的小满短视频文案也是基于《易经》乾卦的五个卦象,对小满进行了带有个人观点的解读。

这段文案看上去是北大满哥原创,然而经过网友考古,2017年就有网友@尤琳写过基本一致的小满文案。

@尤琳的文案是原创吗

你以为是网友@尤琳原创么,经过网友坚持不懈的考古,@yoli尤琳 也是抄2016年的新浪博客。

从2022年的广告考古到2021年的抖音视频,从2017年的微博考古到2016年博客……

满哥的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

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

终归小满胜万全。

刘德华说,这首诗是曾国藩的。

满哥说,第一句是引用曾国藩,后面三句是自己原创。

小红书:2021年5月24日,小红书备注曾国藩的诗?

喜马拉雅:2021年5月25日,喜马拉雅也备注是曾国藩的诗?

鉴于没有相反证据,目前2021年5月21日满哥的后三句目前最早,当然,最精华的第一句,不是来自曾国藩。

关于佳句“花未全开月未圆”

有人考证,“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诗是曾国藩在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里引用过这一句,但,这句不是他写的。这句诗其实是北宋蔡襄写的。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十三日吉祥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

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

若使多情更可怜。

虽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出现诗歌佳句都是有原因的。

刘德华回应:深感遗憾

5月22日下午,刘德华在官方后援会APP华仔天地发文称:对原创我是百分百的尊重,今次事件,对于广告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满哥造成的困扰,我个人深感遗憾。Audi和广告公司现正认真处理中。

那么,在此次事件中刘德华需要承担责任吗?

专业人士常莎表示,刘德华先生虽然出演了该奥迪广告,且由其陈述全部广告文案,但按行业惯例,广告文案本身应当不是刘德华先生本人创作的。如果刘德华先生能够证明其对广告文案的不知情,则不与奥迪构成共同侵权,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赵占领表示,本案中,首先,难有证据显示刘德华没有使用过奥迪车;其次,刘德华本人也难以、判断不了该条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更重要的是,刘德华本人也并不能判断相关文案是不是抄袭的。所以他同样认为,本案并不符合广告代言人需要负责的情形。

一张截图引出广告行业内幕

网络上流传出一张朋友圈截图,张姓发布者自称为一汽奥迪小满广告的文案,并感谢Ruder Finn的引荐,也感谢品牌方支持这种不提及任何品牌及产品的表达方式。

目前,界面新闻未能证实这张截图的真伪。

其朋友圈提及的Ruder Finn,即为知名传播集团罗德公司。罗德答复界面新闻称,“Ruder Finn罗德公司目前不是一汽奥迪的供应商,也未参与该广告片的创意、制作和发布。经查,罗德公司未向该事件中相关公司推荐过创意人。”

一份内部信息截图则显示,一汽奥迪小满广告的核心创意来自上思广告,但文案属于“外包”。

这符合广告行业执行过程中的习惯做法。“外包”是广告行业的惯用语,通常是指已经入库的制作团队供应商或者个人兼职。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4A公司创意总监说,通常选择外包的情况大概有3种,最常见的是广告公司内部的人手不够,但是这个广告项目必须去完成;还有一种是团队接到一个广告项目,但自己的团队成员并不擅长这一领域,为了不让项目流失,会先接下这个项目,再选择外包出去;最后一种情况是,广告公司为了获得某个客户的项目,先会以某一创意策略去比稿,拿下比稿之后再组建团队,而这种时候往往也会选择外包团队。

此外,广告制作执行流程较为复杂,而目前中小型的广告创意公司,可能无法同时具备流程上的所有人才。“比如说它涉及视频拍摄、动画制作、调色与后期剪辑等等,一个广告公司里不太可能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只能靠外包,这同时也可以节省很大的一部分经费和预算。”一个不愿具名的广告行业制作人对界面新闻说。

外包在整个广告创意的过程中,更像是一只手,用来执行与实现各个环节需要呈现的效果。

以文案为例,外包文案更多是在核心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外包在整个项目当中的话语权不会太大,最常找的所谓的外包就是来执行而已,整个核心的创意概念还是广告公司负责。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占到80%-90%。”上述创意总监说。

以一汽奥迪小满广告为例,接近该项目的消息人士透露,“从甲方、乙方来说,‘有小满没有大满’属于常识,该创意策略或许不构成抄袭,问题可能是执行的环节,在拍片环节中文案是其中一环。”

事实上,在目前中国广告制作体系中,反抄袭审核机制非常薄弱。

一位文案出身、并供职于4A公司多年的资深广告人对界面新闻表示,避免抄袭的审核机制一般是广告公司内部提案时,就已经不断在做的过程。在给甲方提案之前,广告公司团队内部的“头脑风暴”会议上,大家都会尽可能提出见解分析,规避创意上的抄袭风险。但在流程上,并没有所谓的“查重系统”,只能是根据个人经验来判断。

“从根本上说,很多广告创意都有一些‘参考’和‘借鉴’,广告人称为reference。”上述人士说,“有时候提案时也会直接给客户看reference,最后客户说,‘好,这个就是我要的,你们做吧’。”

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去调查创意和文案是不是抄袭,“不会一个字一个字查你是不是抄的,除非他看过;而且如果这位文案很资深,本着职业道德和信任原则,也不会被查。”

“广告行业没有查重系统,主要靠创意总监们看过多少广告。”okk.创意咨询创始人兼CEO王小塞也这么告诉界面新闻,“除了监管品控原因主要还是源头约束不够。真正规避是系统性的问题,加强整个社会和行业对原创和版权意识的重视。”

事实上,广告拍摄流程复杂而周期长,流程中的决定是由导演、广告代理商和客户三方协商做出,但在这其中话语权最大的还是甲方客户。

今后怎么办

圈内的@璐lvy 给了两个条款,希望能帮到大家。

致经纪人:

品牌方/代理方应当确保广告的全部内容及素材(包括但不限于文案、图片、音乐等)不会侵犯任何他方的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任何权益,且不存在辱华、台独、歧视、虚假宣传等不当言行或不正当竞争,否则我方或/及艺人有权立即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单方发布相关声明,解除自通知/声明发出之时生效。另,品牌方/代理方应当承担我方或/及艺人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我方或/及艺人对外承担的赔偿、补偿、罚金、舆情处理费用、律师费、诉讼/仲裁费用等。

致广告主:

广告制作方应当确保广告的全部内容及素材(包括但不限于文案、图片、音乐等)不会侵犯任何他方的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任何权益,且不存在辱华、台独、歧视、虚假宣传等不当言行或不正当竞争。否则制作方应当返还我方支付的全部费用,并承担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我方对第三方承担的赔偿、补偿,以及罚金、舆情处理费用、律师费、诉讼/仲裁费用等。如制作内容不符合平台要求无法上传或被限流、下架的,制作方应当进行修改。

中国人不喜欢“大满”?!奥迪是抄袭犯,但北大满哥也是大忽悠

奥迪抄袭事件大家都看到了,笔者就复述得简短些,在那条刷爆全网的视频里,刘天王以他那标志性的磁性嗓音娓娓道来,有小暑寒就一定有大暑寒,但有小满却没大满,因为在中国人的哲学里,不喜欢圆满blabla……

就在我以为接下来会继续掰扯几句比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盈不如亏,亢龙必然那个有悔什么的时候。

刘天王又念了那首诗: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这事儿当然是抄袭实锤,这个没得洗。抄袭者无耻,复印机式抄袭更是不仅无耻,兼且缺乏起码的智商,毕竟就连小学生抄作业都懂得作文是不能照抄的。

但问题在于,奥迪抄的这个作业,也不怎么地啊。

一言以蔽之,北大满哥的视频原作,属于看似很有文化,实则谬误种种——我的意思就是,其实没啥文化。

既然创作涉及二十四节气,我们就先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农历历法,命名反映的是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用途是指导农业生产。

所以,从节气的角度引出小满,再引出古人智慧,纯属概念偷换、牵强附会。

小暑就有大暑,有小寒就有大寒,为什么有小满没有大满呢?

多此一问!

因为二十四节气中大多都是直接反映气候变化的,大小暑、大小寒都是如此,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小满,根据冬小麦生长状态命名(为什么不取某度上气候说——南方地区雨水充盈,因为确立二十四节气是秦汉时期,当时南方还没有大规模开发,而农业相对发达的北方显然更具备命名权和解释权),另一个是芒种,提示耕种。芒种时节是北方麦子收获季、南方水稻播种季,所以对于北方而言,说芒种是大满也未尝不可。

后面的行文,估计麦农看到会哭死的。“小满是最好的状态”,麦子难道要长地里三五十年都不成熟吗,麦农子子孙孙拿着镰刀在旁边怀疑人生、怀疑科学?

文案一开始就犯下了很严重的逻辑错误,后续又阐释出不要追求绝对完美也是很扯,因为小满不是终极状态,上面说了,过几天就是芒种,它就大满、特满了,不是永不饱满。

固然,单从小满字面意义去阐发“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人生哲学没有问题,但是小满这个节气如何非要拉上一点儿哲学意味,我觉得这么理解是错的。

小满是冬小麦逐渐饱满的日子,在此之前,它经历了从寒露至今接近8个月的成长期,如今麦穗初见成果,而它最终完全成熟,却是芒种前的短短两周,这是一条饱经风霜、厚积薄发、终成正果的励志成长之路。

这是从小满这个节气,我的理解,怎么就扯出中庸那一套了呢?更关键的是,奥迪的广告服务商即便不是抄袭,自己写出了这样的文案,真的就合适吗?

假如我是奥迪广告代理商的文案,我会这么写:

小满

江河小满,大器晚成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提到小满,你会想起什么,

是那麦香熏人的无边麦田,

还是浪头奔涌的澎湃江河?

过了小满

小麦迎来一生黄金期,

从一株麦苗到今天的饱满麦穗,

是八个月的风吹日晒和雪冻霜凝,

走到小满

是一种蛰伏、一种抗争的浓缩,

是一种激情、一种智慧的膨胀。

人生要比小麦的生命漫长,

我们会经历更久的成长、更晚的成熟,

会遭遇很多的低谷、迷茫,

但只要我们秉持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渴求,

不畏艰辛,厚积薄发,

我们的人生也终将趋近充实,臻于圆满。

最后,分享一句诗: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勉励你我,相信未来。

“北大满哥”这个小满抄袭文案,就这也值得抄袭?

中国人喜不喜欢圆满?

日本人是真不喜欢圆满,但中国人真的喜欢圆满。

在中国人的传统语境中,对圆满的追求远远大过于对残缺的审美。例子不胜枚举,就连年夜饭也讲究一个年年有余——不仅要满,还要满得溢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圆满的在意和期许,是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喜欢追求万事万物的和谐闭环,铜钱是圆的,天坛的建筑物是圆顶的,官员的帽子是圆的,花园的门是圆的,唯二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的月和月饼是圆的,太极拳的招式是圆的。

盆满钵满仓满,老百姓爱团圆,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老爷子自号十全,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我们这个民族对圆满的喜好无以复加,在中国人的审美里面,就连悲剧的结尾也要是美的,比如化蝶。如果北大满哥上过北大中文系的课,想必也知道中国的故事大都是团圆结局,这一点大异于西方和东边的近邻。

讲真,就连自裁,中国人也更喜欢三尺白绫,而不喜欢搞什么剖腹啊割腕啊之类的血腥场面。因为不流血而死也算各种死法之中的圆满。

为什么没有“大满”?

如果你问问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居民,你是喜欢每一顿吃个七分饱,还是顿顿吃饱。

想必祖宗会拿眼白瞅你:这娃八成是痴呆,这还用问吗?

小满”时节确实是黄河流域冬小麦灌浆过半了,但为什么没有“大满”,却绝对不是北大满哥在视频里说的那样,是什么国人的哲学思想,而是“大满”无论在指导庄稼收割上,还是在天文学意义上,都有更好的叫法。

小麦灌浆饱满等待收割的节气,叫做芒种。意为小麦熟透,麦芒如刃。

小满是黄道夹角60°,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道夹角90°的大满,是夏至

所以不是什么“有小满而无大满”,而是“大满”有更贴切的叫法。

如果非要把节气的名称跟为人处世的哲学联系到一起,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比方说,做人到底要像夏至一样温暖热情,还是要像冬至一样残酷无情?

是要像芒种一样刺猬般,还是要像霜降一样夹着尾巴做人?

非要把“小满”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混为一谈,这固然是没文化,说严重点更是传播伪文化。现在生活节奏太快,绝大部分人都缺乏国学常识,例如某些视频平台上天天出现的“千古奇文”《寒窑赋》之类,都属于这种明明没有文化,硬要装作有文化的典型。

当然了,北大满哥的“小满”视频,还不如那劳什子《寒窑赋》。

饶了曾国藩吧

曾国藩的座右铭之一确实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诗是北宋蔡襄的原作,曾国藩从来没说过这是自家原创。

而在北大满哥的视频里,他“借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来说明“小满万岁”的观点。

北大满哥也未在该条视频里特意说明后三句“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是他自己写的。

这下真的是流毒无穷了,以至于今天在百度上一搜,很多帖子都将这首连平仄都不对的打油诗说成是曾国藩的原作。

曾国藩能气得活过来,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数的大儒,曾国藩不可能写出这种平仄出错,前后矛盾的诗。

有的朋友可能没看出来这首诗的问题在哪里,这里简单说一下——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首先,按照“花未全开月未圆”整首诗的调性,“半山微醉尽余欢”就不协调了,如果一心追求“小满”,还尽什么余欢?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终归小满胜万全”平仄不合,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李白也有不合体例的诗句,但从诗的意境上来说,既然是讴歌“小满”,最好就别用“终归”这种极限副词。顺便一提,“终归”这个词本身也不是适合入诗的词,任何诗都一样,当然,打油诗例外。

奥迪确实属于既没责任感,又没文化。

但北大满哥这则视频也确实是属于传播伪文化,奥迪没文化,还抄袭了伪文化。北大满哥是谁?他真实身份是什么?真出自北大?

如今用国学做营销很流行,但骗子更流行。本人对北大满哥没有成见,但北大满哥自称是从事教育行业的,那么这种信口开河(或者至少是缺乏考证精神,人云亦云)的作风,难免会误人子弟。把北大当做光环挂在头上,是自卑么?

另外,北大满哥先好好洗个头,别老油腻腻地出镜,飘柔,海飞丝不贵。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