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奇闻趣事 > 正文

承载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news.xixik.com   2014-4-30 2:25:4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上海的淮海路与武康路交界处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一艘启航巨轮般的独特造型;它曾经起过一个和二战有关的响当当的名字;它曾是老上海文化名流的聚集地;它在文革时期一度被人们唤作“上海跳水池”。它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优秀历史建筑——武康大楼。

它,坐落在上海市中心一个鲜有的六岔路口上;它,有着一艘启航巨轮般的独特造型;它,曾经起过一个和二战有关的响当当的名字;它,曾是老上海文化名流的聚集地;它,在文革时期一度被人们唤作“上海跳水池”。它,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优秀历史建筑——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天平路、余庆路、兴国路、武康路和淮海中路的交界处。正是由于武康路和淮海路的夹角小于30度,才有了武康大楼舰船外形的先天条件。当时上海的马路普遍都是两条相交呈90度的形态,那么武康路为什么会和淮海路有这样奇特的夹角呢?

中国历史朝代表

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话说当年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却一直苦于找不到熟悉现代大学管理的人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巧遇了创办汇文书院并在  上海逗留的意大利人福开森,于是就聘请他当了“监院”。福开森上任后,为方便师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在霞飞路与兴国路中间另外修建了一条小马 路,那年是1907年。不过,在最初的时候,这条小路并没有名称,后来因为临近的法租界欲扩大范围,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福开森从中调停,最终达成了一个令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为答谢福开森,当地民众把这条马路冠名为福开森路,即今天的武康路。不过到了1914年,这条福开森路还是被划到了法租界内。

它的外观采用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横向分为三段。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门洞中的长廊用作人行空间,其中包括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转角挑阳台、牛腿造型等多种法式元素。很有特色。

时间来到了1924年,由于福开森路地处法租界,又与霞飞路相交,当时附近有许多高级商场和商务场所,商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法商万国储蓄会针对附近缺少适合高级商务人士住宅的情况,投资建造了这栋住宅楼,最初取名为“东美特大楼”。公寓建成后,果真吸引了许多当时上海大公司的高级职员,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罗办臣洋琴行老板以及西门子公司经理等人,他们大多是欧美的在沪侨民,几乎清一色的外国人。

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大楼内景

武康大楼的独特造型固然与大楼所处道路的夹角有关,却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而这名设计者,则是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邬达克。上海许多著名建筑,都出自这位匈牙利人之手,包括国际饭店、沐恩堂、大光明电影院、美国总会、上海啤酒厂等,不过相比那些非居住建筑,武康大楼可以算的上是邬达克居住建筑中的代表作。

武康大楼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层公寓,楼高30余米,建筑面积约9275平方米,其前部为骑楼,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第一、二两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大楼三至七层为黄褐色面砖贴面,装饰丰富,建筑转角处等局部有出挑阳台。第三层有边疆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仔细观察,还会看到那些刻有螺旋花纹的“牛腿”造型,配合外墙的镶拼色彩,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种低调的精致和名门贵气。第八层檐部仍为水泥仿石外墙,立面三段之间有连续长阳台形成明显的腰线。大楼底层为商店,店面后退,前面为拱廊通道。四至八层为居住层,设北外廊,大多数居室为南向,户型组合灵活,共有居室63套,附房30多间。垂直交通除步行的回旋式楼梯外,还设有载客和载货电梯各一部,而且电梯用半面钟的样子显示电梯到达的楼层,非常别致。

武康大楼曾经还有过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诺曼底公寓。说到诺曼底,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二战中那场有名的战役“诺曼底登陆”,那武康大楼和这诺曼底登陆到底有何渊源?(与诺曼底战役无关,与法国人用地名给建筑取名字的习惯有关)

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当时离该楼一步之遥有新华影业公司和联华影业两家电影公司,因此许多电影界人士陆续租住在武康大楼。这里是个闹中取静之处,楼下有咖啡厅及茶餐厅,电影界人士平时喜欢在这里聚会,讨论剧本、会见演员。尽管抗战爆发结束了上海短暂的繁荣期,但一批左翼文艺家却把“孤岛”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推向了繁荣。很多电影公司在租界相对稳定的形势下继续拍片。

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当时就入住了武康大楼,因一部《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也一直居住在七楼的一个房间。1935年的一天,编剧夏衍、导演许幸之来到王人美的住处,邀请她出演《风云儿女》的女一号。影片的拍摄异常艰苦,武康大楼的咖啡厅就成了剧组修改剧本、切磋表演的场所。一个多月后,电影杀青,夏衍、许幸之邀请聂耳为电影作曲。没过三天,许幸之带着还处于创作亢奋中的聂耳冲进王人美的住处,请这位极富音乐天才的演员试弹。王人美打开钢琴盖,随着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滑动,高亢激昂的旋律透过武康大楼的窗户响彻云霄……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5月24日晚,《风云儿女》正式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义勇军进曲》立即传遍了全中国。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将大楼买下,自己住了进去。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曾担任代理上海市长的赵祖康也曾入住。1953年,原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诺曼底公寓正式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

老上海的风花雪月——郎才女貌,孙道临与王文娟

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也陆续搬入。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夫妇便长期居住在此。据说孙道临当年喜欢临窗眺望对面的一栋花园洋房。那幢德式红顶白墙的建筑便是宋庆龄的故居。住在这里的还有上海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和夫人黄宗英在50年代也曾经在这里居住,后来才搬到湖南路。在 这里住过的还有秦怡等知名老艺术家,当时的武康大楼可谓是星光熠熠。

武康大楼并没有因战争的结束而风平浪静。“文革”开始之后,文艺界不幸成为了重灾区,这也导致了武康大楼生态的急剧恶化。淮海路被改名为“反修大街”,武 康大楼也成了“反修大楼”。 当时,武康大楼是上海西区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一些受不了精神迫害的不幸者纷纷登上武康大楼,从高处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大楼便得了个恶名,叫“上海 跳水池”。宋庆龄的表妹倪吉贞就是在武康大楼跳楼自尽。据统计,在文革时期从武康大楼跳楼自杀的一共有10人,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武康大楼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在如今的住客中,有从 小就住在大楼里的老上海人,也有慕名新搬入体验老房风味的新上海人和外国人。而底层的商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衍生出了不同的形态,琳琅满目,生生不息。

老房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流逝,也承载着来往住客们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把这些加在一起,便成就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而武康大楼则更像一个恪尽职守的哨兵,默默的守护着周围和它一样历尽沧桑的老房子,守护着整座老上海的记忆。

视频:老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这个地方承载着上海一个世纪的回忆

武康大楼坐落于天平路、余庆路、兴国路、武康路和淮海中路的交界处,由于武康路和淮海路的夹角小于30度,使得它有着一艘启航巨轮般的独特造型,神秘而美丽。

大楼的骑楼设计、通体的红色砖墙、转角挑阳台、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都有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烙印。

最近,武康大楼开启了一项“口述历史”的活动,让历史触手可及。

“大家都知道武康大楼曾经还有过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诺曼底公寓,但另外一个别名‘上海跳水池’知道的人或许并不多。”在特殊时期,武康大楼生态急剧恶化。因为是当时上海西区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一些人登上武康大楼,从高处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大楼一度还有个不好听的名字“上海跳水池”。周先生亲眼目睹自己的邻居走上了不归之路。

——在这里居住了60多年的周先生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有一次,还看到宋庆龄在喂鸽子呢。还有一次,我们大楼有户居民养的鸡飞到宋庆龄的花园里去了,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就送过来了,非常友善。”站在她家的窗台就能望见对面红顶白墙的宋庆龄居住的花园。

——许阿婆

大楼的一户居民,其父亲是建筑师,80多岁了,还定期蹲在地上给地板打蜡,窗户也擦拭的一尘不染。如今建筑师去世了,对建筑的保护和热爱则给传递给了后辈。“父亲用心保护着这个小小的单元,我也要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保护好房子原来的样子。”这户居民说。

“在武康大楼里,还住过一个苏共党员,他们经常以此为据点,在这里开党的小组会等等。”

——住在武康大楼里的俄罗斯人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